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花-杓蘭屬
蘭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艷麗多彩、特化程度極高的花及為數(shù)眾多的微細種子而著稱。全世界約有蘭科植物?800?余屬?2.75 萬余種,廣泛分布于兩極和極干旱荒漠以外的各種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以熱帶地區(qū)分布最為集中。
?
我國是世界上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有記載的中國蘭科植物共計?200?屬1,723?種,具有從原始到高級的一系列進化群。中國蘭科植物集中分布在西南和華南地區(qū),在省級分布上,云南省約有蘭科植物?1,150?種,是中國蘭科植物最為豐富的省份,其次是廣西有蘭科植物約?460?種,以及西藏、四川、貴州、湖北、海南等地區(qū),包含了中國?90%?以上的蘭科植物。
杓蘭屬(Cypripedium)隸屬于蘭科杓蘭亞科,地生,因其花唇瓣特化成兜狀、杓狀或拖鞋狀而得名。其拉丁文 Cypri- 塞浦路斯,是古代神話中女神維納斯的別名;-pedium 則是足、拖鞋的意思,合起來指女神的拖鞋,意指其兜狀唇瓣貌似維納斯女神的拖鞋。因此,在英文中杓蘭屬植物與兜蘭屬(Paphiopedilum)、美洲兜蘭屬(Phragmipedium)等具有兜狀特化唇瓣的蘭科植物一并統(tǒng)稱“Lady's slipper orchids”(拖鞋蘭)。

寬口杓蘭?Cypripedium wardii

紫點杓蘭?Cypripedium guttatum
杓蘭屬植物自然分布廣,全世界有?50?余種,主要分布于東亞、北美、歐洲等溫帶地區(qū)和亞熱帶山地。根據(jù)?Flora of China?記載的中國杓蘭屬植物有?36?種,是杓蘭屬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其中以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資源最為集中。中國特有的杓蘭屬植物有?25?種,約占世界杓蘭屬植物種類的一半。

西藏杓蘭(Cypripedium tibeticum)
花朵的顏色為紫褐色,有時幾近黑色,這種造型酷似熊蜂蜂王產(chǎn)卵所需的地洞或樹洞,因而可誘騙蜂王進入為其傳粉。
杓蘭屬植物喜歡冷涼濕潤的高山、亞高山環(huán)境,多生長在針闊混交林和闊葉林下,土壤發(fā)育的母巖、石灰?guī)r發(fā)育的喀斯特地貌地區(qū)是杓蘭分布的主要區(qū)域。杓蘭花朵外形奇特、色彩豐富而艷麗,葉片形狀高雅,是高山蘭科植物中觀賞價值最高的類群。部分杓蘭還具有藥用價值,如傳統(tǒng)中藥蜈蚣七,指的就是毛杓蘭(C.?franchetii)或大葉杓蘭(C.?fasciolatum)的根莖,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活血之功效。

毛杓蘭?Cypripedium franchetii

大葉杓蘭?Cypripedium fasciolatum
杓蘭在自然條件下主要靠與特定真菌建立共生關系,在真菌的幫助下萌發(fā)形成原球莖,進而分化出幼苗;或者通過根狀莖進行無性克隆繁殖,其繁殖系數(shù)小,種群擴展速度慢。近二十年來由于商業(yè)性過度采集,加之人為活動干擾對野生種群及其棲息地破壞嚴重,使得杓蘭種群量急劇下降。據(jù)《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 —— 高等植物卷》記載,我國已有?28?種杓蘭屬植物處于瀕危狀態(tài),其中?5?種極危(CR),18?種瀕危(EN)和?5?種易危(VU),故該屬植物的保護刻不容緩。

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os)
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在林下、林緣或草坡上腐殖質(zhì)豐富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因觀賞性高而常被采挖,但其在自然條件下極難萌發(fā),導致野外居群數(shù)量下降明顯,已被評估為瀕危等級(EN)。

暖地杓蘭(Cypripedium subtropicum)
亞洲唯一一種生活在亞熱帶森林下的杓蘭,在中國廣西、云南、西藏以及越南北部的中越邊境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暖地杓蘭的新居群,但種群數(shù)量都十分稀少,屬典型的極小種群瀕危植物。

麗江杓蘭(Cypripedium lichiangense)
中國特有種,產(chǎn)自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灌叢中或開曠疏林中,已被評估為瀕危等級(EN)。

玉龍杓蘭(Cypripedium forrestii)
中國杓蘭稀有種類之一,為中國特有種,僅在云南玉龍雪山及周邊地區(qū)有分布,由于氣候變化、人為干擾、棲息地生境變化,種群數(shù)量發(fā)生退化,屬于極小種群極危植物。
中國蘭科植物的保育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杓蘭屬植物的繁育和栽培技術要求較高,目前還很難實現(xiàn)大規(guī)模人工種植。北京植物園張毓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 10 余年對河北地區(qū)大花杓蘭開展了全面的保護生物學研究,通過無菌播種成功繁育了大花杓蘭,并開展了就地回歸;近年來對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qū)的黃花杓蘭(C. flavum)、西藏杓蘭和四川杓蘭(C. sichuanense)等開展了遷地保育研究,目前已將數(shù)千株杓蘭幼苗送回黃龍溝自然保護區(qū)。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蔣宏研究員團隊已成功解決了長瓣杓蘭(C.lentiginosum)、玉龍杓蘭、云南杓蘭(C.?yunnanense)等種類的繁育技術問題,同時對暖地杓蘭開展了全面的保護生物學研究。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暖地杓蘭的繁育技術,但在其回歸、種群恢復和重建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開展。全國蘭科植物種質(zhì)資源保護中心也已開展長瓣杓蘭等物種傳粉生物學研究,出版專著《中國杓蘭屬植物》,為杓蘭屬分類鑒定和保育提供理論基礎。

云南杓蘭?Cypripedium?yunnanense

東北杓蘭?Cypripedium?×?ventricosum
未來,應繼續(xù)保持對杓蘭屬植物資源和種群的調(diào)查及生境監(jiān)測,進一步突破人工馴化、繁殖及栽培的技術難關, 開展引種、馴化與遺傳育種工作,并加強其種群生物學、區(qū)系地理學、解剖學、孢粉學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保護和合理利用杓蘭屬植物資源。

離萼杓蘭?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斑葉杓蘭?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華西杓蘭?Cypripedium farreri?
------------------本文摘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