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張嶷 字伯岐

張嶷 字伯岐

張嶷(194年-254年),字伯岐,益州巴郡南充國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lǐng)。他出身自孤苦家庭,少時有膽色。年當(dāng)弱冠任縣功曹,劉備于建安十九年定蜀,張嶷勇救縣夫人脫強寇之手,由是顯名。建興五年(西元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廣漢、綿竹地區(qū)山賊張慕等乘機(jī)作亂,張嶷以都尉身份領(lǐng)兵討伐,用計將張慕等五十余人斬首,十日內(nèi)就將山賊平定,拜為牙門將。
南中自諸葛亮死后多次叛亂,上任的太守先后被殺,使后來的太守不敢上任,只在安定做遙控。張嶷到任后,恩威并施,不但常常給予南中人錢財,也會對叛亂份子給予懲罰,贏得南中人民的信任。張嶷駐守南中之地長達(dá)十五年,離開時南中人民依依不舍,紛紛傷心的向張嶷道別,回到成都拜為蕩寇將軍。
延熙十七年(西元254年),姜維北伐,患有風(fēng)濕的張嶷這時已經(jīng)嚴(yán)重到不能走動,必須依靠拐杖站立,于是有人提議把張嶷留在后方,但是張嶷執(zhí)意跟隨大軍北伐。出發(fā)之前,張嶷向后主上疏道:“臣得蒙主上看重,屢受恩惠,加上有病在身,時常擔(dān)憂突然身亡,不能報答主上。如今總算可以隨軍出征,為國效勞。如果取得涼州,臣愿意擔(dān)任藩鎮(zhèn)守將;如果不能報捷,只好犧牲自己以作報答?!焙笾骺戳烁袆硬唤飨聹I來。之后在與敵將徐質(zhì)的作戰(zhàn)中,死于亂軍之中。
統(tǒng)帥 C+
(張嶷北討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蠻夷。季漢之籓表守將,嶷實為首。)
武力 A-
(張嶷弱冠為縣功曹,山寇攻縣,嶷冒白刃,攜負(fù)夫人,夫人得免。建興中,廣漢、綿竹山賊張慕等鈔盜軍資,劫掠吏民。嶷詐與和親,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斬慕等五十余級,渠帥悉殄。又討南夷劉胄,嶷戰(zhàn)斗常冠軍首,遂斬胄。)
軍謀 B-
(張嶷策略入算,輒有籌畫戰(zhàn)克之功。昔討叛羌,嶷別督數(shù)營在先,至他里,度不可得攻,乃使譯告曉之。耆帥得命,即出詣嶷,給糧過軍。軍前討余種,余種聞他里已下,悉恐怖失所,或迎軍出降,或奔竄山谷,放兵攻擊,軍以克捷。)
智略 B+
(張嶷識斷明果,見事持重老成。費祎為大將軍,待信新附太過,嶷書戒之,后祎果為魏降人郭修所害。又值吳太傅諸葛恪大興兵眾以攻魏,嶷與書諸葛瞻諫之,后恪竟以此夷族。嶷識見多如是類。)
內(nèi)政 B+
(張嶷為越巂太守,誘以恩信,蠻夷皆服,頗來降附。又開通舊道,千里肅清,復(fù)古亭驛。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
魅力 A
(張嶷少有通壯之節(jié),慷慨豪烈,士人咸多貴之,然放蕩少禮,人亦以此譏焉。嶷之儀貌辭令,不能駭人,而其果烈足以立威。為臣有忠誠之節(jié),處類有亮直之風(fēng),而動必顧典,后主深崇之。雖古之英士,何以遠(yuǎn)逾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