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大眾反被大眾收購,是因為保時捷戰(zhàn)略失誤?沒那么簡單


保時捷是創(chuàng)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姓氏,因為其英文名PORSCHE所以被熊孩子稱為“破PO二R手S車CHE”。


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板塊一直被業(yè)界看成“蛇吞象”的佳話,其實,早在2005年保時捷就決定以42億美元收購大眾20%的股份,要知道,2005年盡管大眾汽車銷售業(yè)績低迷,但也創(chuàng)造了1000多億美元的年銷售額,而保時捷的年銷售額只有100多億美元。


體量差距大不被外界看好是第一,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大眾集團屬于國家全體納稅人,德國專門制定了《大眾法》規(guī)定:持有大眾公司股份在20%以下時,按實際持股比例計算投票。當持股比例超過20%時,無論超過多少,其投票權(quán)最高也只限于20%。因此只要政府部門不減持大眾的股份,任何想收購大眾的企業(yè)或國家都控制不了大眾。

保時捷也是夠男人的,為了得到大眾,竟然跑到歐盟最高法院告了《大眾法》違法,結(jié)果……居然打官司給打贏了,完全不走正常的流程啊!原因在于保時捷根據(jù)《歐盟競爭法》的規(guī)定,德國戰(zhàn)時為保護大眾而設(shè)立的《大眾法》,在當今形勢下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這違反了自由競爭的原則。

《大眾法》失效之后大眾公司與其他德國公司一樣,只要收購方獲得75%股份就可以擁有該公司的控制權(quán),此時保時捷已經(jīng)手持大眾71.4%的股份,這也意味著保時捷收購大眾的成功只差4.6%這一步之遙!

更讓人佩服的是,2008年10月26日星期天,保時捷對外宣布,保時捷對于大眾的持股還差4.6%的缺口,這一新聞導致27日周一開盤時,大眾的股價瘋漲了4倍。為了平抑股價,避免大眾股票崩盤,法蘭克福交易所要求保時捷釋放5%的股票。沒錯,保時捷就這么玩轉(zhuǎn)了一下資本市場,空手套白狼,入賬64億歐元!

最有趣的地方來了,看似一帆風順的收購,卻因為2008年的一場金融危機扭轉(zhuǎn)了劇情。
因為業(yè)績下滑的原因,保時捷沒錢了,收購工作難以進行。但是保時捷不拋棄不放棄啊,為了得到你,我愿意用一萬種方式!2009年5月,保時捷希望兩家企業(yè)合并,而不是收購。

手里有大量現(xiàn)金的大眾反而掌握了主導權(quán),要求保時捷降低自身的負債率,企業(yè)效益向好的時候再談收購事宜。有錢就是這么?!?/p>
后續(xù),經(jīng)過一系列復雜的談判,大眾斥資大約40億歐元購買保時捷汽車公司49.9%的股權(quán)。三年之后的2012年7月,大眾汽車再次出資44.6億歐元認購剩下的50.1%的保時捷股權(quán),完成100%控股保時捷,完成了對保時捷的逆向收購。保時捷單方面表示欲哭無淚……

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金融圈的朋友仔細分析這場逆向收購后發(fā)現(xiàn),根本沒那么簡單。保時捷和大眾唱雙簧,奧斯卡都得頒小金人!

首先,保時捷蛇吞象炒作大眾股票,但是保時捷才是大眾的最大股東,這一波賺取64億歐元;其次,幫助大眾擺脫《大眾法》的枷鎖,向金融市場又近一步,雙方股價都飛漲;隨后,保時捷和大眾抱團取暖共同抵御金融危機,大眾一躍成為全球汽車行業(yè)市值一哥,保時捷更是背靠大樹降低債務逃出生天。

大眾收購保時捷這將近十年以來,雙方都依靠對方的技術(shù)或資本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其實,保時捷和大眾誰是老大哥有什么好爭的,給外人演出戲,一起掙了錢到家里面慢慢分,畢竟我們是一個爸爸造的親兄弟,嘿嘿嘿嘿……(保時捷和大眾都由費迪南德·保時捷創(chuàng)建)

圖|網(wǎng)絡(luò)
文|海浪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