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太平洋戰(zhàn)爭(第三期)

空襲東京
(一)珍珠港遭襲之后美軍戰(zhàn)場上連吃敗仗,公眾一片嘩然。1941年12月21日在白宮召開的參謀總長聯席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向與會成員指示軍隊應盡快組織針對日本的報復性打擊,空襲東京的想法由當時負責《反潛法案》的海軍參謀次長弗蘭西斯·羅爾上校提出,他曾經幾番視察位于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的海軍機場,那里的跑道涂上航空母艦甲板上的圖案,用作飛機著艦訓練。1942年1月10日弗蘭西斯·羅爾向時任美國海軍艦隊總司令兼海軍作戰(zhàn)部長厄內斯特·金匯報這一發(fā)現,他認為只要加以訓練,雙引擎的陸基轟炸機完全能夠從航母甲板上起飛。金對羅爾的觀點表示同意,遂任命本已退役的美國陸軍航空兵中校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1896年12月14日—1993年9月27日)負責策劃方案并帶領行動。杜立特退役之后從事民用飛行事業(yè),是當時著名的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執(zhí)行空襲的轟炸機要求至少能攜帶一枚重達2000磅(910公斤)的炸彈,續(xù)航2400海里(4400公里),在當時所有的飛機中最終選中北美航空公司出產的B-25B米切爾轟炸機。軍方也曾考慮過B-26“劫掠者”、B-18“波洛”和B-23“龍”三款轟炸機,但因各種理由未予使用。B-26起飛時的最短滑行距離超過航母甲板,B-23的機翼寬度比B-25大了近一半,且占地太大,若帶上航母不僅作戰(zhàn)飛機數量要削減,更有可能撞上艦島。幾番斟酌后杜立特選擇B-18和B-25,但不久B-18也因機翼太寬被淘汰。
(二)B-25在當時屬新款飛機未曾參與過實戰(zhàn),這也是杜立特所擔心的一點,但之后B-25的測試顯示它足以滿足此次空襲的要求。在杜立特首次匯報方案時他的計劃是空襲結束后飛機可以飛往前蘇聯海參崴,這樣航程就可縮短600海里(1000公里)。依據租賃法案,著陸之后這些B-25可暫時移交給蘇聯,機組人員就可返回美國。為此白宮派專員前往蘇聯密談,卻無果而終,原因在于蘇聯為避免陷入兩線作戰(zhàn)的窘境,便在1941年4月同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斯大林不想拿同美軍合作來得罪日本。白宮認為即便蘇聯同意降落,機組人員也有被移交給日方的危險,因此降落蘇聯的方案遭到否決。方案確定使用B-25轟炸機之后兩架B-25搬上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说拇簏S蜂號航母甲板,于1942年2月3日毫不費力地從航母上成功起飛??找u計劃因此迅速得到批準,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前往諾福克,開始從中征募志愿者。之所以選擇第17中型轟炸機大隊是因為首批B-25就是分配到該大隊服役的,截至1941年9月該大隊的全部4個中隊均已配備B-25。第17大隊不僅是美國陸軍航空兵中的第一支中型轟炸機大隊,而且機組人員駕馭B-25的經驗也最為豐富,美國參戰(zhàn)后第17大隊最先是隸屬于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 (三)第17大隊一度在俄勒岡州尤馬蒂拉縣彭德爾頓執(zhí)行反潛巡邏任務,接到命令后大隊跨越整個美國,迅速機動至位于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的列克星敦縣陸軍航空兵基地。對外宣稱將負責美國東海岸的反潛巡邏,實際則是為空襲日本作準備。大隊于2月9日正式遷移至哥倫比亞,作戰(zhàn)人員被告知他們有機會參加一項極為危險的任務,愿意參加者自愿報名。出于保密方面的考慮,對大隊任何官兵都沒有透露任務內容,2月17日第17大隊脫離陸軍航空兵第8轟炸機軍團。初期方案中空襲需要20架轟炸機,因此從第17大隊挑選24架B-25B米切爾轟炸機,將其運抵中部大陸航空公司中位于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改造中心進行改裝。拆除機腹炮塔中的機槍,考慮到可能會遇到比較寒冷的天氣,在機翼前端和機尾安裝除冰器,防止燃油凍結。在頂部機槍周圍加裝通風鋼板,為防止飛機方位暴露,行動全程無線電靜默,因此無線電收發(fā)器沒有用處而予以拆除。在投彈艙加裝副油箱,最初使用265加侖鋼制油箱,由于漏油嚴重而改為225加侖橡皮油箱。在投彈艙上方加裝160加侖的折疊式橡皮油箱,用完里面的油料后可以將其壓癟折疊。在機腹炮塔里安裝110加侖的金屬副油箱,使B-25的總燃油載重從原先的646加侖提高到1141加侖。 (四)考慮到一旦抵達中國上空尚需時間尋找可供降落的機場,燃油仍需多帶一些,所以在飛機尾部的無線電員座艙裝一個60加侖和十個5加侖的小油箱。要求機槍手在飛行過程中不斷將小油箱里的油料加注到炮塔副油箱里,然后在小油箱上鉆上孔,再扔出飛機。使小油箱能很快沉入大海,不給日軍留下任何追蹤機群的痕跡。改進炸彈艙的炸彈掛鉤,使之能夠在加裝副油箱的狹小空間里安裝兩枚227公斤的爆破彈和一枚454公斤的燃燒彈,燃燒彈為子母彈,內有128枚3千克子燃燒彈??紤]到尾部炮塔的雙管12.7毫米機槍性能并不可靠,時常出現卡殼,決定卸掉尾部機槍以減輕飛機載荷。但為了保護飛機不至于受到來自后方的攻擊,因此在機尾安裝兩根涂成黑色的木棍,模擬機槍槍管。這種“稻草人”機槍在實戰(zhàn)中還頗有效果,日軍飛行員遠遠看去難辯真假,也不敢輕易從后面發(fā)動攻擊。卸下諾登投彈瞄準器,代之以查爾斯·羅斯·格里寧陸軍上尉發(fā)明的代用瞄準器。這是因為諾登瞄準器在當時還屬于尖端科技,考慮到飛機迫降敵占區(qū)的風險,很可能會落入日軍手中,因此拆除。格里寧發(fā)明的代用品非常廉價,材料僅價值20美分。由于成像色彩度不高被同行們起個綽號——“馬克·吐溫”(馬克·吐溫的眼睛患有色盲癥,因此同行們拿來嘲諷成像色彩度不高的瞄準器)。
(五)為了減少重量和避免起火卸下照明彈,只在有裝甲保護的飛行員座位后留了兩發(fā),供夜間著陸時使用。改裝的24架轟炸機中在兩架上安裝攝影機隨行抓拍轟炸效果,與此同時這24架飛機的機組人員全部征集完畢,前往改造中心所在地明尼阿波利斯。從1942年3月1日開始陸續(xù)駕駛改裝好的24架B-25B飛往佛羅里達州的埃格林機場(現埃格林空軍基地),在那里機組人員接受為期三周的高強度訓練,將第8空軍基地1號輔助機場的滑行跑道涂裝成航母甲板。駕駛B-25B模擬起飛,并進行低空飛行、夜航、低空投彈和水上導航。美國海軍彭沙科拉航空站的亨利·米勒海軍中尉監(jiān)督起飛訓練,后者的努力博得杜立特賞識,被認為功不可沒。杜立特中校在他的任務總結報告中提到盡管訓練的三周里出現的雨霧天氣一度使訓練變得不可能,但小組還是克服困難,達成訓練的預期目標。訓練期間一架B-25B在起飛時發(fā)生事故,嚴重受損。另有一架則在滑行時前輪發(fā)生振動,兩機均因無法及時修復,被杜立特放棄。1942年3月25日剩下的22架B-25B從埃格林機場起飛,抵達加利福尼亞州麥克萊倫機場(現麥克萊倫空軍基地),兩天后飛往薩克拉門托飛機補給站進行最終的調整。接著在3月31日總共16架確定參加任務的B-25陸續(xù)飛往加州海軍阿拉米達航空站,隨后航母大黃蜂號抵達阿拉米達,其中的15架執(zhí)行投彈任務,率先搬上航母。但在第16架B-25的登船問題上,海軍方面擔心甲板上容納不下,故一直阻撓。 (六)杜立特團隊與海軍方面持續(xù)商談,直到航母將要出發(fā)前的最后一刻海軍才同意放行,得以讓第16架B-25擠上大黃蜂號甲板,參與空襲行動。整個行動始終采取高度保密措施,參與行動的所有成員直到大黃蜂從舊金山出發(fā)之后才被告知此次任務的內容。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轟炸機每架有5名機組成員,再加上地勤維護人員總計71名文職和130名作戰(zhàn)人員,從舊金山的阿拉米達登上大黃蜂號。每架B-25配備4枚特別定制的500磅炸彈,4枚炸彈中3枚填裝高爆炸藥,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呈長條棒狀,上百根捆綁在一起掛入投彈艙。在投出機艙后會分散開來,大面積燃燒目標。轟炸機的防護方面由于戰(zhàn)斗機航程短無法提供護航,防護就只能仰賴機艙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頭部的一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機腹和尾部的機槍均已拆除。所有的16架飛機按照實際起飛的順序簇擁著排列在大黃蜂甲板之上,大黃蜂本身的艦載機只能存入甲板下的機庫。4月2日上午10時大黃蜂帶領的第18機動艦隊駛離阿拉米達,數天后由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以企業(yè)號航母為核心的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企業(yè)號上的戰(zhàn)斗機和巡邏機為大黃蜂號和整個艦隊提供空中保護。第16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后一并向西航行,全程無線電靜默。4月17日下午補給艦為艦隊補充完燃油之后與8艘驅逐艦向東后撤,航母和巡洋艦繼續(xù)向西,以20節(jié)的速度朝日軍控制的海域快步前進,在那里16架B-25準備起飛。 (七)4月18日清晨7:38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650海里,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游弋的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發(fā)現他們,隨即向日本發(fā)送無線電預警。納什維爾號將其擊沉,日東丸上除了船長自殺之外11名船員中5人生還,被救上納什維爾號。令杜立特沒有想到的是艦隊尚未抵達起飛地點,竟如此早地被日軍發(fā)現。因擔心接到警報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動兵力前來阻擊,艦隊若再往前行就會非常危險。杜立特和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切爾決定所有B-25立即起飛,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310公里,待16架B-25依次排開發(fā)動引擎之后留給杜立特起飛的滑行距離只有142米。16架B-25在8:20至9:19之間的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成功起飛,第16架B-25原本只隨同機隊進行觀測和拍攝,因計劃有變讓杜立特決定16架B-25全部用于轟炸,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zhí)行任務。起飛后的B-25陸續(xù)飛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為一組,之后則各自散開,貼近海面低空飛行以躲避日軍雷達。6小時后16架B-25于東京時間正午時分陸續(xù)飛抵日本上空,轟炸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yè)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雖然一部分B-25遇上防空炮火以及日機的追擊攔截,卻沒有任何B-25被擊落,僅Joyce中尉的10號機輕微受傷,機身被打出洞。
(八)16架轟炸機中只有Holstrom中尉的4號機因機槍失靈,日機死纏不放,將炸彈扔入東京灣,未能實施轟炸。轟炸結束之后16架轟炸機中的15架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按照杜立特的計劃浙江境內的幾座(尚未被日軍占領的)機場會亮起燈塔指引他們降落,然后經加油后再飛往重慶。幾座機場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則因為燃油消耗過快,在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的情況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蘇聯。事實證明,計劃沒有變化來得快。15架B-25飛往中國時面對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 夜幕降臨,燃油所剩無幾,急劇惡化的天氣。唯一慶幸的是飛往中國的航程中他們始終是順風,使他們的航速提高25節(jié),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7小時內抵達中國上空。但處境還是非常嚴峻,一片漆黑的夜幕再加上糟糕的天氣(有些遇上濃霧,有些則遇到大雨)使得機組成員根本弄不清機場方位。在燃油即將耗盡的節(jié)骨眼上機組成員們意識到計劃降落的機場已無望找到,選擇在陸地上空棄機跳傘或是沿著海岸實施海面迫降,這15架飛機也成就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的最長航程,平均達到2250海里。而飛往蘇聯的8號機則在海參崴以北65公里的機場降落,B-25被蘇方沒收,機組人員遭到扣押。蘇聯并沒有為難約克上尉等5人,對他們與其說是扣押,倒不如說是作為“克里姆林宮的客人”而得到優(yōu)待。盡管如此但美國尋求將5人帶回國的外交努力屢遭失敗,最終約克一行5人被轉移至距伊朗邊境僅32公里的阿什哈巴德。他們賄賂一名搞走私的阿富汗人,由他帶著5人越境進入伊朗,于1943年5月11日抵達附近的英國領事館。
(九)在英國外交官的幫助下約克等人經印度搭機返回美國,事后解密的蘇聯檔案表明那名走私者的背后其實是蘇聯人民委員會情報部(情報機構克格勃的前身)特工。當時蘇聯因為已經和日本簽訂中立條約,不愿拿釋放美國人去激怒日本,因此先將美國飛行員轉移至日本情報網無法滲透的中亞,再派特工協助越獄逃脫。這樣美國人是自己逃脫的,日本方面也無話可說。杜立特和他的機組成員在棄機跳傘安全著陸后得到中國民兵和平民的幫助,其中包括美國神父約翰·伯奇。和其他機組成員一樣,杜立特棄機跳傘后著陸在稻田中的一處糞堆上,幸運地保住之前受過傷的腳踝。想到其他15架飛機很可能也和自己一樣棄機跳傘,再想到同伴或許已被日軍俘獲后杜立特深感失望,他認為空襲行動徹底失敗,隊員又下落不明,自己若回國必將接受軍事法庭的審訊??找u結束后著陸在中國境內的絕大多數機組都得到當地中國百姓和軍隊的幫助,最終抵達安全地區(qū),然而幫助和保護過他們的中國人卻因此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是無數的生命。為了感謝中國百姓們的無私幫助,臨別之時美國兵往往會把手頭上有的物品全都贈予他們,不幸的是恰恰是這些物品使鄉(xiāng)親們蒙受血光之災。
(十)日軍隨后立即發(fā)動浙贛戰(zhàn)役,恫嚇和警告中國平民不許幫助墜機的美國飛行員,空襲機組成員降落地周圍5萬平方公里范圍內所有機場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毀。戰(zhàn)役中日軍針對中國百姓,特別是查出攜有美國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動用細菌武器。為了搜出空襲的美國飛行員,被日軍殺害的中國百姓據估計達到25萬人。跳傘著陸之后杜立特對身邊的隊員說出他的看法,他相信另外15架B-25肯定全都墜毀了,要么和他們一樣棄機跳傘或是迫降,甚至有可能東京上空就遭擊落。在1號機尋找預定轟炸目標時杜立特已經發(fā)覺實際情況與計劃時參看的地圖有著不少出入,目標不易辨識,故而杜立特認為空襲對目標的打擊可能相當小,行動明顯失敗。這樣的話他若回國必將為行動失敗承擔責任,接受軍事法庭的審判。但杜立特是在無法聯系上其他隊員的情況下作出的猜測,與他的想法截然相反的是在地球另一邊的美國民眾通過政府和媒體得知空襲得手的消息,社會上下歡呼雀躍,總統羅斯福更是授予杜立特榮譽獎章,并跳過上校軍銜直接提升他為準將。出于空襲成員人身安全的考慮,政府并未向外公布杜立特等成員的姓名。 (十一)在行動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生還的73名隊員中有28人留在中緬印戰(zhàn)場執(zhí)行飛行任務,5人在行動中犧牲。另外有19人在返回美國后不久即轉戰(zhàn)北非執(zhí)行作戰(zhàn)飛行任務,其中4人在行動中喪身,4人成為戰(zhàn)俘。另有9人參與歐洲戰(zhàn)場,1人在行動中身亡。73名生還者中總共12人在此次空襲后的15個月之內墜機犧牲,二戰(zhàn)結束前有2人因傷勢過重難以參戰(zhàn),于1944年退役。而提供給杜立特空襲成員的第17轟炸機大隊在行動后得到人員增補,并于1942年6月轉移至Barksdale陸軍航空機場,在那里全隊改換裝備,開始使用B-26 Marauder中型轟炸機。1942年11月大隊部署于北非,與當地的第20航空隊一同在地中海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直到二戰(zhàn)結束。日后美軍開始使用破壞力驚人的B-29超級堡壘空襲日本,與B-29相比時杜立特空襲造成的破壞著實微不足道,據稱空襲后不久遭轟炸的設施就都修復一新。杜立特機隊對8個主要目標、5個次要目標實施轟炸,在東京中目標包括一座燃料儲藏倉庫、一座鋼鐵廠和數座發(fā)電廠。在橫須賀中McElroy中尉駕駛的13號機投下的炸彈中至少有一枚炸到幾近完工的日本帝國海軍龍鳳號航空母艦,使航母不得不在船塢中躺到11月方才完工出航,另外有6所學校和1家陸軍醫(yī)院也遭到轟炸。盡管轟炸效果很小但空襲的消息一經發(fā)出美國上下一片歡騰。之前從珍珠港遭襲到日本接連占領東南亞領土和島嶼,媒體報道的一向都是壞消息。在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從前線傳來的勝利消息來鼓舞人心,無論勝利來自于多么小的一場戰(zhàn)斗。 (十二)杜立特空襲也對日后二戰(zhàn)的戰(zhàn)略形勢產生影響,盡管在當時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即空襲使得日軍意識到本土防御的脆弱,隨即從各條戰(zhàn)線上召回部分部隊安排本州島的防御。在印度洋上由南云忠一(1887-03-25~1944-07-06)大將指揮的主力航母作戰(zhàn)群擁有五艘速度極快的大型航母,所攜帶的艦載機隊也屬帝國海軍中最強的一支,這支艦隊的存在沉重打擊英國皇家海軍和盟軍在印度洋的物資運輸航線。南云的艦隊曾一度挺進至最西面的錫蘭(今斯里蘭卡),對部署在那里的英國港口和皇家空軍機場實施數次空襲。然而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為了防守本土將南云的艦隊召回日本,從而一下子緩解對印度洋上皇家海軍的壓力,更使得戰(zhàn)備物資得以較安全地由商船運抵印度后再輸往中國。從美軍航母可以安然無恙地靠近日本本土這一點來看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大失職也是無法推卸的,遭到空襲之后日軍得知實施攻擊的轟炸機并非艦載機,而是大型的雙引擎陸基轟炸機。帝國海軍最高司令部苦惱于搜尋可能用作這些陸基轟炸機起飛的島嶼,卻始終沒能搞清楚陸基的敵機究竟從何而來。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考慮到本土防御力量的脆弱,由于在夏威夷到日本本土之間的海域確實存在島嶼,山本認為必須拿下這些島嶼,否則無法排除美軍利用這些島嶼起飛陸基轟炸機空襲日本的可能性。于是山本下定決心集中力量以占領戰(zhàn)略要地中途島,遂爆發(fā)中途島海戰(zhàn),此役日本帝國海軍4艘大型航母被悉數擊沉,損失慘重且戰(zhàn)敗。 珊瑚海海戰(zhàn)
(一)1942年初日軍聯合艦隊還沉浸在勝利中,第一階段的任務已超額完成,但第二階段的任務還沒有最終確定。在日本看來美國的經濟潛力雖大,但轉入戰(zhàn)時狀態(tài)還需要一個過程,預計美國1943年夏季才可能組織反攻,而日本完全有時間進一步推進戰(zhàn)線來擴大防御圈??刂瓢拇罄麃喌挠媱澗褪沁@一戰(zhàn)略的反映,日本陸、海軍一致認為澳大利亞將是英美借以反攻的最大據點,但由于日本大部分陸軍深陷于中國,根本無力出兵登陸澳大利亞,可行的選擇將是切斷其與珍珠港的聯系。1942年2月初日軍占領澳大利亞東北的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3月初占領新幾內亞的萊城、薩拉莫阿,按計劃隨后即應對圖拉吉和新幾內亞東部的莫爾茲比港實施登陸。但由于美國航母的活動,這一計劃就被推遲。直到4月底第5航空戰(zhàn)隊(翔鶴號和瑞鶴號)、第5巡洋艦隊(妙高號和羽黑號)從印度洋歸來,回到特魯克,進攻圖拉吉和莫爾茲比港的計劃隨即開始。1942年4月30日第5航空戰(zhàn)隊、第5巡洋艦隊和6艘驅逐艦作為機動部隊從特魯克出發(fā)南下,橫于夏威夷和新幾內亞群島之間,伺機消滅盟軍水面艦只。登陸掩護編隊由祥鳳號輕型航母、8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組成,作為攻占莫爾比茲港的先頭行動,4月28日從拉包爾出發(fā)的先遣登陸部隊在祥鳳號艦載機的掩護下于5月3日未遇到抵抗占領小島圖拉吉。5月4日登陸部隊主力從拉包爾乘14艘運兵船,在6艘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的掩護下浩浩蕩蕩駛向莫爾比茲港,完成圖拉吉登陸掩護的祥鳳號掩護艦只向西航行,準備與登陸部隊匯合,同時機動部隊第5航空戰(zhàn)隊進駐珊瑚海。但實際上前來迎擊的美第17和8特混艦隊已先于日機動編隊進入珊瑚海,于是就發(fā)生海戰(zhàn)史上有名的珊瑚海海戰(zhàn)。
(二)1942年初太平洋對于盟軍是一片黯淡的景象,1942年1月20日日本伊124號潛艇在達爾文港布雷時被擊沉,美軍隨后用潛水作業(yè)船從伊124號上撈出密碼本。之后的幾個月中隨情報的積累,尤其是空襲東京后日本帝國做出過分的反應,幾乎把聯合艦隊都派了出去。珍珠港的情報處開始逐漸破譯日本的電碼,并用分散的情報逐漸繪制出聯合艦隊的進攻矛頭,這一天機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初期美國海軍能夠與聯合艦隊周旋的最為重要的基礎。美國通過破譯密碼已知日軍即將對莫爾茲比港實施登陸,同時其先遣隊將先占領圖拉吉,并基本掌握日方投入的兵力。尼米茲已決心阻止日軍登陸莫爾茲比港的行動,這并不是一個能夠輕易作出的決定,因為對盟軍來說集結必要的兵力對付來敵并不容易。薩拉托加號被日潛艇擊傷,在西海岸修理。企業(yè)號和大黃蜂號在襲擊東京的返航途中,可供使用的就是第8特混艦隊列克星頓號和第17特混艦隊約克城號航母,另有8艘巡洋艦和13艘驅逐艦。由弗萊徹統一指揮,兩支艦隊5月1日進駐珊瑚海。第一場戰(zhàn)斗在5月3日開始,當弗萊徹將軍接到日軍正在圖拉吉登陸的消息時他的約克城號仍然在巴特卡普角以西一百多英里的海面上,他立即中斷加油,命令以每小時二十六海里的速度,向北駛往所羅門群島中部。5月4日拂曉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西南約一百英里的海面,出動戰(zhàn)斗機向圖拉吉附近海面上的日軍運輸艦隊發(fā)動襲擊,摧毀日軍水上飛機,弗萊徹興高采烈地向珍珠港報告勝利喜訊,隨后美艦隊也向西莫爾比茲港進發(fā)。
(三)尼米茲后來對所謂的圖拉吉戰(zhàn)斗重新作了評價:“從消耗的彈藥和取得的戰(zhàn)果來比,這場戰(zhàn)斗肯定是令人失望的。”這一襲擊的另一失誤是暴露美軍的實力,珊瑚海戰(zhàn)役前美國占有情報先機,襲擊圖拉吉后雙方的情報就拉平了。5月6日在密云的掩護下弗萊徹同格雷斯海軍上將的重型巡洋艦和列克星敦號會合并一同加油,珍珠港的最新情報表明用兩艘航空母艦提供空中掩護的入侵莫爾斯比港的部隊將于第二天穿過盧伊西亞德群島,弗萊徹于是向西直駛珊瑚海。弗萊徹并不知道他在那天下午已被一架到處搜索的日本水上飛機發(fā)現,得知兩艘美軍航空母艦正前往截擊入侵莫爾斯比港的日本船隊的消息后在拉包爾井上海軍中將的司令部里幾乎引起恐慌,司令部緊急命令運輸船停止前進。高木少將率領的以翔鶴號和瑞鶴號為主力的機動部隊收到警報時正在瓜達爾卡納爾以南加油,等到他準備好將距離縮小到可以發(fā)動空襲的時候艦隊碰到厚厚的云霧,于是他決定繼續(xù)加油,待黎明再去追逐。5月7日4時由于已基本得知美艦隊的方位,日機動編隊派出12架艦載機分為6組,在180度至270度方位之間、250海里距離內搜索敵人。5時45分向南搜索的日機報告:“發(fā)現敵航空母艦、巡洋艦各1艘?!?時至6時15分先后從瑞鶴號起飛零式戰(zhàn)斗機9架、轟炸機17架、魚雷機11架,從翔鶴號起飛零式戰(zhàn)斗機9架、轟炸機19架、魚雷機13架,向所發(fā)現的目標飛去。 (四)但到達目標上空才發(fā)現并不是美軍的航母編隊,而是6日下午與弗萊徹本隊分手的尼奧肖號油船和西姆斯號驅逐艦,兩艦各放大一圈,肯定像一艘航母和一艘巡洋艦。日突擊機群飛臨該隊上空,發(fā)現不是航空母艦,則于附近海面反復搜索兩個小時,仍未找到其他目標。其中的魚雷機未進行攻擊,9時15分開始返航,而36架俯沖轟炸機于9時26分至40分間很不情愿地對最初發(fā)現的目標進行攻擊。西姆斯號被擊中3顆250公斤的炸彈,其中有2顆在機艙爆炸,不到60秒鐘就沉沒。尼奧肖號被擊中7顆炸彈,載著大火在海上飄了幾天后沉沒。這時弗萊徹的美航母主力與油船分手后正在向西行駛,以期攔截日軍的登陸艦隊,但美艦隊同樣犯了同樣的錯誤,即沒有發(fā)現機動部隊。黎明之后兩個小時列克星敦號上的一架巡邏機發(fā)回報告:“發(fā)現兩艘航母和四艘重巡洋艦?!备トR徹以為這是日軍的航母部隊,決定以其全力實施攻擊。 由列克星敦號派出俯沖轟炸機28架、魚雷機12架、戰(zhàn)斗機10架, 由約克城號派出俯沖轟炸機25架、魚雷機10架、戰(zhàn)斗機8架先后飛向目標,飛到目標后才發(fā)現是兩艘輕巡洋艦和兩艘炮艇,這是日軍登陸的掩護部隊,由于密碼錯誤被夸大成一支突擊部隊。但美軍終于發(fā)現被夸大的艦隊中值得攻擊的目標——祥鳳號航母,93架美國戰(zhàn)斗機和轟炸機經過半個小時的輪番進攻,祥鳳號已中了13顆炸彈和7條魚雷,井澤下令棄艦。幾分鐘后祥鳳號沉沒,標志著日本帝國海軍在這里喪失第一艘大型艦只。
(五)5月7日上午美日雙方攻擊艦隊剛好處于相互攻擊范圍的邊緣,但雙方由于技術原因而沒有發(fā)現對方,相互錯過先發(fā)制人的時機。美軍犯的錯誤更為危險,因為其出擊的艦載機偏離其主要威脅達90度以上,但美軍取得的戰(zhàn)果也更大,即敲掉一艘航母。聯合艦隊犯的錯誤很可惜,因為他們至少知道他們的主要目標大致位置。待第五航空戰(zhàn)隊想糾正錯誤的時候就面臨一個時間的問題,下午14時起飛,18時(日落后2小時)才能返航,這在1942年并不是一個容易作的決定。但第五航空戰(zhàn)隊原忠一中將還是派12架轟炸機和15架魚雷機14時15分離艦,向預想的目標飛去。黃昏時分這些飛機實際上是從美艦隊上空飛過的,但由于天氣原因并沒有發(fā)現目標,等到返航時才發(fā)現美艦隊,但這些戰(zhàn)機已拋掉炸彈,并遭到美野貓戰(zhàn)斗機的攔截。在暮色中幾架迷失方向的日本飛行員錯誤地試圖在約克城號上降落,但由于識別信號不對,被高炮手發(fā)現并將其中的一架擊落入海,另外幾架慌忙逃入黑夜中。這使弗萊切也意識到日海軍航母就在附近,而決定這場海戰(zhàn)結果的航空母艦之間的決斗必定在第二天進行。5月8日出擊前最后一個小時里珊瑚海兩百海里內四艘航母上完成著同樣的準備工作,唯一不同的或許是為美國飛行員發(fā)的是巧克力,而日本飛行員發(fā)的是米糕。偵察機都在日出前出發(fā),搜索的飛機幾乎將同時發(fā)現彼此的目標。 (六)8時15分美軍飛行在最北邊的偵察機發(fā)回報告:“敵人的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在列克星敦號東北約175英里的海面上以每小時25海里的速度向南行駛。”僅僅幾分鐘以后美國航空母艦的無線電臺收到日本人興高采烈的報告,顯然表明他們自己也被發(fā)現了。隨后約克城號和列克星敦號共起飛15架戰(zhàn)斗機、46架轟炸機和21架魚雷機撲向日本艦隊,一小時零三刻鐘以后美突擊機隊發(fā)現翔鶴號和瑞鶴號正向東南方向行駛,兩艘航空母艦之間相距8英里,各由兩艘重型巡洋艦和驅逐艦護航。正當美國人利用寶貴的幾分鐘在團團積云里組織進攻的時候翔鶴號趁機出動更多的戰(zhàn)斗機,瑞鶴號則躲進下著暴雨的附近海面。向著嚴密防衛(wèi)著的敵人艦隊的航空母艦發(fā)起首次進攻的美國飛行員,面對真正的強敵時還是亂了陣腳,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被零式戰(zhàn)斗機沖散,且缺乏配合。魚雷射進海里,偏離目標很遠,轟炸是盲目的。只有兩顆炸彈擊中翔鶴號,翔鶴號飛行甲板上因油燃泄漏而起火。十多分鐘以后列克星敦號上的飛機趕來,但難于發(fā)現厚厚云層底下的敵艦,使進攻受到進一步的挫折。只有15架轟炸機好不容易發(fā)現一個目標,但它們只有6架野貓式戰(zhàn)斗機保護,很容易被零式戰(zhàn)斗機沖散,魚雷進攻再次失敗,轟炸機又只投中一枚炸彈。 (七)所剩的43架美軍飛機返航時卻發(fā)現日本對手能夠發(fā)動更有效的進攻,由于有雷達讓列克星敦號的戰(zhàn)斗機指揮官在敵機仍然在東北方向七十多英里的空中時就能知道它們的到來,并起飛戰(zhàn)斗機進行截擊,但第5航空戰(zhàn)隊的69架艦載機在尚未受攔截之前已經分成3個攻擊隊。日魚雷機隊首先飛臨美艦上約克城號,由于該艦靈活地進行規(guī)避,日機的攻擊未見成效。但是在環(huán)形警戒序列中的兩艘航空母艦都在自行進行規(guī)避的結果,使這兩艦之間的距離迅速拉大,警戒艦只也隨之一分為二,從而削弱對空防御,給日機以可乘之隙。日機對約克城號左舷投射8條魚雷,均被該艦避開。在隨后轟炸機隊開始對約克城號俯沖投彈,有一顆800磅的炸彈擊中該艦艦橋附近的飛行甲板,但仍能繼續(xù)戰(zhàn)斗。日魚雷機隊攻擊列克星敦號時成功地運用夾擊戰(zhàn)術,從該艦艦首的兩舷、15-70米高度、1000-1500米距離投射魚雷。列克星敦號由于噸位較大導致回圈半徑較大,因而轉彎不靈活。日機投射的13條魚雷中有2條擊中該艦左舷,使其鍋爐艙有三處進水。列克星敦號正在拼命規(guī)避魚雷時日轟炸機隊又開始對其進行攻擊,又有2顆炸彈命中目標。這場遭遇戰(zhàn)只持續(xù)十三分鐘,日本人飛走的時候興高采烈地報告他們替前一天祥鳳號的失敗報了仇,毫不含糊地擊沉一艘大型航空母艦和一艘中型航空母艦。
(八)實際上列克星敦號盡管由于被魚雷和炸彈擊中而產生7度橫傾,但該艦調整燃油之后恢復平衡,繼續(xù)接納返航的飛機著艦,同時為戰(zhàn)斗機加油加強制空。但由于燃油泄漏,列克星敦號艦內突然發(fā)生爆炸并引起大火,火勢迅速蔓延,以至無法控制。下午15時艦長下令全體艦員離艦,17時費爾普斯號驅逐艦奉命對其發(fā)射5條魚雷,列克星敦號于17時56分沉沒,已經降落到該艦的36架飛機也隨之沉入大海。美第17特混艦隊約克城號上雖然尚有27架轟炸機和魚雷機、12架戰(zhàn)斗機,但已入夜讓弗萊切無意再戰(zhàn),遂率隊撤離戰(zhàn)場,第二天瑞鶴號的飛行員為追擊美艦再次進行偵察巡邏時海上只有列克星敦號的殘骸。尼米茲宣布:“這是一個具有決定性深遠意義的勝利。意義究竟多么深遠,他在后來的一個月里還無從知道。翔鶴號受損,瑞鶴號嚴重減員,而第五航空戰(zhàn)隊的這兩艘航母原本要參加中途島計劃,但已無法實現。那么從算術的角度,珊瑚海海戰(zhàn)的對隨后太平洋戰(zhàn)爭進程的直接影響就是用一艘航母的沉沒換取兩艘航母不能參加中途島戰(zhàn)役,否則在中途島美日航母的比例將是4比6,而不是3比4,而從1個月后的中途島大戰(zhàn)看這種差別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中途島戰(zhàn)役
(一)日本在珊瑚海海戰(zhàn)之前就已經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止能報復美國空軍空襲東京的行為(當時日本高級將領中有認為空襲東京的飛機是從中途島起飛的),還能打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出動并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借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余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該目的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艦隊規(guī)模甚至超越后來萊特灣海戰(zhàn)時的聯合艦隊,是日本海軍在二戰(zhàn)中最大的戰(zhàn)略進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戰(zhàn)的牽制使聯合艦隊少派遣兩艘航空母艦(受傷的“翔鶴”號,缺編飛行員的“瑞鶴”號),對作戰(zhàn)造成極嚴重的影響。如果日本海軍達到所定下的目標,那么美國西岸就會直接遭到日本海軍的威脅。由于美國其余的海軍軍艦已部署到北大西洋,美國在短期內就沒有能力有效地在太平洋對日本海軍做出反擊。日本深知美國的軍事潛力,美國巨大的工業(yè)生產能力一旦完全納入戰(zhàn)爭軌道,日本就很少有獲勝的希望。所以日本希望在這種情形出現之前就逼迫美國坐到談判桌前,迅速結束與美國的戰(zhàn)爭。
(二)珍珠港事件后羅斯??偨y決定由切斯特.尼米茲接替金梅爾出任美太平洋艦隊的司令,他對尼米茲說:“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戰(zhàn)爭勝利?!迸R危受命的尼米茲到任后很快組織只有4艘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的艦隊,這支艦隊襲擊在中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緊接著實施一項令人震驚的作戰(zhàn)計劃——轟炸東京。1942年4月18日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6架B25式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后順風直飛中國。這次空襲震動日本朝野,也刺激山本五十六,使他更加堅定要進攻中途島的決心。4月28日山本在旗艦“大和”號巨型戰(zhàn)列艦上召開海軍高級將領會議,確定進攻中途島的具體作戰(zhàn)計劃。先派遣一支艦隊進攻阿留申群島,在該群島的阿圖島、基斯卡島登陸,以此為誘餌,將美軍艦隊的注意力引到北面去。然后派南云忠一指揮主力艦隊趁機奪占中途島,作戰(zhàn)日期初步定在6月初。5月5日日本海軍軍令部發(fā)布《大本營海軍部第18號命令》,正式批準中途島作戰(zhàn)計劃,并被命名為“米號作戰(zhàn)”。 (三)正當山本謀劃這次行動時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戰(zhàn)斗爆發(fā),這是人類歷史上航空母艦的首次大規(guī)模交鋒。日本艦隊在實施占領澳大利亞的第一個步驟——進攻莫爾茲比(新幾內亞首都)港口,途中遭遇弗蘭克·弗萊徹少將率領的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約克城號”及“列克星頓號”,這兩艘航母由7艘巡洋艦護衛(wèi)。美國擊沉日本航空母艦“祥鳳號”,嚴重損傷“翔鶴號”,但失去“列克星頓號”,并且"約克城號”也受到重創(chuàng)。珊瑚海戰(zhàn)斗對于阻止日本入侵澳大利亞起到決定性作用,但也增強山本征服中途島的決心,他欲在那里建立一個飛機場,作為打擊所有來自美國的船只的基地。山本從各個角度分析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首先對遠離阿拉斯加且由美國控制的阿留申群島進行牽制性進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國整個艦隊對中途島的注意力。但美國設法截獲日本高級指揮官之間的通信信息,發(fā)現山本的計劃,因此尼米茲決定對阿留申群島不采取任何行動,而將3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派往中途島。美國海軍情報局“魔術”小組在與英國以及荷蘭相關單位緊密的合作下開始成功地解讀日本海軍主要通訊系統JN-25的部分密碼,到了五月上旬聯軍在破解JN-25上取得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窺探日本海軍計劃的能力。JN-25讓聯軍得悉‘AF方位’將會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然而聯軍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 (四)正當美軍高層在傷腦筋的同時羅徹福特與他的情報小組成員們翻查以前堆積如山的電文,記憶力過人的羅徹福特從浩如煙海的電文中找到1942年初的一份日軍電報,電報是要求水上飛機從馬紹爾群島起飛,飛往珍珠港,電文還提到要注意避開來自AF的空中偵察。從地圖上分析AF只能是中途島,而且夏威夷情報站的分析員賈斯柏·赫爾姆斯想到一個能夠確認‘AF方位’是不是中途島的妙計。他要求中途島海軍基地的司令官以無線電向珍珠港發(fā)報,說中途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出現問題,導致整個中途島面臨缺水的危機。結果羅徹福特和他的小組成員們截獲并破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大將從海上發(fā)往日本大本營海軍部的一份密電:“據報‘AF’缺乏淡水,攻擊部隊帶足淡水?!边@樣‘AF方位’便證實為中途島,也就是日本海軍的下一個攻擊目標。由于要從JN-25得到情報非常費時,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到了最后一刻才掌握能夠用來埋伏日本艦隊的可靠情報。他立即召回在太平洋西南方的航空母艦企業(yè)號、大黃蜂號以及因為參與珊瑚海海戰(zhàn)而正在珍珠港進行重大維修的約克城號,任命雷蒙德·斯普魯恩斯少將代替患病的哈爾西中將指揮第16特混編隊。尼米茲準備以三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為主力,再加上五十艘支持艦艇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攻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
(五)在珊瑚海海戰(zhàn)受重傷的約克城號返回珍珠港時它看上去需要進行幾個月的重大維修工程,經過72小時不眠不休的搶修后它的飛行甲板已重新鋪平,內部也裝上新的鋼條支撐架,艦載機組成新的艦載機隊。尼米茲上將不惜一切地違反許多海軍條例,就為了達成讓約克城號隨行的目標。在約克城號入港的僅僅三天后它奇跡般的隨著美軍艦隊(第17特混編隊)奔向中途島,展開它的最后一次作戰(zhàn)任務。除了實體戰(zhàn)力的籌組外在人員上尼米茲任命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1886年7月3日-1969年12月23日)少將代替當時因病而無法作戰(zhàn)的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第16特遣艦隊,尼米茲以手頭中可用的所有航空母艦為主力,再加上五十艘支援艦艇在中途島東北方向等候伏擊前往中途島的日本艦隊,中途島上則有海軍陸戰(zhàn)隊第六守備營約兩千一百多人以及海軍航空站里含飛行員與輔助兵力在內約一千五百人。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參加珊瑚海海戰(zhàn)的航空母艦瑞鶴號在特魯克的基地等待一批新的艦載機,受傷的翔鶴號則在基地進行維修。如果日本海軍沒有大意地認為美軍只會派遣兩艘航母企業(yè)號及大黃蜂號迎擊蒼龍?zhí)?、飛龍?zhí)?、赤城號以及加賀號的話,那么中途島海戰(zhàn)將可能會有迥然不同的結局。 (六)由于日軍錯誤低估美軍奇跡般的維修能力,日本海軍自始至終都以為美軍只有企業(yè)號及大黃蜂號兩艘航母能投入戰(zhàn)斗中。聯合艦隊司令部所擬定的計劃異常宏大而詳盡,但卻缺乏彈性。日本海軍的幾乎全部兵力都用于這次作戰(zhàn),一共動用200艘艦艇,其中包括8艘航空母艦、11艘戰(zhàn)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協助艦艇的還有600余架飛機。對于主要的中途島作戰(zhàn),日本計劃是:一個先遣潛艇部隊分成三線巡邏,具有擊滅美國海軍對抗行動的意圖;一支侵入部隊由近藤中將指揮,用12艘有護航的運輸船,載運著部隊5000人,擔負密切支援的為4艘重型巡洋艦,而一支較遠距離的掩護部隊有2艘戰(zhàn)列艦、1艘輕航空母艦和另外4艘重型巡洋艦;南云中將的第一航空母艦部隊,包括4艘重型航空母艦,搭載飛機250余架,由2艘戰(zhàn)列艦、2艘重型巡洋艦和一隊驅逐艦擔負護航的任務;山本大將所直接指揮的主力艦隊,包括有3艘戰(zhàn)列艦,加上驅逐艦的屏障和1艘輕型航空母艦。 其中有1艘戰(zhàn)列艦為最近建造完成的巨無霸“大和”號,排水量7萬噸,裝有9門460mm三聯裝主炮,為山本的旗艦。對于阿留申的作戰(zhàn),日本計劃是:一支侵入兵力由3艘有掩護的運輸船組成,搭載部隊2400人,加上1個由2艘重型巡洋艦所組成的支援群和一支包括2艘輕型航空母艦的航艦部隊;一支掩護部隊有4艘較舊的戰(zhàn)列艦。 (七)尼米茲上將一共只勉強集中76艘艦艇,而其中有1/3 是屬于北太平洋的兵力,根本就不曾參加會戰(zhàn)。凌晨日本第一波攻擊機群是36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36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和36架零式戰(zhàn)斗機,開始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108架艦載機在友永丈市海軍大尉的率領下出發(fā)攻擊中途島。南云中將命令偵察機搜索東、南方向海域,第二波攻擊飛機停到飛行甲板上,準備迎擊美國艦隊。但是重巡洋艦利根號的2架偵察機因為彈射器故障讓起飛時間耽誤半個小時,筑摩號的1架偵察機引擎又發(fā)生故障中途返航(這架飛機本應該正好搜索美國特混艦隊上空),給日本艦隊埋下禍根。拂曉中途島派出的“卡塔林娜”式偵察機發(fā)回發(fā)現日軍航空母艦的報道,斯普魯恩斯少將立即做出反應,準備攻擊日軍航母(其實法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是這次行動的總指揮,但是斯普魯恩斯首先發(fā)動空襲)。美國艦隊因為已經破解日本海軍“JN-25”的通訊密碼,而對敵人的計劃了如指掌。清晨日本艦載機向中途島發(fā)動猛烈的攻擊,駐扎在中途島的美軍戰(zhàn)斗機也全部升空,迎擊來犯的日本戰(zhàn)機,美軍的轟炸機(包括B-17型轟炸機)也向日本艦隊發(fā)動還擊。7時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波攻擊機群準備開始返航,并向南云中將發(fā)出需要進行第二次攻擊的電報。
(八)7時06分由戰(zhàn)斗機、魚雷機、俯沖轟炸機所組成的117架戰(zhàn)機由斯普魯恩斯少將所率領的第16特混編隊大黃蜂號及企業(yè)號啟航,駛向200海里外的南云艦隊。7時10分第一批從中途島起飛的10架美軍魚雷轟炸機出現在南云艦隊的上空,美軍飛機排成單行,撲向日航空母艦,在日軍戰(zhàn)斗機的截殺和日艦猛烈的防空力量下很快就擊落7架。友永的報告和美機的攻擊使南云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御力量還很強,于是決定把原來準備用于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此時日軍仍然沒有發(fā)現美軍艦隊。7時15分南云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將在甲板上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下機庫,卸下魚雷換裝對地攻擊的高爆炸彈。7時30分南云接到利根號推遲半小時起飛的一架偵察機發(fā)來的電報,距中途島約240海里的海面發(fā)現10艘美國軍艦,南云命該偵察機繼續(xù)查明敵人艦隊是否擁有航空母艦,同時命令暫停對魚雷機的換彈。就在南云等待偵察機的偵察結果時空中再次響起警報,40余架從中途島起飛的美軍B-17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撲向南云的艦隊,由于沒有戰(zhàn)斗機護航,很快的就被南云派出的零式戰(zhàn)斗機擊退。8時15分南云終于接到偵察機傳來的報告,美軍艦隊里有至少一艘航母存在。南云下令各艦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改裝魚雷,日本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混亂。為了爭取時間卸下的炸彈,都胡亂堆放在機庫里。
(九)8時30分空襲中途島的第一波攻擊機群返航飛抵日本艦隊的上空,還有那些保護航空母艦的戰(zhàn)斗機也需要降落加油,南云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艦戰(zhàn)隊司令山口海軍少將向南云建議立即命令攻擊部隊起飛,但第二批攻擊飛機換裝魚雷還沒有完成,如果馬上發(fā)動進攻也沒有足夠的戰(zhàn)斗機護航。而且艦上的跑道被起飛的飛機占用,那么油箱空空的第一攻擊波機群會掉進海里。南云決定把攻擊時間推遲,首先收回空襲中途島的機隊和航母護航戰(zhàn)斗機的飛機,然后重新組織部隊以進攻美軍特混艦隊。8時37分返航飛機開始相繼開始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8時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萊徹少將率領的第17特混編隊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35架戰(zhàn)機。9時18分全部飛機的作業(yè)完畢,南云命令艦隊以30節(jié)的航速向東北航行,向美軍特混艦隊靠近以避開再來攻擊的中途島方面美機,準備全力進攻美軍特混艦隊。9時20分掩護日本艦隊的戰(zhàn)斗機開始起飛,9時25分一隊由大黃蜂號起飛的15架TBD“破壞者”魚雷轟炸機(VT-8中隊,指揮官約翰·沃爾德倫少校)發(fā)現南云艦隊,不幸的是他們沒有戰(zhàn)斗機護航。在自殺式攻擊中笨拙的魚雷機被零式戰(zhàn)斗機和高射炮火全部擊落,30名飛行員除喬治·蓋伊少尉生還外全部遇難。 (十)9時30分從企業(yè)號起飛的14架TBD“破壞者”魚雷轟炸機尾隨而來(VT-6中隊,指揮官尤金·林賽少校),向蒼龍?zhí)柡惋w龍?zhí)栒归_攻擊。然而在攻擊南云艦隊的時候遭到重創(chuàng),損失11架魚雷轟炸機。美機所投魚雷竟全沒有擊中,指揮官林賽少校在這次戰(zhàn)斗中陣亡。9時37分接到利根4號機30分時發(fā)送的電報稱“燃料不足,要求返航?!卑⒉可賹⒚钏倭粼谠貢r它說:“我辦不到?!庇谑窃试S它返航。10時蒼龍?zhí)柕氖絺刹鞕C按利根4號機報告的錯誤方位未能找到美國航母,10時10分由約克城號起飛的12架TBD“破壞者”魚雷轟炸機(VT-3中隊,指揮官蘭斯·馬西少校)開始攻擊飛龍?zhí)?,掩護他的6架F4F在指揮官約翰·薩奇少校指揮下以他的“薩奇剪”戰(zhàn)術面對15架零戰(zhàn)。盡管戰(zhàn)果可觀(損失1架,擊落5架零戰(zhàn))但是12架TBD中有10架被擊落,剩下的也因損壞嚴重返程時于海面迫降。指揮官蘭斯·馬西少校陣亡,射向飛龍?zhí)柕?條魚雷無一命中。10時20分由于美軍的攻擊,飛機甲板開始執(zhí)行給護航的零式戰(zhàn)斗機加油加彈作業(yè),無法準備反擊波(最新歷史資料糾正所謂的命運5分鐘)。正當日軍戰(zhàn)斗機在低空忙著驅趕美軍魚雷機時南云艦隊的上空出現33架由克拉倫斯·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從企業(yè)號起飛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他們在即將放棄搜索的時候發(fā)現為防止美軍“鸚鵡螺號”潛艇上浮而留在原地的“嵐”號驅逐艦,并跟隨這艘驅逐艦航向找到日軍航母。此時日艦正在轉向迎風的方向準備放飛戰(zhàn)斗機,極易受到攻擊。 (十一)10時24分第一架換班的防空日本戰(zhàn)斗機飛離飛行甲板時企業(yè)號的33架“無畏”式俯沖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分別攻擊赤城號航空母艦和加賀號航空母艦。由于企業(yè)號飛行大隊長麥克拉斯基少校是戰(zhàn)斗機飛行員出身,不熟悉俯沖轟炸的程序(他應該帶領先頭編隊攻擊較遠的那條航母,而不是近處的),因此導致幾乎全部轟炸機(30架)向加賀號俯沖。率領VB-6的百思特上尉意識到還有一條航母沒有被攻擊,他極力呼叫才召回兩架飛機參與轟炸。他們完成這場戰(zhàn)役中最漂亮的轟炸,三枚1000磅炸彈命中,第一枚和第三枚分別近失,而百思特投下的第二枚炸彈擊穿赤城的飛行甲板并引爆機庫中隨意堆放的航空炸彈,創(chuàng)造一發(fā)炸彈擊沉航母的戰(zhàn)績。隨后趕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無畏”式俯沖轟炸機(VB-3中隊,指揮官馬克斯韋爾·萊斯利少校)攻擊蒼龍?zhí)柡娇漳概?,日軍?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三團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鸸庵睕_云霄,短短的5分鐘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毀。
(十二)10時40分接替指揮空中作戰(zhàn)的日第2航空戰(zhàn)隊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發(fā)動反擊,18架由“九九”式俯沖轟炸機(指揮官小林道雄大尉)和6架零式戰(zhàn)斗機組成的攻擊編隊(指揮官重松康弘大尉)從飛龍?zhí)柡娇漳概炂痫w,飛向目標途中發(fā)現正在返航的美軍VB-3轟炸機中隊,便悄悄的尾隨。如此日機成功的找到約克城號,并立即發(fā)動攻擊。3顆炸彈命中約克城號,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在美軍船員的極力搶修下該艦恢復航行功能。11時30分南云中將及幕僚轉移到長良號巡洋艦,開始集合殘余的艦隊。13時40分10架日軍“九七”式魚雷攻擊機(指揮官友永丈市大尉)和6架“零式”戰(zhàn)斗機(指揮官森茂大尉)又從飛龍?zhí)栵w來,對受傷的約克城號發(fā)起第二次攻擊。由于約克城號已滅火且恢復航行能力,日機飛行員誤把它當成另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于第二次攻擊中被兩枚魚雷擊中,弗萊徹少將被迫轉移到巡洋艦阿斯托里亞號,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少將。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發(fā)現日軍飛龍?zhí)柡娇漳概?,斯普魯恩斯立即命令企業(yè)號、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30架“無畏”式俯沖轟炸機起飛,去攻擊飛龍?zhí)枴?(十三)15時約克城號的艦長巴克馬斯特被迫下令棄艦,然而它卻并沒有沉沒,于是美軍又回到艦上,試圖由拖船拖向珍珠港。16時45分美軍企業(yè)號航空母艦的俯沖轟炸機成功地攻擊日軍剩下的飛龍?zhí)?,飛龍?zhí)柈敿疵?彈,船上一片火海。19時13分蒼龍?zhí)柵c加賀號先后沉沒,蒼龍?zhí)柵為L柳本柳作大佐留在艦橋與艦同沉,加賀號艦長岡田次作大佐已于美機轟炸時戰(zhàn)死。20時30分山本五十六命令伊168號潛艇在23時開始對AF的機場炮擊,并通知說后面會有第七戰(zhàn)隊(栗田)加入炮擊。22時50分南云報告:“敵人還有航母4艘,我方航母全滅?!?942年6月5日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否決首席參謀黑島大佐提出的集中全部艦只在白天轟炸并登陸中途島的挽回敗局的方案,下令:“取消中途島的占領行動?!辈⒈硎荆骸八胸熑斡晌乙粋€人來擔當,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請罪。” 他把自己關進會客室,一連三天拒絕會見部下。3時50分南云收到山本“擊沉赤城號”的命令,5時搶救失敗的赤城號航空母艦被日軍舞風號、萩風號和嵐號驅逐艦發(fā)射的魚雷擊沉,艦長青木泰二郎大佐離艦獲救。
(十四)5時10分無法挽救的飛龍?zhí)柡娇漳概灡蝗哲婒屩鹋灠l(fā)射的魚雷擊沉,第二航空戰(zhàn)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與艦長加來止男大佐選擇與艦共沉,部分被大火困為船艙底部的船員從魚雷擊穿的洞口逃生獲救。此日美軍派出多波戰(zhàn)機追擊日軍軍艦,但都沒有發(fā)現山本的主力艦隊。1942年6月6日3時45分日軍兩艘重巡洋艦最上號和三隈號在濃霧中轉向時互撞,最上號重創(chuàng),三隈號及另兩艘驅逐艦留下護航。8時05分中途島起飛的12架陸戰(zhàn)隊轟炸機追擊三隈號及最上號,三隈號遭到擊沉,而重傷的最上號則最后逃過美軍轟炸,返回特魯克島基地。美軍接著試圖追擊早在數小時前沉沒的飛龍?zhí)枺贿^只找到谷風號驅逐艦,但是雙方并無任何戰(zhàn)果,美軍特混艦隊撤離戰(zhàn)場。1942年6月7日13時日軍伊-168號潛艇發(fā)現約克城號,隨即發(fā)射4條魚雷,2條命中約克城號,1條命中護航的哈曼號驅逐艦。哈曼號驅逐艦隨即沉沒,約克城號一直飄浮到第二天中午才沉入海底。被攻擊同時美軍其它6艘驅逐艦曾試圖反擊伊-168號,但伊-168號最終安全撤離,中途島之戰(zhàn)宣告結束。美國損失1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1艘驅逐艦(哈曼號)、147架飛機(多為被擊落),307人陣亡。日本損失4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三隈)、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炸毀于航母約280架,僅被擊落52架),3057人陣亡。 (十五)中途島戰(zhàn)役中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而日本卻損失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日本海軍從此走向失敗。為了掩飾自己的慘敗,避免挫傷部隊的士氣,6月10日日本電臺播放響亮的海軍曲,并宣稱日本已成為太平洋上的最強國,當慘敗的艦隊疲憊不堪地回到駐地時東京竟舉行燈籠游行以慶祝勝利。美國海軍首腦事后評價道:“中途島戰(zhàn)斗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敗仗,它結束日本的長期攻勢,恢復太平洋海軍力量的均勢”。同時此戰(zhàn)還給日軍高層造成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這一痛苦的回憶直到二戰(zhàn)結束一直揮之不去,使他們再也無法對戰(zhàn)局做出清晰的判斷。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莫里森把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海戰(zhàn)中的勝利稱之為“情報的勝利”,美國海軍提前發(fā)覺日本海軍的計劃是日本海軍失利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莫里森還認為單是從中途島海戰(zhàn)日軍高炮沒有阻止一架轟炸機投彈以及馬里亞納海戰(zhàn)中高炮僅造成數架美機的損失來看,不宜對戰(zhàn)列艦編入航母編隊在防空中發(fā)揮的作用過高期待,公平地說美國人的艦載高炮在換裝威力巨大的博福斯40毫米及配備近炸引信前作用也不理想,而且日本和美國戰(zhàn)前都在進行戰(zhàn)列艦建造競賽。
(十六)日本海軍計劃最明顯的失誤是分散部署兵力,聯合艦隊各部隊在相隔很遠的距離上單獨作戰(zhàn),而美國海軍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兵力,聯合艦隊的優(yōu)勢被削弱。日軍計劃另一個失誤是進攻中途島本來是誘使敵艦隊決戰(zhàn),可卻給航空母艦套上支持占領中途島的任務,并一廂情愿地認為在中途島受到攻擊以前敵艦隊不會離開其基地。日軍偵察搜索計劃同樣不利,最后導致南云遇到進退維谷的難題和來回換裝魚雷、炸彈的尷尬局面。中途島海戰(zhàn)改變太平洋地區(qū)美日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場開始喪失戰(zhàn)略主動權,戰(zhàn)局出現有利于盟軍的轉折。此次海戰(zhàn)的特點是雙方海上戰(zhàn)斗編隊在艦炮射程之外以艦載航空兵實施突擊,日軍失敗的原因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的戰(zhàn)斗力,同時在兩個戰(zhàn)役方向作戰(zhàn)導致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zhàn)區(qū)集結。通信技術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戰(zhàn)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xù)俯沖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 科曼多爾海戰(zhàn)
(一)為了挽回一些面子的山本五十六命令北上分遣艦隊不惜一切代價攻占阿留申群島,6月7日至8日日軍在阿留申群島西南端空無一人的基斯卡島和阿圖島登陸,美軍隨即切斷日軍的海上補給線,使得島上日軍幾乎彈盡糧絕。1943年3月23日為了給島上日軍輸送補給,日本海軍中將細萱戌子郎率領“那智”號、“摩耶”號重巡洋艦、“阿武隈”號、“多摩”號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護衛(wèi)3艘運輸商船駛向阿圖島,美軍指揮部獲悉后即刻命令由麥克莫里斯海軍少將指揮的“鹽湖城”號重巡洋艦、“里士滿”號輕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前往攔截,于是一場發(fā)生在北極圈內的海戰(zhàn)——科曼多爾群島海戰(zhàn)就此揭開序幕。3月26日拂曉剛過美軍艦隊行駛到阿圖島以西290公里的科曼多爾群島海面上,與此同時日軍艦隊位于科曼多爾群島西北20海里處?!澳侵恰碧栔匮惭笈烋傇谧钋岸?,最后邊是“山光丸”號運輸船和 “電”號驅逐艦。突然日軍“雷”號驅逐艦上的一名日軍了望哨報告在左舷遠方發(fā)現有艦船駛來,日軍起先以為這是落后的“山光丸”號和“電”號。但到早上7點30分一名眼尖的日軍暸望哨察看發(fā)現駛來的艦船數量不止兩艘,而且明顯具有美軍戰(zhàn)艦輪廓,日軍護航艦隊立即進入一級戰(zhàn)備。
(二)美軍艦只的雷達也已經發(fā)現日軍艦隊,由于此時正處在北極圈內特有的極晝時期而天色大亮,空中略有些云團,能見度極高,氣溫大約在零攝氏度左右,十分適合進行海戰(zhàn)。美軍麥克莫里斯少將原以為自己碰上一支日軍運輸艦隊可以輕松取勝,但很快他就從“阿武隈”號上的桅桿數量上判斷出對方擁有巡洋艦,緊接其后映入眼簾的兩艘重巡洋艦更令他大吃一驚。他意識到這次碰上的不是“肥肉”,而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8點40分兩支艦隊相距1.8萬米時日軍“那智”號和“摩耶”號搶先對美軍“鹽湖城”號開火,兩分鐘后美軍“鹽湖城”號開火還擊,隨后雙方參戰(zhàn)艦只都一一開火。激雖然美軍艦隊在數量和火力上占下風,但美軍戰(zhàn)艦安裝的炮瞄雷達較為先進,在射擊精確度上占有一定優(yōu)勢。8點50分“鹽湖城”號的一發(fā)203毫米穿甲彈鉆進“那智”號后部艦橋后爆炸,造成日軍艦員11人死亡。另一發(fā)擊中主桅桿,破壞桅桿上的大量天線和雷達。兩分鐘后第三發(fā)穿甲彈擊穿飛行甲板,鉆進其下方的魚雷艙,兩名日軍搬運兵被當場炸死,另外5名重傷?!澳侵恰碧柹系膿p管工作陷入混亂,日軍維修人員為了防止受損發(fā)電機起火進行緊急搶修,但在忙亂中失手關閉全艦供電系統,頓時靠電力驅動的炮塔都無法轉動,“那智”號被迫暫時退出戰(zhàn)斗。 (三)日軍其余艦只全力攔截美軍艦隊,日軍“摩耶”號重巡洋艦的射擊精確度明顯高于“那智”號,“鹽湖城”號四周激起道道水柱。很快一發(fā)炮彈擊中“鹽湖城”號艦身中部偵察機彈射器,兩名飛行員當即陣亡。9點30分恢復電力的日軍“那智”號的主炮恢復射擊,日軍巡洋艦將所有炮火集中到“鹽湖城”號上。猛烈的炮火使“鹽湖城”號的尾舵受損,經維修后僅能勉強左右轉動10度,再也無法進行規(guī)避航行。8分鐘后一發(fā)8英寸炮彈命中“鹽湖城”號的主甲板,從艦首水線以下部位穿出,造成燃油泄漏,導致航速明顯下降,因而操縱困難。11點麥克莫里斯命令艦隊撤退,很快“鹽湖城”號艦尾輪機艙又挨了兩發(fā)炮彈,造成艦體大量進水。艦體向艦尾縱向傾斜5度,掙扎著繼續(xù)向前航行。由于艦尾進水讓“鹽湖城”號航速銳減到不足20節(jié),落在艦隊末尾。麥克莫里斯急令所有驅逐艦趕回向日軍艦隊發(fā)射魚雷,阻止其靠近“鹽湖城”號。不過“鹽湖城”號很快恢復航速,魚雷攻擊的命令被撤銷。日軍艦隊原本已經追至距美軍艦隊2743米距離,但細萱戌子郎一見美軍驅逐艦擺出發(fā)射魚雷的架勢立即讓所有日艦提前進行規(guī)避,影響了航速。 (四)11點50分“鹽湖城”號上的維修人員為了將后傾的艦體恢復水平狀態(tài)為艦體前部注水,不想誤使主鍋爐艙進水,全艦喪失動力?!胞}湖城”號停止前進,與日軍巡洋艦僅距1.7萬米,情況萬分危急。3艘美軍驅逐艦拼死駛到“鹽湖城”號前方,交替施放煙霧并向日艦開火,為“鹽湖城”號爭取最后一線生機?!袄锸繚M”號輕巡洋艦靠近“鹽湖城”號,準備轉移艦上人員。但艦長羅杰斯上校拒絕離艦,他指揮維修人員繼續(xù)排除積水。12點奇跡終于發(fā)生,主鍋爐恢復燃燒,“鹽湖城”號勉強維持著8節(jié)的航速緩緩前進。與此同時幾艘美軍驅逐艦頑強地用自己的5英寸主炮抗衡日軍巡洋艦,很快“貝利”號右舷中部被命中一發(fā)8英寸炮彈,5名艦員陣亡。兩分鐘后又有兩發(fā)8英寸炮彈擊中“貝利”號后部鍋爐艙和輪機艙,貝利”號發(fā)射5條魚雷后帶傷和另兩艘驅逐艦調頭回撤。像蝸牛般爬行的“鹽湖城”號也向日軍巡洋艦開火射擊,掩護驅逐艦撤退。麥克莫里斯給自己的手槍上膛,準備和追擊的日艦展開最后的戰(zhàn)斗。兩分鐘后日軍指揮官細萱戌子郎中將做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命令日軍護航艦隊向東駛離戰(zhàn)場。12點12分雙方距離超出有效射程,全部停火??坡酄柸簫u海戰(zhàn)就此畫上句號,“鹽湖城”號和其他美軍戰(zhàn)艦終于虎口脫險。
(五)細萱戌子郎當時首先考慮到日軍驅逐艦的燃料已經所剩無幾,勉強能維持返航。其次日軍巡洋艦的彈藥即將告罄,再者他沒有意識到“鹽湖城”號已失去動力,誤以為其停駛是為獲得準確的射擊效果,此外他還一直擔心會遭到美軍陸基飛機的攻擊。“鹽湖城”號最后開火時因為耗盡穿甲彈而發(fā)射彈道彎曲的高爆彈,在日艦舷側近似垂直地落入海中。加上后來云層較厚,過分謹慎的細萱戌子郎誤認為那是高空中美軍轟炸機投下的炸彈。科曼多爾群島海戰(zhàn)不僅是二戰(zhàn)中惟一一次在北極范圍內極晝條件下進行的海戰(zhàn),更是太平洋戰(zhàn)爭中少有的在沒有航空兵、潛艇參與、岸炮支援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水面戰(zhàn)艦在遠距離利用艦炮和魚雷進行角逐的海戰(zhàn)。海戰(zhàn)中日軍“那智”號重巡洋艦受到中等程度損傷,美軍“鹽湖城”號重巡洋艦嚴重受損,后來返回船塢進行大修,“貝利”號和“考夫蘭”號分別受到中度和輕度的損傷。如果單從戰(zhàn)果看似乎日方獲得勝利,但從戰(zhàn)略層面而言日方此行的根本目的(向阿圖島輸送補給的任務)沒有完成,實際上是無功而返。此后日軍不得不利用潛艇為基斯卡島和阿圖島上的日軍運送補給,而這種杯水車薪的供應量根本無濟于事。 阿圖島戰(zhàn)役
(一)阿圖島長約64公里、寬約32公里,是美國阿拉斯加半島以西上千公里外阿留申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阿圖島上荒蕪貧瘠,除了由火山爆發(fā)形成和常年積雪覆蓋的高山禿嶺外便是寸草不生的凍土荒原。這里的氣候異常惡劣,一周7天中大約會有6天下雨,每年放晴的日子只有8到10天。阿留申群島其時的戰(zhàn)略位置相當重要,它橫亙在北太平洋上,扼守著白令海的出口,成為白令海與太平洋的天然分界。同時它既是美蘇之間領土距離最近的地方,又是日本通往北美、北歐的捷徑,可以成為日本海軍騷擾美國在北太平洋海上作業(yè)的一個據點,并能對美國西海岸形成威脅。1942年春天日軍出兵2500多人占領阿圖島,對于占領該島的目的在軍史一般認為這只是日軍為展開中途島海戰(zhàn)而發(fā)動的佯攻。不過日軍顯然也意識到該島的戰(zhàn)略意義,開始在那里修建機場,以作為日后轟炸美國本土的基地。阿圖島局勢震動美國,原本準備增援北非與隆美爾作戰(zhàn)的美軍第7師被緊急派往北太平洋戰(zhàn)場,第一戰(zhàn)就是收復阿圖島。阿圖島和吉斯卡島是位于阿留申群島最西端,阿留申群島像阿拉斯加伸進太平洋的長尾巴,是美國本土的最后一道防線。
(二)中途島海戰(zhàn)之后美軍在太平洋上轉入反攻,日軍占領的阿圖島和吉斯卡島就像扎在美國喉嚨里的一根小刺,美軍欲拔之而后快。美軍計劃“奇襲”阿圖島,但是卻行動遲緩,等到1943年6月美軍集結力量進攻阿圖島時日軍已經在阿圖島上苦心經營一年多。在彈丸之地集結多達2630人的重兵,修筑眾多的永備工事。1943年5月11日1.1萬美軍分成三路在阿圖島登陸,一支在東北部,另兩支的東南部。作戰(zhàn)計劃是登陸之后兩個方向的部隊對進,占領阻隔兩個登陸場那座高山間的隘口,會合之后再由東向西推進,將日本人趕下海。美軍登陸比較順利,幾乎沒有遭遇日軍的有效抵抗。當天美軍在登陸的黃沙灘和藍沙灘秩序井然,士兵臉上也沒有特別緊張的神情,仿佛大家都是在一個無人小島進行演習,那時日軍躲在云霧繚繞的高山之上被美軍艦炮壓制著。接下來的是一場苦戰(zhàn),給美軍造成巨大麻煩的是地形和天氣。在光禿禿的荒原上向40°以上的斜面發(fā)起沖鋒難度可想而知,找不到隱蔽物遮攔的美軍為了減少損失只能步步為營,戰(zhàn)事由此拖延。
(三)而當時島上氣溫接近冰點,徹骨寒冷,美軍很多人沒有御寒物品,只穿著夾軍服和半高幫的皮鞋。他們的耳鼻面孔被凍傷,手指腳趾凍得發(fā)紫變黑,很多人因此不得不因凍傷而截肢。更糟的是由于凍土地帶處于解凍時期,美軍的登陸車和“貓”式拖拉機經常陷在泥里寸步難行,沒有辦法的美軍士兵只能靠人力拉著火炮前進,甚至排成人龍,手遞手地向前線傳送彈藥和給養(yǎng)。但日本人狀況已瀕臨絕境,他們沒有向島西部撤出,從而被困在東部的凍土高山上。之后頻繁遭受飛機轟炸和大口徑艦炮轟擊,傷亡慘重,同時食物將盡,藥品被用光。5月29日夜守島日軍在指揮官山岐保代的率領下突然沖下山對美軍位于谷地的中心營地發(fā)動賭博式攻擊,試圖奪取美軍軍火。由于黑暗和大霧,美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中心營地傷員和后勤人員慘造屠戮,日軍再沖上另一個高地就將奪取美軍輜重。此時500名維護車輛裝備的美國工程兵挽救危局,這些沒有受過多少正規(guī)軍事訓練的工程兵居然打退日本人的多次沖鋒,守住那個至為關鍵的山頭,并把日本人逼下山谷,后來那座山就被命名為“工程師嶺”。彈盡糧絕的日軍于5月30日在谷地內集體自殺,日軍士兵臨死前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把手榴彈綁在胸口拉動引信。阿圖島戰(zhàn)役結束,2665名駐島日軍只有27人幸存,大多是自殺未遂者。 基斯卡島戰(zhàn)役
(一)1942年6月日軍發(fā)動太平洋戰(zhàn)場上最大的進攻戰(zhàn)役——中途島戰(zhàn)役,在此戰(zhàn)役中日本原計劃以進攻阿留申群島作為進攻中途島的佯動,同時也為了在北太平洋取得一塊立足點,防止美軍借助阿留申群島進攻日本千島群島。雖然進攻中途島的行動以日軍徹底戰(zhàn)敗告終,但日軍仍然占領美國沒有防守的阿留申群島中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阿圖島和基斯卡島是二戰(zhàn)中僅有的被日本(也是整個軸心國)占領的美國國土,因此出于“給美國留下一個永久的傷疤”的名義,日軍在兩個島上都部署相當的守備部隊,其中在基斯卡島部署5000余人員,阿圖島部署2000余人,并在兩個島上修建機場。但由于當地屬于凍土帶,加之日本缺乏必要的大型施工機械,截至日本被趕出兩個島時兩個機場均未完工。1943年日軍雖然在南太平洋戰(zhàn)場上連吃敗仗,但是仍然企圖固守阿留申群島一線,因此日本海軍頻繁派出補給艦及潛艇向兩個島嶼運輸物資。但由于1943年3月爆發(fā)的科曼多爾群島海戰(zhàn)(雙方均有船艦負傷,但雙方皆無戰(zhàn)艦沉沒,事后日本第五艦隊司令細萱戊子郎被撤職),日本發(fā)現美軍已嚴密監(jiān)視日本向阿留申群島的運輸線,不得不放棄以水面艦艇補給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這使得兩個島此后被美軍封鎖。
(二)1943年5月美軍在基本解決南太平洋的威脅后派遣金凱德少將及其所屬艦隊,協同美國陸軍、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zhàn)隊及加拿大盟軍開始準備收復阿留申群島戰(zhàn)役。鑒于基斯卡島防守人員較多,美軍選擇先進攻人員較少的阿圖島。此戰(zhàn)最終以日本守軍2900人全部死亡告終,但美軍因當地惡劣的氣候和日軍的阻擊也付出549人死亡、1148人受傷的代價,2100余人因疾病喪失戰(zhàn)斗力的嚴重損失,迫使金凱德決定暫緩對基斯卡島的行動。他決定在援軍到達前只進行對基斯卡島的封鎖,計劃8月進行登陸戰(zhàn)役。阿圖島戰(zhàn)役結果令日本大本營甚為震驚,日本人已經意識到他們無法繼續(xù)防守阿留申群島。為了盡可能減少有生力量損失,他們必須仿效三個月前組織的“克號作戰(zhàn)”(指日本撤離瓜島的行動),將人員盡快從基斯卡島撤離,為此日本海軍決定由駐守日本北部的第五艦隊和第一潛水艦隊負責這次行動。由于基斯卡島自數個月前已經被美軍艦艇和飛機嚴密封鎖,因此日本起初決定使用潛艇撤離人員,同時為島上輸送給養(yǎng)。1943年6月日本第一潛水艦隊(擁有大型伊號潛艇15艘)利用大型潛艇撤離800余病員,并向島上剩余部隊補給125噸彈藥和100噸糧食。但由于美軍很快加強反潛力量,日本在第一次潛艇運輸中損失伊24號潛艇,第二次損失伊-7和伊-9號潛艇,占整個第一潛水艦隊的五分之一。結果日本不敢再冒險使用潛艇運輸剩余的人員,而決定立即派遣水面艦隊撤離剩下的人員。 (三)1943年7月日本開始籌劃使用水面艦艇部隊撤離人員,在此之前基斯卡島上的守備部隊已經提前開始演練撤離預案??紤]到日本千島群島距離基斯卡島較近,因此日本決定派遣以驅逐艦為主力的第一水雷戰(zhàn)隊,前往幌筵島準備撤離行動。同時改換經驗豐富的驅逐艦指揮官,即剛剛從俾斯麥海海戰(zhàn)傷愈歸隊的木村昌福海軍少將。木村昌福是日本海軍經驗相當豐富的驅逐艦指揮官,早年他曾經參加過關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曾經在遍布殘骸的東京灣內救援平民,戰(zhàn)爭中又連續(xù)指揮驅逐艦參加若干次重要行動。在1943年俾斯麥海戰(zhàn)中木村昌福由于誤判美軍空襲能力沒有選擇連夜趕赴萊城,而在海上日本軍機保護半徑內徘徊一晝夜,致使剩余艦隊在美軍翌日的空襲中近乎全軍覆沒(雖然有日本飛機掩護,但美軍空襲強度太大,結果掩護的日本飛機也大多被擊毀)。木村本人也在戰(zhàn)斗中被美軍機槍打中,其一穿透他的身體,造成重傷。因此在他傷愈歸隊,轉任第一水雷戰(zhàn)隊指揮官。這時他已經對美軍潛在的空中攔截和水面艦艇截擊有了良好的心理準備,為后來成功策劃撤離行動打下鋪墊。 (四)木村昌福上任后首先研判基斯卡島的局勢,由于基斯卡島四面被美國海軍嚴密封鎖,日本海軍無法正面突破。加之空中有定時的美軍巡邏機出沒,故為了防止再出現俾斯麥海行動那樣的慘劇,木村昌福決定利用北太平洋常有的濃霧天氣,在霧氣最濃厚時突入美國封鎖線,靠岸撤離士兵。7月10日日本獲悉阿留申群島即將迎來濃霧天氣,于是第一水雷戰(zhàn)隊全體出發(fā),第五艦隊旗艦那智號巡洋艦也隨同出發(fā)。結果途中霧氣提前消散,日本被迫放棄救援,撤回幌筵島休整。7月22日新的氣象預報表明7月29日前后基斯卡島又會迎來一場新的濃霧,因此第一水雷戰(zhàn)隊再度出發(fā),以阿武畏號輕巡洋艦為旗艦,借助濃霧掩護前往基斯卡島。本次行動中那智號巡洋艦沒有隨行,主要原因是燃料不足,因此第五艦隊司令部轉為乘坐多摩號輕巡洋艦隨第一水雷戰(zhàn)隊出發(fā)。由于美軍人員尚未準備就緒,因此美軍選擇在8月行動來臨前以封鎖戰(zhàn)術困住日軍,不讓其撤離或得到增援。在六月美軍殲滅3艘潛艇后美國加強基斯卡島的沿岸封鎖,出動包括3艘老式戰(zhàn)列艦、1艘航母在內的強大艦隊在基斯卡島附近巡邏,不時對岸上目標展開炮轟,而駐扎在附近的美國陸軍航空兵也定時使用B24轟炸機對島上目標展開空襲。
(五)美國還以強大的空中力量展開不間斷的對海監(jiān)視,其中主力機型是PBY卡特琳娜式水上飛機,這種飛機曾經在中途島戰(zhàn)役中率先發(fā)現日軍航母編隊而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有信息表明,此種飛機甚至在英國參加過殲滅俾斯麥號的行動)。7月23日正是這種飛機在北太平洋發(fā)現木村昌福的艦隊,并立即匯報自己的位置,而日本對此卻一無所知。金凱德聞聲便立即出動包括戰(zhàn)列艦在內的絕大部分封鎖艦隊前往攔截日軍,一次壓倒性的大屠殺似乎就要上演。金凱德命令格里芬少將率領TG16.22艦隊趕赴攔截點,一場令他期待已久的艦炮對決即將展開。在預想的戰(zhàn)斗中他手里擁有包括密西西比號(BB-41)和愛達荷號(BB-42)兩艘戰(zhàn)列艦,對日本最大不超過輕巡洋艦的艦隊可謂是擁有壓倒的優(yōu)勢。但不巧的是美國當時發(fā)現木村艦隊的卡特琳娜飛機,在報告自身位置時念錯地點,導致美軍的攔截艦隊實際上是開往錯誤的方向。但是沒想到錯中加錯的是格里芬的艦隊竟然在7月26日在錯誤的攔截點發(fā)現大量不明雷達回波,雖然因海上迷霧漫漫無法通過目視確認目標,但格里芬仍舊下令兩艘戰(zhàn)列艦和其他的護衛(wèi)艦隊以雷達回波為目標,開始艦炮齊射(戰(zhàn)斗打響是在7月27日)。兩艘戰(zhàn)列艦共向目標傾瀉518發(fā)14英寸主炮彈,之后雷達回波消失,格里芬自以為敵方艦隊已被殲滅,便返回向金凱德復命。由于彈藥消耗較大,加之驅逐艦在巡邏中燃油也消耗殆盡,金凱德下令艦隊撤回補給。 (六)此次行動因為是在一個不明的“點”上爆發(fā),因而也有人將其命名為“點子戰(zhàn)役”。事后證明格里芬的炮擊完全沒有任何結果,而且本次行動也因情報失誤變得對美軍毫無意義。但是點子戰(zhàn)役卻使得美軍撤離基斯卡島封鎖線,這使得日后木村昌福在接近基斯卡島時沒有遇上任何美軍,客觀促進日軍的成功。日軍在航渡中并不知道自己被美國飛機發(fā)現的事情,因此仍舊在迷霧中高速航渡。在航渡途中海防艦國后號撞上阿武畏號,可惜是輕傷。但若葉號卻被初霜號和長波號撞成重傷,不得不中途返回,這使得驅逐艦總量降到10艘。但是木村昌福仍舊不顧一切地前進,他隱隱約約感覺到美國正式登陸基斯卡島的時間已經指日可待,這次行動恐怕是最后一次可能成功的行動,因此他抓緊時間趕路。7月27日日本海軍截獲美國點子戰(zhàn)役的往來電報,這令他們不知所以,但這刺激他們加快撤離行動的念頭。不巧的是基斯卡島的濃霧在這幾天變淡,使得日本艦隊被迫在海上逗留,撤離行動被拖延到7月29日。就在7月28日由于美軍在前一天的點子戰(zhàn)役中耗盡主炮炮彈和絕大多數的驅逐艦的燃料,美軍主動撤離基斯卡島封鎖線,結果木村昌福陰差陽錯地在美軍回港補給期間,在29日成功抵達基斯卡島。島上的駐軍僅用55分鐘即完成登艦行動,并將所有的武器遺棄以降低負重。與此同時日本人還留下大量地雷、陷阱,用來迷惑美軍。而日本軍艦也把船上帶著的水雷盡數丟入海里,一是減輕負擔,二是企圖炸到不加設防的美軍,后來這些東西確實是給美軍增加不少麻煩。
(七)8月1日全部日軍毫發(fā)無損地回到幌筵島,因此次近乎神奇的撤離行動在日本將其稱為“太平洋的奇跡作戰(zhàn)”。美軍艦隊補給完畢后于7月30日回到基斯卡島重新封鎖全島,并在8月1日兩艘補給完畢的戰(zhàn)列艦向島上目標展開十多次炮擊,而陸軍航空隊也在8月1~15日對島上展開數次大轟炸,累計投彈超1200發(fā)。8月15日在100多艘戰(zhàn)艦的掩護下3萬多名盟軍士兵開始在基斯卡島登陸,美軍并不知道日軍早已逃之夭夭,還以為會遭遇阿圖島一般的頑抗。加上登陸當天的大霧,發(fā)生很多友軍互射的事故,共有24名美軍在登陸頭一天白白死在自己人槍下。如同阿圖島一樣的基斯卡島同樣充斥著大霧和寒冷的天氣,很多盟軍士兵因此病倒。惡劣的天氣、無處不在的詭雷和地雷使島上盟軍一直以為日軍仍在抵抗,導致經常發(fā)生友軍混戰(zhàn)的狀況,引起很多損失。盟軍還在日軍軍營里發(fā)現一個“鼠疫病人隔離所”的牌子后一時人心大亂,以至于需要找來醫(yī)生接種疫苗,事后發(fā)現這只是日軍留下的詭計。8月18日美軍遭受登陸以來最嚴重的損失。驅逐艦阿伯納·里德號在島邊觸了一顆日軍撤退時補下的水雷,里德號遭到重創(chuàng),71人陣亡。之后美軍方才發(fā)現日軍早已撤走,雖然因為自己的指揮失誤導致美軍放過基斯卡島上6000日軍,但金凱德依然在此戰(zhàn)后晉升為中將。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zhàn)役
登陸瓜島
(一)由于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zhàn)的慘敗,日軍失去戰(zhàn)爭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也失去戰(zhàn)略主動,被迫停止戰(zhàn)略進攻,放棄或推遲對斐濟、薩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等地的進攻。但日軍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已大為削弱,美軍的實力、士氣都大大增加,仍決定繼續(xù)實施對南太平洋諸島的進攻。計劃先在瓜島修建航空基地,前出航空兵力,以掩護對新幾內亞島的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在新幾內亞島站穩(wěn)腳跟后再向東南逐步推進,進逼同盟國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亞,以此重新奪回戰(zhàn)略主動權。為實現這一戰(zhàn)略企圖,大本營陸軍部大力充實原準備為斐濟、薩摩亞作戰(zhàn)而于1942年5月組建的第17軍,該軍由天皇侍從武官長的弟弟百武晴吉中將(1888年 - 1947年)任軍長,軍部設在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至8月初該軍已轄有南海支隊、一木支隊、青葉支隊等部,總兵力約十三個大隊,集結于新幾內亞東部和俾斯麥群島,擔負攻占莫爾茲比港的任務。大本營海軍部則于1942年7月成立第8艦隊,任命三川軍一中將為司令,下轄第6;第18戰(zhàn)隊;第29、30驅逐艦大隊;第7、13、21潛艇戰(zhàn)隊,擁有包括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在內的多艘軍艦和潛艇。主力部署于拉包爾,以協同第17軍作戰(zhàn)。聯合艦隊還增派第25航空戰(zhàn)隊所轄的百余架岸基飛機進駐拉包爾,以提供空中掩護。 (二)日軍繼1942年1月進占拉包爾,并將這個港口和附近的機場建設成南太平洋最重要的??栈睾?,又于1942年5月占領圖拉吉島。該島位于所羅門群島南部,正處在以拉包爾為基地的戰(zhàn)斗機作戰(zhàn)半徑的邊緣,南距所羅門群島第二大島瓜島約三十海里,北面緊挨著佛羅里達島,是南太平洋??战煌ǖ臉屑~要地,原有澳大利亞部隊駐守,后因戰(zhàn)局惡化無力防御而主動撤離。日軍占領該島后就開始修建機場,并對附近島嶼進行勘察,發(fā)現瓜島雖然多山多叢林,但瓜島北部隆加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比圖拉吉島更適合建機場。于是6月16日派門前鼎大佐率第11工兵隊約2000名工兵登上瓜島,開始修筑機場。7月1日又加派岡村德長少佐率第13工兵隊約700名工兵上島,加強施工力量,并限令于8月5日前完工。經過緊張的施工,至8月初瓜島機場已基本建成,輔助設施也大體完工。此時瓜島有日軍工兵2700人、警備部隊240人,圖拉吉島有日軍工兵140人、航空部隊400人、警備部隊200人。美軍雖然在中途島戰(zhàn)役中取得巨大勝利,使中太平洋地區(qū)的局面趨于穩(wěn)定,但在南太平洋仍比較被動。
(三)當日軍于1942年1月占領拉包爾后美國海軍作戰(zhàn)部長金上將就于2月提出占領圖拉吉島,以阻止日軍的推進,保護美國至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羅斯福總統對此設想也表示支持。為抓緊時間進行必要準備,美國海軍于3月派部隊進駐新赫布里底群島的埃法特島,隨即又向北占領圣埃斯皮里圖島,并開始在這兩個島上修建機場,同時將精銳部隊——海軍陸戰(zhàn)隊第1師從本土運往新西蘭。太平洋戰(zhàn)區(qū)司令尼米茲和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司令麥克阿瑟都認為拉包爾已是日軍的核心基地,扭轉戰(zhàn)局的關鍵就是盡快奪取拉包爾,但是在具體戰(zhàn)術上還存在分歧。麥克阿瑟主張集中最大兵力在俾斯麥群島組織登陸作戰(zhàn),一舉攻占拉包爾。尼米茲則認為日軍在拉包爾已形成堅固防御,部署有近七百架岸基飛機,還隨時能得到包括4艘航母在內的聯合艦隊的支援。而美軍此時在太平洋上只有3艘航母,實力比日軍弱,不能貿然行動。所以主張先在所羅門群島南部登陸,在新占島嶼上建立機場,然后在航空兵支援下逐步推進、步步為營,最終奪取拉包爾。而對這一戰(zhàn)役的指揮官人選時美國陸海軍也有爭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主張應由麥克阿瑟指揮,海軍作戰(zhàn)部長金上將則認為此次戰(zhàn)役是在多礁石的所羅門群島海域作戰(zhàn),如果由不懂海軍的人來指揮就有使海軍艦隊在這樣的危險海域陷入被動的可能,所以應由尼米茲來指揮。雙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最后只好由羅斯??偨y親自出面主持協調,這才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四)參謀長聯席會議據此于4月1日正式通過代號為“瞭望臺”的作戰(zhàn),計劃第一階段由尼米茲指揮攻占圣克魯斯群島和圖拉吉島,第二階段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所羅門群島其余島嶼并肅清新幾內亞島東部萊城、薩拉莫阿地區(qū)的日軍。第三階段仍由麥克阿瑟指揮,攻占新不列顛島和新愛爾蘭島,進而奪取拉包爾。4月20日成立南太平洋部隊,由戈姆利中將任司令,下轄第61、62特混編隊,擁有航母3艘、戰(zhàn)列艦1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32艘,這支部隊歸尼米茲指揮。5月17日戈姆利從華盛頓抵達司令部所在地新喀里多尼亞的努美阿,隨即將司令部前移至新西蘭的奧克蘭,積極組織戰(zhàn)役準備。7月2日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到由于太平洋戰(zhàn)區(qū)和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的作戰(zhàn)區(qū)域分界線是東經160度,這樣就會有一些太平洋戰(zhàn)區(qū)的部隊進入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的地域,指揮上可能會有摩擦。于是發(fā)布命令將兩個戰(zhàn)區(qū)的分界線西移1度,改為東經159度,如此一來瓜島和圖拉吉島都劃入太平洋戰(zhàn)區(qū),以減少作戰(zhàn)指揮上不必要的麻煩。這一決定雖然解決戰(zhàn)區(qū)指揮權的問題,但沒有明確海軍特混艦隊與海軍陸戰(zhàn)隊之間的指揮關系,給以后的作戰(zhàn)指揮埋下隱患。
(五)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中同時決定將于8月1日發(fā)起作戰(zhàn),7月4日美軍偵察機發(fā)現日軍已經在瓜島上修建機場,如果瓜島機場修成后日軍從這一機場起飛的飛機能夠到達圣埃斯皮里圖島、埃法特島、新喀里多尼亞島一線,嚴重威脅美國至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即將“瞭望臺”作戰(zhàn)的第一階段作戰(zhàn)目標改為瓜島和圖拉吉島。戈姆利中將見日軍兵力強大,而自己兵力單薄,準備工作又未就緒,現在(1942年7月)還要將登陸地點前移,缺乏勝利的信心,要求推遲進攻,經尼米茲說服這才同意于8月7日發(fā)起進攻。參戰(zhàn)兵力分為三部分,一是特納少將指揮的登陸運輸編隊,編有23艘運輸船和11艘驅逐艦,負責將海軍陸戰(zhàn)第1師送上瓜島和圖拉吉島;二是克拉奇利少將指揮的掩護編隊,編有巡洋艦、驅逐艦各8艘,負責直接掩護登陸運輸隊;三是弗萊徹中將指揮的特混艦隊,共有航母3艘、戰(zhàn)列艦1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16艘、油船3艘,負責??罩гc掩護。還有西南太平洋戰(zhàn)區(qū)的300架岸基飛機提供空中支援,上述部隊7月26日在斐濟群島海域集結。7月28日至31日海軍陸戰(zhàn)第1師在斐濟群島的科勞島進行登陸演習,艦艇部隊也進行與登陸部隊的合同演練。美軍的作戰(zhàn)準備極不充分,由于瓜島歷來鮮為人知,美軍除了曾在瓜島的澳大利亞種植園主提供的零星情報外就只有一張九十年前的海圖、幾張傳教士拍攝的舊照片和杰克·倫敦撰寫的關于所羅門群島的小說。 (六)作為登陸主力的陸戰(zhàn)第1師是美國最早進行登陸戰(zhàn)專項訓練的精銳部隊,但是該師大批優(yōu)秀的訓練有素的軍官、軍士被調去作為新組建的陸戰(zhàn)第2、3師的骨干,現在(1942年6月)部隊成員大都是剛入伍的新兵,戰(zhàn)斗力已不可與老1師同日而語。1942年6月底陸戰(zhàn)1師的三個團中第5團剛到達新西蘭;第7團幾乎全由新兵組成,剛結束新兵基本訓練,到達薩摩亞;第1團則還在開往南太平洋的途中。師長范德格里夫特少將得到保證該師1942年底以前不會參戰(zhàn),至少還有半年的訓練時間。但范德格里夫特6月26日剛到新西蘭的奧克蘭就被告之將參加8月的瓜島作戰(zhàn),他甚至以前根本不知道有瓜島,看了作戰(zhàn)計劃后將其戲稱為“瘟疫行動”。戰(zhàn)役準備時間僅四個星期,準備工作極其緊張。奧克蘭港口立即被大量作戰(zhàn)物資所淹沒,由于參加登陸作戰(zhàn)的運輸船的物資裝載必須按照特殊的“戰(zhàn)斗裝載”標準裝載,港口又小,又正逢新西蘭多雨的冬季,連日大雨,使碼頭上秩序非?;靵y,加上碼頭工人正在進行罷工,陸戰(zhàn)1師的官兵不得不進行卸貨、裝載的工作,他們分成三班,二十四小時連續(xù)不斷工作,疲憊不堪,怨聲載道。戈姆利的司令部也是一片混亂,他的司令部剛剛組建,參謀人員還很少,而作戰(zhàn)準備時間又那么急促,把他們搞得手忙腳亂。最大的問題是兵力不足,陸戰(zhàn)1師只有兩個團到達戰(zhàn)區(qū),另一個團還在薩摩亞,經戈姆利和范德格里夫特的強烈要求,才將陸戰(zhàn)第2師的第2團和其他部隊三個營編入陸戰(zhàn)1師的建制,勉強湊成一個加強師,總兵力約1.8萬人。但這三個團都還沒進行過嚴格、系統的登陸戰(zhàn)訓練,戰(zhàn)術水平、戰(zhàn)斗力都很低。在7月28日舉行的臨戰(zhàn)演習中,情況非常糟糕,范德格里夫特只好自我安慰:“好萊塢的慣例是糟糕的彩排預示著成功的公演。” (七)弗萊徹中將不愿讓他寶貴的航母在敵岸基飛機活動半徑范圍里停留過久,公然拒絕在瓜島海域停留五天,只肯停留兩天。他的這一態(tài)度更是讓戈姆利對這次作戰(zhàn)憂心重重,而戈姆利又無權指揮弗萊徹。戈姆利干脆把指揮權交給弗萊徹,自己留在努美阿。來努美阿視察作戰(zhàn)準備工作的海軍作戰(zhàn)部長助理福萊斯特爾將軍了解這些情況后就對戈姆利說:“如果美國人民知道我們的部隊就這樣去打仗,一定會起來造反的!”瓜島是所羅門群島第二大島,十六世紀被尋找傳說中所羅門王的黃金之國的西班牙探險家發(fā)現,地處赤道以南的低緯度,是典型的熱帶氣候,因而炎熱潮濕。島上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金色沙灘,長滿棕櫚樹”的熱帶風光,熱帶植物因為雨水充沛而生長極其茂盛,空氣中始終彌漫著令人作嘔的惡臭,這是千百年來自生自滅的植物腐爛而散發(fā)出的。熱帶昆蟲又肥又壯,使得瘧疾橫行。圖拉吉島沒有像瓜島那樣茂密的熱帶叢林和沼澤,被英國殖民者認為是適合居住的島嶼。他們在島上蓋起房屋,建起一個小鎮(zhèn),甚至還有英國殖民者所特有的板球場。
(八)二戰(zhàn)中美國在太平洋上第一次兩棲作戰(zhàn)的目標就是這兩個島嶼,1942年7月31日美軍艦隊從斐濟起航,8月6日晚美軍登陸編隊已到達距瓜島約六十海里的海域借助惡劣天氣的掩護,因此一直未被日軍發(fā)現。在登陸編隊航渡的同時駐埃法特島和圣埃斯皮里圖島的美軍航空部隊出動 B-17轟炸機對所羅門群島的日軍進行壓制空襲,從新幾內亞島起飛的美軍飛機則密切監(jiān)視俾斯麥群島和新幾內亞島東北部的日軍。8月7日凌晨一時登陸編隊到達距瓜島十海里的海域后一分為二,代號X射線的部隊是由范德格里夫特指揮的第1、第5陸戰(zhàn)團,經薩沃島南水道進攻瓜島;代號Y射線的部隊是由副師長魯普斯塔斯準將指揮的四個營,取道薩沃島北水道進攻圖拉吉島;另兩個營作為預備隊。六時許,掩護編隊的軍艦開始炮擊瓜島日軍陣地,隨后從航母起飛的艦載機飛臨瓜島,進行猛烈的轟炸和掃射。在艦炮和航空火力支援下,第一波登陸部隊于九時四十分開始上陸,第5陸戰(zhàn)團團長亨特上校身先士卒第一個沖上灘頭,部隊緊跟在后沖上岸,逐步擴大灘頭,向縱深發(fā)展。隨后灘頭控制組上岸,組織后續(xù)部隊有序上岸。由于日軍的情報機關根本沒能預見到美軍的登陸,因此島上的日軍毫無準備。而且島上的日軍雖說是工兵部隊,其實是修建機場的朝鮮勞工,沒帶什么武器。少數警備部隊看到美軍大兵壓境,不敢抵抗就逃入叢林,所以美軍一槍未發(fā)就成功上岸,到日落時已有1.1萬人登上瓜島。 (九)但沒有準確的地圖,上岸后就在叢林中摸索前進,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到達機場。日軍慌忙扔下剛做好的早餐逃入叢林,美軍輕而易舉奪下機場。跑道已經有80%完工,塔臺、發(fā)電廠都已建成,還繳獲大批糧食、建筑設備、建筑材料,最受歡迎的戰(zhàn)利品卻是幾百箱日本啤酒和一個完好的冷凍加工廠。盡管瓜島登陸戰(zhàn)非常成功,但這是在日軍幾乎沒有防御情況下取得的,如果日軍稍有準備,美軍必將遭受嚴重失利。在登陸中暴露不少問題,海岸控制組人手太少,不得不動用戰(zhàn)斗部隊進行物資卸載。又如有的人在海灘上忙得喘不過氣來,有的人卻閑來無事可作,在海灘上曬日光浴或到叢林中打鳥。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美軍總算順利登上瓜島。圖拉吉島卻與瓜島完全不同,登陸的美軍經受真正的戰(zhàn)火考驗。圖拉吉島是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島的東側有兩個小島——加武圖島和塔那姆勃戈島,像兩個哨兵保衛(wèi)著圖拉吉島。英國殖民者戰(zhàn)前曾在這兩個小島建有簡易水上飛機機場,日軍占領這里后加以擴建完善,計劃建設成為可以監(jiān)視整個所羅門群島的水上飛機機場。美軍高估圖拉吉島日軍的實力,集中炮火進行猛烈轟擊,日軍急忙躲進掩體,美軍在炮火掩護下成功上岸,但向縱深推進不久就遇到日軍頑強抵抗。
(十)而在兩個小島上美軍卻低估日軍,由于島嶼太小迫使日軍在海灘前沿組織防御,加上美軍的炮火裝備沒能摧毀日軍修筑在堅固山崖上的工事,而登陸艇下水又太早且從一萬多米外開始沖擊,使得日軍有充足的時間進入前沿工事。當美軍剛沖上岸立足未穩(wěn)之際就突然開火,美軍指揮官重傷,士兵傷亡慘重,被密集的火力壓在海灘上寸步難行。由于敵我距離太近,根本無法實施艦炮火力支援,直到幾小時后后續(xù)部隊將81毫米迫擊炮送上岸,并召喚飛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這才逐步開始向縱深推進。但日軍仍然憑借在山洞中的工事頑強抗擊,美軍只得組織爆破小組從日軍火力死角沖上山頂,再居高臨下將炸藥和手雷扔進山洞,這才最終將其消滅。由于這三島戰(zhàn)斗非常激烈,為盡快解決戰(zhàn)斗,范德格里夫特將預備隊全部投入作戰(zhàn)。黃昏時分日軍殘部退守山谷,當天夜里美軍接連組織四次攻擊,將其大部殲滅,直到8日黃昏才肅清殘敵占領這三島。在兩天的激戰(zhàn)中日軍除23人被俘外全部戰(zhàn)死,無一投降,初次讓美軍領教武士道精神,美軍陣亡約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