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MPV受熱捧 2023年能否一鳴驚人?
近日各大新能源汽車廠商紛紛發(fā)布了1月份銷量數據,其中騰勢汽車的銷量尤其值得關注。
2023年1月份,騰勢D9月銷量達到6439輛,一舉成為35萬元以上新能源MPV銷量冠軍,說明中大型MPV市場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事實上,大力發(fā)展MPV車型的并非只有比亞迪,魏牌、小鵬、理想等廠商也將在2023年加入戰(zhàn)局。有騰勢D9成功的例子在前,不少汽車廠商對MPV車型都信心滿滿,這個容量并不大的細分市場有望迎來一波爆發(fā)。
各大廠商紛紛加入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內MPV銷量就持續(xù)萎縮,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只有94.3萬輛,相當于轎車和SUV的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能夠長期保持強大影響力的MPV車型也只有別克GL8、豐田賽那、本田奧德賽等少量幾款車。但現在,MPV車型一躍成了香餑餑。

首先是小鵬汽車,小鵬汽車在2022年銷量表現不佳,因此急需擴充產品陣容。有消息稱,小鵬汽車首款MPV將在2023年下半年發(fā)布,目前正處于路試階段。這款車將基于全新的H平臺打造,是小鵬汽車今年的重點車型。
除了小鵬汽車之外,理想汽車也有望推出自己的MPV車型。理想汽車目前所有車型都是圍繞高端家庭用戶而打造的中大型SUV,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中大型MPV顯然更適合家庭用戶。

與同價位的SUV相比,中大型MPV在空間和舒適度方面更有優(yōu)勢,理想汽車既然憑借“超級奶爸車”的定位大紅大紫,應該不會忘記中大型MPV這種與家庭用戶的需求高度契合的車型。
同時,魏牌汽車也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全新的MPV車型。魏牌汽車最近幾年銷量持續(xù)下滑,旗下各個主力車型逐漸退出主流市場,現在既然MPV車型的熱度這么高,魏牌汽車嘗試一下也是可以的。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嵐圖、騰勢、極氪等品牌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MPV車型。而在傳統(tǒng)汽車廠商中,豐田賽那、起亞嘉華、大眾威然等車型也陸續(xù)上市。那么中大型MPV為什么會從小眾車型突然變成熱門車型呢?
新能源時代帶來的發(fā)展機遇

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這波中大型MPV的熱潮,是新能源汽車廠商帶起來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有許多燃油車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他們規(guī)避了燃油版MPV的各種缺點,能夠帶來更優(yōu)質的用車體驗,這是各大新能源廠商紛紛押注MPV車型的主要原因。

傳統(tǒng)MPV車型的賣點十分明確,首先是空間大,裝載能力強,能夠滿足家庭用戶各種出行需求,在車身尺寸大致相同的情況下,MPV車型的內部空間比SUV車型更加優(yōu)越,這對消費者有著比較強的吸引力。
其次則是舒適度高,MPV車型通常采用6座或者7座布局,第二排多是兩個獨立座椅,用戶可以通過座椅的前后移動、翻折打造出各種空間組合,非常適合短途自駕游、露營等活動。

但燃油版MPV也有比較明顯的劣勢,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油耗較高。選擇中大型MPV的用戶有不少是家庭用戶,他們對用車成本相當敏感。
但如果是一款新能源MPV,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首先,新能源MPV的動力普遍強于同價位的燃油版車型,用車成本只有燃油版車型的幾分之一,性能、用車成本方面的短板迎刃而解。與此
同時,不少中大型MPV的用戶都是市區(qū)或者城市周邊短途出行,目前新能源中大型MPV的續(xù)航里程普遍達到了400公里以上,可以滿足用戶各種日常出行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避了用戶的續(xù)航焦慮。

除此之外,新能源MPV也有著更廣泛的用車場景。新能源車型依靠動力電池供電,只要有電就能在車內進行休息和娛樂,而燃油車卻需要讓發(fā)動機一直處在工作狀態(tài)。
目前不少主流新能源MPV都帶有對外放電功能,非常適合家人一起郊游、野炊、露營,用車體驗方面顯然超過了燃油版車型。
前景美好但道路艱難

新能源MPV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正是這些優(yōu)勢,吸引汽車廠商不斷在新能源MPV領域加大投入,但新能源MPV的路真的很好走嗎?
情況恐怕并沒有這么樂觀。過去一年多時間里,不少新能源汽車廠商都推出了MPV車型,但除了騰勢D9憑借比亞迪的加持脫穎而出之外,其余車型的表現都是不溫不火,月銷能達到1000輛的規(guī)模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燃油版MPV叫好不叫座,但大多數的新能源MPV也是如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的售價太高,嵐圖夢想家、極氪009、騰勢D9等車型售價均在30萬元以上,超出了普通家庭用戶的承受能力。
其實家庭用戶選擇MPV多半是看重它的休閑功能,但休閑并不是一種剛性需求。在購車預算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對售價30多萬的中大型MPV只能敬而遠之。
新能源MPV顯然有著不錯的前景,但要想真正進入主流市場,各大廠商需要推出一些更有性價比、更接地氣的車型,單純的高端車型顯然不足以滿足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