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黑箱,鏈接世畢盟,橫掃美英港

背景介紹:
中外合辦經濟科學專業(yè)
GPA 3.6+/4.0,TOEFL 112(V25),GRE334(164+170+4.0)
四段科研,一段交換
Offer:
1. Cornell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s) (最終去向)
2. Duke Master of Arts in Analytical Political Economy (with 30% tuition waiver)
3.NYU Master of Science in Quantitative Economics
4. HKUST Master of Philosophy in Social Science (with 18,000 HKD monthly stipend)
5. HKU Master of Economics (Advanced Research Track)
LSE EME, UCLA MQE, UWM MSE
出國?科研?
我的申請準備是相對長久的。從我選擇本科院校時就決定出國了。我認為出國對我來說是對更廣泛世界的探索,更多文化的交流,從而反哺我對中國的認知。對科研的興趣則是來自于一次體驗不佳的實習,我發(fā)現大學學到的知識幾乎無法在工作中運用,這讓我轉向了技術難度更高,更富有未知與挑戰(zhàn)的經濟研究。
在學長學姐的指導下,我大二就開始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但在過程中發(fā)現自己會有很多疑惑,以及信息搜集不全的情況??紤]到還要準備申請,于是決定簽一個留學咨詢。幾番比對之后我最終選擇了世畢盟,主要原因是世畢盟配備的academic mentor是本方向在讀的博士(Princeton Econ PhD), 在掌握最近的申請經驗的同時也有在讀的體驗可以分享,對我來說是了解項目,增進經濟學研究能力的重要渠道。簽約之后我和玥姐還有Mentor基本保持一個月一次的通話,及時更新自己的情況,以及咨詢申請(當然,很多時候主要是緩解焦慮hh)。如果遇到科研導師/項目選擇,交換交流選擇,他們也會及時給到中肯的建議。
科研源于興趣,所以我一開始都是嘗試性地幫老師完成一些基礎工作,諸如搜集數據,文獻綜述和繪圖。通過閱讀文獻,和老師交流,我逐漸了解經濟研究的前沿方向和代表人物,并嘗試和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的老師做一些研究。除了本校老師,我也通過發(fā)cold email,參加暑課暑研的方式結識了很多國內國外其他院校的老師,這讓我的推薦人最終由一位本校,兩位其他院校的老師組成。
申請季的交換
大四上學期,我前往香港中文大學作交換。事實上在當時看來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因為我需要兼顧學業(yè),和老師陶瓷以及GRE考試,文書撰寫,申請等一系列事情,甚至還需要考慮適應生活和旅游。盡管壓力會比較大,但完成度還是令人滿意的。
我修了四門課,一門PhD level的advanced econometrics,另外三門undergraduate level的field courses。四門課占用的時間大概是每周30個小時,期中期末會多一些,但總有時間盈余做其他事情。我主要和上課的老師進行陶瓷,幾乎每周都有一個半天在經濟系和老師們交流以及聽seminar。陶瓷往往會從上課內容開始,逐漸延伸到老師的研究領域,近期的工作論文還有本領域的經典文獻和代表人物之類,可以聊的話題還是蠻多的。有一個小插曲是,盡管大四上學期的課程成績是1月份才出,我是成績出了之后才給老師發(fā)的推薦信邀請,但很多項目的ddl都是2月份(甚至3月份),因此并沒有錯過時間。一個更保險的方式會是在期中考試之后和老師商量推薦信,但這也有風險,因為在所有成績沒有出來前就提交推薦信不是一個solid signal。因此大家還是盡早(大三暑假)確定推薦人名單。
?
我的GRE大三暑假考過一次但不理想,因此決定在香港再考一次。因為希望準備充分,我約在11月考試,前兩個月每周會花10-20個小時準備考試。盡管最終結果不錯,但考前確實經歷了很長時間的焦慮,因此建議大家盡量在大三暑假完成所有語言考試。
?
文書撰寫對我來說反而不像其他朋友那樣壓力很大。因為之前申請各種暑課暑研陶瓷都會寫到類似的文書,所以我的初稿幾乎完全來自于之前的幾篇文書的組合。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地方在于如何把自己之前的經歷用一個主題串聯。因此撰寫文書的前后一個月時間里,我和mentor還有玥姐進行了高強度的密集的溝通,反反復復改了七八遍,最終形成了提交的文書。文書的修改也可以請老師和學長學姐還有同學幫忙,集思廣益,不僅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文筆,結構,甚至格式??傊枰L時間高頻次的打磨。
?
一言以蔽之,交換和申請是可以兼得的,但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如果可以,盡量在大三完成交換。
和世畢盟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不僅僅是需要接受大量的信息,也需要主動尋找篩選合適的信息。留學對于大一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黑箱,盡管總能搜集到一鱗半爪,但無法形成有效的信息鏈條。世畢盟給我最大的幫助就是提供關鍵信息,串聯信息鏈條。每當我對申請有疑惑時都可以從這里快速獲得我想要的答案。此外還有情緒支持,因為申請總是焦慮的,在漫長的等待offer的時間里需要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前輩安撫情緒,這也是世畢盟給我的幫助。如果大家對留學還有疑惑,對申請還不太了解,已經在申請但處于焦慮,歡迎大家在世畢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