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瑜伽教練班培訓
首先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山式是所有體式的根基,腳掌是山式的根基,根基中的根基,山式不掌握,其他的體式都沒有根,腳掌不對,所有的體式都是浮的。搞不定腳掌,就別說你知道根基!
其次這一篇都是干貨,雖然我分享的都是干貨,這一篇不單是干貨,而且內容非常的重要,可以說你去上私教,私教老師也未必會說這么細。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耐下心來多看幾遍,然后到墊子上去找感覺,到體式中去運用加強。
下面進入主題。

腳掌的理論部分
1、先介紹2個關鍵部位。
腳后跟、大腳趾球、足弓這些大家都熟悉的,能夠看到的部分我就不說了,我拎出兩點來說一下。
①、跖骨。
下面是一張腳掌的骨骼圖,綠色部分是跟骨,被橙色線條劃過的5根骨頭是跖骨,你會發(fā)現(xiàn)每根趾骨靠近腳趾的一端,都有一個突起的點。這五個點和根骨就是腳掌向下扎根的點。跖骨連著大腳趾處突起的部分就是我們說的大腳趾球的位置。
②、腳趾脖子。
這個詞是我臨時起的,我也不知道這個地方叫什么名字,不過沒關系,大家能看懂,知道在什么地方就行。
綠線區(qū)域。說白了就是五個腳趾和墊子接觸的部分。
?

2、腳后跟向下踩,大小腳趾球向下踩,腳外側向下踩,
說到腳掌的根基,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腳后跟向下踩,大腳趾球向下踩,小腳趾向下踩,中間三個腳趾平鋪向下,足弓上提。
聽著容易,做著難,但如何才能做到三個點向下扎根,讓根基穩(wěn)定身體穩(wěn)定,并且受力均勻呢?
答案是:無限的向前延展腳底。①、通過向前延展腳掌,腳趾脖子,讓重心向后移到腳后跟,身體重心再讓足跟向下扎根,然后脊柱向上延展,人變得挺拔,提升整個體態(tài);②、腳后跟持續(xù)向下扎根,為了身體不向后倒,只能不斷地再通過腳掌、腳趾脖子向前延展,③、五個跖骨的前端更多地向下扎根。
我們來看看,這樣做會發(fā)生什么?
①、一方面整個腳底,包括腳趾脖子和地面接觸的面最大,像張開的網又像吸盤,牢牢地吸附在墊子,除了足弓部分腳底所有的皮膚都伸展接觸地板,吸附力最強,接觸面積最大
?
②、另一方面,跖骨遠端的點和足骨形式一個三角形向下扎根,就像在整個腳掌落地的基礎上,又在這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向下打了三根釘子,把腳徹底固定在墊子上。
?
③、最后,腳掌向前延展得越多,越能對抗身體向腳后跟傾斜的力,身體也就更穩(wěn)定,更挺拔。
?

我們還會說長期穿高跟鞋不好,會造成膝蓋超伸,骨盆前傾等系列問題。為什么這樣?因為穿高跟鞋身體重心會落在前腳掌上,為了平衡向前的力,把臀部向后送,翹臀,也就是我們說的骨盆前傾,然后又把胸腔向前推平衡臀部向后的力,也就是挺胸。高跟鞋的S曲線就是這么來的。所以時間長了,膝蓋疼,腰疼,穿平跟鞋就不會走路了,總感覺重心不穩(wěn)。
但你再看專業(yè)模特,上臺、訓練都是高跟鞋,不停地走,人家為什么不會出現(xiàn)這種體態(tài)問題。因為根基穩(wěn)定,不需要通過翹臀挺胸來平衡身體重心。
再舉一個例子,有的人身體挺拔,體態(tài)好,你會說她氣質好,看上去舒服。但是有的人挺拔,雖然也胸腔打開,昂首挺胸,但是你看著都累,就感覺不是自然的,是裝的時刻在端著。
一個體態(tài)不好的人,你請她昂首挺胸站正了,她挺胸撅臀調整的只是外在,她調不到重點,找不到根。說白了,她的昂首挺胸,只是在硬撐著,保持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我們感覺她端著,僵硬做作還累。
一個真正體態(tài)好,身形向上挺拔的人。重心在腳后跟上,腳向下扎,脊柱向上挺拔,自然又長久,不用裝。不但挺拔,她還是放松的,柔和的,自然的。
所以理論部分總結起來就一句話:腳的根基,腳向下扎根,不是人為地用蠻力向下踩,而是通過腳底的延展得到的,延展得越多,越穩(wěn)定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