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友梅《新學制唱歌教科書》
音樂筆記103、蕭友梅《新學制唱歌教科書》

2021-12-03 14:52,網友“王小天”發(fā)表名為《“五四”前后的中小學音樂唱歌教材研究》的文章。
…音、樂、音樂:見《歐幾里得146、147》…
(…《歐幾里得》:小說名…
…《歐幾里得146、147》:《歐幾里得》這部小說的第146、147話…)
?
…研、究、研究:見《歐幾里得42》…
?
文章內容:
…內、容、內容:見《歐幾里得66》…
?
…
(三)蕭友梅《新學制唱歌教科書》
…蕭友梅(1884年1月7日~1940年12月31日)(百度百科):中國近代音樂家。
字思鶴,又名雪明,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國首位音樂博士,上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始人之一、作曲家、教育家、音樂理論家,
是中國現(xiàn)代音樂史上開基創(chuàng)業(yè)的一代宗師、現(xiàn)代專業(yè)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者,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音樂之父”…
?
蕭友梅主編的《新學制唱歌教科書》是“五四”前后非常重要的一部音樂唱歌教材,
原因有二:其一,時代性,它是以1912年頒布的《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為依據編寫的;
…原、因、原因:見《歐幾里得199》…
…性:1.物質所具有的性能;物質因含有某種成分而產生的性質:黏~。彈~。藥~。堿~。油~。2.后綴,加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抽象名詞或屬性詞,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性能:黨~。紀律~。創(chuàng)造~。適應~。優(yōu)越~。普遍~。先天~。流行~…見《歐幾里得10》…
…標、準、標準:見《牛頓15》…
?
其二,民族性,
教材中的歌曲都由國人創(chuàng)編而成,主要是蕭友梅作曲、易韋齋(zhāi)作詞。
這套教材一經刊印,便得到廣泛的使用。
?
?
《新學制唱歌教科書》共3冊,教材內容由“視唱”與“歌集”兩部分組成。
首先,該教材作為我國近代最早的視唱教材之一,每冊8課視唱內容,共24課。
在內容的編排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特、點、特點:見《牛頓95》…
?
其一,針對性,
所安排的內容?是針對特定學歷學生編寫的;
其二,嚴謹性,
…嚴、謹、嚴謹:見《歐幾里得155》…
?
對基礎樂理知識標注了詳細的解釋,對于每課的課時都有安排,知識傳授?體現(xiàn)出新舊知識相結合的特征;
…基、礎、基礎:見《歐幾里得37》…
…知、識、知識:見《歐幾里得5、6》…
…解、釋、解釋:見《歐幾里得56》…
…特、征、特征:見《歐幾里得32》…
?
其三,系統(tǒng)性,
…系、統(tǒng)、系統(tǒng):見《歐幾里得37》…
?
整體內容安排由簡到繁,難度不斷加深,形成了前后知識有序銜接的特點。
?
?
其次,《新學制唱歌教科書》共收錄30首歌曲。
這30首歌曲蘊(yùn)含豐富的思想,根據不同題材?分為宣傳愛國、民族思想,描繪祖國大好河山,教導學生3類。
…蘊含(百度漢語):(動)包含;內含:~思想|~哲理…
…思、想、思想:見《歐幾里得154》…
…根、據、根據:見《歐幾里得115》…
…描、繪、描繪:見《牛頓144》…
?
其中宣傳愛國、民族思想的代表曲目為《國恥》《國民革命歌》《國土》《五四紀念愛國歌》《國難歌》《國旗》等,
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代表曲目為《大明湖月夜》《登高》《中華好》《泰山》等,
教導學生的代表曲目為《暑假》《校園夏時》《十二時》《晨歌》《誠求》等。
?
?
3冊歌曲全部采用五線譜,并配有鋼琴伴奏譜,
…伴、奏、伴奏:見《貝多芬275~277》…
…譜:見《牛頓79》…
?
這在當時的音樂教材中?屬于首創(chuàng)。
歌曲在內容方面?符合中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
…符、合、符合:見《歐幾里得197》…
…心、理、心理:見《牛頓86》…
…生、理、生理:見《富田興合苑業(yè)主的大事小事99》…
?
選取題材?能夠激發(fā)中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
…學、習、學習:見《牛頓160》…
?
此外,歌曲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考慮了中學生的嗓音條件,音域適中,大部分歌曲最高音一般不超過e2,僅有小部分歌曲(《尚美篇》《星空》)最高音在f 2。
…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見《伽利略20》…
…過、程、過程:見《歐幾里得194》…
…條、件、條件:見《牛頓280》…
…音、域、音域:見《貝多芬81》…
?
?
總的來說,蕭友梅的《新學制唱歌教科書》相較于以往的教科書?有很大的進步。
該書不論是構架體系?還是編寫理念?都比較新穎(yǐng),
…體、系、體系:見《歐幾里得27》…
…理、念、理念:見《歐幾里得146》…
?
在內容上?也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性,
歌曲的作曲填詞?在借鑒、融合西方作曲技法的同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文、化、文化:見《牛頓159》…
?
“通過對以上幾本中小學音樂唱歌教材內容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美育思想的進一步傳播、音樂課程的進一步變化,
教材的編寫?也順應了時代的需求。
請看下集《音樂筆記104、教材編寫具有歷史底蘊,能夠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經驗》”
若不知曉歷史,便看不清未來
歡迎關注嗶哩號“中國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