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州與俄勒岡的高山,尋覓罕見的激流螈(Rhyacotriton)


激流螈(或稱急流螈,早年中文文獻中亦作奧林螈。英文名Torrent Salamander,torrent為急流之意;學(xué)名中,Rhyac-意指”小河“,triton則是海神之子特里同,蠑螈常用的詞根),是一類分布于美國西北海岸山地的小型蠑螈。這張生態(tài)照充分反映了它們耐寒、喜寒的特點
圖源:Todd Pierson
文:Henk?Wallays(比利時)譯:Iskander
原文地址:
https://www.caudata.org/cc/articles/Rhyacotriton.shtml
Part. 1
分類、分布與演化
在分類學(xué)上,激流螈(Rhyacotriton)屬的命運頗為曲折。剛被發(fā)現(xiàn)時,它們一度被置于小鯢屬(Hynobius)下。后來,Dunn(1920)認(rèn)為它們是高等有尾類(區(qū)別于原始有尾類,即小鯢所在的隱鰓鯢亞目),并將其作為鈍口螈科Ambystomatidae的一支(類似陸巨螈屬Dicamptodon)。
Tihen(1958)將它們提升為單型的激流螈亞科(Rhyacotritoninae), Regal(1966)則認(rèn)為它們與陸巨螈屬一起組成陸巨螈亞科(Dicamptodontinae)。直至1967年,Edward才將它們獨立為激流螈科。當(dāng)時的激流螈屬僅有一種即奧林匹亞激流螈Rhyacotriton olympicus。1992年Good和Wake系統(tǒng)梳理了該屬,發(fā)現(xiàn)它由4個獨立的物種組成。

圖源: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salamanders | Download Scientific Diagram (researchgate.net)
北美科迪勒拉山系的冰與火之歌,深刻塑造了這個小家族的演化歷史。根據(jù)Good & Wake(1992)的研究,大約在1500萬到2200萬年前,該屬起源于俄勒岡州中部的北瀑布山脈(Northern Cascades),并擴散到沿海的山脈地帶。隨后,中新世時期的火山活動塑造了一系列年輕的山脈,將這一連續(xù)的分布范圍分為三塊。此后,由于普吉特灣(Pudget Sound)地區(qū)的冰川擴張,一條大河將北部沿海種群的棲息地一分為二(下圖紅色和綠色)。地理隔離之下,四塊區(qū)域內(nèi)的激流螈獨立演化,造就了今日該屬在小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基因多樣性的分布格局。

激流螈屬的分布范圍
紅:奧林匹亞激流螈
綠:哥倫比亞激流螈
藍(lán):瀑布激流螈
黃:斑點激流螈
圖源:Torrent salamander - Wikipedia

奧林匹亞激流螈
哥倫比亞激流螈
斑點激流螈北部種群(North Group)
斑點激流螈南部種群(South Group)
瀑布激流螈
圖源:Geographic variation and speciation in the Torrent Salamanders of the genus Rhyacotriton Caudata: Rhyacotritonidae | David A. Good, David B. Wake (andrewisles.com)
多變激流螈?Rhyacotriton variegatus
本種是分布最為靠南,分布范圍最狹長的激流螈。分布范圍南起加利福尼亞中部,沿俄勒岡州往北至林肯縣(Lincoln City),最終與哥倫比亞激流螈(Rhyacotriton kezeri)的分布范圍接壤。最近,有觀點認(rèn)為,本種可能包含隱存種,在未來可能會修訂。(目前本屬還是四個種)

哥倫比亞激流螈??Rhyacotriton kezeri
分布范圍從俄勒岡州林肯縣地區(qū)往北延伸到華盛頓州。


瀑布激流螈?Rhyacotriton cascadae
這個物種生活在俄勒岡州哥倫比亞河峽谷(Columbia River Gorge)到瀑布山脈(Cascade Mountains)附近的內(nèi)陸地區(qū)。由于分布分散,這是形態(tài)最多樣和迄今為止相關(guān)研究最少的物種,很可能是復(fù)合種。

圖源:Cascade Torrent Salamander (Rhyacotriton cascadae) (naherp.com)
奧林匹亞激流螈?Rhyacotriton olympicus
這個物種的分布僅限于華盛頓州的奧林匹克半島(Olympic Peninsula)。其分布區(qū)域與其他激流螈無接觸。這是唯一一個筆者還未破解的物種。
它背部和腹部顏色的分界線呈波浪狀,體背不帶斑點,腹面通常有大黑點或斑點狀陰影。

圖源:Salamandra olímpica, Rhyacotriton olympicus (animalesbiologia.com)
1998年和2001年,筆者與友人Russell Kurtz 兩次造訪位于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激流螈的生境,觀察到3種激流螈,還考察了多變激流螈R. variegatus?和哥倫比亞激流螈R. kezeri?在俄勒岡州林肯市的分布重疊區(qū)域(本文未提及)。這些考察在春季進行的,氣溫較低。一些棲息地仍被雪覆蓋。

Part.2
加州洪堡縣: 斑點激流螈?Rhyacotriton variegatus
在Brad Norman的幫助下,我們得以進入加州大學(xué)位于洪堡縣(Humboldt County)的一個研究區(qū)域,在那里,學(xué)者對長體無肺螈(Plethodon elongatus)和尾蟾(Ascaphus truei)進行了生態(tài)學(xué)研究。筆者的主要目標(biāo)是拍攝尾蟾(之前沒有拍到成體)。這片區(qū)域位于一條大河邊。我們主要沿著一條小溪展開搜索,這條溪發(fā)源于密林覆蓋的山坡,最終注入那條大河。

圖源:Coastal Tailed Frog (Ascaphus truei) – Whatcom County Amphibian Monitoring Program (WCAMP) (wordpress.com)

圖源:CalPhotos: Ascaphus truei; Tailed Frog (berkeley.edu)

圖源:pelongatusdn211.jpg (900×605) (californiaherps.com)

溯流走了不到15米,幾條穿行于溪底石塊與落葉間的太平洋陸巨螈(Dicamptodon tenebrosus)蝌蚪映入眼簾。它們身長可達(dá)9厘米,是眾所周知的兇猛掠食者。


我們踏著溪畔翠綠而茂盛的苔蘚繼續(xù)前行。翻動著溪中的石頭,如此走了約20米,我們終于又有了收獲——此行的第一條斑點激流螈。此時氣溫為9攝氏度,水溫略低,為8-8.5攝氏度。與陸巨螈蝌蚪不同的是,它們喜歡棲息在流速緩慢的溪邊水凼里,躲藏在落葉之間或布滿苔蘚的石頭底下。成年雄性的泄殖腔非常腫脹,說明此時正是繁殖季節(jié)。至于此行的主要目標(biāo)——尾蟾,在大約10分鐘的追逐之后,我才抓一尾小蝌蚪。但這已經(jīng)是我離這些蛙最近的一次了。


Part.3
俄勒岡費雷洛角和漢姆山道:
多變激流螈 Rhyacotriton variegatus
繼續(xù)深入俄勒岡北境,我們在費雷洛角(Cape Ferrello)和漢姆山(Humbug Mountain)稍作停留,并找到了更多的激流螈種群。在一個裸露的背陽斜坡上,我們看見一條小溪正在原始針葉樹林的掩映下潺潺流淌,四周布滿了覆生苔蘚的巨石和倒下的原木。我們又進入了激流螈的隱秘世界!于是我們開始興致勃勃地沿溪搜索。在水坑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激流螈成體。這些個體的體色偏淺,和加利福尼亞的種群有很大不同。此外,陸巨螈蝌蚪也沒有缺席,而且更大(10cm+)——這些兇悍的獵手自然不會拒絕一份新鮮美味的激流螈套餐。


在這條小溪的旁邊,我們注意到一片濕潤的礫石灘。這堆礫石之下,一條細(xì)小的滲流汩汩而出,匯入我們找到成體的小溪。礫石上散落著落葉和碎木片。在清理這些碎屑時,我們驚異于其上無脊椎動物的豐富程度——相當(dāng)多的類似于鉤蝦(Gammarus)的甲殼類無脊椎動物受驚擾跳開了。礫石非常小(直徑2-4厘米),之間的縫隙也非常細(xì)小。移動一些卵石后,經(jīng)常能發(fā)現(xiàn)激流螈幼體扭動著身軀,逃離被我們擾動的區(qū)域,試圖鉆到其他卵石底下。幼體很小,幾乎和石塊一樣大。它們絕佳的保護色與斑駁的背景融為一體,我們只能通過運動或者它們潮濕的背部的反光來找到它們。這樣的環(huán)境,無疑是這些小家伙們理想的棲身之所,在降低被捕食風(fēng)險的同時,還能享受冰涼的水流(和豐富的食物)。在大約15分鐘的時間里,我們收集了7個樣本。完成拍攝和測量工作后,我們讓它們安然無恙地回到了棲息地。看起來較大的激流螈似乎偏愛溪流的邊緣,而幼體則更喜歡呆在水流之外,比如在滲流中。





Part.4
俄勒岡州,南克拉特索普縣的北蒂拉穆克:
哥倫比亞激流螈 Rhyacotriton kezeri
為了找到哥倫比亞激流螈,我們?nèi)チ硕砝諏荼辈磕峡死厮髌湛h的北蒂拉穆克地區(qū)(North Tillamook,Southern Clatsop County, Oregon)。在那里,我們?yōu)檎业胶线m生境大費周章。經(jīng)過一番搜尋,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條看起來有點意思的小溪,但由于水流很快,我們不太有把握,便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溪旁邊的水坑上——這些星羅棋布的小片靜水看起來同樣清涼而潔凈。我們慢慢移開水底的石頭,終于發(fā)現(xiàn)了一些哥倫比亞激流螈的蝌蚪。在采集到大約5只蝌蚪后,我們才開始在溪流的邊緣尋找成體。最后我們采集到兩只成體,一雄一雌。


最后我們來到了胡德山國家森林公園(Mount Hood National Forest)。沿路而上,不久我們就來到了雪線:路邊和樹林里零星點綴著積雪,像給大地打上了白色補丁。在雪線前100米左右處,我們注意到一條小溪從公路下面淌過。小溪流速非???,于是我們開始在周圍尋找靜水潭和滲流,甚至直接趴在雪地上。

Russell率先有所斬獲——又是陸巨螈的蝌蚪。由于這兩個物種常常有同域分布,這更使我們堅信來對了地方。我盯上了一個看起來有點意思的水坑,在移動一塊石頭時注意到了一些動靜:一只激流螈蝌蚪畏光逃竄。我們找到了激流螈的棲息地!在同一個水坑里里,我找到了4條不同尺寸(3到5厘米)的蝌蚪。在接下來的半小時里,我們捕捉了大約10只。當(dāng)我拍攝這些蝌蚪的生態(tài)照時,Russell也溯著溪流,掀開水坑里的石頭,尋找著成年個體。最終,成體不是在平靜的水域被發(fā)現(xiàn)的,它們更多地隱藏在溪邊的苔蘚或石頭下。它們的體色是如此迷人:腹部是透明的橙色,帶著一些白斑,但沒有黑點。它們暗紅色的背部和又大又圓的黑點,使它們顯得更美。很可惜,我的溫度計壞了,因此無法得知確切水溫。但這無疑是我們?nèi)ミ^的最冷的生境之一。



Part.5
結(jié)語
激流螈對環(huán)境的要求非??量蹋虼耸趾币?。但如果你找對了地方,大概率能見到很多個體。我們所探訪的激流螈棲息地,大部分是原始針葉林林蔭下的小溪流或滲流,底部是小卵石/礫石。成體大多分布在溪流邊緣,而蝌蚪和幼體則喜歡在有礫石/鵝卵石的滲流處,或躲藏在溪流邊較平靜的水坑里,那里仍與溪流相通,有新鮮冰冷溪水的沖激。我們探訪的所有生境溫度都很低,甚至沒有高于11攝氏度的(大多在5-9攝氏度)——它們的喜冷天性可見一斑。因此,最好不要將它們帶離溪流觀察太久。離開溪流一段時間,它們可能會因為驟然升高的溫度而產(chǎn)生應(yīng)激;不過把它們放回水里,又會慢慢恢復(fù)。

圖源:Cascade Torrent Salamander | Burke Museum
我們從未在石塊間距超過3 ~ 5厘米的布滿大石塊的溪流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蹤跡。生境中,石頭的大小從不到1厘米到幾厘米不等。這些石塊間的狹縫能很好地保護它們躲避潛在捕食者,并使它們在溫度升高時(例如在溫暖的夏季)能挖得更深。人們很少發(fā)現(xiàn)激流螈的產(chǎn)卵巢穴,它們可能位于石縫的更深處(Nussbaum, 1969)。由于需要這樣特殊的棲息地,這些物種確實非常脆弱,它們與尾蟾(Ascaphus truei)一樣被認(rèn)為是具有重要生態(tài)指示意義的關(guān)鍵性物種,并得到了相應(yīng)政策的保護。雖然它們無疑會被生活在同一棲息地的更大的陸巨螈蝌蚪捕食,然而,它們最大的威脅卻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伐木。原生林中的針葉樹像一把把保護傘,濃密的樹冠削弱陽光,使升溫更加緩慢,潮濕的地面也可以緩沖高溫。當(dāng)你穿著短袖t恤進入這樣的森林時,感覺就像進入了冷庫:氣溫較低,空氣濕度很高。我們在旅行中測得,森林外的空氣溫度在12-17攝氏度之間,森林內(nèi)的溫度卻僅有7-9攝氏度。在棲息地及其上游過度采伐樹木,很容易導(dǎo)致小種群數(shù)量銳減甚至直接滅絕——河流侵蝕加劇,泥沙填滿了卵石/礫石之間的洞穴,這意味著激流螈的藏身之地減少,同時不得不暴露在更高的溫度下。激流螈蝌蚪是最脆弱的,因為這樣的采伐災(zāi)害若發(fā)生,漫長的蝌蚪階段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由于蝌蚪不得離開水體,所以它們只能向上游或下游遷移。雖然后一種選擇相對容易,但它很可能喪命于鱒魚游弋的大溪流。另一方面,在環(huán)境變暖或變干之前,成體需要重覓合適的家園。它們也許可以逃離溪流,但在遷移過程中很難保證途經(jīng)的環(huán)境一直涼爽濕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