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哆啦 A 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xiāng)》?
當滾動字幕消失,銀幕重新變得漆黑,我猛然從《天空理想鄉(xiāng)》的世界中驚醒過來。環(huán)顧四周,整個大廳只剩下我一人獨坐中間。這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正是這部作品魅力的最佳證明。它不是一部完美的《哆啦A夢》電影我用夸克網盤分享了「DLAM全集 全劇場版 珍藏版」,點擊鏈接即可保存。打開「夸克APP」,無需下載在線播放視頻,暢享原畫5倍速,支持電視投屏鏈接:https://pan.quark.cn/s/df24d5b8dc4d
我可以對它的劇情、人物塑造、制作水準等等方面提出一大堆的批評。但這些缺點并沒有那么重要,它的確是一部你可以慢慢回味,或許以后的某一天還會突然想起的作品大概正是這份不完美,讓《天空理想鄉(xiāng)》具備了獨特的個性與氣質吧。

劇情與世界觀
如果說乘著早已被時代淘汰的飛艇遨游世界各地是一種浪漫;用未來科技穿梭時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也是一種浪漫,那么《天空理想鄉(xiāng)》將兩者合一,得到的便是雙重的浪漫。更何況此行還有一項重要目的:尋找烏托邦。在廣袤的時空中,用自己的雙眼探尋那一彎承載著無數夢想的新月——光是用文字表述,便讓我心生無盡的向往。就像劇中小夫所說的,就算此行找不到那座烏托邦,也是一趟令人心曠神怡的旅程。

當然,大雄最終還是抵達了他心心念念的目的地。本作對空島的描繪相當驚艷:新月形的整體外觀本就十分大膽,加上環(huán)繞軌道閃耀的燈球,仿佛一架巨大的機械結構精密儀器,又好像一個微縮的未知星系。而“日”出時展開、“日”落時閉合的程序就像是呼吸一樣,讓這座城市似乎具有了生命力。這些巧妙之極的設計,加上連哆啦A夢都震驚不已的黑科技,讓人不禁心生好奇:這座城市究竟由誰打造?又為何一定要浮在空中呢?

但在我們驚嘆于烏托邦的精妙設計時,也會隱隱約約從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中察覺到一些違和感:明明科技如此發(fā)達,為什么統(tǒng)治整個烏托邦的“三賢者”從外貌到舉止都有如此濃厚的宗教感?明明生活如此富足,為什么人們從事的職業(yè)卻是畜牧或者手工?為什么學生的表現整齊劃一到了機械的程度?為什么人們能習慣于八點入睡,五點早起這一并不合理的作息?而神秘女子的現身更是將懸念推向了高潮。她是誰?她的“同伙”又是誰?為什么要襲擊三賢者?為什么她口中會說出“逮捕”一詞?當大雄和哆啦A夢還在歡呼雀躍的時候,觀眾們恐怕已經為他們捏了一把汗。這種“觀眾的信息領先于角色”的感受,在《哆啦A夢》系列中顯得相當新穎。在平常的故事中,我們幾乎完全跟隨著特定角色的視角,面對著與角色們同樣的未知,等待著真相被一步步緩緩揭開。而《天空理想鄉(xiāng)》在一幅安寧祥和的景象中包含了海量讓人背脊發(fā)涼的細節(jié),可以肯定是故意讓讀者先一步窺探到隱藏在陰影中的真相,從而讓角色歡快的表現進一步襯托出真相的可怖。

而從哆啦A夢和大雄兩人與漢娜結盟開始,那幅安靜的田園牧歌畫被黑暗的真相殘忍斬破,主角團瞬間被卷入巨大陰謀的漩渦,踉蹌著落入絕望的深淵,卻依靠著友情的力量一點點重拾希望,就這樣跌跌撞撞地逼出了幕后黑手的真身,來到了決戰(zhàn)的舞臺。說實話,幕后黑手的身份很容易猜到,其瘋狂科學家的設定也很難說有太大新意,但將整個空島變成能量收集器與試驗田,最終讓控制之光照耀地球的想法的確夠大膽,夠瘋狂,夠讓人血脈僨張。

當boss穿越到大雄居住的小鎮(zhèn)時,我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叵肫鹉侵灰恢崩p著大雄的藍色甲蟲,回想起被大雄媽媽抱怨的古怪的太陽雨,心中幾乎被遺忘的疑惑終于得到了完美的解答。涉及時間要素的《哆啦A夢》故事多如牛毛,《天空理想鄉(xiāng)》并不算最精妙的一個,但也足夠讓人發(fā)出一聲贊嘆。至于四次元垃圾袋,我剛看到它的時候還在想為什么不直接搬出原作的垃圾桶,直到片尾才發(fā)現這看似普通的道具竟然還有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用法。

最后,當大家齊心協(xié)力也無法阻止垃圾袋的爆炸時,索尼亞的自我犧牲完成了這部作品的最后一塊拼圖。索尼亞的初次登場時,他還是“三賢者”的忠實侍從。那時的他面無表情地用雷電擊落了五人組的飛艇,只是聽從“三賢者”的命令罷了。而故事最后的索尼亞同樣果斷地擊落了五人組,但此時他已經找回了自我,這是他聽從自己跳動的心作出的決定。如此精彩的前后呼應,完成了索尼亞這一人物的塑造同時,也讓整部作品在最后的時刻得到升華。

如果我只寫到這里,你一定會覺得《天空理想鄉(xiāng)》的劇情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但可惜的是,這部作品擁有絕佳的整體架構,但細節(jié)處理卻過于粗糙。

《天空理想鄉(xiāng)》的開篇只能用平庸來形容。作為一名老哆學家,我從中挑不出任何毛病,卻也感覺不到任何驚喜。查詢“出木杉大百科”、幻想烏托邦的存在、在棒球隊拖后腿被胖虎揍、把0分考卷的事瞞著媽媽、偷偷使用哆啦A夢留在房間的道具、求哆啦A夢尋找烏托邦……這一系列情節(jié)雖然水到渠成,那些熟悉的要素也確實能讓粉絲們會心一笑,可過于強烈的即視感還是讓人略感疲倦。
更讓人失望的是,每個人從控制中找回自我的過程過于依賴嘴炮,不僅落于俗套,而且完全不符合《哆啦A夢》的一貫風格。

在《哆啦A夢》大長篇原作中,促使人改變的從來都是行動,而不只是單薄的語言?!惰F人兵團》中莉露露的轉變如此自然,正是因為靜香在被她傷害之后仍然對她悉心照顧,正是因為大雄在面對拯救世界的機會時沒有向她扣動扳機。她親眼見證了人類復雜的情感,她困惑,她苦惱,她掙扎,當她發(fā)現自己無法繼續(xù)逃避時才終于接受這一切,從冷血的間諜蛻變?yōu)樘焓拱愕臋C器人。
相比之下,哆啦A夢僅僅靠一句“朋友”與“自己的心”之類的話語就讓索尼亞的內心發(fā)生巨大的動搖,實在缺少說服力。何況他與五人組的友情也描寫不足:他沒有參與五人組的冒險,也無法融入大雄等人的學校生活。除了一開始的接待與和哆啦A夢一起巡邏這種例行公事以外,雙方的有效交流似乎就只有大雄和哆啦A夢斗嘴那次了。在這種情況下,哆啦A夢口中的友情實在有些空中樓閣的意思。
糟糕的是,這種嘴炮情節(jié)在本作中竟出現了三次。尤其是大雄讓胖虎、小夫和靜香清醒過來的那一段,他的意思大概是“我能接受你們的缺點,而我更欣賞你們的優(yōu)點”,可這所謂的“缺點”僅僅在電影最開頭有些許展現,而“優(yōu)點”則幾乎杳無蹤跡。因此,這唐突的告白讓一整段劇情顯得尷尬無比。
但話說回來,這些細節(jié)上的問題終究還是瑕不掩瑜,出色的整體架構保證了這部作品劇情的基本觀感。說不定以放松的心態(tài)來看,那些言語反而能讓觀眾的心燃起來呢?
人物與情感
大雄無疑是本作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一步步清晰的成長脈絡與“烏托邦”這一主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剂惴忠粙寢屃R,運動差要被胖虎揍,他討厭這個懶惰又笨拙的自己。聽聞世上可能有烏托邦,他希望能在那個完美的世界里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自身的不完美與理想中的完美之間的矛盾,是大雄在本作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而在所謂的“烏托邦”里,大雄見證了伙伴們在變得“完美”的過程中如何喪失個性,也意識到那個完全稱不上完美的貓型機器人,卻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終于,他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了他人的不完美,也接受了世界的不完美。他仍然是那個渾身缺點的還是,但他同時也是有著“為他人的幸福而高興,為他人的不幸而悲哀”的金子般的心的少年。
相比之下,胖虎、小夫和靜香三人在本作的人物形象則有些微妙。胖虎太“暴力”,小夫“愛刁難人”,而靜香則有點“固執(zhí)”,這些標簽讓人物的立體性完全被埋沒,讓觀眾的視野只能局限在狹窄的平面之內。而為了體現這些缺點,故事的開頭也安排了相應的劇情:小夫逼迫大雄打棒球,胖虎對拖后腿的大雄暴力相向,靜香則以復習為由拒絕了大雄的邀約。胖虎和小夫的行為的確能稱之為缺點,可靜香以正常的理由拒絕大雄就被貼上“固執(zhí)”的標簽,有些強加的感覺。另外,就算是這些簡單的標簽,也未能融入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中,在后續(xù)的劇情中幾乎沒有任何體現。或許,本作根本沒有塑造這些角色的打算,只是加上這些標簽方便推動劇情、凸顯主題。
而索尼亞作為花費大量筆墨塑造的本作新主角,實際觀感很難讓人說是印象深刻。除了前文提到的與五人組前期互動太少太淺,他悲慘的過去也只是淺嘗輒止,作為影響其性格的重要因素插入得過于直白而唐突,讓我難以與之共情。當哆啦A夢提醒他作為貓型機器人要與人類成為朋友時,他似乎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但我對他反應如此強烈的原因卻是一頭霧水。好在他最終的自我犧牲所展現出的蛻變升華了他的人物形象,畢竟建立在空中地基之上的樓閣至少相比單純的空中樓閣看起來更加真實。
著墨不多的馬林巴反而是我在《天空理想鄉(xiāng)》中最喜歡的角色。這位著名的賞金獵人就像從《星際牛仔》片場跳過來的一樣,既有在工作中干練颯爽的一面,又有在生活中孩子氣和追名逐利的一面,主打的就是一個反差萌。順帶一提,她從人類變身瓢蟲又變成“瓢蟲精”的橋段相當有趣,萬萬沒想到官網上公布的那個古怪形象居然是這么個來頭。希望這樣獨特而有魅力的角色,能更多地出現在《哆啦A夢》電影中。
主題
“烏托邦”這一題材,在《哆啦A夢》劇場版中并不稀奇。從《鐵人兵團》中宣揚平等的機械天國,到《云之王國》中熱衷環(huán)保的空中桃源,再到《白金迷宮》中科技發(fā)達的玩具國度……這些各有特點的世界或多或少地寄托了人們對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這所有的“烏托邦”類作品,似乎無一例外地流露出反烏托邦的色彩:《鐵人兵團》中的麥加托比亞為實現機器人內部平等,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地球;《云之王國》中的云上文明,為了保護環(huán)境不惜將整個地上文明沖刷一空;而《白金迷宮》中的查摩查星上,人類儼然已經成為機器的俘虜,最終也沒能逃脫文明覆滅的命運。不難發(fā)現,這些所謂的“烏托邦”,其實只是現實世界的延伸,反映的是藤子老師對現實的隱憂,包含了他極為廣大的人文關懷。
如果說以往這些《哆啦A夢》劇場版只是包含一定反烏托邦的要素,那么《天空理想鄉(xiāng)》則是一部標準至極的反烏托邦作品。盡管表現形式較為溫和,但空島上的控制之光無疑具備精神控制的效果,而無數的小型機器人則代表了無處不在的監(jiān)視。雷博士眼中的理想世界,就是一個極端專制,不容許情感存在的可怕世界。他認為,只有消除了情感,人們才不會發(fā)生爭斗,世界才會真正和平。
相比藤子老師對現實的關注,《天空理想鄉(xiāng)》中的烏托邦更像一個完全架空的假設世界,而與藤子老師著眼于宏觀社會問題不同,這部作品更加著眼于個體的生活狀態(tài),也即是所謂的“個性”。情感造就了不完美,而不完美造就了個性,造就了這個繽紛多彩的社會。沒有情感,也就無法產生個性。這樣的文明表面上看人人安居樂業(yè),但借用一位知名貝斯手的名言:“舍棄個性,與死無異”。如行尸走肉般度過每一天,這樣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
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他人的不完美,更要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中,活出屬于自己的一分天地。雷博士之所以將畢生精力投入這反人類的研究,正是因為他自己與他身邊的人都沒有接受他的不完美,讓他追求完美以至于瘋癲;索尼亞之所以對三賢者言聽計從、一直沒有找回自己的內心,正是因為沒有人接受他的不完美,讓他沉浸在對“完美”自我的虛幻滿足中。而大雄是幸運的,他同樣不完美,甚至缺點遠多于其他人,但他還有能夠接納他的家人與朋友。況且,如果不是因為不完美,他又怎么能與哆啦A夢相遇呢?
其他
作畫方面,《天空理想鄉(xiāng)》只能算是無功無過,總體很穩(wěn)定,靜香很可愛,只是相比《新恐龍》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鏡頭。而音樂方面,服部隆之的配樂總是和畫面有微妙的脫離感,就像因為沒排干凈灰塵而貼得滿是氣泡的手機膜。描繪空島環(huán)境時那種空靈而神秘的氛圍倒是渲染得不錯,但高潮部分完全沒有任何記憶點——除了音量。雖然《哆啦A夢》一向都是以內容打動觀眾,但畢竟坐在電影院還是期待能有更好的音畫體驗。
另外,繼貍貓和老鼠之后,迫害哆啦A夢的新方法終于被挖掘出來——貸款!售貨員揶揄哆啦A夢的那段情節(jié),看得我心疼得笑出了聲。不過22世紀連二手庫存貨都功能這么強,最新款還能裝備什么新奇的功能呢?
結語
《天空理想鄉(xiāng)》已經是水田版的第10部原創(chuàng)電影了。近幾年來,原創(chuàng)電影已經逐漸擺脫了“低質量”的名聲,本作也算是穩(wěn)定發(fā)揮的一部作品,雖然少了《新恐龍》渾然天成的感覺,但浪漫的冒險之旅、絕美的空島奇觀、隱秘的黑暗真相、驚險的絕處逢生、精妙的伏筆回收、可愛的人物形象、清晰的主旨思想,都讓我選擇接受了這部作品的不完美,也讓我繼續(xù)期待《哆啦A夢》系列的下一部原創(chuàn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