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化進食是怎么回事?福州臺江醫(yī)院心理科怎么樣
無聊的時候吃零食……
傷心的時候吃零食……
開心的時候吃零食……
加班的時候吃零食……
看電視的時候吃零食……
一言不合吃吃吃,一不開心吃吃吃……總之,不管餓不餓就是要吃吃吃。生活中你或許有過以上經(jīng)歷,有人認為這是貪吃,或者和自制力太差有關(guān)。其實,可能你正掉入“情緒性飲食”的坑。聽聽專家是怎么解釋的↓↓
01
情緒性進食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有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無聊時,最常用來打發(fā)時間的事情就是吃東西。實際上,吃東西可能并不是因為肚子餓了,也許是“情緒”在刺激你的食欲。
這種情緒感受會影響飲食的方方面面,包括吃東西的意愿、選擇什么食物,還有進食的速度、伙伴和場所。

由饑餓以外的原因產(chǎn)生食欲,比如在情緒刺激下產(chǎn)生一種難以控制的吃東西沖動,且不是為了解決生理饑餓的現(xiàn)象,就被稱作情緒性進食。
但心理專家指出,并非所有情緒都能促進吃東西,譬如人在恐懼的時候一般吃不下東西。情緒性進食的“情緒”絕大多數(shù)時候指的是焦慮。區(qū)分恐懼與焦慮,主要是分清壓力感。
恐懼是說當下面臨的極大壓力,人的所有精力集中在應對壓力事件,此時沒有多余精力去吃東西,因此想吃東西的欲望會大大降低。
焦慮則指未來發(fā)生的事情,人先預想會有哪些事情發(fā)生,因為應對能力不足,開始產(chǎn)生壓力。
此時人也需要大量的能量,就會產(chǎn)生想吃東西的欲望。
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自己的焦慮,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一些人明明不餓卻總想用吃東西來“填補”自己的空虛感。

02
情緒性饑餓VS生理性饑餓
既然人能被情緒干擾進食,那么如何分清是真餓還是假餓呢?情緒性饑餓、生理性饑餓主要有以下5點區(qū)別:
1. 出現(xiàn)狀態(tài)情緒饑餓來得突然,生理饑餓來得相對較慢。
2.食物選擇情緒饑餓時是想吃某種特定食物,比如巧克力、冰激凌,真餓的時候就會“饑不擇食”。
3.忍耐度情緒饑餓時會迫不及待地想吃,而生理饑餓是可以忍受的。
4.進食量情緒性進食往往會停不住嘴,而生理饑餓時,吃飽了就不想再吃了。
5.進食感受情緒性進食后會有一種罪惡感,正常進食則不會。
03
“情緒性進食”的危害
情緒性進食失控,吃到停不下來,甚至吃撐了還繼續(xù)往嘴里塞,吃完了又會陷入深深自責的情緒,反而心情更糟糕。

基本上,從食物中尋求慰藉而獲得的效果都是暫時的,不具備持久性。這種把食物當成一種安慰或者獎賞,用食物帶來的滿足感緩解精神壓力的方式,會導致長久的不良后果,包括精神上的負罪感和羞愧感與肉體上的肥胖和營養(yǎng)不良。75%的暴飲暴食都是因為情緒而導致的。情緒性進食并不能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反而會加劇人們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
情緒化進食自測
情緒化進食通常有5個標志,如果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符合你,就要警惕啦!⑴饑餓感來的很突然很急切,想吃的要馬上吃到;⑵想吃的都是垃圾食品,最好是油炸食品、火鍋、燒烤、串串香;⑶這種瘋狂進食的饑餓感伴隨著焦躁的負面情緒,減肥遇到平臺期、壓力、生理期;⑷吃東西并不是為了滿足身體需求,即使飽了還會不停地吃;⑸滿足之后,又充滿了悔恨和罪惡感。
溫馨提示:學會控制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避免情緒性的暴飲暴食。自己無法控制暴食癥狀,產(chǎn)生肥胖,影響到正常生活和健康時,可以求助專業(yè)的醫(yī)生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