首爾“孕婦指南”震碎三觀,終于明白韓國生育率為啥低了

生孩子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對于每一個年輕女性來說,只是聽一聽都已十分具有殺傷力。
孕婦的辛苦不言而喻,既要忍受身體上的折磨,還要面對心理上的壓力。
這時候如果有來自丈夫的寵溺呵護,想必大多數(shù)女性都會卸下所謂的堅強。
可在生育率全球最低的韓國,事實并不會如此。
昨天,“韓國首爾發(fā)布孕婦指南”上了熱搜。
據(jù)報道,懷孕分娩信息中心是首爾市于2019年6月開設的網(wǎng)站,“孕婦指南”就是其中一些產(chǎn)前注意事項,由此引發(fā)韓國網(wǎng)友熱議和聲討。

▲ 首爾懷孕分娩信息中心
韓國的這一波顛覆了三觀的操作,直接遭到民眾抵制。
總之,在拉低國家生育率這件事兒上,沒人比韓國更懂。
1、
這份“韓國首爾孕婦指南”到底說了什么?
指南中并不是囑咐孕婦分娩前需要哪些注意事項,而是一份赤裸裸的“保姆指南”。
在孕婦懷孕前期時,嚴苛程度已躍然紙上。
“不要拖延家務,這樣即便你不做啥運動,也能進行體重管理?!?/p>
“把結(jié)婚前穿的或是產(chǎn)后想穿的小號衣服掛在顯眼的地方,這樣當你想多吃東西或翹掉體操時它們就會起到一個刺激督促的作用?!?/p>
這還沒完,到了懷孕后期,對那些即將臨盆的孕婦來說,更是過分的可怕。
“記得去醫(yī)院之前檢查一下生活必需品的用量,不要讓家人感到不便”;
“把冰箱里的剩菜扔掉,準備一些小菜和速食,因為他肯定“不擅長做飯”。
準備好住院期間丈夫和孩子們換洗的內(nèi)衣、襪子、襯衫等,確認生活必需品剩余量。

本該享受關懷的孕婦,在如今卻要做著正常人都不一定能做的完美的家務事。
仿佛生個孩子都得需要提前打點安排好家中一切,才能被允許生產(chǎn)。
如此有違人性道德的指南竟是從官方發(fā)出,韓國女人的處境可見一斑。
盡管指南中最令人反感的部分已被刪除,但在韓國文化里,女性水深火熱的處境卻一直沒有改變。
事實證明,韓國女性不僅在工作中受到擠壓,在政治領域的參與也是困難重重。
“不生小孩是一種罪過。”
即使身處政府機關的事業(yè)女性也不能幸免于此。

55歲的韓國公平貿(mào)易委員會主席候選人趙成旭就曾遭到這樣的指責。
質(zhì)疑他的男性議員鄭甲潤稱:“女性不生育是韓國最嚴重的問題?!?/p>
他還說,“你沒有盡到對國家應盡的責任,沒為國家發(fā)展作貢獻,不是滿分候選人。”
要知道,她是首位獲得哈佛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的韓國女性,在韓國經(jīng)濟學界素有名望,可這么被莫名其罵一通,顯然不知所云。
事實上,這位女“學霸”至今未婚,自然談不上生兒育女。
毫無疑問,韓國對國民生育的渴望已經(jīng)到了恨鐵不成鋼的地步了。
2、
“少子老齡化”一直是我們對日本的印象。
但在韓國,低出生率也一直備受詬病。
去年末,韓國居民登記人口比2019年減少了2萬838名,僅有5182萬9023名。
這是韓國歷史上首次人口減少,也是受出生率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等人口自然減少的影響。
除此之外,韓國在去年還拿了一個“世界之最”——全球生育率最低。
數(shù)據(jù)顯示,韓國生育率已經(jīng)低至0.98,成為有史以來唯一跌破“1”的國家。
按照正常生育率,大部分發(fā)達國家都維持在1.5上下。
也就是說,韓國所有的育齡女性里,每個人生育不到一個小孩,而且還在持續(xù)下降中。

近幾年來,韓國為了提高本國的生育率,可謂是毫不吝嗇。
上個月,韓國政府出臺了一項政策:
韓國每月30萬韓元重獎生孩子。
在我們紛紛感嘆韓國政府的真金白銀時,事實卻并沒能如韓國政府所愿。
生孩子,越來越變得難不可攀,她們不是真的不想結(jié)婚,不想生孩子,她們只是不能在這樣處境中結(jié)婚生子。
此前韓國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韓國有超過309萬女性獨自居住,更多女性較少考慮婚姻。

都說婚姻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賭注,贏了就是幸福一生,輸了那便是輸了全部,甚至還會把自己傷得遍體鱗傷。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越來越多韓國女性被很多的條條框框限制。
生活無望的女性輕則抑郁,重則選擇自殺。
根據(jù)韓國衛(wèi)生和福利部的統(tǒng)計,韓國女性產(chǎn)生自殺念頭的比例是男性的1.5倍。
2019年,在自殺后被送進急診室的人中,約有60%都是女性。
一名首爾市政府官員告訴《韓國先驅(qū)報》,在新冠疫情爆發(fā)后的頭六個月里,二十多歲的首爾婦女自殺的數(shù)量是其他群體的近五倍。
身為女性的她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似乎并不再由她們自己決定。
這個社會上的規(guī)定更多地傾向于女性身上,卻從來不會附加到男性身上。



很多男性因此感到迷惑,女性生來就該這樣嗎?
然而在韓國,這種現(xiàn)狀成了普遍,甚至理所當然。
大多數(shù)人經(jīng)歷的那種,無論是在社會或是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應該大抵相同,對于韓國女性而言,成了奢望。
3、
去年那部大火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余熱還沒有散去。
韓國電影往往最能折射現(xiàn)實,《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當代韓國女性的真實生活寫照。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
生于1982年的金智英循規(guī)蹈矩地以一名普通女性的身份活著。
從工作,到結(jié)婚,從結(jié)婚到生孩子,她是父母所期待的好女兒,是職場上溫順隱忍的好女人,更是以家庭為重的好妻子。
同樣的家務,丈夫做一次就被一次次夸獎,但于妻子仿佛就是天經(jīng)地義;
優(yōu)秀的工作機會比起女性,往往都會毫無緣由地優(yōu)先考慮男性;
然后在之后變得抑郁,絕望,也開始變得神經(jīng)兮兮,她經(jīng)常以自己母親和外婆的身份說一些奇怪的話。
她覺得自己仿佛被囚禁在某個地方,想努力越過這面墻壁就能找到出口,卻發(fā)現(xiàn)依然還是處處碰壁。

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金智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從一開始就如此糟糕。
而金智英的困境,就是韓國當下大多數(shù)女性走不出的困境。
她們是一群在社會生活中失去名字的人,沒有自己的生活,更沒有獨立空間。
有的只是相同的身份,亦或某個孩子的媽媽,某位男士的妻子。
到頭來,無論怎樣努力,韓國女性的命運似乎都是殊途同歸。
有意思的是,電影公映后,男性用戶僅僅給出2.85分,但女性用戶卻給了超高的9.50分。

男性用戶更是破口大罵道,“《82年生的金智英》就是一群被害妄想癥的狂歡,情節(jié)虛構程度堪比科幻電影?!?/p>
電影魔不魔幻不知道,現(xiàn)實魔幻卻是真正的事實。
關于這部電影,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曾說:
“希望10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不再讓1992年生的金智英陷于絕望”。
4、
韓國文化里的性別歧視為何如此根深蒂固?
其實匪夷所思的背后,依然是“男人即王道”的性別歧視。
在韓國男權社會里,就好像有一種“共識”,因為你是女的,所以被強迫、被無視。
放眼整個韓國一直有一種盛行的偷拍文化。
僅2017年,韓國有6000余起報案與偷拍有關,但逮捕和行政拘留的比例卻不超過2%。
而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聽到有韓國女星被家暴,被偷拍,甚至自殺,就不足為怪了。
韓國男性作為權利的主導由來已久,如今它已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思想。
名流尚且如此,何況平民百姓。

隨著社會的開放和包容程度不斷提高,女性地位有了提升可她們依然無法撼動根深蒂固的男權社會。
既然改變不了社會,那就改變自己。
而不愿意生孩子,就成了韓國女性對于男權社會的一種“報復”。
當越來越多的韓國女性擁有高學歷和穩(wěn)定工作,并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她們便放棄了結(jié)婚的意愿。
韓國女性的醒悟,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并不難理解。
如果“男性”如此糟糕,女性何必將自己送進牢籠中呢?
那些不被期待,習慣犧牲,習慣失望的韓國女性,也可以華麗蛻變。
每一個女性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這是一個文明社會本該有的樣子。
而韓國男權社會框架下的束縛也終究會終結(jié)。
就像懵懂的人終將覺醒,平等終將到來一樣。文/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