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軍事科普:美國陸軍

2022-09-25 22:59 作者:永磁-老鼠  | 我要投稿

美國陸軍(英語: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國軍隊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負責陸地上的作戰(zhàn)。它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7全年預計有現役軍人460,000名,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ARGN)335,000,美國陸軍預備隊(USAR)195,000名。GI是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的別稱。世界上總人數第二,綜合戰(zhàn)斗力第一的地面武裝部隊。

美國陸軍的前身是殖民地的民兵,其歷史也可稱之為兩個“陸軍”,一個是由職業(yè)人員組成的常備陸軍(Regular Army),另一個是由各種人員組成的平民陸軍(citizen army),后者包括民兵、國民警衛(wèi)隊、有組織的預備役和應征人員。陸軍國民警衛(wèi)隊(ARNG)是美國陸軍最古老的部隊,1636年12月31日,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組建了美國的第一個民兵團,這一天成為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的建軍節(jié)。1747年,美國獨立游騎兵第一連成立。

1775年6月14日,大陸議會(Continental Congress)作為當時的臨時政府(provisional government),決定成立一支由10個步兵連組成的大陸軍(Continental Army),于是6月14日被定為美國陸軍建軍日,比美國獨立日(1776年7月4日)早了1年。6月15日,喬治.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Commander in Chief)。這支軍隊參加的第一場戰(zhàn)爭是1775年9月發(fā)起的入侵加拿大的戰(zhàn)爭,到1776年7月,才將戰(zhàn)場轉移到駐扎在波士頓的英國軍隊。

1776年6月議會成立戰(zhàn)爭與軍械董事會領導大陸軍,1781年設立戰(zhàn)時部長取代戰(zhàn)爭與軍械董事會。1783年,大陸軍在法國軍隊的支持下獲得了獨立戰(zhàn)爭的勝利,1784年,議會決定解散大陸軍各部隊,只保留守衛(wèi)西點和匹特堡軍需倉庫的80名炮兵,并組建一個由8個步兵連和2個炮兵連組成的團,編制700人,這個團成為美國新常備軍的核心。

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總統成為美國陸軍和海軍的總司令,8月,成立戰(zhàn)爭部(Department of War)領導陸軍和海軍,接替華盛頓擔任陸軍司令的亨利考克斯(Henry Knox)將軍成為首任戰(zhàn)爭部長,獨立戰(zhàn)爭中的陸軍準將哈馬(Josiah Harmar)任陸軍司令,指揮這支由800名官兵組成的袖珍陸軍113。

1802年,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成立[2]122。1903年,美國對其軍隊進行了深入的改革,設置陸軍參謀長(Chief of Staff)取代陸軍司令,建立總參謀部(General Staff),通過狄克法案(民兵法案),將民兵分為兩部分:國民警衛(wèi)隊和民兵預備役,成立陸軍戰(zhàn)爭學院。

1908年,軍事立法建立醫(yī)療預備役軍團,從而使陸軍在常備陸軍和國民警衛(wèi)隊之外,又有了第3個部門——陸軍預備役部隊。1916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國家安全法案1916(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16),除了對軍隊做出了嚴格限制外,將平時和戰(zhàn)時常備軍數量員額提升到17.5萬和30萬人,國民警衛(wèi)隊員額超過40萬人。

1947年,國會通過1947國家安全法案(National Defense Act of 1947),成立統一的軍事機構-國家軍事機構(NME),設立國防部長作為NME的領導,NME由陸軍部、海軍部和空軍部組成。其中原美國陸軍航空兵從陸軍分離,成立空軍部,戰(zhàn)爭部更名為陸軍部。1949年,1947國家安全法案修正案將NME更名為國防部(NDD),陸軍部由原來的政府行政部降格為軍種部。

美國陸軍自成立起,歷經獨立戰(zhàn)爭(American Revolution,1776-1783)、美英戰(zhàn)爭(War of 1812,1812-1814)、美墨戰(zhàn)爭(Mexican War,1846-1848)、美國內戰(zhàn)(Civil War,1861-1865)、印第安那戰(zhàn)爭(Indian Wars,1865-1890)、美西戰(zhàn)爭(Spanish-American War,1898)、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逐漸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

在1918年之前,美國陸軍還只是所謂聯邦軍。在一戰(zhàn)期間,美國國家級陸軍才得以正式組建。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職業(yè)軍人被稱為所謂「正規(guī)軍」,正規(guī)軍中的空缺由募兵以及預備役軍官補充。

近幾十年來,美國陸軍被分為正規(guī)軍和預備役。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是美國各州政府指揮的武裝力量。在21世紀之前,國民警衛(wèi)隊的隊員是州政府的雇員,當他們被美國陸軍征召時,他們則轉而成為美國陸軍預備役部隊的成員。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成員接受雙重指揮:作為國民警衛(wèi)隊隊員接受各州民兵司令官的指揮;作為預備役官兵接受美國陸軍人力資源司令部的指揮。

此外,美國還有很多州屬武裝部隊,有時稱為某某州民兵,他們由各州政府負責維護給養(yǎng),為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提供輔助。這些部隊在特別緊急的例如美國本土遭受侵略的情況下將受美國陸軍直接指揮,此外的大多數時候,他們通常被視為各州政府的一部分而非軍隊的一部分。

但是,自越南戰(zhàn)爭以來,美國陸軍預備役部隊和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被命令參與更多任務。例如,預備役部隊和國民警衛(wèi)隊參加了海灣戰(zhàn)爭, 科索沃維和行動,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

陸軍軍銜

美國陸軍軍銜分軍官軍銜和士兵軍銜,軍官分兩為授銜軍官和準尉(委任軍官),陸軍軍銜從高到低按授銜軍官、準尉和士兵的順序排列,準尉軍銜低于少尉,高于所有士兵軍銜。特級上將軍銜只有兩個人曾經獲得過,分別是喬治·華盛頓和約翰·潘興,且華盛頓的軍銜是美國軍隊中軍銜最高的,五星上將僅在戰(zhàn)時授予,相當于陸軍元帥。

動員令

級別和順序

盡管美國陸軍幾乎全部由自愿服役者組成,但是當面對諸如外敵入侵,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美國陸軍可以發(fā)布動員令。動員的級別和順序如下:

陸軍正規(guī)軍中的志愿兵

陸軍預備役全體動員

國民警衛(wèi)隊全體動員

召回所有退役官兵

正規(guī)軍中征募新兵并重建新的武裝力量單位

召回轉業(yè)軍官和因功離職的召募兵

動員各州民兵

動員全國所有未組織的民兵

最后的所有未組織的民兵的動員可以有效的把所有有戰(zhàn)斗能力的男性組織到美國陸軍的指揮之下。最近一次此級動員發(fā)生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1865年,美國南部邦聯動員全部男性,不分年齡健康狀況,參加聯盟軍隊家園保衛(wèi)戰(zhàn)。類似的全國總動員在二戰(zhàn)中的1945年4——5月間,德國也發(fā)生過。

組織結構

美國陸軍的組織變革

根據1920年6月4日美國國會頒布的《美國國防法》,美國陸軍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正規(guī)陸軍、國民警衛(wèi)隊和陸軍后備隊。

由征召的預備役軍官、志愿役和義務役士兵組成的正規(guī)陸軍和陸軍國民警衛(wèi)隊成為美國陸軍主要作戰(zhàn)力量,其中征召役的服役定義是“持續(xù)時間”超過6個月。

根據1920年6月4日的《美國國防法》,正規(guī)軍員額是28.8萬人。根據這個法律,將全國分為9個軍區(qū),隸屬3個集團軍司令部管轄。每個軍區(qū)包括1個正規(guī)陸軍師,2個國民警衛(wèi)師和3個一類后備隊師。但由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不僅沉浸在“戰(zhàn)爭已經永遠結束”的夢幻當中,而且政府更加熱衷于經濟,對《國防法》僅是口頭上表示支持,卻不見行動,所以這個目標并未實現。盡管有1920年《國防法》帶來的令人鼓舞的前景,但1920年至1930年這段時期,美國陸軍的戰(zhàn)備狀況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差。

在麥克阿瑟接任陸軍參謀長時(任期自1930年11月21日至1935年10月1日),陸軍部的預算只有三億五千萬美元。但陸軍再也找不到比麥克阿瑟更能干的人來指引其度過這一黑暗時刻。麥克阿瑟也為美國擴軍備戰(zhàn)而努力,他警告道:“陸軍的兵力及其戰(zhàn)備水平已處在危險線以下?!?/p>

麥克阿瑟在人事和物資方面改善了美國陸軍的赤字情況,領導并制定了工業(yè)動員和兵員補充計劃。他將全國分成了14個軍區(qū),并安排了一項緊急戰(zhàn)備計劃,一旦實行動員,陸軍參謀長將成為野戰(zhàn)部隊司令,戰(zhàn)備計劃部將成為陸軍參謀部和野戰(zhàn)部隊司令部的核心。

在1940年7月,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zhàn)爭,美國陸軍司令部在華盛頓成立,馬歇爾出任陸軍總司令。后來美國實施兩洋作戰(zhàn),而陸軍總司令部不便指揮,以及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1940年7月至1945年9月任陸軍部長)為了強調美國總統是武裝部隊總司令,而于1942年3月撤消陸軍總司令部。

1940年10月,陸軍進行初步改組,由陸軍副參謀長兼任陸軍航空兵司令,使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得到提高。

1941年7月,美國陸軍航空兵升級為更加獨立的美國陸軍航空隊。

1942年2月9日,美軍成立了參謀長聯席會議(JCS),在戰(zhàn)爭中多次與英國參謀長聯合委員會舉行會議,實施戰(zhàn)略籌劃和戰(zhàn)爭指導,為贏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1942年3月9日,陸軍再次改組,組建陸軍地面部隊、陸軍航空部隊和陸軍勤務部隊,并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由三個獨立平行的司令部負責。撤消陸軍總司令部,組建陸軍地面部隊司令部,首任司令為萊利斯-詹姆斯-麥克奈爾中將(Lesley James Mcnair, 1942年3月至1944年7月任美國陸軍地面司令,死于美國第8航空隊誤炸),負責為作戰(zhàn)行動提供適當的編組,也負責訓練和裝備陸軍地面部隊。其主要下屬機構包括:空降兵司令部、裝甲部隊司令部、坦克兵訓練指揮中心、沙漠作戰(zhàn)訓練中心和補充及院校司令部等。

戰(zhàn)爭期間,經由該司令部提供的經過適當編組、訓練和裝備的陸軍地面部隊超過200萬人。陸軍地面部隊是二戰(zhàn)中的真正主角。在戰(zhàn)爭中,地面部隊司令部管理著4194000名士兵和230000名軍官。地面部隊人員傷亡占到了美軍總傷亡的80%,參與了40多個在敵人海岸的登陸行動,俘虜了超過3100萬名敵人。在戰(zhàn)爭中美國陸軍總共動員了92個師,其中在1940年至1942年動員了65個新師。陸軍地面部隊共有90個師準備好參加作戰(zhàn),實際上調用了其中88個師,盡管有一些師出現了嚴重的傷亡,但陸軍地面部隊仍然保持著全部或接近全部的作戰(zhàn)實力。

美國陸軍作戰(zhàn)部隊依據其裝備的武器和作戰(zhàn)方法進行分類,如步兵(地面兵和空降兵)、裝甲兵、騎兵、炮兵(野戰(zhàn)炮兵、海岸炮兵和防空炮兵)。作為戰(zhàn)斗部隊投入作戰(zhàn)時,伴隨著為其提供補給、維修和管理的勤務部隊,它們支援戰(zhàn)斗部隊來全力投入作戰(zhàn)。勤務部隊包括工兵、通信兵、運輸兵、醫(yī)務兵、化學兵、財務兵、軍棋兵、憲兵和軍需官。人事和行政勤務工作由軍法局、隨軍牧師、監(jiān)察局等完成。

指揮管理體系

美軍采用兩套指揮鏈,管理控制(ADCON)和作戰(zhàn)指揮(OPCON)鏈,其中,美國陸軍的管理控制鏈是,總統通過國防部長到陸軍部長,陸軍部長作為陸軍部的頭管理陸軍;作戰(zhàn)指揮鏈是,總統通過國防部長到戰(zhàn)斗司令部(Combatant Command),配屬到戰(zhàn)斗司令部的陸軍都歸司令官指揮控制。

陸軍部(Department of Army)是陸軍部長領導下的一個單獨組織的機構,在國防部長授權、領導與控制下工作。其直接報告機構包括陸軍總部(HQDA)、陸軍司令部(ACOMs)、陸軍軍種分支司令部(ASCCs)和直接報告單位(DRUs)。

陸軍總部由陸軍部長領導,包括陸軍部長辦公室和陸軍參謀部兩部分。

陸軍部長辦公室(OSA)。主要由文職官員組成。由陸軍副部長(USA)、助理陸軍部長(ASAs)、陸軍部長行政助理、陸軍部總顧問、陸軍部檢察長、首席立法聯絡官、陸軍預備役政策委員會等組成,陸軍副部長任陸軍首席管理官。OSA的主要職能是7項:采辦、審計、會計(含財務管理)、信息管理、總檢察長、立法事務和公共事務。

陸軍參謀部(ARSTAF)。主要由軍官組成。由陸軍參謀長(4星)、常務副參謀長(VCSA,4星)、副參謀長(DCSs)、助理參謀長(ACSs)、工程兵主管、陸軍總醫(yī)療官、陸軍總軍法官、陸軍總牧師和陸軍預備役首領等組成。陸軍參謀部由陸軍參謀長領導,在陸軍部長的領導下,向陸軍部長、副部長、助理陸軍部長和陸軍參謀長提供專業(yè)協助,并根據法律,履行征兵、組織、供應、裝備、訓練、維護、動員、遣散、行政管理與維持等職能。

陸軍司令部(ACOMs)。4星級軍種司令部,直接向陸軍部長和參謀長報告,是一種戰(zhàn)斗力生成機構。陸軍共有3個ACOMs,分別是陸軍訓練與條例司令部(TRADOC)、陸軍裝備部(AMC)和陸軍部隊司令部(FORSCOM)。其中,FORSCOM隸屬于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USJFCOM),是陸軍戰(zhàn)斗力生成的牽頭單位,是一個獨立于任何其他陸軍機構與部門之外的獨立撥款單位,在美國大陸的所有陸軍常規(guī)部隊,如果沒有被指定配屬于另一個戰(zhàn)斗司令部或由國防部長指定不屬于USJFCOM,都歸FORSCOM指揮,在準備常規(guī)陸軍部隊資源時,所有司令部都要保障FORSCOM。

陸軍軍種分支司令部(ASCCs)。是負責在一個戰(zhàn)斗司令部內部分配和使用陸軍部隊的司令部,是戰(zhàn)斗司令部里最高級別的陸軍司令部。共有10個,包括6個地理司令部,美國陸軍非洲司令部(USARAF)、美國陸軍中央司令部(USARCENT)、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USAREUR)、美國陸軍北方司令部(USARNORTH)、美國陸軍南方司令部(USARSO)和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USARPAC),4個功能司令部,美國陸軍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USASOC)、軍事地面部署與配送司令部(SDDC)、美國陸軍太空與導彈防御司令部/陸軍戰(zhàn)略司令部(USASMDC/ARSTRAT)和陸軍網絡司令部(ARCYBER)。

直接報告單位(DRRUS)。陸軍總部直接指揮下的2-3星級司令部,是一種戰(zhàn)斗力生成機構,履行獨特任務。共有13個單位,包括美國陸軍試驗與評估司令部(ATEC)、美國陸軍華盛頓軍區(qū)(MDW)、美國軍事學院(USMA,西點軍校)、美國陸軍戰(zhàn)爭學院(USAWC)、美國陸軍設施管理司令部(IMCOM)、美國陸軍入伍保障旅(USAASB)、美國陸軍人力資源司令部(HRC)、美國陸軍工程兵軍團(USACE)、美國陸軍采購保障中心(USAASC)、美國陸軍情報與安全司令部(INSCOM)、美國陸軍醫(yī)療司令部(MEDCOM)、美國陸軍犯罪調查司令部(USACIDC)和阿靈頓國家公墓(ANC)。

陸軍部隊(ARFOR)。指所有編配到戰(zhàn)斗司令部、下屬聯合部隊司令部、聯合功能司令部或多國司令部的陸軍部隊的陸軍分支和最高陸軍司令部,戰(zhàn)斗司令部中的ARFOR是ASCC。

美國陸軍的戰(zhàn)役與戰(zhàn)術單位編制

美國陸軍的組織單位由小到大排列如下[19]:

班?

Squad/Section?

9-10?

陸軍中士

排?

Platoon?

16-44?

陸軍少尉

連?

Company/Battery/Troop?

62-190?

陸軍上尉

營?

Battalion/

Squadron?

300-1000?

陸軍少校

旅/團/大隊?

Brigade/Regiment/Group?

3000-5000?

陸軍準將/上校

師?

Division?

10000-15000?

陸軍準將/少將

軍?

Corps?

20000-45000?

陸軍少將/中將

集團軍?

Army?

50000以上?

陸軍中將/上將

野戰(zhàn)軍?

Field Army?

2-3個集團軍?

陸軍中將/上將

備注:

集團軍:最高指揮官(集團軍軍長)的軍銜通常為上將(GEN);

2.軍:通常下轄兩個或更多的師以及軍屬支援旅,指揮官通常為中將(LTG)。

3.師:指揮官師長的軍銜為少將(MG)。

4.旅 (或團):通常由三個或更多的營組成,指揮官為上校(COL)或準將軍銜。

5.營 (或中隊):多數陸軍部隊編成為營,但是騎兵往往編成為中隊(營級)。一個營級的單位由一個中校軍銜者指揮,并由一個司令軍士長輔助。一個營級單位的指揮員包括有:一個營長,一個營主任參謀,一個司令軍士長和營部;3-5個連長,3-5個連主任參謀,3-5個軍士長及其連部;6個或更多的排長,6個或更多排軍士;12個或更多班長。

6.連 (或炮兵連battery/騎兵連troop):炮兵通常編成為炮兵連batteries;騎兵通常編成為騎兵連troops。一個連級單位,通常由一個上尉指揮,一個軍士長輔助。指揮人員通常包括:一個連長,一個軍士長,之外還有一個連主任參謀及連部。下屬兩個或更多的排長,排軍士,4個或更多的班長。

7.排:通常由一個中尉指揮,一個上士輔助。排級單位的指揮員為一個排長,一個排軍士,兩個或多個班長。

小隊:通常由參謀軍士協助下級班長指揮,經常用于連隊中各排之間的協作。

8.班:班長的軍銜通常為參謀軍士,中士或下士,一個班通常有8到12名士兵。

9.爆破組:通常由4名士兵組成:一個爆破組長,一個擲彈兵和兩個步兵。

根據功能不同,美國陸軍的組織結構還可分為:

1.戰(zhàn)斗部隊,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高射炮兵/防空炮兵,工兵,陸軍航空兵,特種兵。

2.戰(zhàn)斗支援部隊,包括通信兵,偵察兵/情報兵,防化兵,憲兵/軍事警察。

3.后勤部隊,包括軍事法庭,民兵指揮官部隊,財政部隊,運輸部隊,軍需部隊,軍火部隊,軍醫(yī)部隊,醫(yī)療服務部隊,護士部隊。

最高指揮官

陸軍最高文職行政長官是陸軍部部長,他是陸軍部主管。和海軍部部長、空軍部部長一起由國防部部長領導。在1947年7月26日制定《國家安全法》(和創(chuàng)建國防部)前,陸軍最高文職行政長官是成立于1789年初的美國戰(zhàn)爭部(又稱戰(zhàn)爭辦公室)部長。

美國陸軍的首長是美國陸軍參謀長,此參謀長為四星上將并為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和美軍其他軍種的參謀長一樣,陸軍參謀長并不直接管理部隊,他的任務是制定戰(zhàn)斗策略?,F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是雷蒙德·奧迪耶諾上將。

美國陸軍的實際最高指揮官是各地區(qū)聯合司令部的司令官。例如,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約翰·阿比扎伊德(John Abizaid)將軍。

現役10個陸軍師

第1裝甲師 4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1騎兵師 4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1步兵師 2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2個(輕型)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2步兵師 1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3個(中型)斯特瑞克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3步兵師 4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4步兵師 3個重型旅戰(zhàn)斗隊,1個(輕型)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10山地師 4個(輕型)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25步兵師 2個(中型)斯特瑞克旅戰(zhàn)斗隊,1個(輕型)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輕型)空降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82空降師 4個(輕型)空降步兵旅戰(zhàn)斗隊,1個航空旅

第101空中突擊師4個(輕型)空中突擊步兵旅戰(zhàn)斗隊,2個航空旅

獨立旅和團

第75游騎兵團(特種作戰(zhàn)、正面作戰(zhàn)兼可)

第170(重型)步兵旅(機械化,2010年激活)

第172(輕型)步兵旅戰(zhàn)斗隊

第173(輕型)空降步兵旅戰(zhàn)斗隊

第2(中型)斯特瑞克騎兵團

第3裝甲騎兵團

第11裝甲騎兵團

三角洲特種部隊

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

第160特種作戰(zhàn)航空團

部隊戰(zhàn)斗序列

美國陸軍第1軍:自稱“先前作戰(zhàn)”軍,隸屬美國陸軍預備役部隊

美國陸軍第78步兵師 自稱“閃電”師。,基地位于美國新澤西州愛迪生(培訓支持)

第1旅(培訓支持)

第2旅(培訓支持)

第3旅(培訓支持)

第4旅(培訓支持)

第5旅 自稱“我們能”(培訓支持)

美國陸軍第85步兵師,自稱“卡斯特” 師。(培訓支持)

第1旅(培訓支持)

第2旅(培訓支持)

第3旅(培訓支持)

第4旅(培訓支持)

美國陸軍第87步兵師,自稱“金果”師,基地位于美國伯明翰(培訓支持)

第1旅(培訓支持)

第2旅(培訓支持)

第3旅(培訓支持)

第4旅(培訓支持)

第5旅(培訓支持)

軍部直屬部隊

第4騎兵旅 (培訓支持)

第157步兵旅 (培訓支持)

第188步兵旅 (培訓支持)

第205步兵旅 (培訓支持)

美國陸軍第3軍:美國陸軍中央司令部(ARCENT)

C/JTF部隊,位于科威特

美國陸軍中央司令部部隊,位于科威特

美國陸軍中央司令部部隊,位于沙特阿拉伯

美國陸軍中央司令部部隊,位于卡塔爾

陸軍先前儲備庫(APS-3)

陸軍先前儲備庫(APS-5)

美國陸軍第5軍(預備役部隊):

美國陸軍第7輕型步兵師,自稱“刺刀”師,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卡森堡

第39輕型獨立步兵旅

第41輕型獨立步兵旅

第45輕型獨立步兵旅

美國陸軍第75步兵師, 基地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培訓支持)

第1旅 (培訓支持)

第2旅 (培訓支持)

第3旅 (培訓支持)

第4旅 (培訓支持)

美國陸軍第91步兵師, 基地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培訓支持)

第1旅 (培訓支持)

第2旅 (培訓支持)

第3旅 (培訓支持)

第4旅 (培訓支持)

軍部直屬部隊

第5裝甲旅 (培訓支持)

第120步兵旅 (培訓支持)

第166航空兵旅 (培訓支持)

第191步兵旅 (培訓支持)

美國陸軍第7軍: 美國陸軍駐歐洲部隊

美國陸軍第5集團軍/特遣隊 ,自稱“勝利軍”,基地位于德國海德堡

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自稱“紅一縱隊”,基地位于德國伍茲堡

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基地位于德國威斯巴登

美國陸軍第8軍:美國陸軍駐韓國部隊

美國陸軍第2步兵師,自稱“印第安人頭”,基地位于韓國紅云

美國陸軍第25輕型步兵師,自稱“北回歸線閃電”師,基地位于美國夏威夷斯科菲爾德

美國陸軍第1集團軍/特遣隊,自稱“美國軍團”,基地位于美國華盛頓劉易斯堡

第2步兵師第3輕型旅

第25步兵師第1輕型旅

美國陸軍第3集團軍,基地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胡德堡

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

美國陸軍第4機步師

--第3集團軍國民警衛(wèi)隊

美國陸軍第7輕型步兵師 ,自稱“刺刀” 師, 基地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卡森堡

第18空降軍

美國陸軍第3機步師 (機械化師),自稱“馬恩磐石”師,基地位于美國喬治亞州的斯圖爾特堡

第1旅,自稱“奇兵”旅

第2旅,自稱“斯巴達”旅

第3旅,自稱“大錘”旅

美國陸軍第10輕型山地師,基地位于美國紐約州鼓堡

第1旅

第2旅

第3旅

第27旅,自稱"Oions",隸屬紐約美國國民警衛(wèi)隊

美國陸軍第82空降師,基地位于美國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

第82航空兵旅

第325空降兵團

第325空降兵團第2營

第325空降兵團第3營

第504傘兵團

第504傘兵團第1營

第504傘兵團第3營

第505傘兵團

第505傘兵團第1營

第505傘兵團第2營

第505傘兵團第3營

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自稱“嘯鷹”,基地位于美國肯塔基州坎貝爾堡

第101航空兵旅

第159航空兵旅

第327傘兵團,自稱"巴斯通"團

第327傘兵團第1營

第327傘兵團第2營

第327傘兵團第3營

第502傘兵團,自稱“打擊”團

第502傘兵團第1營

第502傘兵團第2營

第502傘兵團第3營

第187傘兵團,自稱"Rakkasans"團

第187傘兵團第1營

第187傘兵團第2營

第187傘兵團第3營

第18空降軍炮兵

第18野戰(zhàn)炮兵旅

第2裝甲騎兵團

第16憲兵空降旅

第18航空空降旅

第20工兵空降戰(zhàn)斗旅

第35空降通信旅

第108防空炮兵旅

第229戰(zhàn)斗航空團

第229攻擊直升機團第1營

第229攻擊直升機團第3營

第525空降軍情旅

美國陸軍第24機步師,基地位于美國堪薩斯州的賴利堡


編制裝備

總的編制

美國陸軍主要編有:7個司令部(3個集團軍司令部和4個軍部,其中1個為空降軍部);10個作戰(zhàn)師(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中突擊師、1個空降師)、13個旅(7個航空旅、6個炮兵旅);3個裝甲騎兵團;2個營群(1個步兵營群、1個空降營群);12個防空導彈營;另有2個一體化師。

美國陸軍的作戰(zhàn)師分為三種六類: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輕步兵師、山地師、空降師和空中突擊師。其中,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為重裝師,輕步兵師和山地師為輕裝師,空降師和空中突擊師為快反師。

重裝師

分別為第1騎兵師、第1裝甲師、第1機步師、第2機步師、第3機步師和第4機步師。

1、美國第1游騎兵師,綽號為“第一隊”,隸屬于陸軍第3軍。該師正式成立于1929年9月,是美軍快速反應部隊中的兩個重裝師之一。先后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和海灣戰(zhàn)爭。

全師編制總人數17000人,下轄師部與師部連;3個騎兵旅(共編6個重型坦克營和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屬航空旅等。

全師主要裝備有:M1A2SEP型主戰(zhàn)坦克348輛;M2型步兵戰(zhàn)車、M3型騎兵戰(zhàn)車等各型裝甲作戰(zhàn)車輛798輛;火炮147門;高炮36門;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裝置48輛(部);防空導彈發(fā)射裝置93輛(部);AH-64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AH-1型“眼鏡蛇”攻擊直升機、UH-60型“黑鷹”多用途直升機、OH-58型觀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zhàn)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2、美國第1裝甲師,綽號為“勇敢”,隸屬于陸軍第5軍。該師成立于1940年7月,是美軍裝甲兵成立最早的部隊。先后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海灣戰(zhàn)爭和波黑維和行動。

全師編制總人數17000人,轄1個師部與師部連;2個裝甲旅旅部與旅部連(共轄6個重型坦克營);1個機步旅旅部與旅部連(轄4個機步營);1個工兵旅;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通信營;1個師炮兵司令部(下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兵營、1個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兵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1個師航空旅(下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空中突擊連、1個航空指揮連、1個騎兵中隊);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及1個師屬軍樂隊。

全師的主要裝備有:M1A2SEP型主戰(zhàn)坦克728輛;M2型步兵戰(zhàn)斗車316輛,M3型騎兵戰(zhàn)斗車100輛;其它裝甲車輛475輛;火炮172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裝置144輛(部);防空導彈發(fā)射裝置36輛 ;AH-64型攻擊直升機、UH-60型多用途直升機、OH-58型觀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zhàn)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3、美國第1機步師,綽號為“大紅”,隸屬于陸軍第7集團軍。該師誕生于1917年5月24日,當時被稱為美國第1遠征師。全師編制總人數18000人,下轄1個裝甲旅旅部和旅部連;2個機步旅旅部和旅部連,共編有5個重型坦克營;5個機械化步兵營;1個戰(zhàn)斗航空旅(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zhàn)斗支援航空營、1個空中游騎兵中隊);

1個師支援司令部(轄3個前方支援營、1個保養(yǎng)支援營、1個運輸機保養(yǎng)連);1個師炮兵司令部(轄3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多管火箭炮連、1個目標搜索連);1個通信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化學連;1個憲兵連和1個師屬軍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有:M1型主戰(zhàn)坦克290輛;M2型步兵戰(zhàn)斗車和M3型騎兵戰(zhàn)斗車380輛,其它裝甲車輛692輛;火炮171門,其中155毫米自行榴彈炮72門、多管火箭炮9門、107毫米迫擊炮66門、90毫米無座力炮24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裝置180輛(部);防空導彈發(fā)射裝置60輛(部);AH-64型攻擊直升機、AH-1型攻擊直升機、UH-60B型多用途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

4、美陸軍第2步兵師,綽號為“印第安人頭”。是美太平洋總部轄下的2個步兵師之一,常駐韓國,也是美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步兵師。

全師編制總人數15000人,裝備編制兼具重型師和輕型師的特點,下轄3個步兵旅(轄4個重型坦克營、3個機械化步兵營);2個空中突擊步兵營;1個戰(zhàn)斗航空旅(轄2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空中突擊直升機營、1個騎兵中隊和1個航空修理連);1個師支援司令部(轄1個前方支援營、1個基本支援營、1個衛(wèi)生營、1個化學連);1個師炮兵司令部(轄2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營、1個M270多管火箭炮營、1個目標搜索連);1個通信營;1個防空炮兵營;1個軍事情報營;1個憲兵連和1師樂隊。

全師主要裝備有:M1型主戰(zhàn)坦克232輛;M2型步兵戰(zhàn)斗車和M3型騎兵戰(zhàn)斗車300余輛;AH-64型攻擊直升機、AH-1型攻擊直升機、UH-60型多用途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27架;反坦克導彈發(fā)射裝置324輛(部);防空導彈系統36部;火炮192門,M109型155毫米自行榴彈炮48門、M270海馬斯多管火箭炮36門、120毫米迫擊炮54門、90毫米無后坐力炮24門、60毫米迫擊炮18門、81毫米迫擊炮12門;各種車輛3000臺。

美國第101空中突擊師,綽號為“尖叫鷹”,隸屬于第18空降軍,駐扎在美國本土肯塔基州的坎貝爾堡。

該師具有快速的空中機動能力、強大的火力與突擊力,能夠遠距離超越地形障礙,對敵實施突然打擊,是美國陸軍主要依靠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作戰(zhàn)的快速反應部隊。

全師編制員額17000人,編有3個空中突擊旅(各轄3個空中突擊營);一個戰(zhàn)斗航空旅(下轄3個空中突擊直升機營、3個攻擊直升機營、一個中程運輸直升機營、一個指揮航空營、一個空中騎兵中隊);一個通信營;一個工兵營;一個防空炮兵營;一個軍事情報營;一個防化連;一個軍事警察連;師屬炮兵部隊(3個野戰(zhàn)炮兵營);師支援司令部(3個前方支援營、一個主要支援營、一個中級航空維修營、一個空中救護連)。

全師主要裝備有:直升機487架,其中AH-64型攻擊直升機88架、UH-60型多用途直升機203架、OH-58型觀察直升機109架、CH-47型運輸直升機48架、EH-60型電子戰(zhàn)直升機6架;反坦克導彈發(fā)射架322部;防空導彈系統72部;各種火炮171門。

美國第82空降師,綽號“全美”,隸屬美陸軍第18空降軍,駐扎在美國本土北卡羅來納州的布雷格堡。

該師成立于1917年,是美軍的空降師,長期以來一直被稱為美國戰(zhàn)略部隊的尖刀,是美軍戰(zhàn)略反應速度最快的師。

全師編制員額13000人,下轄3個空降旅(每個旅下轄3個空降步兵營);1個戰(zhàn)斗航空旅(下轄1個攻擊直升機營、1個戰(zhàn)斗航空營、1個空中偵察中隊);1個空降野戰(zhàn)炮兵團(下轄3個空降野戰(zhàn)炮兵營),以及其他直屬分隊等。

全師主要裝備有:AH-64型攻擊直升機、UH-60型多用途直升機、OH-58型觀察直升機、EH-60型電子戰(zhàn)直升機等各型直升機165架;火炮171門,其中155毫米榴彈炮54門、90毫米無后座力炮27門、81毫米迫擊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高炮24門;反坦克導彈發(fā)射架320部;防空導彈系統72部;各型戰(zhàn)術車輛3741輛。

主戰(zhàn)裝備

1、M1A2主戰(zhàn)坦克

M1A2主戰(zhàn)坦克(英文:M1A2 Abrams Main Battle Tank),是美國陸軍裝備的主要的主戰(zhàn)坦克。該坦克車輛配備了先進的車際信息系統和戰(zhàn)場管理系統,裝有全新的防護裝甲和電子設備。

M1A2坦克是M1A1主戰(zhàn)坦克的第二階段改進產品,首輛于1992年出廠,1993年開始裝備部隊。配備車長獨立熱像儀與車輛資訊系統,還有其他高科技電子設備。

2、UH-60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

UH-60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美國陸軍編號:UH-60 Utility Helicopter,公司編號:S-70A,代號:Black Hawk,譯文:黑鷹,通稱:西科斯基“黑鷹”),是美國一型四旋翼、雙發(fā)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

UH-60戰(zhàn)術通用直升機衍生出了許多型號和版本,彰顯了其近乎完美的通用性,例如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運輸直升機”夜鷹”(Night Hawk)、美國空軍特種直升機“鋪路鷹”(Pave Hawk)、澳大利亞武裝直升機“戰(zhàn)斗鷹”(Battle Hawk)、美國海軍反潛/運輸直升機“海鷹”(Sea Hawk)等。

UH-60通用直升機由美國西科斯基公司(Sikorsky) 在20世紀七十年代為美國陸軍研制。除

美國之外還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購買了UH-60,這些出口型號一般都稱作S-70直升機(即西科斯基公司編號)。UH-60以其至今4500多架的生產量成為世界上生產數量最多的直升機之一,更證明了其設計的優(yōu)異性。

3、M109自行榴彈炮


M109自行榴彈炮(英文:M109 Self-Propelled Howitzer)是一種美制155毫米口徑自行火炮,于1963年開始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提供師和旅級部隊所需的非直射火力支援。量產生產總數已超過7,000輛以上,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國家的標準自行火炮。為持續(xù)滿足未來戰(zhàn)場的作戰(zhàn)需求,M109持續(xù)進行性能提升與改良計劃,使其始終保持著先進的水平。同時,M109型自行榴彈炮是世界上裝備數量和國家最多、服役期最長的自行榴彈炮之一。作為一位服役超過40年的“老兵”,M109自行榴彈炮一直在進行著更新換代,美國陸軍裝備的是最新的M109A6型。

4、AH-64武裝直升機


AH-64武裝直升機(英文:AH-64 helicopter gunships,綽號:Apache,譯文:阿帕奇,通稱:波音AH-64“阿帕奇”),是美國陸軍主力武裝直升機

AH-64武裝直升機由美國波音公司(Boeing)研制,發(fā)展自美國陸軍20世紀70年代初的先進武裝直升機(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AAH)計劃,以作為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后繼型號。

AH-64武裝直升機現已被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包括日本、中國臺灣、以色列和印度。AH-64以其卓越的性能、優(yōu)異的實戰(zhàn)表現,自誕生之日起,一直是世界上武裝直升機綜合排行榜第一名。

5、OH-58武裝偵察直升機

OH-58武裝偵察直升機是美國陸軍裝備的一種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20世紀60年代初,貝爾直升機公司研究出了OH-58系列的原型貝爾206型直升機以滿足軍方關于輕型偵察直升機的要求,軍方代號為YOH-4,雖然YOH-4在競標失敗了。但是貝爾206的改進型貝爾206A被美國海軍選中作為教練機,于1966年10月首飛。1968年,貝爾206A作為第二代輕型偵察直升機被海軍看中,軍方代號為OH-58A,并且于1969年向軍方交付了2200架,隨后,OH-58直升機立即被海軍部署到了越南戰(zhàn)場上,主要用作輕型偵察直升機和情報支援。1967年,由于OH-6的成本增加和交付延遲,美國陸軍重新舉辦了LOH競賽,這一次,貝爾公司收到了一份把206A改造成OH-58A“基奧瓦人”武裝偵察直升機的訂單。陸軍在五年內購買了220架OH-58A直升機從1969年5月開始交付。幾個月后,“基奧瓦人”來到了越南,在那里,它們被廣泛用于目視觀察和目標探測,直到1973年。



美國陸軍裝備的OH58武裝偵察直升機
美國陸軍裝備的M109自行榴彈炮
美國陸軍裝備的UH-60通用直升機
美國陸軍裝備的M1A2主戰(zhàn)坦克
美國陸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師徽
美國陸軍部部徽
美國陸軍軍徽
美國陸軍第一裝甲師師徽


軍事科普:美國陸軍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青海省| 武汉市| 稷山县| 崇文区| 武山县| 永清县| 和林格尔县| 云和县| 定安县| 周宁县| 壶关县| 剑川县| 建昌县| 穆棱市| 柯坪县| 云霄县| 东乡族自治县| 灵寿县| 丰台区| 常熟市| 绥芬河市| 靖远县| 寿宁县| 普安县| 凤城市| 甘孜县| 石家庄市| 华安县| 芜湖市| 福泉市| 浑源县| 海安县| 柏乡县| 海林市| 安国市| 渭源县| 永胜县| 乌鲁木齐县| 汽车| 海丰县| 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