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秋/重云同人文】涼州詞(一)
從8月底咕咕咕到現(xiàn)在的單篇。一天發(fā)一節(jié),最后一節(jié)就正好是行秋生賀啦!去年給重云寫了生賀,今年整個大排場給行秋。我真會端水!(其實只是拖到現(xiàn)在不能不發(fā)了。)
純糖無車。某位熟面孔作為電燈泡友情客串出場。
個人近況及后續(xù)更新計劃見文末碎碎念~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云池的初雪較之往年落的早了些。
親兵將厚實的毛呢大氅披覆于練兵場上來回巡視的少年將軍肩頭。年輕的小將軍仰臉望天,又望望練兵場那頭,吩咐道:“給先生也送一件。”
練兵場另一側(cè)立著年紀相仿的少年軍師,一襲素白鶴氅甚為單薄,面容清冷,迎風而立,衣袂飄飄,當?shù)靡痪涞拦窍娠L。確然不過十七八歲年紀,眉睫鬢發(fā)卻都銀白如雪。操練中的軍隊隨著他沉穩(wěn)的口令不時變換陣形。親兵抬眼望去,畢恭畢敬道:“回少將軍,問過了。先生說不必?!?/p>
少年將軍輕輕一點頭。蹙眉道:“七月便落雪?!甭砸怀烈鳎值溃骸伴_倉檢視,預備分發(fā)冬衣。”
那親兵面露難色,遲疑道:“少將軍,只怕倉中儲備遠遠不足。少將軍也知道,近二三年以來,連年大寒,御寒被服損耗甚大,倉中入不敷出。如今惟有指望著補給盡快來。往年冬衣都是八月初送來,誰知今年七月中便下雪。少將軍或可報知大將軍,由大將軍上書陳情,教今年的補給早些送來,便能解患了?!?/p>
少年將軍雙眉更加緊蹙,終于道:“待我今晚與副將商議此事。先吩咐下去,清點倉中越冬被服,明日之內(nèi)來報?!?/p>
親兵應道:“是!”
?
?云池一城,坐落于西域第一雄關離關后方。白山山脈常年積雪不化,自西向東綿延起伏數(shù)千里,沿山南麓矗立起數(shù)十座大小關城,重重鎮(zhèn)守通往中原的要道。西北苦寒,戈壁茫茫,惟白山一帶稍為和暖濕潤,水草豐美,中原有“塞上江南”之譽。[1]北狄、西戎游牧而生,垂涎此地久矣,滋擾爭奪,自古而然。
大將軍長興侯親自坐鎮(zhèn),重兵把守西域第一關,迄今已有近三十年。而年僅十八的長興四公子拜別其父,獨自領兵駐守云池,到如今也一年有余了。云池西得離關要塞之庇,北據(jù)白山高峰之險,方圓十余里地勢平緩,水源充沛。春夏時節(jié),四野綠草如茵,繁花遍地,尤為宜人。祥和寧靜,少有外敵來犯。大約正是為此,老侯爺方舍得令幼子于此地領兵歷練。北行二三里,于山麓得一暖泉,云蒸霧繞,常年不凍。城池依山傍泉而建,故名。
中原與塞外蠻族相持日久,邊關戰(zhàn)事不休。長興侯遣人遍訪世外高人,咨以兵陣之道。有天衡方士一脈,中有一長者,通曉九宮八卦陣千般變化,遂以重禮恭請出山。長者攜族中一年幼子侄趕赴離關,助長興侯操練駐軍十數(shù)年。長興四公子自請駐守云池之時,做父親的究竟不甚放心,因老先生身邊那位子侄兼親傳弟子與四公子年紀相仿,且頗得其師真?zhèn)?,遂與老者商議,令重云小先生隨軍遷往云池,輔佐少將軍。
初出茅廬的少年將軍與年輕先生彼此頗為敬重,一年多來,二人謹遵父親與師長教誨,兢兢業(yè)業(yè)操練兵陣,布設城防。此二人雖年少,行止穩(wěn)重,事必躬親,上下官兵無不敬服。初時,眾兵士見新來的少年軍師滿頭銀絲,瞳色淡藍,大為驚異,甚或疑為西域外族血脈,不免暗暗提防。時日久了,見其性情沉靜,學識淵博,于兵陣一道更有出神入化之能,才知確是道法名門嫡傳之后,再不敢小覷半分。據(jù)傳這位年輕的小先生于天象、醫(yī)道等術也頗有造詣,更兼身有武功,然每每有人問起,小先生總不過淡淡笑道:“不及吾師萬一。”便不復多言。
得此二位少年英才坐鎮(zhèn),云池一城,秩序井然,軍心甚定。惟今年七月落雪一事,因是天候,非關人力,眾軍士憂心冬季苦寒,城中稍感凝重之氣。三日后,少將軍不敢再等,下令飛鴿傳書離關,請示大將軍。這日天色將晚,正在親筆寫信印章,譙樓忽有人飛奔來報:“報少將軍,城東五里望見飛云侯府車馬旗幟!補給送來了!”
少將軍大喜過望,擲筆起身,便奔下城樓,飛馬去迎。到得城外,遙遙望見綿延不絕一條車隊,飛云府眾家仆或騎或乘,井然有序,另有兵士夾護兩旁。中有一車駕,尤為華美氣派,然兩旁稀稀落落的不見幾個人護衛(wèi)。少將軍稍感愕然。轉(zhuǎn)眼卻見車隊打頭一人身披一襲靛青云紋織錦緞白毛領斗篷,騎一白馬,身后追隨若干侍衛(wèi)。馬上少年望見少將軍,催馬來迎。少將軍又驚又喜,揚聲問道:“可是飛云二公子,行秋賢弟么?”
那白馬雖不比少將軍的坐騎高大壯碩,卻也纖細敏捷,霎時奔到近前。錦衣少年翻身下馬,好生輕盈靈動身姿,單膝跪了,便向少將軍抱拳行禮,擲地有聲道:“飛云府行秋拜見云池少將軍!聽聞近日西域苦寒難耐,在下來遲了,向少將軍請罪!”
少將軍忙不迭下馬扶起,連聲道:“賢弟怎么與我這般客氣生分起來!飛云府籌措軍需,數(shù)十年如一日,原已大為不易。況今歲七月飛雪,毫無預兆,承蒙飛云侯惦念,雪中送炭,更有賢弟不辭勞苦,千里奔行,邊關將士無不感念。還望賢弟受在下一拜!”
他話音未落,行秋又趕忙雙手將他扶起。二人對望少時,少將軍忽而長聲大笑起來,一把將行秋擁住,大力拍他肩背一連數(shù)下。行秋亦微笑。少將軍放開他,執(zhí)著他雙手笑道:“才幾年不見,同我見外什么!”又將他上下細細打量一番,關切道:“世伯怎么舍得叫你來了呢?這一路上可還好?府上幾位尊長都安好么?”
行秋笑答:“都好,有勞少將軍掛心。怎么,這地方家兄來得,我便來不得么?”
少將軍一副了然之狀道:“近些年邊關氣候一年冷似一年,去歲令兄來時已吃了不少苦。世伯與伯母一向疼你,凡事推說你年歲尚小,不許你多管。今年又是這個情形,怎么舍得輕易放你來?只怕是你自己偏要來的?!?/p>
行秋便抿著嘴兒笑,點頭道:“果然少將軍知我。正是我自己吵著要來的,實在我早想一睹塞上風光,就是家中總也不許。若非今年事出意外,大哥在別處忙的抽不開身,天知道還叫我等上幾年呢。為著這個差使,正好也叫我的馬兒出來跑上一跑,豈不愈發(fā)劃算了。”末一句雖不無玩笑意味,卻也是當真喜愛那匹白馬靈巧聰慧,說著便往馬兒如銀的鬃毛上撫摸兩下。馬兒垂下脖頸,將臉頰挨在他肩頭蹭了蹭。
少將軍便也去端詳那匹白馬,隨口感嘆道:“從前咱們大家年紀都還小時,一群膏粱子弟整日在玉京游手好閑,吃喝玩樂,書也不好生讀,學堂里也是蒙混。那時我便見你與旁人大不相同,惟獨你是有大志向的,必不甘心長久拘在那一方玉京城中。如今看來果然不錯?!币幻嬲f著,一面極熟稔的將那馬兒從頭至尾端詳個遍,果真不賴,不覺點頭贊嘆。忽而想起什么來,又道:“是了!正好你來了,我給你引見個人,必定與你意氣相投。那位可是大有來頭之人,等你見了就知道。如何?”
行秋不無驚異道:“原來少將軍這里是此等臥虎藏龍之地么?聽聞離關有位極了不得的世外高人出山坐鎮(zhèn),少將軍這里又有什么高人,我竟不知?”
少將軍見行秋仰慕,語調(diào)中不覺便有夸耀之意:“既知道那位老先生,便容易了。我說的這位不是旁人,正是老先生的親傳弟子,天衡方士一脈的嫡傳血脈!”
說著親手扶行秋上馬,與他并轡而行。行不多時,城門已然在望。這日雪勢不緊,零星幾點雪片疏疏落落。寒風呼嘯,四野空闊寂寥,暮色漸濃。行秋不經(jīng)意抬眼望去,只見城墻上立著個俊朗少年,雪衣鶴發(fā),正朝下望著。眉睫雪白,如覆霜花;眼瞳淡藍,又如星子。他握韁繩的手不覺往后收了一收,不知何故,心中已然認定,必定就是此人了。白馬極為靈敏馴順,韁繩稍有收緊,即刻停步。一旁的少將軍見他神情有異,忙囑咐道:“那位正是我預備向你引見之人,天衡方士重云先生。切不可因他外貌異于常人而待他失禮,重云先生是真正的天衡嫡脈,學識品行都非同一般。”
行秋會意點頭。兩扇厚重城門于守城軍士的長聲呼喝之中緩緩開啟。兩位公子駕馬徐行,身后車馬隊列蜿蜒不絕。行秋仰望城墻上的白衣少年,那少年也正目不轉(zhuǎn)睛望著他,直至高聳的城門漸漸遮去二人視線。
?
?
少將軍向鎮(zhèn)守離關的父親傳書報喜,告知飛云府二公子已護送軍需抵達云池,明日即可趕赴離關。當晚大擺宴席,為飛云府一行人接風洗塵,自己倒喝了個半醉,與行秋相談甚歡,自然也不忘為重云先生與行秋公子兩相引見。歡喜添上醉意,全化作溢美之辭,將二人各各贊揚的叫一個天花亂墜。說完行秋如何飽讀詩書,如何見識不俗,又稱重云當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移星換斗之能。
行秋尚能含笑答一兩聲“謬贊”,轉(zhuǎn)臉一看,那位重云先生才是真正無措,赧然笑著不知如何應聲,不時作無可奈何之狀望行秋一眼,面有慚色。行秋心道原來是如此淳厚幾近木訥之人,便有親近之感。遂正色勸止說:“少將軍已有些醉了,不可再飲。此番叨擾,能解少將軍之憂,是愚弟之幸。若因此事引得一城主將醉酒誤事,則又不妥了?!?/p>
少將軍聞言驚道:“賢弟教訓的是。我也險些忘了,明日一早你還需往離關去,今晚正該好生歇息才是??刹皇翘?!”忙教席上眾人各自散了,安頓一眾來客歇下。幾個親兵扶少將軍回房睡了。
這一覺直睡到次日辰時許。少將軍起身問時,只聽親兵說行秋公子一行人急著趕往離關,由重云先生親自送出城去了。此外無事。正說著,忽有負傷信鴿自離關方向緩飛而來。軍士取信急報少將軍。少將軍展開字條,只見其上赫然寫道:“四郎吾兒:離關一帶時有北狄流寇來擾,飛云二公子如至,可令其暫居云池,切莫出城。運送輜重,則來信報知,吾遣兵接應。父字?!?/p>
少將軍讀畢,生生驚出一身冷汗,頓足而呼:“大事不好!”便要領兵出城去追飛云府一行。麾下陳姓副將勸阻說:“少將軍不可魯莽。值此非常時期,邊關不寧,城中不可無主帥。請少將軍準末將領百騎前往,必定護飛云二公子毫發(fā)無傷!”
年輕的將軍眉頭緊蹙,終于沉聲道:“準!”
?
?
飛云府一行出城七里余,行秋公子示意車馬少停。便勒住白馬,向身旁重云先生道:“重云先生請留步罷。少將軍極言先生才學過人,天下少有,在下雖未及與先生深交,然見先生風骨不凡,早已心折。此去離關,若諸事順遂,不日即可返還云池。先生若不嫌棄,到時我再來叨擾請教?!?/p>
重云乘一匹挺拔勻稱的青驄馬[2],此時亦在馬背上揖讓道:“公子過譽了。邊塞險地,一路務請多加小心。待公子返還,不論有何吩咐,在下自然聽從?!币娦星镞€禮,他便讓在道旁,說:“公子且去,我在此地目送。”
行秋微微一笑,輕抖韁繩去了。重云目送隊伍行出半里路開外,方策馬回城。不料行不過二里,忽聞西方傳來胡騎嘯聚之聲,四下呼應,恐有二三十人之眾。重云神色驟變,立馬不動,揚首四顧。聽辨少時,回馬疾奔。半途中又聞一記尖銳哨響,是飛云府一行朝天放響箭求援。
重云縱馬疾行,眼見車隊正停在不遠處,一眼望去尚且完好,遂于一草坡后勒馬觀望。果然見二十余胡騎奔馳如風,口中呼哨不停,分從四面擁上。飛云府一行隨隊兵士紛紛拔劍,繞車而守。
胡騎人數(shù)雖少,然迅猛非常,若趁此防守未定之機沖殺縱火,燒毀輜重,于中原邊關守軍不可不謂一記痛擊。怎料這二十余騎卻并不動手,環(huán)繞奔馳不休,漸漸圍向隊首。重云定睛看去,頓時心頭一凜。只見二十余騎不知何時已分作里外二圈,將一人從隊伍中隔開來。內(nèi)圈七人圍住那人,虎視眈眈,外圈十余人盡數(shù)拔出彎刀,威懾眾人不可靠近。而那被圍住之人不是旁人,正是行秋公子。
眾人皆盡驚慌失色。重云此時卻已恍悟,北狄、西戎并不似中原人以天下一家為懷,頗多散兵游勇,大小群伙,各自為政。今日碰上的并非北狄王騎,不過慣常在邊疆劫掠為生的盜匪之流罷了。是以并不理會什么軍需補給,只知緊盯著一行人中衣著最為華貴且年少體弱的富家公子,意欲擄為人質(zhì),謀求巨額贖金。如此倒算萬幸,此二十余騎之外,大抵不會再有胡騎增援。
只是眼下局面亦足夠難辦。眾人欲解救飛云小公子,卻無一人膽敢輕舉妄動。行秋本人倒還鎮(zhèn)定,徐徐兜著韁繩,纖細玲瓏的白馬在七匹高頭大馬半包圍之中小步轉(zhuǎn)圜。他的從容無濟于事。滿臉橫肉的騎兵七人甚至無一人向他拔刀,大約只覺得毫無必要。重云在遠處看了也覺心驚。這清瘦少年覆在長長一領錦緞斗篷之中,雪白毛領襯得臉龐愈發(fā)清秀小巧,不論怎樣看都是手無縛雞之力,柔弱如幼童,瓷人兒一般美麗而易碎。北狄騎兵向他逼近,神情輕慢,仿佛不過探囊取物。
重云疾速四下打量,手中韁繩緊握,預備隨時縱馬飛撲,阻截胡騎去路。不料正在此千鈞一發(fā)之時,行秋猛然兜轉(zhuǎn)白馬,望西北方草坡疾馳而去。北狄人萬萬不料這小公子困獸猶斗,竟還敢跑,內(nèi)圈七人呼哨一聲,打馬追去。一騎與七騎先后越過草坡,轉(zhuǎn)瞬不見。
余下十多騎見有人上馬欲追,一面阻截,一面沖撞車駕,作勢縱火,意圖擾亂軍心。這隊中原軍士并非邊關久經(jīng)戰(zhàn)場之人,應變不及,一時間左支右絀。重云略一觀望,以弩弓對天放出一支云池守軍配發(fā)響箭,而后一抖馬韁,朝行秋去向疾追。
青驄馬腳程已然極快,饒是如此,重云催馬直翻過兩道草坡,才望見行秋與他身后追兵。七名胡騎竟被甩開數(shù)十丈,此時兩方皆勒馬不動,遙相對峙。北狄人發(fā)出威脅意味的嗤笑與喝罵。重云居邊塞日久,懂得胡語,聽出他們一面驚訝中原人的馬竟有如此神速,一面嘲弄行秋跑再遠也無用。
重云暫不敢貿(mào)然靠近,暗暗扣住弩弓。不料行秋忽而如受驚過度、精疲力竭一般滑下馬背,倚靠著白馬半伏在地,不動彈了。重云暗叫不好,只見北狄人大喜過望,驅(qū)馬近前。當先兩人翻身下馬,一人去牽白馬,另一人俯下身,就要一把提起這瘦弱的中原少年。
才碰著那身錦緞斗篷,忽見寒光一閃,行秋陡然睜眼,手中長劍已刺入那人脅下。便在同一時刻,白馬轉(zhuǎn)身奮起后蹄,將另一人當胸踢倒。電光石火間變故陡生,余下五個北狄人登時大為驚怒。一人抽出彎刀,趁行秋還不及上馬,縱馬馳來,望他頸項一刀斬下。行秋矮身避過,順勢將身半轉(zhuǎn),長劍斜斜遞出。
彎刀與幾個斷指一并滾落在地。
趁余下四人尚呆立不動之時,行秋翻身上馬,全力向東疾奔。這幾下兔起鶻落,早已窮盡他畢生所學、應變之能,若余下四人一擁而上,他必定全無招架之力。身后傳來破空之聲,那四人正向他放箭。行秋于馬背上執(zhí)劍回望,倉促揮劍抵擋。
便在此時,白馬忽而哀鳴一聲,瘸拐著漸漸停住。行秋急忙滾鞍下馬,拉住韁繩檢視,原來白馬后腿為飛矢擦破一道口子,鮮血淋漓,所幸箭頭并未扎入,更不至傷筋動骨。然而這白馬雖為良種,性情乖巧聰慧不假,卻是玉京富貴鄉(xiāng)中養(yǎng)大,正好似人中的貴公子、嬌小姐連皮兒都少有擦破一回,精養(yǎng)的馬兒也是一般,如何受得了這樣疼痛。若是軍馬,遍體鱗傷沖鋒陷陣,亦不在話下,這馬兒眼下卻已低低哀鳴,一瘸一拐不能再跑。行秋無半點遲疑,解下厚重斗篷棄置于地,牽馬徒步奔行。
北狄人見狀不再放箭,策馬來追。行秋以余光回望,足下放慢,握劍調(diào)息,漠然全無懼色。便在此時,忽有一騎自東方風馳電掣而來。青驄馬四蹄翻飛,馬上乘者白衣如云,當真是神兵天降。駿馬在行秋身旁堪堪止步,來者翻身躍下,沉聲喝道:“上馬!”
行秋立足喘息未定,驚聲喚道:“重云先生!”危急之中不敢有違,上馬握緊韁繩,只是勒馬不肯走遠。重云在青驄馬后臀一拍,那馬兒得了主人命令,當即馱行秋奔出十丈開外。任憑行秋如何勒緊韁繩,馬兒全然不理。負傷的白馬也瘸拐著追自家小主人而來。獨留重云孤身一人立于茫??蔹S草野中央。
幾個北狄人以古怪的語氣呼喝了一兩句什么,隱隱有驚懼之意。而后四把彎刀一齊出鞘,四匹高頭大馬向重云疾馳而來。
重云一步未動,取下背后負著的環(huán)首長刀[3],并不拔出,連同刀鞘雙手握住。胡騎轉(zhuǎn)瞬即至,當先兩騎舉刀當頭劈下。重云毫不閃躲,長刀斜掃,后發(fā)先至,猛擊左馬前蹄。那馬長嘶一聲,失蹄跪倒。背上那人眼見就要側(cè)摔而下,手中彎刀已向同伴劃去,大喝一聲拋去彎刀,竟于千鈞一發(fā)之際躍起身來。
如此機變實屬了得,然在他躍起之時,重云已反手握刀向右橫撞,運勁好似一記肘擊,刀柄正中右首馬膝。這一下是真正人仰馬翻,兩馬相向跪倒,撞在一處。右首那人應變不及,滾跌下來,一氣亂抓,反將同伴一齊帶倒。
后方兩騎原打算自兩側(cè)包抄上來,不料驚變陡生,急忙勒馬,才避過同伴拋出的彎刀,又險些踩著倒下的傷馬。重云自一片混亂之中從容后撤數(shù)步,持刀嚴陣以待。余下兩人中有一人已生退意,另一人狼狽之下惱羞成怒,揚起彎刀,兜轉(zhuǎn)著馬,還要撲上。重云冷眼望去,懷中長刀出鞘寸許。北狄人揚起的彎刀凝滯在半空。
這白發(fā)少年轉(zhuǎn)瞬之間已連破二騎,而刀刃猶未出鞘。
兩相對峙少時,東方忽而傳來喊殺聲,人數(shù)甚眾。那人勃然變色,知是云池援兵到了,忙收刀下馬,攙扶起同伴。一行人牽著傷馬,跌撞逃竄而去。重云手按刀柄,佇立不動,直至胡騎盡數(shù)走遠。
而后他將長刀負回背后,上前拾起行秋方才解下的長斗篷。青驄馬懂得險情已然過去,這時終于肯聽從行秋命令,放開四蹄,顛顛兒一路小跑到重云身旁。行秋丟開韁繩,摟住馬頸,不待馬兒站穩(wěn),便一翻身滑下馬來,徑直奔到重云跟前,慌著上下打量他可有受傷。重云平素一向極為不茍言笑,此時嘴角邊卻隱約有些笑意,將斗篷與行秋披在肩頭,淡淡說道:“劍法甚好,只是少些殺意?!?/p>
行秋二話不說,抱拳半跪于地:“古華派弟子行秋,謝過天衡山重云師兄救命之恩!”
重云雙手扶起道:“不必多禮。我天衡方士一族世代與古華派仁人義士交情匪淺,方才你使出古華劍法時,我便認出了。眼下危機四伏,凡事回城再說?!?/p>
他牽來白馬檢視腿傷。白馬驚魂未定,哀聲嘶鳴,還像小馬駒兒一般,一個勁將頭往行秋懷中拱,倒驚的青驄馬一連退開好幾步。重云挽住韁繩,撕下一片衣擺,為白馬裹好傷處。又雙手捧起馬兒臉頰,撫摩頸上鬃毛,作一番安撫。白馬漸漸安靜。重云將行秋扶上青驄馬,將白馬的韁繩遞與他牽著。自己一翻身也騎上青驄馬,與行秋同乘,卻將馬鐙讓與行秋踩,又叫他抓緊鬃毛。行秋一怔間,重云已從他身后伸過手來握著韁繩,馭馬小跑向東。
半途正碰上陳副將親自帶領一行人馬前來營救行秋公子。不料重云先生竟已護送行秋公子安然而返,眾兵士驚愕過后,頓時大為寬心。陳副將向重云報告戰(zhàn)果,驅(qū)走流寇后已將車隊人馬與運送物品清點過一番,所幸無人重傷,輜重亦無甚丟失損毀。
眾人返回遭襲之地,重云先下馬,復將行秋扶下。飛云府眾家仆翹首以待,只等行秋雙足落地,當即一擁而上,連重云一起團團圍住。幾個貼身服侍的忙上前來圍著小公子上下檢視可有受傷,又前前后后的為他整衣。有幾人牽去了白馬,余下的便要扶小公子上車。行秋哭笑不得說:“有什么要緊,就嚇的這樣。我還一根汗毛也沒傷著呢。另給我牽一匹馬來?!?/p>
此言一出,眾家仆頓時面面相覷,大感頭痛,紛紛苦著臉,答應也不是,勸阻也不是。打從玉京城來的這一路上,就沒有哪一天不是這樣,一邊是臨出門前侯爺和夫人親口囑咐了要好生照顧小公子,不可叫他受傷受累;另一邊是小公子自個兒從來不肯安心坐車,偏要整日騎在馬上。今日險些給流匪劫走,遭逢性命之憂,眾家仆真真是求天告地,萬幸才盼回一個安然無恙的小公子,誰知他本人卻還像沒事人一般不肯安生。便在一片寂然中,忽而聽得年輕的重云先生好似再平常不過一般隨口應道:“行秋公子若不嫌棄,就騎我的馬好了?!?/p>
眾家仆不料竟還有人應聲,還是這位名望頗高的重云先生,一時皆盡呆若木雞。其中一個稍年長些的家仆大約是總管事的,干咳一聲,畢恭畢敬向重云道:“先生此番救下小公子,于飛云府可說是恩重如山了!只是……先生您也見了……我們小公子才受了驚嚇,總該叫他好生休息才是。這一路再騎馬回去,倘若受了風,著了涼,絆著摔著,有個什么不妥,我們這些人豈不罪過大了!”
行秋如何肯聽這話,馬鐙一踩,韁繩一帶,青驄馬通人性,已然識得是與主人親厚之人,對他順從之極。行秋在馬背上昂首挺腰,意氣飛揚,回望那家仆笑道:“好了、好了,我這不是好端端的么!你們可記得好生服侍重云先生!”說罷一抖韁繩,斗篷也不系嚴實,獵獵迎風,縱馬而去。那家仆滿面無可奈何之狀,拊掌跌足而嘆:“公子!小公子!哎、哎!”
重云淡淡笑道:“這位阿叔不必如此憂心,行秋公子并非泛泛之輩?!?/p>
他忽而發(fā)覺行秋去后,一眾家仆此時全圍繞他站著,頓時有些不自在起來。告退之辭尚未出口,那家仆早已雙目放光,極懇切道:“原來重云先生與我們小公子年紀相仿,當真是英雄出少年!小公子吩咐我們好生服侍先生,眼下不如就請先生乘上專為小公子準備的車駕回城可好?”
重云從不曾像此刻一般感到自己如此不善言辭。他張了張口,但覺一切客套推辭在這熱心的阿叔面前都是徒勞。最終也只得點頭應道:“如此有勞了?!?/p>

注釋:
[1]白山:原型為祁連山脈,祁連山有一別名為白山。由此可知離關和云池所鎮(zhèn)守的西域要道原型為現(xiàn)實中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以北,文中西域要道位于白山以南也是虛構?!叭辖稀痹诂F(xiàn)實中是指河套平原,與河西走廊并非一處。因是虛構,此處混用。
[2]青驄馬:毛色青白相間的馬,今人稱這種毛色為“菊花青”。馬的青灰體色實際上是黑色與白色混雜形成的,年幼的青馬毛色最深,隨著年齡的增長,白毛逐漸增多。據(jù)說菊花青色多見于4歲齡左右的青馬,這個年齡相當于人類的18到20多歲。對于初長成的馬兒來說,也正是朝氣蓬勃、初露頭角之時。
[3]環(huán)首刀:漢代最初廣泛使用的武器為漢劍,由于漢劍適合刺擊而非劈砍,劍身易折,且雙側(cè)開刃,鍛造成本較高,對戰(zhàn)西北邊疆來犯的游牧民族騎兵非常不利。后來出現(xiàn)了厚脊、單側(cè)開刃的環(huán)首刀,不易折斷,適合斬擊。由于劍身需要打磨四面甚至六面、八面,而刀身僅需打磨兩面,且僅有一側(cè)開刃,刀的鍛造過程也更為簡便。環(huán)首刀取代漢劍,在漢朝對匈奴的決勝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碎碎念:
首先還是抱歉讓大家久等啦。
《涼州詞》原本是8月份那時候有感而發(fā)產(chǎn)生的靈感,當時想著正好也可以作為《緋云錦》的復健。然后……然后我就開學了。
一入新專業(yè)深似海。短短一個月在新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長了不少見識。學業(yè)壓力還是有那么億點大的,該說不愧是我夢中情校嗎(這句劃掉)。全專業(yè)抱著小說當作業(yè)寫(字面意思),該說不愧是我夢中情專業(yè)嗎(這句要不也劃掉)。
學這行以后我對寫小說的愛并沒有改變。當然我的寫作水平也不可能就此憑空飛躍到我這個年齡不應有的高度。一切還是慢慢來吧。我只是非常忙碌,同時又非常幸福。每天聽老師講課,會有一種追星成功似的歡喜。課程作業(yè)的范疇從四大名著覆蓋到懸疑小說。有點累,但可能會使我的風格切換越來越嫻熟吧。
世界多么大啊,我的心又多么滾熱。我想把《緋云錦》寫完,它是我在尚未得到正規(guī)寫作指導之前,無意識但完全自發(fā)地向著寫作技法提高邁出的第一步,我在一個月以來的專業(yè)學習中驚訝地發(fā)覺了這一點。它后面還有那么多精致的、輝煌的東西,應當珍而重之地好好呈現(xiàn)出來。我多么愛它。
有些部分實在很難,需要格外小心處理。好在我可以學習。我愿意像海綿吸水一樣吸納這個世界,再將我心里的世界釋放出來。這一切都值得。如果一個獨立于現(xiàn)實世界之外的世界,同時也能為與我相似而又不同的千萬靈魂帶來喜樂和慰藉,正如我也從別人的無數(shù)世界中汲取喜樂和慰藉一樣,那于我將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和幸福。我愿意為此一直努力下去。
講點實際的。
這個學期要精讀四大名著加《金瓶梅》,并且我被須彌世界任務《森林書》和學校聯(lián)手忽悠,選了梵語入門課。自己選的課,自己跪著也要上完……更新《緋云錦》最早可能也是寒假的事了?;蛘咴诟鞣N小說作業(yè)的縫隙里寫一兩章吧,如果看《金瓶梅》產(chǎn)生了新感觸的話。我估計有可能的。
希望大家學習和工作都一切順心,都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