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藝術就在于留下足夠的想象空間
文字其實是一種更偏向于抽象的藝術體驗,從大類上來說,他的抽象程度應該之低于純直覺的感官體驗這種還有待界定的刺激以及單純的語言藝術,平面圖形、立體雕塑和動態(tài)視頻這樣的變現(xiàn)方式,當然事實上還有一些其他的少數(shù)派不好定義的藝術體驗,如廚師做菜的色香味中的香和味,還有通過觸摸來表達的藝術手法等等,但是在相對運用廣泛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中,文字無疑還是偏向抽象的一種方式,而我說一句可能會被罵死的話,越是抽象的表現(xiàn)方式,越代表著作者和讀者的知識和素質(zhì)水平,我把這個話放在一個以視頻為主導的網(wǎng)站上參加活動,大概會遭到無情的打擊吧,但是我必須聲明我沒有貶低突顯和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意思
和圖像視頻創(chuàng)作相比,文字顯然是對創(chuàng)作者和接收者的軟素質(zhì)要求更加高一些,(不要打我),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硬知識則要求更加明顯,剪輯、包裝等其實是有一定門檻的東西,至少你的玩的6各種軟件,而文字創(chuàng)作沒有相應的要求,讀書認字不是文盲就行,這導致的是涌入其中的人員參差不齊,而事實上低劣者的數(shù)量往往遠遠大于他的對立面,而且造成影響也更容易擴散,所以文字創(chuàng)作總給人高低不就之感
相較于更加具象的圖像視頻,文字是不給出具體形象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密雷特,卻只有一個哈姆勒特電影,舉一個可能在座各位更加容易懂的例子,在《凡人修仙傳》的動畫出來之前大家對韓立是個什么印象其實是千人千面不盡相同的,但是當《凡人修仙傳》開播之后,那么韓立的形象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被固話了,這就是文字形象和音影形象最大的不同,一個抽象一個具體,音影藝術降低了大眾思考的難度,因為很多東西直接通過感官傳遞了過去,不在需要通過思考去構建和揣摩,照著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走就是了,而文字則需要每一位讀者去體會,自己去構建很多信息,自然就提高了要求,這就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密雷特的魅力所屬在,給我們留下了自己相信的空間
一個好的文字能夠給讀者最好的體驗,不是因為他的具體,而是因為他的抽象,讀者自己構建了自己喜歡的世界、形象等等,完全屬于每一個人自己的,這是相對具體的影像做不到的,一旦出現(xiàn)具體形象,有人喜,有人厭,總歸無法避免,只不過現(xiàn)在大家素質(zhì)普遍偏高,所以喜歡的會說出來,而不喜歡的就懶得指責了,所以多多少少有幸存者偏差而已
我想,這就是我堅持寫作,愿意寫作,并且與文字結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