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豬

早些日子,在高中班群里有人說要在暑假做一個社會實踐項目,是調(diào)查我們地方特有的一個品種——花豬。
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憂郁感,隨即就想到了小時候家里喂養(yǎng)的那頭花豬,母的,也是母親的豬。
這頭在我家待了近十年的豬,自打我記事起就被圈養(yǎng)在了豬欄里,不僅僅是因為她肩負起了繁衍后代的重任,也是全家人的收入主要來源之一,更重要的是她是我母親生命中難以割舍的一部分記憶吧。
沒有給她取個什么名字,不像今天的寵物豬那樣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記得奶奶曾以“畜生”使喚她。
畢竟是牲畜,被冠以“畜生”這樣直接而又簡單粗暴的稱呼確實是名至實歸。
要知道,這頭“畜生”,她也得忍受生育的煎熬,還得擔(dān)心自己哪天會不會被不知所措地拖出去,等待她的是未知的命運。
這頭“畜生”,她每天都能聽得到隔壁欄豬娃兒們的嚎嚎聲,也能透過狹窄的欄門看著豬娃們被“嚎嚎”的趕走。
四季更替,日復(fù)一日,除了吃和睡,唯一的活動就只能在這十幾平米的欄里兜圈了。
陪她一起走過的有我,有我爸,還有奶奶,不過陪她走過生命最長日子的應(yīng)該是我母親了吧,陪她走完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我母親。
小時候村里哪家有喜事或喪事時,母親都會帶著我去那家湊個人情,臨出門的時候她也不忘給豬欄里面的水槽添滿水,但是往往會給那頭“畜生”欄里多放幾片青綠的菜葉,嘴里還碎碎念著:“多吃點呢,咱家還得靠你養(yǎng)活。”
那個時候的我只知道這頭“畜生”是其它豬們的媽媽,母親給予“畜生”多一份的關(guān)愛或許是為了凸顯她的地位吧,具體我也不得而知。
到別人家赴晚宴席后,母親也不愿意多停留,主人會客氣的挽留,但是我媽會很直接的說:“自家的豬還沒有喂食呢,得早些回去?!?/span>
或者有時候在村子人家聊到飯點的時候,她是執(zhí)意起身要回家的,待到主人挽留時,她還是那句話:“自家的豬還沒有喂食呢!”。
假如碰到那些固執(zhí)的主人家說:“什么時候喂不都一樣嗎?”,母親則會用自己的方式回應(yīng):“要不下回我喂完它們再到你家吃飯吧!”。主人家奈何不了母親,也只好作罷。
母親的飯點似乎永遠都要比豬兒們的晚,其實大部分時候是我爸給豬喂食,我母親所能做的還是照料那頭最牽掛的“畜生”。
同樣身為母親的她知曉生育的不易,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那“畜生”好處。
小時候不懂什么“發(fā)情期”,只記得一年里面總有那么幾天,家里會來一個中年男人,走在他前邊的是一頭很壯實的白皮膚公豬,他在后邊拄著一木棍。
父親會從豬欄里面把“畜生”趕出來,趕到一旁沒有硬化的泥地,正在拱地那頭公豬似乎等了很久,他垂涎著眼前美色,嘴里只吐哈喇子。
我好奇的湊過去,我爸正在跟一旁的那名中年男人交談著,抽著煙,有說有笑。母親從屋里拿出了一小盆豬食擺到它們的面前,“畜生”是第一個上去的,緊接著白色公豬也一個勁兒的湊了過來,還發(fā)出“哼哼哼”的鼻息聲。
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我什么也沒看到,因為父親很嚴肅地向我呵斥道:“小孩子回屋里寫作業(yè)去!”那個時候迫于父親的淫威,我老實的聽從了他的話,乖乖地待在了屋內(nèi)。
不過,我雖然眼睛看不到外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但是耳朵一直都是豎著的。隱約聽到了一些叫聲,只是不知道聲源是“畜生”發(fā)出來的還是那頭健碩的公豬。
后來,“畜生”回到了它自己的窩,母親趕緊端來了一盆早已備好的食料,順帶了一把白菜葉子。
這時候的我早已從房內(nèi)溜了出來,父親還在外頭和那男人交談,我的注意力不在那頭公豬,我依在豬欄的門口,望著母親,母親望著那頭豬。
再后來,母親開始往“畜生”的食槽里多加食料,“畜生”還是通達人性的,母親進去打掃欄內(nèi)衛(wèi)生的時候,它會自覺地繞開,待這邊地方清掃完畢后繼續(xù)吃食。
以后,這頭豬媽媽的肚子越來越大,吃的東西似乎也越來越多,母親一如既往地給她喂食、投青菜葉子、加餐。
記得大概那是一個風(fēng)雨交加的夜晚,“畜生”突然趴在了地上,嘴里踹著粗氣,聽母親說這是要生小豬了。
恰好那晚父親不在家,母親拿了一些早已準備好的干稻草,整齊地鋪在了她的身邊。
它的呼吸突然變得緊促起來,奶奶聞聲也趕了過來,我也拿了一張小板凳像母親一樣坐在了一旁,全然不顧豬欄里彌漫著的刺鼻氣味。
屋內(nèi)昏黃的燈泡散發(fā)著凝重的光波,奶奶用手電筒照了一下“畜生”的眼睛,是微閉著的,看上去很難受。
這個時候,母親不知道從哪里拿來了一個柄狀的東西,仔細一看,是把刷子。她拿著這把刷子在它黑白相間的身上刷了起來,動作很慢,輕輕的,像護士在照顧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般。
隔著空氣可以清晰地聽到“畜生”的呼吸在加重,大口大口地喘氣,“畜生,咬咬牙!”奶奶默默地說了一句,“出來了,第一只!”話音未落,一只粉紅色的小白豬就蹦到了我們眼前。
母親趕緊上前去為這頭來到新世界的小豬脫去包在身上的那層衣服,簡稱“包衣”。
不一會兒,小豬就能自個兒走路了,它條件反射般來到它媽媽的乳房邊,含住了奶頭,開始吸取這個世界的第一口營養(yǎng)。
接下來一只接著一只,母親重復(fù)著之前的工作。失去耐心的我沒有繼續(xù)待下去,后來的發(fā)生事情自然沒有太大的印象,不過母親卻自始而終,奶奶守了一會兒也離開了。
待到第二天再次來到豬欄觀時,我看到的是一群讓人眼花的豬仔,細心數(shù)了一下,不多不少,剛好18只?!吧煤昧?!”,提著食料前來喂食的母親邊傾倒邊說著,從她語氣中可以聽出歡喜,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那次是“畜生”為我家做的貢獻最大的一次吧,之后出生的每一窩豬仔好像都沒有打破那次的記錄,而母親是唯一的見證者和守護人。
豬和人有些地方也是相通的,人有生老病死,豬也不例外,在我家近十年的日子里,“畜生”也生過病,每一次都離不開母親悉心地照料,具體地細節(jié)也不大記得。
不過,“畜生”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家,大概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
那天放學(xué)回家,家里來了幾個人,看上去來者不善。
忽然“畜生”被爸爸從豬欄里面趕了出來,它走得很慢,悠悠地踱著步子,母親把它的盆拿了出來,倒上了食料。
最后,它被趕上了一輛三輪車,或許是累了吧,它吃完食就趴在了地上,大家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它弄上車。
上了車子也是一屁股地坐在了上面,神情略顯疲倦。
發(fā)動機發(fā)出了“嘟嘟嘟”的聲音,我對母親說:“就這樣賣了嗎?”,母親不語,我看了她一眼,一只手插在腰間,另一只手扶墻,只是靜靜地看著。
車子緩緩地開走了,這時母親突然說道:“要記得回家看看哩!”我沒有聽懂母親這句話,或許是在招魂,為那個離開的它。
后來,家里不再喂養(yǎng)豬,豬欄也成了堆砌雜物的儲存空間,空氣里面彌漫的刺鼻氣味早已煙消云散,墻角還依稀可見被豬們蹭掉涂層的紅磚。
有好幾次想問母親是否再喂養(yǎng)豬,我不敢,因為可以想象得到,答案應(yīng)該和我腦子里的不謀而合吧。
前幾天和母親通了電話,在交談中我無意地問到了這個話題,當(dāng)然是很委婉的那種。
“誰還喂什么豬?。看蠹叶汲鋈ゴ蚬赍X了。”母親回答了我,我趕緊隨聲附和。
突然,腦子里面閃過一道靈光,對啊,村里人家很難看到養(yǎng)豬的了,除了那些養(yǎng)殖大戶。
自始至終,母親從未叫過那頭豬是“畜生”,如果它是畜生的話,我們?nèi)藨?yīng)該也不過如此吧。
201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