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改變,其實你一直都有選擇
01
很多人都想改變,想要減肥,想要換個工作,想要改變自己的作息,想要早睡早起,想要鍛煉身體,想要跑步,想要換套房子,想要結束一段感情等等。
就像我們從新年開始做好了各種美好的計劃,但到一年結束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沒做一樣。很多人都會發(fā)現(xiàn)幾年過去了,自己的生活一成不變,工作也沒有任何起色,而自己的年齡卻一天一天變大了。
大部分人覺得改變很難,改變確實很難。
因為其實我們改變的不是行為。改變的是心理舒適區(qū),而這心理舒適區(qū)恰恰是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的來源。
就像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中老不一樣,他在監(jiān)獄里面被關了50年。幾乎大半生都在監(jiān)獄當中度過,當他得到自己即將刑滿釋放的信息時,不是高興,反而是焦慮,因為他覺得自己無法離開監(jiān)獄,無法適應外面的生活,所以最后老布在被釋放出獄之后選擇了自殺。
所以心理舒適區(qū)不一定是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人們可能是處于很痛苦,很艱難的環(huán)境當中,但仍然不愿意改變。因為我們熟悉它。
02
卡爾·維諾曾經(jīng)說過,世界先于人類而存在。而且會在人類之后繼續(xù)存在,人類只是世界所擁有的一次機會。用來組織一些關于其自身信息的機會。
人類對于世界來說其實是非常渺小的。我們想要改變環(huán)境非常的困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改變自己的行為。
也不枉此生。
很多人覺得自己之所以沒有改變,沒有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是因為我沒有足夠多的錢,沒有足夠多的愛,沒有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勇氣。
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讓我的選擇變得很少,或者根本就沒有選擇。
其實這時候我們也是在做一種選擇。我們選擇了不改變,選擇了不變的生活的狀態(tài)。
03
而且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其實是一種借口,因為你自己不想承擔責任。把責任歸咎于別人,這樣更容易一點,也會讓自己現(xiàn)在的窘境顯得更理所當然。
你這樣做其實把責任改變的能力都給了別人,而讓自己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
就像陳海賢博士所說的,你其實一直都有選擇,認定自己沒有選擇,會把我們從靈活機動的人,變成無能為力的環(huán)境的犧牲品。
所以想要改變的第一步是拿回對于選擇的主動權。
我們要相信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造成了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
所以我們也有能力選擇另一種不同的生活。這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想不想要改變,愿不愿意改變。
我們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