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名人傳記《當今奇人周興和》連載之七十八:尾 聲

人,存在于這個世界,總有自己生存目標的。
“周興和先生,最后再問你一個問題?!辈稍L結束,我合上筆記本,眼睛盯著他的眼睛,“照說你早已功成名就、衣食無憂了,完全可以在太陽傘下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了。盡管你這些年來在不斷回報家鄉(xiāng),回報社會,但我知道你并不滿足于這種現(xiàn)狀,你想要修建秸稈試驗大樓就可看出你的一些追求——我想問的是,在你以后的歲月中,你追求的人生終極目標是什么?”
“哦,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尖銳,其實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扶貧濟弱、修橋鋪路,拿我們老一輩的話說,無非就是行善積德罷了。”周興和沉吟了一下,抬起眼簾,他語調平緩地說道,“你肯定記得杜甫老先生的這樣幾句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000多年前,這位老先生就祈愿著天下所有的窮人,都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居所。說實話,作為一個搞新型建材的企業(yè)家,我盼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實現(xiàn)這位老先生描繪的那樣一種情景……”
已是深秋,冷風蕭瑟,黃葉飄飛,雨打窗欞?;蛟S窗外那萬物蕭疏的情景觸動了周興和的思緒,不知他怎么竟記起杜老先生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說完,他站了起來,默默走到窗邊,久久凝望著窗外沒再說話。
“據(jù)我所知,在我們國家,如今應該說基本實現(xiàn)了杜老先生所祈愿的那種情景呀!”我對著他的背影說道。
“不不不,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我國,且不說在西南西北的貧困山區(qū)里,還有無數(shù)的人住著竹房茅屋、甚至山洞窯洞;在西藏、新疆等地的牧區(qū),還有不少游牧無定居的少數(shù)民族兄弟;就是在城里,買不起房子的人其實不是少數(shù)??!”周興和轉過身來,加快了語速說道,“還有,你到過非洲和東南亞那些國家嗎?你到埃塞俄比亞、蘇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那些地方去看看,那里的窮人生活境況是什么樣子,居住的是什么樣的房子呀!”
他的話似乎很有道理,我想了想,無言以對。
“其實,剛才你提的那個問題,我已經(jīng)回答了你?!敝芘d和的思路很清晰,他想了想,接著又對筆者說道,“我這輩子,命中注定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人,過不慣那種安逸享樂的日子。而今,雖然我已把企業(yè)交給了年輕一代人,我以后只是以技術發(fā)明人、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的名義出現(xiàn),但我在聯(lián)合國的‘千年陽光計劃’上簽了字,聯(lián)合國組織也希望我到那里任職,所以我的后半生,還會為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推廣竭盡全力!”
“據(jù)我所知,聯(lián)合國的‘千年陽光計劃’,是一種帶公益性質援助發(fā)展中國家的計劃,你不考慮它的經(jīng)濟效益么?”
“作為一個辦企業(yè)的人,我當然要考慮經(jīng)濟上的效益。但,早些年我就想明白了,金錢這東西,其實只是一個數(shù)字,是最容易叫人淡忘的……”他想了想,接著說道,“對自己人生的規(guī)劃,我想用 ‘事、勢、市” 3個字來概括。這話怎么講呢?過去幾十年我是在做‘事’,已經(jīng)把事情做出來了;現(xiàn)在需要的是造‘勢’,我將不遺余力地為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造勢;將來我的技術和產品形成了燎原之勢時,那就真正是在做‘市場’了?!?/p>
“此話精辟。”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人生追求的是,能給社會給人們留下一點記憶。所以我潛心搞發(fā)明創(chuàng)造,研究出來質優(yōu)價廉的新型建材,就想造福于社會。我希望有一天,這種新型建材最終能取代2000多年來的秦磚漢瓦,能在人世間留下深刻記憶!”
這個從苦難中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在閱盡人世滄桑,歷盡世態(tài)炎涼之后,他的人生的目標,原來是如此平樸,但又如此高遠呀!
“在我?guī)资甑膴^斗和追求中,從北京到四川,許多部門的領導和朋友在我公司艱難的發(fā)展過程中,曾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原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中紀委領導唐學智、國家發(fā)改委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國家建設部專家高寶林、國家建筑科學院總工程師劉建一、四川省發(fā)改委、四川省科技廳原廳長楊國安、廳長任紹輝、四川省技術監(jiān)督局原副局長丁明福等同志,我從心底里衷心地感謝他們……”采訪即將結束,周興和飽含深情地講道,“特別是成都黃忠街辦歷任的書記張先全、鐘培松、羅夢秋、主任黃川萍,以及土橋村書記曾彩信、王賈橋村書記陶遠林、周素瓊等同志。還有,在艱難苦澀的歲月中,伴陪我一路走過來的前后幾位夫人。同時,還有幾十年來跟著我受苦受難的幾個兒女和親人,我誠摯地感謝他們……為了這些領導、朋友和親人,我沒有理由不將這個有益于社會和人類的事業(yè)推行下去!套用一句武侯諸葛在《出師表》中的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在如今這熙熙攘攘五光十色的社會中,有人沉湎于溫柔之鄉(xiāng),有人卻跋涉于荒山野嶺;有人沉醉于紅燈綠酒,有人卻搏擊于波峰浪谷——人各有志,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一個立志為人類造福的人,他的生命肯定能超越其他的生命。
《當今奇人周興和》一書,目前已被收藏于中國當代作家圖書珍藏館、北京中國作家圖書收藏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湖南大學圖書館、重慶圖書館、江津圖書館、江津聶帥陳列館、重慶渝州大學圖書館、重慶理工大學圖書館、重慶大學圖書館、重慶文理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圖書館、重慶三峽博物館、重慶巴渝文化會館、中國三線建設歷史陳列館、成都大邑三線建設陳列館、江津文創(chuàng)中心、江津陳獨秀舊居、江津中學圖書館、江津尚融學校圖書館、四川作家圖書收藏館、巴蜀文化博物館……
2021年9月5日,《廉政內參》第4期的第38頁“人民心聲”欄目刊登標題“我國建筑和建材領域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節(jié)(第42頁)小標題“愿星河新型材料的偉大發(fā)明得到國家大力推廣,造福人類”的第七行摘要:“在當今中國,利用自己研發(fā)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兩個人和兩個項目:一個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雜交水稻,正在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一個是周興和先生和他的秸稈建材,正在解決人們的住房問題”。合乎科技興國的偉大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