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科普:Kbk wz. 1988 Tantal

Kbk wz. 1988 Tantal(波蘭語:Tantal,意為:鉭)是一款由波蘭位于拉多姆的槍械制造商阿切爾武器工廠(現(xiàn)稱:Fabryka Broni ?ucznik)在1980年代所設計和生產(chǎn)的突擊步槍,發(fā)射5.45×39毫米蘇聯(lián)(M74)口徑步槍子彈。


類型 突擊步槍
原產(chǎn)地 波蘭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 中東方面:1991年—
參與戰(zhàn)爭/沖突? ?1996年科索沃戰(zhàn)爭,聯(lián)合國脫離交戰(zhàn)觀察部隊武力介入,2003年伊拉克叛亂,2011年敘利亞內戰(zhàn)
生產(chǎn)歷史
研發(fā)者 OBR Radom
研發(fā)日期 1981—1988年
生產(chǎn)商 阿切爾武器工廠
生產(chǎn)日期 1989—1994年
制造數(shù)量 約25,000把
衍生型? ?Kbkg wz. 1974,Skbk wz. 1989“縞瑪瑙”,Kbk wz. 1996“鈹”
基本規(guī)格
重量 空槍:3.69千克(7.39磅)
長度
槍托縮折:748毫米(29.45寸)
槍托伸展:943毫米(37.13寸)
槍管長度 432毫米(17.01寸)
子彈 5.45×39毫米蘇聯(lián)口徑(M74)
口徑 5.45毫米(.21寸)
槍管 1根,冷錘鍛制,標準膛線纏距為1:10.04,膛線4條,右旋,內膛鍍鉻,槍口裝有消焰器
槍機? ?長行程活塞氣動式,轉拴式槍栓
發(fā)射模式 半自動、三發(fā)點放、全自動,可擊發(fā)調變
射速 700發(fā)/分鐘
槍口初速 880米/秒(2,887.14英尺/秒)
有效射程 瞄準具調整范圍:100—500米(109.36—546.81碼,328.08—1,640.42英尺)
最大射程 600—1,000米(656.17—1,093.61碼,1,968.5—3,280.84英尺)
供彈方式 30發(fā)可拆卸式彈匣
瞄具
機械瞄具:金屬缺口式照門及柱狀準星(照門可翻轉及前后滑動式調節(jié),準星裝有兩側半包式護翼)
機匣左側裝上的華沙條約導軌上安裝快拆式瞄準鏡
Kobra紅點鏡
PSO-1系列光學瞄準鏡
USP-1(1P29)白光瞄準鏡
NSP-2(1PN9)夜視瞄準鏡
NSP-3(1PN27)夜視瞄準鏡
NSPU-3(1PN51)夜視瞄準鏡
NSPUM(1PN58)夜視瞄準鏡
研發(fā)歷史
1984年,在波蘭國防部的要求下,位于拉多姆、政府所有的研究及開發(fā)中心(O?rodek Badawczo-Rozwojowy,OBR),正式開始新型步槍的設計工作(其實早在1980年后期,研究及開發(fā)中心已經(jīng)在研究一種可能的5.45毫米武器)。1985年,武器參數(shù)得到確認,工廠測試在當年年底進行。1986年,他們生產(chǎn)出第一批原型槍出來用于評估和資格測試。
這些的最初被命名為Wz. 1981早期原型,都仿照著蘇聯(lián)5.45毫米AK-74突擊步槍,并且強調著與AKM突擊步槍的高度零部件通用性。[1]由于該武器的研發(fā)目的是能夠發(fā)射槍榴彈,因而使用了新設計、多功能的槍口裝置和更堅固的折疊式槍托(其骨架型鋼絲折疊式槍托是東德MPi-KMS-72突擊步槍的骨架型鋼絲折疊式槍托的仿制型)。另外,Wz. 1981裝上了從1970年代后期研究及開發(fā)中心研發(fā)的AKMS Wz. 1980原型槍所轉用過來的機械式限制點發(fā)模式。
到1987年底,該步槍被徹底檢修和改進;而在這些變化之中,導入了可以與AK-74互換的一系列零部件,包括槍機機框、槍機本體、彈匣以及點發(fā)模式都得到進一步的精細化。1988年1月,這些經(jīng)過產(chǎn)品改進的原型槍再度接受評估,并于1989年宣布該步槍符合要求,隨后在同年發(fā)出生產(chǎn)其先行生產(chǎn)批次的訂單。1990年,該步槍成功通過評估,然后轉移到最后的操作測試。1991年,該步槍投入波蘭軍隊之中服役,并且命名為5,45 mm karabinek wz. 1988(意為:1988年型號5.45毫米突擊卡賓槍)。
該武器的設計是在B·Szpaderski的指導下,由位于拉多姆的研究及開發(fā)中心工程師團隊所完成的。該步槍的骨架型鋼絲折疊式槍托則是由拉多姆阿切爾武器工廠(現(xiàn)稱:Fabryka Broni ?ucznik)所專門生產(chǎn)。
設計細節(jié)
“鉭”式步槍是一枝可選發(fā)射模式、長行程活塞氣動式操作武器,借由裝在槍管以上、導氣箍以內的導氣孔將被導入至槍管之上的導氣活塞的高壓燃氣膨脹以推動活塞連桿。槍管是由以其縱向軸線上由向右滾轉的槍機所閉鎖。該槍亦以槍機頭的內部裝有的彈簧式抽殼鉤,和在機匣蓋以內的固定式拋殼挺將彈殼拋出槍外。
發(fā)射模式選擇器(俗稱快慢機)與其控制桿位于機匣左側的壁面上,可實現(xiàn)全自動射擊(控制桿處于“C”標記位置時)、半自動射擊(“P”)和三發(fā)點放(“S”)這三種發(fā)射模式。選擇器可以在保險上鎖或是解脫兩種的情況以下進行操作。
借由栓式操作的保險裝置(其操縱桿,也很像AKM那位于機匣右側的阻鐵型操縱桿),鎖上扳機桿并限制槍機機框的移動,可防止該槍走火。只要將保險選擇桿滑動到頂部位置(處于“Z”符號位置時)就會鎖起武器,而向下滑動拉桿(至處于“O”符號位置時)以后就會解脫保險功能?!般g”式步槍是由合成膠木或是沖壓金屬材料所制成、具有30發(fā)彈藥容量的可拆卸式雙排式弧型彈匣所供彈。
冷錘加工制成的槍管具有鍍鉻內膛和4條右旋膛線,標準纏距為200毫米(1:7.87寸)。它配備了多功能槍口制退器,可用以發(fā)射槍榴彈。
“鉭”式步槍采用了骨架型鋼絲(向右側)折疊式槍托,接肩一邊具有弧型輪廓的托肩墊。該步槍也可以使用專為AKM或AK-74突擊步槍而設計的木材或合成材料制成的固定式槍托。上下護木和手槍式握把都是由電木所制造,盡管也少量的生產(chǎn)了“鉭”式專用黑色聚合物護木和手槍式握把。設計上用于Wz. 1996“鈹”式步槍以上的大多數(shù)護木也可能裝在“鉭”式步槍以上。
“鉭”式步槍具有可機械式調節(jié)的機械瞄具,包括裝在表尺以上前后滑動的缺口式照門和具有兩側半包式護翼的柱狀準星。吊臂狀表尺以上刻有1至10的刻度(相當于100至1,000米的射程,每100米為增量刻度),固定設置刻度“S”相當于設置在刻度“4” 的射程尺度。此外,瞄具組件以上配有鐳氣式照明管狀小瓶,使其能夠在低光亮度和(接近)黑暗的環(huán)境下用以瞄準。
隨“鉭”式步槍提供的標準配置包括:三個備用彈匣、四條15發(fā)橋夾(用以為彈匣快速裝彈)、橋夾聯(lián)結器、6KH4刺刀、清潔套件、潤滑油瓶、清潔棒(兩件式,存放在清潔套件小袋)、槍背帶、彈匣袋和兩腳架。該步槍的機匣側面配備了專屬規(guī)格的華沙條約導軌接口系統(tǒng)(以免與機匣左側壁面上的控制桿磨擦),用以安裝PSO-1等光學瞄準鏡;槍口以上的槍口制退器也可以拆卸后改為裝上空包彈助退器,在訓練期間搭配空包彈使用。
“鉭”式步槍發(fā)射5.45×39毫米蘇聯(lián)口徑步槍子彈,當中包括標準彈、曳光彈和訓練型塊狀彈,這些彈種都是由斯卡日斯科-卡緬納鎮(zhèn)Zak?ady Metalowe ‘Mesko’工廠所生產(chǎn)。
衍生型
“鉭”式步槍被用以發(fā)展出Skbk wz. 1989“縞瑪瑙”卡賓槍、karabinek-granatnik wz. 1974步槍/榴彈發(fā)射器組合;以及Wz. 1988的夜間型,借由在機匣側面安裝的華沙條約導軌用于安裝蘇聯(lián)NSP-3夜視瞄準鏡或是波蘭PCS-5夜視儀。除此以外還有發(fā)射5.56×45毫米北約口徑步槍子彈的原型槍Kbk wz. 1990,但當時的波蘭軍隊并沒有興趣發(fā)展這個想法。
結束了,福利

點個贊再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