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干貨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624/824考研經驗分享
Hello!學弟學妹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Jason學長,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備考經驗帖干貨!
學姐/學長基本信息:
Jason學長-專業(yè)方向:
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初試400+,初復試均名列前茅
我為什么想讀研?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沒人愿意錯失前進的機會。讀研既能提高自己的學歷也是一個新的平臺提升自我能力。特別是本科不好的同學,是希望能夠借助考研打個翻身仗,讀書改變命運。考研是主動吃人生的苦,苦盡甘來。
選擇合適的專業(yè)和院校
上外一直是我們英專生語言學習的殿堂,是國內語言類院校top之一,屬雙一流211高校,大師云集,且地處國際化都市上海。外國語言文學全國學科評估A?(國內僅有北大北外上外三所學校),同時外國語言文學全國軟科排名2020年全國第一,2021年第二。我相信英專生多少都有上外情結吧,我也一樣,加上認為自己還比較年輕,have nothing to lose,就報考了上外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
上外一直是我們英專生語言學習的殿堂,是國內語言類院校top之一,屬雙一流211高校,大師云集,且地處國際化都市上海。外國語言文學全國學科評估A?(國內僅有北大北外上外三所學校),同時外國語言文學全國軟科排名2020年全國第一,2021年第二。我相信英專生多少都有上外情結吧,我也一樣,加上認為自己還比較年輕,have nothing to lose,就報考了上外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事實證明,敢想敢做,沒有什么不可能,事在人為)
其次,上外初試所有方向一套試題,沒有大綜合的內容(英美文學、語言學之類的,只有差不多五道選擇題),可以省去很多死記硬背的時間來提升語言能力。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更加靈活的考查方式。
再次,上外超級具有人文關懷,為考生著想,且招考工作效率高。這里要瘋狂表白上外?有幾處細節(jié)特別nice上外研招公眾號會耐心回復每一位考生的留言,而且學信網發(fā)布一志愿錄取通知的時候稱呼是xx同學你好,恭喜你成為上外人(而不是考生你好),真的很暖!同時,上外完全不歧視本科出身,復試是匿名進行的,特別公平公正。
總結說來有三點:
第一,實力過硬;第二,靈活考查能力而無需死記硬背;第三,極具人文關懷


初試
復習時間線安排
整體復習規(guī)劃 ??
關于復習時間線的小建議 ??
因人而異,我是每天八小時睡眠,不早起,八點起床,九點進入學習狀態(tài),學到晚上十點半或者十一點,十一點半準時睡覺。如果習慣晚上學習就不要勉強自己早起,要在自己效率最高的時候去學習。保證充足蛋白質攝入、適當的運動、高質量的睡眠、有規(guī)劃的復習
但是要保證每天都在學習,不管多少小時,哪怕一小時也要堅持學習的不間斷過程

備考建議
專業(yè)課
英語綜合
備考總體思路:
背單詞(打基本功)?大量閱讀(打基本功)?適當做練習
備考用到書和資料:
如魚得水專八單詞書、劉毅22000、墨墨背單詞APP、新概念英語3&4、英語文摘、楊鵬GRE閱讀長難句、星火專八閱讀(2013)、考研英語精讀100篇(高分版)、各大公眾號外刊精讀資源、各類外刊資源、各類英文原版書

眾所周知,上外這門專業(yè)課的特點是題量多,難度大,題目相當靈活(每年情況不同,聽說21年巨難,進復試的小伙伴這門課普遍在100分左右。22年可能稍微降低了難度,我和身邊的研友們覺得難度還算正常)。每年的題型不會一塵不變,會稍作調整(比如22年考了大小兩篇作文,沒考21年的改錯題型),大致有詞匯單選(包括詞匯和五道左右的文學語言學常識)、改錯(題目要求怎么改也變來變去)、完型、閱讀(每年篇數也不一樣)、小作文、大作文這幾個題型。
但是不管難度多大,題型怎么多變,這門專業(yè)課無外乎是在考察我們的英語語言基本功以及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當然,還有考心態(tài)和抗壓能力)。我認為在平常的備考中需要多關注語言能力的提升而非利用題海戰(zhàn)術,其實任何英語類考試都是這樣的,語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通過任何考試都不在話下。當然,對于考研這場選拔性考試而言,更要好好打磨自己的語言基本功,說得難聽點,基本功不扎實的話,淘汰的就會是自己。那我們平常如何打磨語言基本功,如何提升英語能力呢?以下是我備考心得,供大家參考。
第一,背單詞。可以說背單詞是每個考研人逃不過的一個過程,詞匯也是其他一切如閱讀寫作等的基石。有的人可能會杠,說身邊有人不背單詞照樣通過考試啊,是,那估計是四六級考試吧,上外英??佳卸?,沒有詞匯量可以說寸步難行?;蛘咚匠>宛B(yǎng)成了大量閱讀的習慣吧,在閱讀中積累單詞也是一種方法,況且,你又怎么知道她是不是背著你瘋狂記單詞呢哈哈哈哈哈
為什么我把背單詞放在首位講?原因是我本人就是背單詞的受益者,大三之前我很反感機械地背單詞,之前買來了詞匯書也成了擺設,后來,遇到了一位研友,聽他說他去年寒假就背了幾輪GRE單詞了,這極大激發(fā)了我的斗志,于是我從去年三月開始堅持背單詞(為我七月份正式備考打下了基礎),雖然中間有時候會斷斷續(xù)續(xù),但通過背單詞,我閱讀時生詞的確變少了,速度提升了,更重要的是,我的寫作翻譯詞匯表達不再單一了(有需要的話,我會出一期如何高效背單詞并通過背單詞提升寫作翻譯的,請大家持續(xù)關注喔~)。慢慢會發(fā)現,其實背單詞也不那么枯燥,還是有一定趣味的。大家可以看看下圖,是我去年三月決定背單詞第一次測詞匯量到11月考前一個月的測試情況,是不是狠狠地進步了呢?所以呀,考研的小伙伴們背起來吧~



第二張圖是我用墨墨背單詞app背過的單詞書。我習慣紙質版?app結合的方式背單詞,這樣記得也更加牢固。總之,背單詞是需要貫穿備考始終的,英語專業(yè)上外考研而言,詞匯量在考前一個月至少要達到2w?,此外,積極詞匯(即可以正確熟練用于寫作翻譯等輸出環(huán)節(jié)的詞匯)應該至少為1w?。可以隔三四個月進行一次詞匯檢測,這樣的話對自己的進步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第二,大量閱讀??梢哉f,上外初試具體考察英語的讀寫能力,其中閱讀占了很大的比重,題量太大而閱讀速度太慢就很有可能導致考試上寫不完題目,因此平常一定要養(yǎng)成大量閱讀的習慣從而提升英語閱讀的能力。
閱讀又可以分為精讀和泛讀。首先講講精讀,我相信大家對精讀都有所了解,在此就不在贅述,其實我們在學校學習的專業(yè)課——基礎英語和高級英語就是精讀課。做好精讀是提升語言基本功的一個重要方法,因為精讀過程涵蓋了對文章詞匯、表達、句型、段落、篇章、修辭、背景文化等等內容的深析,大家一定要抓緊學校的這門課(這門課我每學期都是90?嘻嘻嘻,不得不承認認真對待學校專業(yè)課對語言基本功能力的提升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絕對不能輕視,因為這門課幫助我們打基本功。除了做好學校課本的精讀之外,還可以讀新概念英語3和4中的文章甚至推薦背誦(我本人受高中受英語老師影響,高二背誦過新3的文章,進入大學也對新3新4的文章愛不釋口哈哈哈,經常拿出來精讀,備考期間暑假也反復背誦了里面的一些文章,我真心覺得新概念系列對我們提升語言基本功有很大幫助)。此外,還可以通過讀外刊來打磨語言基本功,很多公眾號也有精讀的資源,我自己看的多是Jason語言研習社、一天一篇經濟學人,獨霸上海的妖怪,經濟學人雙語精讀這幾個公眾號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推薦英語文摘這本雜志的文章,去年我訂了一年,每個月一本,內容比較新,而且底下有單詞注解,可以積累詞匯,鞏固基礎,這本雜志唯一想吐槽的地方就是這個紙張反光嗚嗚嗚,有時候看著不是很舒服。
至于泛讀,有很多可供選擇,至于上外考研的話,建議多讀讀文史哲相關的原版書籍以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蘊,推薦書籍如《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A Concise Surve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外刊雜志上也可以選讀文史哲相關文章,我在備考期間除了看公眾號的外刊精讀,還會泛讀The Economist中Books&Art板塊的內容,The Atlantic中Books板塊中的文章以及AEON網站上的文章(屬于高難文章,比較長,動不動一篇就有三四千字,非常適合用于速讀練習,建議有一定基礎后嘗試)。除此之外,有空的話(如果你是大一大二),可以多看看英美文學作品,順帶了解一下作家,很多是可以用作作文素材的,平常要注重積累(英專生們請慢慢愛上文學課愛上文學好嗎,它是真的有魅力呀)??傊?,就是廣泛涉獵,讓自己通過廣泛閱讀頭腦有內容,肚子有貨,這對于寫作的提升也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做適當的練習。我個人不太建議利用題海戰(zhàn)術,我在備考期間做的練習也是屈指可數的(本人真的不太喜歡做閱讀練習),但是并不是建議大家完全不做題,做閱讀題是為了熟悉做題技巧,保持題感,同時建議大家珍惜每一次做練習的機會,一定記得掐時間做,但注意首先保證質量,再慢慢提升做題速度,盡量一小時內高質量地完成5~8篇。我個人做的練習有星火專八2013版(不包含改革后的簡答題),新東方考研英語閱讀理解100篇高分版(兩本都沒寫完1/4)以及群里姐姐發(fā)的練習(都做了)和428模擬題。建議大家前期不用做太多練習,以打語言基本功為主,偶爾做做練習保持手感,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你的基礎都不牢固,做再多的練習也是白做的。除此之外,建議大家每次做完練習后及時總結復盤總結,這一步很關鍵。這道題我為什么錯?(錯題類型是細節(jié)題還是主旨題還是詞義題?)這道題我如何選對的?這個選項錯在哪兒?糾結于兩個選項,為什么正確答案是這個?總之,多思考,多總結,爭取下次閱讀練習時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附上我閱讀練習的復盤總結供大家參考。

最后想說的是,英語綜合這門課主要還是靠平常一點一滴的語言積累,語言基本功如果足夠扎實,那就不用太擔心啦,考場上的心態(tài)也要好,不要被難題嚇到了,我相信,平時扎實積累?考場上穩(wěn)定發(fā)揮,最后的結果都不會太差。
寫作與漢譯英
總體思路:按照英語綜合那門一樣打磨語言基本功(具體見中篇)?通過大量閱讀整理寫作“語料庫”、素材庫?整理翻譯“語料庫”?做寫作翻譯練習?找研友互相批改翻譯
備考用到的書和資料:
寫作:GRE作文大講堂、作文超級素材、新東方生而為贏(推薦背誦)、培根隨筆(推薦摘抄好句)、文史哲類泛讀讀物(英綜備考提過)、公眾號姜汁兒(積累作文素材)
翻譯:專八快速通關漢譯英、散文佳作108篇、張培基散文選、古文觀止英漢對照精選、漢英翻譯二十講(蔡力堅編著,墻裂推薦?)、公眾號Jason語言研習社(積累語言知識)
???「用到的書和資料有點多,后面會講到哪些書是重點,哪些書適合基礎一般的,哪些書適合有一定基礎想要拔高的,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上外英語語言文學考研中專業(yè)課十分注重寫作的考察,去年寫作占了145分(英語綜合大小作文占70分,寫作與漢譯英中寫作部分占75分),加上漢譯英75分,主觀題共占220分,專業(yè)課共300分總分,最后還要根據技術分算法將專業(yè)課成績?120%再排名。淺淺算了一下,主觀題在專業(yè)課中的占比達到了73.3%,因此,考上外的小伙伴一定要抓緊專業(yè)課中的主觀題部分(寫作翻譯)呀。如果寫譯別人考120分,你能考135甚至更高,那排名就高了很多了。說這么多,就是想要強調這門專業(yè)課以及寫作在上外考研中的重要性。那我是如何備考的呢?
關于寫作
首先,打磨語言基本功。寫作最能夠體現大家的語言基本功,就像我們開口說英語一樣,一開口就能看出有多少東西,因為它倆都是語言的輸出環(huán)節(jié)。上外的老師更是火眼金睛,我們大家在考場上寫出來的英文能客觀反映我們平常的思維邏輯、語言積累和素養(yǎng),我認為這也正是老師們用來選拔我們的標準。因此,平常的語言學習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積累,這樣寫出來的英文才是地道且符合英文思維的。試想,如果一篇英語作文有很多語法錯誤,措辭不準確并且邏輯不清晰,那閱卷老師會怎么看待這位考生的語言基本功呢?最后的給分會是多少呢?
我本人打磨基本功的方法在英語綜合的備考中的精讀部分提到了(沒錯,就是做精讀和背誦地道英文),這里不再贅述,這里想補充的是,打磨基本功的過程其實也是輸入的過程,大家進行高質量輸入后一定要做筆記,歸納總結,這樣輸入的內容才留有痕跡(這個習慣我從大一就開始了,大一是寫在筆記本上,后來有了iPad 就開始無紙化筆記啦,我因此打下了還不錯的語言基礎,考研備考期間也保持這樣的學習習慣著)我個人會通過精讀,在iPad上用GoodNote做筆記(當然,大家用紙質的筆記本記錄也OK),還用到了后來發(fā)現的Workflowy(圖2)這個寶藏app進行整理歸納(需要我之后出一期如何利用它高效歸納整理語言知識的話在評論區(qū)告訴我喔)。這樣每天積累一點點,分類整理寫作地道表達、句型、熟詞僻義、小詞妙用等等(這些都能體現語言基本功),慢慢就能形成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寫作語料庫,隨后將學到的內容多多加以運用,進行有效的輸出練習,語言基本功自然而然就提升啦。


第二,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一般考試大作文都是以議論文為主,如果在論證過程中能結合古今中外的例子進行旁征博引,引經據典,那不僅將豐富文章的內容,更好的論證自己的觀點,還能展現出深厚的人文底蘊,獲得閱卷者的青睞。這也是為什么平常要養(yǎng)成大量閱讀的習慣了,廣泛涉獵,特別是文史哲類的讀物,通過閱讀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底蘊,頭腦里有內容了就不怕沒有內容可寫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看我提到的那幾本作文書和公眾號姜汁兒來積累素材,需要思考同一個素材能用于哪些主題的作文,并進行歸納總結,比如Audrey Hepburn這位人物可以用于心靈美與外在美相輔相成,并行不悖/stereotype等主題的作文。同時,我個人還會通過文學人物積累寫作素材,并且建議大家多積累能和自己產生共鳴的素材(這樣考場上才容易發(fā)揮出來,不然不熟悉的素材無法產生共鳴,積累了卻用不出來相當于沒積累)。舉個例子,當我們文學課上談到Virginia Woolf 的時候我覺得她是女作家的先鋒人物,并且勇于打破刻板印象,用筆鋒對待性別不平等。我對她的事例產生了強烈共鳴,便收錄到了自己的寫作素材庫當中??傊?,通過閱讀書籍、看新聞、利用作文書等方式將自己的素材庫慢慢豐富起來,我自己是用Word文檔進行整理的,大家也可以嘗試著自己慢慢積累并整理。當然,英語議論文寫作絕不能是只是事例的堆砌,大家還要結合觀點進行說理論證,從而更好地扣題。同時,考場上也要好好審題(很關鍵???),舉例論證時選取的例子不能夠離題。
第三,其他體裁的作文。上外有時候還會考小作文(英語綜合中),體裁一般有記敘文、描寫文等等,需要注意總結各類體裁的通用寫法。在這里我想提的是,小作文中的記敘文中的故事最好能比較獨特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熱點的話題,如傳承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保、留守兒童、關愛老人、性別不平等、講好中國故事等等,這樣的作文立意才有一定的深度(當然,你不這樣寫也沒啥事,當我沒說哈哈哈)。這樣的事例其實有很多,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和發(fā)現,這個過程也讓我們的思維更加的敏銳。我的建議是多留意生活中的點滴~
第四,清晰的行文邏輯和結構。雖然這一點放最后講,但是我認為它是寫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拿議論文舉例,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個人,那么華麗的語言就是這個人身上的首飾,素材和內容便是他的血肉,而真正支撐起這個人的是這個人的骨骼,也就是文章的邏輯結構。這方面如果自己不會很會的話,推薦到時候多看看作文書上的優(yōu)秀范文,被定為范文的一定有可取之處,可以學習他們的謀篇布局,段與段之間的銜接,以及如何做到行文連貫順暢的。一定要抱著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去吸收別人的長處。同時,還可以通過讀外刊的方式看看地道母語寫作者如何展開文章寫作的。
關于寫作,最后我想說,備考前期我更多的是在打磨語言基本功和積累素材,每個月自己練習的數量是一到兩篇,到十月十一月作文集訓的時候才開始高強度練習,因此建議大家前期備考把功夫花在高質量輸入上,安心打磨語言基本功。
關于翻譯
上外2021年開始修改了題型,之前是英漢互譯,后來翻譯部分只保留了漢譯英,下面我只談談我個人關于漢譯英的備考經歷。
前期我看了快速漢譯英分冊,這本比較基礎,建議基礎一般的同學最先看這本,里面的練習挑著做了一遍并對照譯文進行了修改。之后挑了108篇和張培基里面的文章進行練習(基礎好的小伙伴可以直接開始練張培基),挑選的文章一般是寫景抒情且抽象(文鄒鄒)的類型,因為個人認為比較貼合上外漢譯英的風格。后來還賞析了漢英翻譯二十講里面的內容,蔡老師翻得很好,強烈建議基礎好的同學拜讀一下他的這本書,會有很大收獲的,但是不要妄想自己翻得和他一樣好(所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本書上,建議學有余力的話看看,我大概只看了1/5),除非你的水平超過他,不然你模仿他的譯文只會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在閱卷老師面前就啥也不是,就是“炫技”罷了,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語言駕馭能力是不夠的。看這本書只是可以借鑒他的翻譯思路,學習他的翻譯思維。除此之外,我還挑了古文觀止里面的文章進行賞析,積累語言表達,挑選的文章依舊是寫景抒情類的(比如蘭亭集序、岳陽樓記等等)。同時,推薦大家看公眾號崽崽英語,崽哥的散文翻譯講解比較接地氣,容易上手。
其實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其實手寫的練習很少,大概十幾篇,我更多的是在賞析翻譯,感悟翻譯,以及積累翻譯語料。有兩個心得,第一,感悟譯文的時候要像是參與到和原譯者的翻譯過程中,像是和他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多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從宏觀的層面,譯文怎么實現連貫的?這里用到了什么翻譯方法?譯文怎么實現這里的句式處理是怎樣的?為什么這么處理?從微觀角度,這個表達我能否用到下一次的翻譯中?這個詞傳神在哪里?如果用其他詞語可以嗎?如果不可以,為何?總之,多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翻譯方面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去提高。第二,也是去年寫譯考140的學姐告訴我的,整體感非常重要。事實上老師批改試卷的時候,看多了慢慢就會懈怠,除非很突出的譯文,大部分譯文印象最深的只剩下整體感。整體感就是對翻譯的一個整體感受。譯者的邏輯水平,措辭水平,語法水平,理解水平都包含在內。這是一個綜合的感受,但這個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你能夠給老師很好的整體感,那么打分的時候就有優(yōu)勢(以上來源于楊老師的回答?)。因此,大家寫完練習后一定要先通讀一遍自己的譯文,看看流不流暢,你第一眼看自己剛寫完的譯文的感受就是閱卷老師看你的譯文的感受,通過練習慢慢提升整體感。
關于練習方法,我用過兩種,都介紹給大家,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第一種是A4紙法,我從之前一個上岸的學姐那兒學來的。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將A4紙的1/3處對折,一邊寫翻譯,一邊根據譯文寫批注,譯文沒有必要跟譯文一模一樣,翻譯得忠實通順就行,如果覺得譯文有非常出彩的表達也可以寫下來,提醒自己以后可以用。同時,寫批注的時候也要思考以上的那幾個問題,并寫下來,印象會更加深刻。

第二種方法就是直接在Word里編輯(圖2)。用A4紙練了幾篇后我發(fā)現有點耗時間,于是換了第二種方式,優(yōu)點是省時,且方便隨時同步到手機里面進行復習,缺點是沒有考場上寫字的感覺。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做練習或者賞析譯文建立自己的翻譯語料庫(圖1),這一步我也是用Word來完成的,附下圖。


此外,之前我還聽說一個方法,感覺還不錯,大家也可以嘗試,就是分類整理翻譯詞匯,如顏色類(emerald翡翠綠)|感官類|細節(jié)動作類|寫景類等等,我在這兒拋磚引玉一下,大家可以自己整理。
練習的過程也可以跟研友一起交換譯文進行探討交流,彼此對各自的譯文提提建議,也可以請學校的專業(yè)課老師看看(我經常打擾我們翻譯理論與實踐課老師)
關于寫作與漢譯英,最后我想說,考試前一定要用考試紙掐時間進行模擬練習,多模擬幾次考場上就不會慌啦。還有最重要的事,字跡一定要寫工整,卷面要整潔,這樣才有好的第一印象,才更容易拿高分。希望看到這兒的小伙伴824寫作與漢譯英這門課最后都能得高分~
其他建議
無論是考什么學?;蛘呤裁磳I(yè)方向,我個人覺得考研上岸幾個重要的因素是:1.搜集考研信息
2.科學的備考方法?
3.百分百的堅持(執(zhí)行力)?
4.良好的心態(tài)(自信&拒絕內耗)
第一,考研是一場信息戰(zhàn)。這其實就關系到我們所謂的“搜商”,比如學碩和專碩的區(qū)別是什么,歷年國家線,院校的參考書目,直系學長學姐的往年經驗貼等等,再比如,如何獲取外刊資源,如何掛梯子,如何獲得某些資料pdf和電子書,如何利用iPad進行高效無紙化學習,如何在百度云倍速看網課等等。這些,我都不會講(啊哈哈哈)因為諸如此類的問題大家在網上沖浪的時候在各大平臺的搜索欄那兒關鍵詞一輸入,都會出來的嘛。其實,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互聯網上有我們想知道的幾乎任何信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準目標后去搜集相關信息,靜下心來過濾掉無用信息,甄別有用的信息最后為自己所用,總之,就是要做一個“有心人”。
第二,考研是一次結合自身情況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所謂“科學”的備考方法呢,其實就是適合自己個人情況的備考方法。千萬不要盲目跟風照搬他人的學習方法,不要被某些制造焦慮的內容PUA,也不要自我感動式努力。聽說有的同學一天學16個小時你也跟著學16個小時,聽到有人說“你這個年紀怎么睡得著的”就焦慮。說實話,我個人挺反感這種販賣焦慮的做法,考研期間不要把自己的弦繃得太緊了,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qū)和時鐘,找準自己的節(jié)奏,不輕易受他人干擾才是正解(請毫不猶豫遠離干擾你節(jié)奏的研友或其他人或事),千萬不要看別人在你面前炫耀說開始做GRE閱讀就跟著做,也許結果發(fā)現自己專八詞匯都沒掌握牢固,也不要聽人說諸如“這題真簡單”,“我都快把市面上的閱讀練習冊寫完了”的話你就焦慮學不下了(舉個栗子,因為我還真遇到過這種人......)。況且,考研又不是拼學習量,并不是說學得越久越長就越容易上岸,學習效率才是正解。拿我自己舉例,備考時我也曾試過六點就起床,試過以后完全堅持不下去,學著學著就困了,我認識到自己就是喜歡睡懶覺。相反,當我嘗試睡飽后醒來再投入學習,保持每天6至10小時高效率的學習,會覺得學習快樂多了。但是有的小伙伴就是可以堅持早起學習啦,所以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要學著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不要自責愧疚,保證每天有質量的學習就OK啦。此外,學習完要花時間復盤總結。比如寫完閱讀練習后應該總結錯誤類型,是細節(jié)題沒有定位準確,還是主旨題沒有準確理解文章大意呢,多總結多思考,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再比如,寫完一篇翻譯練習并對照譯文學習積累后,以后還需要回顧積累到的知識,不斷鞏固加深。如果學完不管不顧,只注重量的積累而不去反思,那么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建議大家晚上花時間對一天所學進行復盤總結,也可以利用周末復盤,總之,復盤特別重要???
除此之外,備考規(guī)劃和方法也很重要,建議大家在搜集完信息后,花兩三天時間好好結合自身的基礎情況制定一個備考計劃,這可以是總體計劃,比如現階段我的法語二外基礎不行,和上外考研的要求還相差甚遠,那就計劃到十月份之前,把基礎詞匯語法掌握牢固;可以是月計劃,比如這個月我要把專八單詞過第一遍,下個月過第二遍;也可以是周計劃,如這個星期我要積累哪類話題的作文素材等等。備考規(guī)劃可以根據學習狀態(tài)和情況進行稍微調整,這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作出積極調整。拿我自己舉例,當我11月進行作文練習的時候,我發(fā)現自己之前積累的素材很難快速從頭腦里提取出來時,我就稍微調整了總體計劃,增加了一個學習項目,也就是頭腦風暴(類似英語即興演講備賽時搭好框架后思考如何舉例論證比較貼切),于是11月開始停止了素材輸入,每天抽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跟研友進行頭腦風暴練習快速素材輸出(具體如何操作的以后詳說)。因此,總結而言,建議大家結合自身進行學習規(guī)劃?積極靈活調整。
第三,考研是一場持久戰(zhàn)。其實說起來容易,因為就堅持倆字,但是真正實踐起來很難。可能有的朋友前期制定了詳盡的復習計劃但最后松懈了,沒能堅定地向前走。根據我個人身邊的經歷以及聽學長學姐們說的,在考研這場持久戰(zhàn)中,笑到最后才能上岸,我身邊就有同學一開始熱情滿滿,可漸漸失去斗志,最后放棄考研的,還有在考研當天缺考甚至沒有堅持考完的(都是真實的情況吶)。所以,堅持真的很重要,你可以允許自己偶爾躺平去睡大覺或者出去溜達溜達或者一個人去商場吃吃喝喝(我自己是這樣做的),畢竟,適度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再出發(fā)。但是躺平后起來記得一定還要繼續(xù)堅持呀,堅持到考試結束,不管怎么樣也要給自己一個交代對吧。同時,建議大家前期不要學太“猛”了,容易疲勞,循序漸進地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是最好的,不然沖刺期你的對手在全力沖刺的時候你可能只想躺平了。
第四,考研是一場心理戰(zhàn)。良好的心態(tài)很關鍵,這關系到能否堅持下去和考試當天的發(fā)揮。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閱讀練習錯太多或其他因素而心態(tài)崩了,一直沉溺在這種情緒里,變得焦慮不安,阻礙學習效率并且動搖堅持下去的信心。我有時候也會這樣(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要認識到焦慮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對待它),這其實是一種精神內耗,我們會發(fā)現如果一直在這種情緒中,自己那段時間可能啥都做不好。一定要對內耗說漏?大漏特漏???我自己而言,在焦慮或者學不下的時候就喜歡騎著小黃車在校園里兜圈,迎面吹著風,煩惱啥的比較容易拋之腦后,偶爾有時侯一個人去商場吃吃喝喝(畢竟沒有什么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不夠就兩頓哈哈哈哈),或者有時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在K歌平臺???唱唱歌也挺解壓的。建議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不要丟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唱歌跳舞蹦迪(小聲說,BD也算興趣愛好吧????),看課外書之類的whatever,總之就是找到屬于自己的解壓方式從而保持健康穩(wěn)定的心態(tài)吶??紙錾系男膽B(tài)而言的話,主要是在考前多模擬幾次,嚴格把控?時間,熟悉考試的感覺,同時建議大家問問自己考研院校的學長學姐,看看專業(yè)課答題紙是什么規(guī)格的(一般是B4),可以在某寶上買來用作考前模擬,這樣考場上就不會慌啦。關于心態(tài),最后我想說,考研是一場修行,同樣也是一次修心,堅持下來你會發(fā)現你的內心更強大,能更從容地面對未來腳下的道路,這是無疑是一種無形的寶貴精神財富吶,我相信會讓我們以后走的每一步更加堅實,更加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