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秦王府、天策府和陜東道大行臺之間有什么區(qū)別?
唐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秦王李世民的實力發(fā)展到足以威脅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的地步。當時李世民的權力機構有三個:秦王府、天策府、陜東道大行臺。那么秦王府、天策府和陜東道大行臺有什么區(qū)別呢?

秦王府、天策府和陜東道大行臺都是專屬于李世民的下屬權力機構,可以自行任命官員屬僚。秦王府、天策府和陜東道大行臺讓李世民能在朝廷中發(fā)展專屬于自己的勢力,甚至以此獲得了李淵平行的權力。

秦王府
根據唐朝制度,親王可以開府并自命僚屬,李元吉以及李淵當了太上皇后給唐太宗生的小弟弟們都有自己的王府。不過王府只在府內有權力,完全不能干涉朝政。因此秦王府的實際權力和影響都是很小的。

天策府
武德四年(621年),李淵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正式開設天策府。天策上將的地位高于親王三公,僅次于皇帝和太子,是唐朝第一武臣。因此天策府可以參與處理朝政,相當于在朝廷內部的獨立小朝廷。

不過天策府的官員雖然擁有職權但卻沒有下屬人員,可謂無兵無將,參與朝政的范圍也受到限制。特別是天策府雖然名義上是唐朝級別最高的軍事機構,但卻沒有統(tǒng)率和指揮軍隊的權力,權勢略遜于東宮。

陜東道大行臺
大行臺是北魏時期出現的最高地方行政機構,隋末唐初時繼續(xù)沿用。大行臺仿照中央尚書省設左右仆射和六部尚書,其最高長官大行臺尚書令在轄區(qū)內擁有近乎于完全獨立的治權,陜東道大行臺就是如此。

更厲害的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陜東道大行臺的轄區(qū)幾乎包括了整個太行以東到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相當于唐朝半個天下掌握在李世民手中。這也是李建成堅決反對李世民離開長安掐網洛陽的根本原因。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