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獨運,韻味超然——意大利評Rosso Fiorentino Volterra音箱

理性與感性
這次評測的是一款來自意大利的Hi-End級落地式音箱——Rosso Fiorentino Volterra。Volterra屬于Rosso Fiorentino的“參考”系列,上面還有更頂尖的“旗艦”系列。
“參考”系列除Volterra外,還有一款書架式音箱Fiesole。Fiesole如同Volterra的上半截,而Volterra則相當于在Fiesole的基礎上再加上獨立的超低音箱,形成2.5路分音的結構,在Wilson Audio、Verity、Genesis、Ensemble等品牌的音箱上均可見類似的設計。

意大利人天性浪漫,Rosso Fiorentino也不例外,它家每一款音箱型號的名字其實都是取自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勝地。像Volterra,就是意大利一個古老而美麗小鎮(zhèn)的名字,它位于Tuscany行省,由古羅馬人建成,鎮(zhèn)上竟保留著綿延的古城墻,連這里每一戶人家的門牌也是百分百地各自原創(chuàng),千姿百態(tài)、絕無雷同,真的是純天然的藝術氣息……。

如同它的名字一樣,Volterra音箱在設計上同樣不同尋常,這是與它的設計者是分不開的。Rosso Fiorentino的創(chuàng)始人兼主設計師Francesco Rubenni是一位能將理性和感性巧妙融合的設計師。
為什么這樣說?
首先他就讀于英國曼徹斯特的Slford(索雨福德)大學,花了五年時間學習揚聲器、聲學和心理聲學,最后以最高學分獲得電子聲學工程師的學位,是標準的科班出身;畢業(yè)后,Francesco Rubenni曾在佛羅倫薩著名的Larione 10錄音室工作,擅長于錄音與混音技術,對音樂的正確重播有著深刻的認識,也清楚一般音箱在傳遞樂器真實美感方面的缺陷。

另一方面,Franceso Rubenni曾受過專門的音樂訓練,在佛羅倫薩學習過和聲與作曲,有著扎實的音樂功底,能夠把握歌唱家、樂器以及交響樂隊重播的正確形態(tài)??梢哉f,在音響界中像Franceso Rubenni這樣在音樂、音響方面均受過專業(yè)訓練的設計師真的是鳳毛麟角。

別出心裁只為好聲音
那么就Volterra而言,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呢?
首先,Volterra就如同Rosso Fiorentino其它音箱那樣,箱體主要由高密度板(大部分音箱使用成本較低的中密度板)制成,剛性明顯勝過一般的音箱。但Rosso Fiorentino的箱體并不滿足于此,在高密度板材上還會與其它不同的材料復合使用,這是Rosso Fiorentino很厲害的地方,因為設計師Franceso Rubenni清楚沒有一種材料能夠應對所有的箱體諧振,每一種單一的材料只能對某個范圍的諧振產生作用,因此會將這些材料綜合運用,確保在強度、重量和阻尼方面達成完美的平衡。

具體到Volterra,它在前障板上鑲有一塊10mm的拉絲鋁板,這樣做自然是為了增加前障板的質量與剛性,同時通過復合結構來更好地消除箱體諧振,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塊鋁板還是一個“超高頻激發(fā)器”,通過與那枚可延伸至100kHz的“金高音”配合,可加強22k-100kHz超高頻的再現。這部分超高頻的加入將有助于增加聲音的空氣感,并且更接近真實的聲音。無論播放高規(guī)格的數碼文件還是黑膠唱片,您都能輕易分辨出超高頻給聲音帶來的好處。

其次,Volerra的箱體分為完全獨立的三部分,最上面的中高音箱和最下面的超低音箱均做成梯形,通過削減平行面來抑制箱體內駐波的生成,中間全密閉的箱體則內藏使用Clarity和Mundorf電容、Mox電阻及用純無氧銅線繞成的電感等高級元件的分頻器。獨立的結構有助于減少單元之間以及單元對分頻器影響,從而使聲音更加純凈。

Volterra的箱體除使用高密度板和鋁板外,箱體內還加有吸音棉和強支撐,其剛性之高、音染之低您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而看似并不粗壯的它實際重量也達37公斤一只!而且箱體并不直接與底座接觸,而是通過金屬桿耦合,箱體與底座之間是有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然后底座再通過腳釘與地面接觸,此舉將有效地防止外界振動對音箱的影響。
在單元方面,Volterra使用了一枚Lcy出品的超高音,可平直延伸至100kHz。這枚單元燒友稱其為“金高音”,因為它有著金色的球頂狀保護罩。一般人會以為這枚超高音為球頂高音,但實際上它是鋁帶高音,一般球頂高音是不可能有效延伸到100kHz 這么高的頻率的。
高音單元是一枚28mm的Morel絲膜球頂,振膜經涂油特別處理,較大的直徑使其可與中頻段良好接合。

中低音單元的口徑為165mm(6.5英寸),很多音箱這樣的口徑已經可以做專門的低音單元用了,因此這枚單元可以涵蓋相當寬的頻段,振膜材質為質輕而剛性高的Nomex。低音單元振膜材質同樣為Nomex,口徑為200mm(8英寸)。

從設計手段來看,Volterra也很特別:它上面的中高音箱為倒相式設計,下面的超低音箱卻為密閉式設計,與其它同類型音箱的做法正好相反。從下面這張剖面圖就能清楚地看出來。
Volterra這樣做是有目的的:中高音箱那個倒相孔加上特別敷設的吸音材料,其實是起一個類似分頻器的作用,可使高音和中低音銜接時在分頻點處自然衰減,其分頻效果的流暢程度要優(yōu)于單純使用電容,在聽感上中頻的融合度更好。這種做法很聰明,和Avantgarde“喇叭花”通過球面號角的開口的大小來控制分頻點的做法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超低音箱做成密閉式一是為了改善脈沖響應、使低頻的瞬態(tài)更好,二是改善了低頻的延伸,這樣將會獲得深沉而結實的低頻,而且在16-30平方的環(huán)境使用時也不容易出現低頻轟鳴的問題。

Volterra這種另辟蹊徑的“混血式”設計,使其獲得38-100kHz-3dB的驚人頻響,注意,可不是+/-3dB哦,在相同的頻率范圍下Volterra的頻響顯然會更加平坦。
我很早之前已經聽說過Volterra的厲害了。英國《Hi-Fi Review》雜志曾對Volterra進行過苛刻的測試,在用一臺輸出功率為100W/8Ω的Bryston B100 SST合并式放大器傾盡全力驅動它時,聲壓已接近人耳的痛閾了,Bryston B100 SST的過載警示燈也是不停閃爍,但Volterra依然沒有失真、沒有動態(tài)壓縮,聽到的只有麥克風記錄下來的信息……。
廣東音樂臺《音響世界》欄目主持人ERIC黃和吳斌在聽過Volterra之后也贊不絕口——“一是沒想到它的聲音這么美,超過對意大利箱的期待;二是沒想到它的能量這么厲害,用在60平方的空間都沒問題”。

在音響圈中都知道Rosso Fiorentino音箱和電子管放大器或具有膽機聲底的晶體管放大器搭配最好聲,屢試不爽、百發(fā)百中,因此我這次選擇了全套的ELECTROCOMPANIET器材與Volterra搭配,計有EMC-1MKIII SACD機、EC4.8前置放大器、AW600單聲道功率放大器。測試曲目均來自《2015原音精選》。試音室面積約52平方。


竹不如肉
首先播放了張學友演唱的《怎么舍得你》。首先要強調的是Volterra的能量充沛,在52平方使用完全沒有單薄、稀疏的跡象。但這并不是說Volterra一定要在大環(huán)境使用才行,因為稍后我又在另一間面積減少一半的26平方試音室聆聽了Volterra,它的表現同樣優(yōu)秀,這其實是不容易做到的。
張學友《怎么舍得你》首歌我很熟悉,這個版本是只有一把人聲和一把吉他。我曾用其它音箱多次播過這首曲子,這要獲得清晰干凈的效果并不難,但聽起來總有些干澀的感覺,我以為錄音原來就是這樣的。
但Volterra告訴我并不是這樣的:張學友的嗓音清晰之余也很“肉感”,真實的人聲就應該是這樣人性化而動聽的,此刻人聲質感之強烈令張學友就像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演唱一樣。伴奏的吉他同樣韻味悠長,琴腔散發(fā)出迷人的共鳴,一件簡單的樂器,堂音之豐富已經可以充滿這大大的空間……。

那女聲又如何?我播放了Eva Cassidy演唱的《Fields of Gold》,哇,Eva Cassidy不僅甜美多汁,而且還晶瑩、高貴,不愧是天碟級錄音!Volterra寬闊的頻響以及各頻段天衣無縫的銜接,將Eva Cassidy寬闊的音域和高亢嗓音之下強烈的感情起伏展露無遺,聽起來格外的流暢自然,一氣呵成,份外爽快!
我想,能有這樣的境界其實也是和Volterra具備充沛的能量感和寧靜的背景有關,前者能使它的聲音夠厚潤,后者則能摒棄模糊成份的干擾、將浩瀚的信息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您是否聽少了?
《2015原音精選》track 10是DECCA版本的羅西尼《弦樂奏鳴曲》。這個版本我也曾在其它音箱聽過許多遍,通常出來的效果是比較清甜、嬌嫩,聽起來還是悅耳的。但僅是飄逸動聽就足夠了嗎?Volterra可以告訴我們——“這是不夠的”。
若論要展現豐富的泛音,要刻畫弦樂絢麗的色彩,以及致密堅韌質感的再現、婀娜多姿氣質的流露,這些對Volterra來說通通不是問題,Volterra厲害的地方在于它能告訴您——“很多音箱播放這段錄音都偏輕飄、柔弱了”。
要知道這里有兩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和一把低音大提琴呢,如果您只聽到小提琴的艷麗而沒有聽到那層豐厚的低頻暗涌的話,那么您的音箱的低頻確實偏“輕”了。
Volterra不但播放小提琴感人,而且播放大提琴、低音大提琴也一樣傳神,其低頻再現的完整程度完全不遜于那些專門的大提琴作品錄音,您可曾體會過這樣的效果?
至此我猛然醒悟:“也許之前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少聽了40%以上的信息量!”

真實的聲音應該是這樣的
Track 6《查拉圖斯如是說》“日出”一段開頭有長達21秒的管風琴低頻輸出,Volterra可以很輕易地再現這段深沉的低頻傾注,其低頻的延伸和量感確實厲害。稍后出現的定音鼓凌厲威嚴,銅管樂器則高亢嘹亮而富有穿透力,而管風琴的低沉怒吼又再度威嚴地響起,氣勢磅礴洶涌,Volterra似乎掩藏著無窮的能量……。在我面前仿佛看到陽光正努力掙脫烏云的籠罩,最后終于刺穿厚厚的云層,怒放的光芒瞬間照耀大地!
Track 2是來自TELARC的《七俠蕩寇志》。Volterra低失真、低音染的特質可以讓我放心地將放大器的音量一再擰大,在幾近震耳欲聾的聲壓下,Volterra仍舊氣定神閑、從容淡定,只是音樂場面更加宏大,能量感和沖擊力更加驚人,直如真實現場一般!銅管樂器扎實豐厚,時而嘹亮絢麗,時而低沉怒吼;定音鼓敲得擲地有聲、如排山倒海之勢壓過來,速度也夠凌厲;弦樂群則豐潤甜美、如波浪般蕩漾起伏;連單簧管的聲音也可以達到陰柔飽滿、含情脈脈的境界。
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佩服的是Volterra各頻段出色的銜接性,樂器的聲音渾然一體、很平滑柔順,能令音樂有一種像在不停流動的感覺。
同時,Volterra的高頻諧波再現豐富但又不會明亮耀眼,中頻敦厚親切,低頻則延伸得很深,會形成堅實厚重的鋪墊。當這一切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交織出類似真實現場特有的溫馨感與和諧度。精彩之處,甚至令我懷疑是否正聽著現場音樂會而非一款典型意義上的音箱?

最值得珍惜之處
Rosso Fiorentino Volterra音箱無須依靠箱體諧振、無須在分頻器上做手腳,一切依照科學、嚴謹的設計思想,憑著低失真、低音染,加上精湛的制造工藝和高品質的元件,照樣能做出全面大氣、真實自然而感人至深的聲音來,基于此我要衷心地向它的設計師Francesco Rubenni脫帽致敬!

Volterra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它的表現都是Hi-End級的,但我細細品味,它又與我以前接觸過的其它品牌的Hi-End級音箱頗有不同之處:一般的Hi-End級音箱通常會有強烈的個性,比如有的高貴美艷,有的剛猛強悍,前者播放人聲、弦樂無疑是誘惑的,后者播放鼓樂和交響樂也能令人興奮,可惜這種個性通常會在任何作品的重播中都會渲染、強調,但試問在播放《江河水》仍是美艷、播放民樂中的笛子仍是剛猛的話,那是否仍舊合適?
Volterra厲害之處在于它頻段銜接極為平順、自然,我真的很佩服Francesco Rubenni怎么能夠把它做成這樣?!Volterra沒有某些Hi-End級音箱常見的“雕琢感”或“堆砌感”,它不是一臺音響效果發(fā)生器,一切都已回歸質樸純真,在音樂的重播上已經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它只會讓你跟著音樂作品歡呼、沉思、快樂、悲傷,而完全不必理會那些所謂的發(fā)燒元素。
如果您是想體驗真實的音樂美態(tài)和強烈的現場氣氛,追求讓思緒隨著旋律一起流動的意境的話,那么錯過Volterra也許將是您一個莫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