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jīng)》:為自己打算難道錯了嗎?為什么會處處碰壁?
為什么我們常常用“天長地久”來表達自己美好的祝愿?這個成語出自《道德經(jīng)》第7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我讀經(jīng)典】
古文今譯: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我的理解:天地的運作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長久久。圣人效法天地,行為沒有貪私的心念。

比如,我們一旦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很多的誘惑,機會來得更為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占有欲。猶如魚看到了誘餌,可一旦咬了鉤,再掙脫可就難了。
有道的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他“后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意欲擺在后面,反而能贏得大家的推舉和愛戴;”外其身而身存”,不以自己的利害為先,而能優(yōu)先考慮更多人的利益,他反而可以有更好的生存狀態(tài)。我覺得,這是能否成為一個好領(lǐng)導(dǎo)的重要的品性。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切為了造福民眾而努力做事,所以,有人夸我我也做,罵我我也一樣做,因為不存在任何的私心,結(jié)果功成業(yè)就,內(nèi)心平靜安樂。“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辈徽怯捎谒蛔运絾??反而能成就自己,成就他的理想生活,完成他的精神生命。
本文由開卷有益l侯公子原創(chuàng),歡迎關(guān)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