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墳三年不立碑”是什么意思?新墳為什么不能立碑?有啥講究?

古時傳統(tǒng)觀念里,人死之后是有靈魂存在的,而墳墓就是逝者靈魂的駐留之地。后人每次去先人墳前祭拜,就可以當做是與先人的一次交流。古代之人非??粗厣砗笫?,因此就演變出了很多關于喪葬的講究和規(guī)矩。
古時民間有種說法叫“新墳三年不立碑”,也就是說新墳要等到三年期滿后才可立碑,而具體如何立碑也有不少講究,這又是為何呢?這樣的規(guī)矩又有何道理呢?
01墓葬的演變
人類建造墓葬追憶死者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已經(jīng)學會建造墳墓來埋葬死去的同伴了。將死者生前的物品與死者一同埋葬,就是原始社會時期形成的習俗。
墳墓是死者長眠葬身之地,是死者靈魂的一種象征。人類發(fā)展出墓葬文化,是思想意識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很多民族的觀念里,人是有來世的,將死去之人安葬,可以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生活。
最原始最普通的喪葬方式就是土葬,最初的土葬方式非常簡樸,沒有棺材也沒有隆起的墳包,只是簡單地將死去之人埋入土下,然后用些樹枝或石頭做上記號,方便日后前去祭拜。
漸漸地,原始人類發(fā)現(xiàn),樹枝石頭做的記號很容易被自然破壞掉,對祭拜逝者影響很大。
于是就出現(xiàn)了隆起的“墳”。現(xiàn)代人常說的“墳墓”其實是兩種事物,埋入逝者不建土包的平地叫做“墓”,堆起隆起土包的才叫做“墳”。
“墳”誕生以后,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一堆墳包里準確地找到所要祭拜之人的墳。如果下葬時間短還好,時間一長,墳包經(jīng)過日曬雨淋,就很難準確尋找了。于是就誕生了標記墳墓的墓碑,墓碑一般都為石質(zhì),上面銘刻逝者信息,能夠經(jīng)得住風吹雨打,更方便后人祭拜。
02三年不立碑
關于如何立碑,古人流行一種說法,就是新墳三年之內(nèi)不可立碑,必須期滿三年才可動土立碑,若要問為何要如此,古人也有很多理由。
其一就是守孝道,古人在父母死后,都有為父母守孝三年的傳統(tǒng),守孝期間不能穿艷麗的衣服,也不能有娛樂活動,更不能行嫁娶之事,必須三年期滿后,才可恢復往常。那守孝為何會是三年呢?
這時因為小孩一般都是三歲才能學會自行行走,在這三年時間里,都要依賴父母一刻不停的照顧,為了感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要守孝三年,表示“如事生”,像父母仍然健在一樣對父母恭敬。
三年時間里,故去父母的新墳也是不可以動土的,更不能立墓碑。因為立墓碑以后,就代表父母已經(jīng)真正故去,沒辦法再做到“如事生”了。
三年不立碑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因為風水。在古人的風水觀念里,先人墳墓位置與家族運勢有關,將先人安葬在風水好的地方,先人就可以為家族帶來好運,庇佑子孫,反之會讓家族蒙受災禍。
在新墳安置后,就要用三年時間檢驗墓地的風水。若是這三年里家族之人都過得不如意,那就代表風水墓地選址有問題,等三年期限一到,就要進行遷墳。若是一切相安無事,就可以落下墓碑,祭奠先人了。
守孝或是風水,其實都是古人一廂情愿的想法,但三年不動土立碑也是有實際意義的。墳墓剛剛落下時,土質(zhì)比較松軟,若是這時立碑,碑可能立不穩(wěn),萬一遇上風吹雨打,墓碑可能就會倒,這對先人而言就是大不敬。三年之后,墳頭就十分結實了,這時再立碑,就不用擔心墓碑會意外倒下了。
03立碑的講究
墓碑是陰宅的大門,所以關于立碑有很多講究,可馬虎不得。三年期滿以后,不是隨便那一天都可以立碑的,立碑的日子一般都選清明,十月初一寒衣節(jié),或者逝者忌日這三天,因為這三天是動土遷墳無所禁忌的吉日,另外在有閏月的年份,是不可以遷墳立碑的。
墓碑的位置也很重要,墓碑位置的中心線要與墳中棺材的中心線一致,若是若是男女合葬,則應遵循男逝者的中心線。
墓碑方向切忌不可朝北,古語有云:北風吹得人丁絕。在古人的觀念里,北方背陽,為陰寒之地,不利于藏風聚氣,墓穴會聚集陰氣,敗壞家運家財。
墓碑應該選用堅硬耐久,防止風化的材質(zhì),以黑色或深灰色為佳。在落下墓碑填土時,要選用純凈的新土,千萬不可讓糞便等污穢之物混雜其中,否則就是對先人大不敬。
墓碑上都會刻有逝者的名姓還有其修飾,如考、妣、顯、先等字,每個字都有其特定用法,要仔細使用。比如“故先考”就是指故去的父親,“故先妣”就是指故去的母親。若是父母生前地位顯赫,則可以將“先”字換成“顯”,改成“故顯考”和“故顯妣”。
并不是每個人死后都可以立碑,有幾類人是不可以立碑的。一是早夭折早殤之人,這類人在傳統(tǒng)觀念里不可以進祖墳,所以不能立碑。
二是意外橫死之人或自殺之人,這類非正常死亡的人不適宜立碑。三是沒有后代之人,古代很看重家族傳承,若沒有留下后代自然就進不了祖墳,更無后人會祭拜,也就沒有立碑的必要。
04結語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早就不再遵守古時的風俗的講究,其實這也無可厚非,古時的講究本就帶有迷信的成分,不可完全相信。
修墳立碑的目的就是為了緬懷先人,喪葬更不應該只拘泥于形式,只要心中能時刻保持對先人的尊重,也就沒必要去牢牢遵循古時的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