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答好“調查研究考卷”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弊鳛楦刹恳鷮崯捄谜{查研究這項“看家本領”,在為民服務中學會“望、聞、問、切”,找準“癥結”,用對“藥方”,解決問題。
“望”行觀“色”,少怕“腦門”,多找“錦囊”,鉚定前行之“航”。潛龍在草野,高手在民間?;鶎邮亲詈玫恼n堂,實踐是最好的教材,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干部開展工作多一些面對面、點對點,少一些屏對屏、鍵對鍵,要經(jīng)常性深入一線、貼近群眾、了解群眾,看群眾最真實的生產生活。要心里裝著群眾,腳下接地氣,多進百姓門、多看群眾臉、多聽群眾言,真正融入到群眾的實際生活中去,看看群眾對干部的工作是否滿意,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達標。要學會從群眾的“微表情”中體悟群眾的“喜怒哀樂”,深挖群眾“微表情”背后的深層含義,從細微處入手,從細微處辨識,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深入分析產生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因村、因人精準施策,對癥下藥找準解決問題的方法。
“聞”音嗅“味”,不做“浮萍”,扎根“泥土”,固牢擔當之“角”。群眾的聲音是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人民的建議是最接地氣的真知灼見。坐在辦公室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千條辦法萬個主意,也許對群眾來說就是“無字天書”。“閉門造車”對癥不對藥,群眾聲音才是解決問題的“金點子”。作為干部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不僅要走進田間地頭、廠房車間,坐在百姓炕頭,傾聽最真實的聲音,還要善于捕捉網(wǎng)上熱點和群眾的關切,要暢通與群眾的溝通渠道,意見箱、留言板、網(wǎng)上論壇等反響強烈的網(wǎng)友觀點,都應該成為我們吸納好建議好方法的“智庫”,我們要善于傾聽四面八方的聲音,全方位、多角度聽取群眾的意見,把群眾的聲音聽在耳里、記在心中。多些“煙火氣”、少些“衙門味”,多給群眾說的機會,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理念融入工作全鏈條,汲取各方智慧,把群眾的聲音轉化為決策的參考。
“問”癥談“心”,既要“身入”,更要“心至”,甘做服務之“?!?/strong>。不學不成,不問不知。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創(chuàng)造力不可估量,群眾是最直接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問題的群體,常與矛盾打交道,在不斷的摸索和試錯中,凝結了經(jīng)驗和智慧。作為干部要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多向群眾請教,拜人民為師,向群眾學習,到基層、到群眾找方法,要撲下身子,以心換心,用誠懇的真情實意,傾聽群眾的心里話、真心話。深入基層一線要做到心入基層接地氣,帶著感情、帶著問題、帶著政策、帶著措施下基層,確保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發(fā)現(xiàn)、政策在一線落地、思路在一線研究、成效在一線檢驗、作風在一線轉變,始終把群眾冷暖作為工作的“溫度計”,把群眾期盼作為事業(yè)的“信號燈”。用腳步丈量民情,真正讀好“無字書”、進好“百家門”、行好“萬里路”,從為民服務中尋找解決困難的好方法好計策,把群眾的智慧凝聚成解決困難的良方。
“切”脈識“疾”,少畫“大餅”,多解“疙瘩”,用好革難之“刀”。沉脈為陰,其病在里。查找問題要摸清脈搏,找準難點和突破點,量體裁衣,開好方子,方能藥到病除?!安幌峦粞蠛#y得夜明珠”。作為干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要有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深入群眾中,聽最真實的聲音、看最真實的情況,進而找到、學到、悟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身上流得了汗、腳上沾得了泥,俯下身、彎下腰,深入基層開展田野調查,力行實證研究,把基層作為高手的“練兵場”,利刃的“磨刀石”,從就業(yè)、醫(yī)療、住房、生態(tài)、社會治理等群眾最期盼、最緊迫、最需要的事情入手,多做些雪中送炭的實事,少做些花上壘花的虛功。把為民多做事、做實事、做好事作為立身之本和終身責任,既當“戰(zhàn)略家”,更當“實干家”,以“一桿子插到底”的決心和韌勁,成就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