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社區(qū)偷偷一起學手語,只為了給他們的小鄰居一個驚喜
“Samantha,你好哇~”
“Samantha,今天過得怎么樣?”
“Samantha,這是要去哪?”
不管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商店里,或者是在自家院子里,只要看到兩歲的Samantha,鄰居們總是喜歡跟這個可愛的女孩兒說幾句話。

只不過,這些話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手語“說”出來的。
因為Samantha先天失聰,聽不到聲音。
在這個社區(qū),經(jīng)常會看到鄰居們停下手邊的事,沖著兩歲的Samantha微笑著用手語“打招呼”。
Samantha這個平時比較靦腆的小姑娘,看到有人跟她打招呼,就會瞬間變成小小交際達人,開心用熟練的手語跟鄰居們閑聊。

這樣在這個社區(qū)里隨處可見的“無聲交流”,在別人看來可能會有些奇怪。
畢竟,整個社區(qū)的人都失聰、或者他們本來就都會手語不太可能。
其實這些鄰居都是可以聽到、可以說話的,他們都是為了能跟可愛的Samantha交流,才專門去學的手語。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因為很多時候,即使是失聰兒童的父母,也不會專門去學習手語。
而這些鄰居,卻愿意為這個失聰?shù)膬蓺q小女孩去學習從來沒接觸過的手語。
Samantha的父母Raphael Savitz和Glenda Savitz,現(xiàn)在想到當時鄰居們用手語跟他們打招呼時的情景,心里仍然會被巨大的感動充斥。
一切都要從他們剛剛搬來馬薩諸塞州牛頓市的這個社區(qū)開始說起。

Samantha出生一周后,爸爸媽媽就發(fā)現(xiàn)了她的先天耳聾,雖然對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有些措手不及,但他們還是馬上做出反應,決定去學手語。
所以,即使有些意外,但就在Samantha一周大的時候,爸爸媽媽已經(jīng)為她未來的發(fā)展和成長做好了準備。

之后,一家人搬到了牛頓市,一來就受到了鄰居們的熱烈歡迎。
每個人都非常友好,大家都帶著自家做的好吃的來登門拜訪,歡迎Samantha一家來到這里。
大家也很喜歡這一家的小女孩——兩歲的Samantha,這個像小粉團子一樣可愛的小姑娘,一下子就俘獲了鄰居們的心。
但時間一長,大家漸漸發(fā)現(xiàn),Savitz夫婦倆帶著Samantha出來散步、玩耍的時候,都是用手語跟她交流的。

有些鄰居感覺很難過,因為真的很想跟這個可愛的小姑娘交流,而且很明顯,小Samantha也很想跟家以外的人們交流,
她正是學習如何跟別人溝通的年紀,見到鄰居們的時候也很開心。
但雙方“語言不通”,實在不知道怎么交流。
不僅Samantha很失落,鄰居們也要哭了。

鄰居家的小可愛用手語跟我打招呼,我完全不懂手語,應該怎么回應?急,在線等。
就這樣,鄰居討論會議開起來了,會議主題就是“如何能夠讓Samantha小朋友在社區(qū)里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以下是各位鄰居的發(fā)言。
“她跟我說話,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難道不會很想跟她說話嗎?”
“跟孩子的基本對話?!?/strong>
“問問她今天過得怎么樣。”
“讓她覺得自己是這個社區(qū)的一份子,感覺到家的溫暖。”
“就當她的朋友吧?!?/strong>

一討論之后,大家得出的一致結(jié)論就是——一起去學手語!
說學就學!
18個鄰居聚在一起,雇了個叫Rhys McGovern的手語老師,Rhys是一位失聰?shù)恼Z言病理學家,這位老師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教鄰居們?nèi)绾卧谕耆珶o聲的情況下說話。
一點點地教他們用手語交流的方式。

但對這些完全沒有接觸過手語的人們,真的太難了…
不過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快速有效地學習,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跟小Samantha交流!


鄰居們都被這個目標鼓舞著,也期待著能夠?qū)W成,給Samantha一家驚喜的時候。
這幾個月的討論和學習,大家都是瞞著Samantha一家進行的,一點口風都沒透,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樣的善意才更顯得可貴。

所有這些努力,他們從來都不求回報,只希望能夠跟這個兩歲的小女孩交流,給她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她能夠更快樂。
經(jīng)過幾個月的艱苦學習,考驗他們學習成果的一天終于到來了!
又是Samantha一家日常出來散步的時候,鄰居們一個個都開始用手語跟這家人打招呼。
Samantha開心得不得了,旁邊站著的爸爸媽媽都要驚呆了!
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非親非故的這一群人,居然會為了自家女兒去專門下功夫?qū)W習手語。

爸爸媽媽幾乎瞬間就能想到,更多人懂手語會讓Samanth的生活變得容易太多了,這種程度的包容肯定會讓她更快樂,更適應環(huán)境。
他們本可以不用費這么大工夫,Samantha對他們來說,只是鄰居家的小孩而已,但他們還是這么做了。
Samantha的爸媽被這樣巨大的善意包圍著,簡直感激到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鄰居們這樣的努力給小女孩帶來的改變是肉眼可見的。
如果說以前她面對別人還有一點害羞靦腆,在經(jīng)過跟鄰居們一天天的交流之后,這個社區(qū)已經(jīng)帶給了她很大的安全感,她開始更加活潑、更加快樂。

一位鄰居說,“她對我們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朋友’”。
Samantha的父母竭盡全力給了她所有可能的機會,讓她能夠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而鄰居們?yōu)檫@個家庭所做的,就是在兩位家長建立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個很大的補充。
小女孩不可能一輩子止步于家庭,她總要走出來跟外面世界的人們交流,而這個被善意包裹著的社區(qū),就是她成長的最佳環(huán)境。


她永遠不會覺得自己被周圍的人所拋棄,因為當她走在街上,在商店里,甚至是在自家院子里,她遇到的每個人都能用手語和她打招呼。
不是每個失聰?shù)暮⒆佣寄苡羞@樣的待遇,Samantha是幸運的,她遇到了一群溫暖善良的人。
美國有一句俗話,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撫養(yǎng)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么Samantha所在的這個“村莊”,絕對是其中最溫暖最歡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