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咸—腎虛所致。口咸以脾虛濕盛,腎虛火旺為多。因中醫(yī)認為“咸
2022-12-30 08:00 作者:中醫(yī)師張先生 | 我要投稿
口咸—腎虛所致??谙桃云⑻摑袷?,腎虛火旺為多。因中醫(yī)認為“咸為腎味”,臨床上常見于腎陰不足,腎火上浮的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咽喉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 有時測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見鈉、鉀、鈣、鎂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堿性反應。 如伴有腰膝酸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shù)等癥狀,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即“腎陰虛口咸”。 治宜補益腎陰,滋陰降火。方藥選用知柏地黃湯加減: 知母、黃柏、山藥、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澤瀉、附子12克,肉桂8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口酸—肝膽之熱乘脾 中醫(yī)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虛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見于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胃酸過多有關。 有人測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應。 口感酸者常伴有胸悶脅痛、惡心、食后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癥狀。治宜瀉肝和胃。 方藥選用左金丸與六君子湯加減: 黃連、吳茱萸、茯苓、白術各10克,人參、甘草各8克,陳皮15克。 日服2次,每日1劑,水煎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