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戰(zhàn)爭2019——全魚龍圖鑒 1 》






資料解釋:

這里的資料是不包含未定種相似種等等的資料。(除了貴州魚龍的體型是參考了未研究標(biāo)本)
選用物種:主要由論文Benjamin C. Moon (2019). "A new phylogeny ofichthyosaurs (Reptilia: Diapsida)".擴展而來,包含了所有魚龍形下綱的有效種和部分疑名。
學(xué)名:魚龍的屬級分類經(jīng)常變動,所以大家識別物種要特別注意種名。
種類來源:
1. 非大眼魚龍科:Benjamin C. Moon (2019). "A new phylogeny ofichthyosaurs (Reptilia: Diapsida)".
2. 大眼魚龍科:Jair Israel Barrientos-Lara; Jesús Alvarado-Ortega; MartaS.Fernández (2020). "Acuetzpalin carranzai gen et sp. nov. A newophthalmosauridae (Ichthyosauria)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of Durango, NorthMexico".
3. 其它零散的演化樹和文字資料
體型來源:英文和意大利語維基百科、論文、網(wǎng)絡(luò)愛好者
時期與地層來源:由https://paleobiodb.org/classic、http://www.paleofile.com/和論文查詢地層和生物地層帶,在谷歌圖片搜索生物地層帶。舉例:貝薩諾龍的生物地層帶是Nevadites Zone,谷歌圖片查詢到下圖,于是得到精確時間。

此外有些物種沒有查到生物地層帶,就根據(jù)其所處時期給時間。還有些物種的地層時間分得很細(xì),比如巢湖龍所在的南陵湖組,我就直接用地層的時間了。
每個物種我都盡量做到了最精確。
1、時間和維基百科為何有出入?
因為維基百科編輯者是大概估的時間。
2、時間和論文為何有出入?
標(biāo)本歸屬不同,導(dǎo)致地層不同,導(dǎo)致時間不同;生物地層帶的時間本身有變化;大部分論文放低了時間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