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學園 | 加味四妙湯治療慢性盆腔炎100例
更多優(yōu)質文章、名老中醫(yī)免費直播、中醫(yī)臨床驗案、書方藥學習庫,盡在“甘草學園”——純粹、專業(yè)、平等、開放的中醫(yī)學習交流社區(qū),與中醫(yī)同道共成長。
文章來源:甘草學園
原文鏈接: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鄭強
近年來,筆者運用加味四妙湯治療慢性盆腔炎
100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所選100例均為我院門診慢性盆腔炎患者,均
為經產婦,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4歲;病程6
24個月。臨床表現(xiàn)為下腹疼痛或下腹墜脹或牽扯感,常在勞累或性交后及月經前后加劇,并伴有帶下異常,不孕,B超及相關實驗室檢査符合《現(xiàn)代婦產科學》)中慢性盆腔炎的診斷標準。
2治療方法
以加味四妙湯為主隨證化裁。基礎方:蒼術15g,黃柏7g,生薏仁30,牛膝6,狗脊7g,大貝20,茵陳30g,虎仗20,山藥15g芡實12,荊芥炭6g,山芋肉6g。化裁法:腹痛加川棟子6g、延胡索15g、烏藥6g;腰酸痛加千年健6g、海桐皮6g、桑寄
生15g;久病體虛加黨參15g、黃芪15g、內金6g、莪術6g;月經先期加柴胡12g、丹皮10g、梔子6g;月經后期加當歸10g、熟地10g、杜仲15g;月經期間加桃仁6g、紅花6g、路路通6g。因本病較顧固且易復發(fā),故服用3周為1療程。連服2至3療程,月經期不停服。
3療效觀察
3.1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臨床癥
狀、體征得到改善、減輕;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或改善輕微。
3.2治療 結果100例中,痊愈68例,有效24例,
無效8例,總有效率92.00%。 4 典型病例
陸某某,女,34歲。2010年3月4日初診。
患者有慢性盆腔炎病史近兩年,平素腰酸乏
力伴帶下色黃陰癢,曾服花紅片、婦科千金片、婦樂沖劑等,癥狀時輕時重。因腹痛拒按伴帶下色黃味臭1周加重3天來診。1周前在某院查B超
示:右側附件4.6cmx4.8cm炎性包塊,子宮后方1.8cm液性暗區(qū),相關實驗室及外科會診排除宮
外孕、闌尾炎、結石等疾病。予以頭孢、替硝唑等輸液治療3天,諸癥未減又見發(fā)熱,遂求治于我科。刻診:發(fā)熱腹痛,右下腹拒按,腰酸沉重,帶下量多,色黃赤如膿,味臭,自感陰中灼熱,心煩口
苦,胃脘痞滿嘈雜,小便黃,大便3日未解,舌苔
黃、厚膩,質紫氣,脈弦滑略數。檢查:T38.5℃,
HR78次/min,WBC及中性粒細胞増高,血沉增
快,尿HCG陰性,CT示:盆腔膿腫(48mmx49mmx
36mm)。中醫(yī)診斷:癥瘕(濕熱瘀阻型)。治宜清利濕熱,化瘀散結。處方:
蒼術15g,黃柏7g,生薏仁50g,牛膝6g,狗脊7g,大貝35g,茵陳30g,虎杖35g,山藥30g,芡實20g,荊芥炭6g,山萸肉6g,川棟子6g,延胡索15g千年健6g,海桐皮6g,三棱10g,莪術10g,玄參20g,生麥芽30g,蔻仁6g,大黃20g(后下)。3劑。常法煎服
二診:自述服上方1劑后,大便即通,發(fā)熱退,
腹痛減。又進2劑熱清,腹痛又減,仍拒按,大便日
行2次,不稀,腰酸諸癥均減。效不更方,繼用上方,
3劑加大黃同煮。
三診:服藥后效大顯,身輕無熱,腹軟微痛無拒
按,腰酸減,帶下量多微黃,赤色消無異味,納谷轉香、二便已調,舌苔黃厚膩已化、質紅,脈弦滑數。上方薏苡仁減至30g、大貝30g,去大黃,加瓜婁仁30g、天花粉20g、鱉甲30g(先煎)、琥珀2g(沖服)。7劑
四診:服藥后月經來潮,先期3天色暗有塊,腹
墜痛,腰酸,雙乳脹痛,心煩意躁,諸癥較上次月經
減。上方加丹皮12g、梔子6g、桃仁6g、紅花6g、路路通6g。7劑。
五診:月經后3天,復查B超,盆腔積液附件包
塊消失,諸恙均消,飲食如故,舌苔薄白,脈和緩。矚其于下次月經期復診,再服藥7劑,以資現(xiàn)固。隨訪2年未復發(fā)。 5討論
慢性盆腔炎常為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愈或
體質虛弱、病程遷延所致,臨床也常見有慢性盆腔炎急性發(fā)作者?,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的病變組織中很少能夠培養(yǎng)出病原菌,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炎癥,而只是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遺癥。西醫(yī)處理慢性盆腔炎一般不主張抗生素治療,主要原因是盆腔內已形成粘連和瘢痕組織,藥物很難進人受累部位。對于急性發(fā)作者需要抗生素靜脈滴注消炎治療,療程要足時間要長,但也只能使病情好轉,無法痊愈。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多為濕熱邪毒殘留與沖任氣血博結,日久難愈,耗傷氣血,虛實錯雜,辨證屬“帶下”癜瘕”范疇。七情內擾,臟氣不宣,肝氣郁結或經期、產后血室正開,風寒乘虛而入,留滯于沖任胞宮,氣機不暢,瘀血停留脈絡不通而發(fā)本病。病機關鍵乃濕熱瘀阻。治以清熱利濕、化瘀通絡為主。方選四妙湯加味。四妙湯出自《成方便讀》,原治濕熱下
注,兩足麻痿腫痛等癥。筆者取其清熱利濕之功,方中蒼術苦溫,善能燥濕;茵陳、黃柏苦寒,寒以清熱,苦以燥濕,且黃柏功偏下焦又有引經之義;重用大貝、虎杖清熱散結解毒;生薏仁清熱除膿,健脾滲濕;牛膝、狗脊、山萸肉補肝腎、祛風濕;山藥、芡實、荊芥炭有完帶湯之義。縱觀全方,清熱利濕、化瘀散結,驗之臨床,療效滿意,值得推廣。 6參考文獻
[ 1]段濤,婦產科住院醫(yī)師手冊.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5 2]許濟群.方劑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3:184
3]劉敏如,中醫(yī)婦科學,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23 第一作者:鄭強(1976-),本科學歷,主治中醫(yī)師,中醫(yī)婦科學專業(yè)。 收稿日期:2013-01-20


I 原創(chuàng)聲明
本文為甘草學園論壇醫(yī)生原創(chuàng),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
授權后轉載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文中方藥僅供參考,請在專業(yè)中醫(y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切勿擅自試藥!
I 甘草醫(y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
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fā)問題,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