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華”典讀中國|孫明君教授帶你精讀《莊子》,一起逍遙游


《莊子》,是戰(zhàn)國中后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學說的匯總。
“人文清華”典讀中國精讀活動已全面開啟,7月18日至7月24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孫明君,將帶領(lǐng)大家精讀《莊子》,走進莊子的內(nèi)心世界。
課程簡介

《莊子》的核心只是道嗎?《莊子》是消極的嗎?逍遙等于自由嗎?齊物等于平等嗎?從對《莊子》的多種誤解入手,進行辨析和講解,闡明《莊子》的道論和德論。并對《莊子》內(nèi)七篇進行重點解讀,帶領(lǐng)大家認識莊子的生死觀、天人觀、養(yǎng)生觀、政治觀、處世觀等。在疫情下,幫助大家獲得心靈的安靜。
上課時間
7月18日 《莊子》導讀精剪版及精讀第一講

7月20日《莊子》精讀第二講

7月22日 《莊子》精讀第三講

觀看渠道
在新華網(wǎng)、央視頻、抖音、今日頭條、b站、百度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索“典讀中國”或者“人文清華”,即可觀看。
《莊子》:一首絕妙的詩
聞一多曾說:“古來談?wù)軐W以老、莊并稱,談文學以莊、屈并稱。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p>
《莊子》,是戰(zhàn)國中后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道家學說的匯總。因唐代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
全書分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共33篇。從“道”與“德”的內(nèi)涵和踐行切入,引申出莊子的生死觀、天人觀、養(yǎng)生觀、政治觀、處世觀。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之典范,對后世影響深遠。魯迅先生評價莊子文章:“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p>
時代雖然在變換,但《莊子》中的思想精髓不會過時。以當代視角去解讀《莊子》,體悟先圣的思想境界,是一種身心慰藉。
嘉賓簡介

孫明君,1962年9月生,1995年6月迄今在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現(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在清華開設(sh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古詩歌研究、老莊研讀等課程,先后出版《三曹與中國詩史》《漢魏文學與政治》《兩晉士族文學研究》等專著,編寫《中國古典詩歌品鑒》《老莊讀本》等教材。
1999年獲得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yōu)秀獎,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中國古典詩歌研究與賞析”課程獲得北京市精品課稱號,2013年專著《兩晉士族文學研究》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2019年專著《南北朝貴族文學研究》獲得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