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盡的波旁王室,死灰復燃的波旁王朝——法國簡史17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法國走上了艱難苦難的革命歲月。為什么說它艱難?因為革命者面對的是國內外相互勾結的封建勢力(國內?;庶h、搖擺軟弱的資產階級、國外王室、反法同盟)。為什么說它苦難?因為數(shù)次革命成果都被顛覆、篡奪(羅伯斯庇爾獨裁、拿破侖稱帝)

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后,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相繼執(zhí)政,看似革命浪潮一波高過一波,實際上整個法國的民主法制并未健全,這也是為什么日后拿破侖得以篡奪革命果實的原因之一。

表面上1789年法國大革命就已經顛覆了法國封建制度,即波旁王朝的統(tǒng)治。實際上波旁王朝勢力在歐洲仍然不?。ó斎徊ㄅ酝醭且粋€跨國性質的王朝,在西班牙、西西里、盧森堡等國都有波旁王朝的統(tǒng)治),并且革命集團內部(主要是資產階級內部)也不團結,相互傾軋事件頻發(fā),再加上一些對波旁王朝心存幻想的封建?;庶h時不時搞個陰謀篡權活動,民主思想在法國民眾心中扎根發(fā)芽,但是民主制度在法國仍是未立足腳跟

這就引發(fā)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末年的拿破侖霧月政變,隨后登基稱帝專制獨裁,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滅亡,進入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在歐洲列強的反法同盟干涉下,拿破侖最終失敗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曾經的波旁王朝再次統(tǒng)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波旁王朝復辟
波旁王朝復辟
1814年,在萊比錫會戰(zhàn)的硝煙下,拿破侖倒臺,被流放厄爾巴島。在反法聯(lián)軍和法國國內拿破侖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也就是波旁王朝被推上斷頭臺的路易十六的后繼者,開啟了波旁王朝的復辟。在軍隊(主要是國外干涉軍)和資產階級(國內外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然而即使實行了一部傾向于自由主義的憲法,法國此后實際的統(tǒng)治仍是封建那一套,換句話說,專制獨裁本身就跟自由主義犯沖,獨裁政體本身就很不“資產階級”。當然了路易十八企圖恢復的“封建制度”本身也是為當時社會所不容的,別看反法同盟不少打著恢復波旁王室的旗號,實際上他們已經資產階級化(當時已經工業(yè)革命了,資產階級力量已經在歐洲崛起,各國無論皇帝政體還是國王政體,都一定程度進行了資產階級化),因此就算就算反法同盟想立個傀儡,那也得是資產階級性質的,為什么?因為當時歐洲已經出現(xiàn)資本勢力了,你還搞著中世紀封建君主那一套,咱們咋做生意?不做生意咋賺你的錢?連閉關鎖國的東方各國資產階級都不惜開戰(zhàn)來打開市場做生意發(fā)財搞資本,你身處歐洲腹地的法國還能安安心心搞封建制度?因此路易十八陽奉陰違,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倒行逆施的路易十八黑暗統(tǒng)治之下,法國人民怨聲載道,甚至不少人發(fā)出了想念拿破侖的聲音。而反法同盟忙于維也納會議的“分贓”,對法國情況無力管轄。甚至反法同盟內部矛盾鬧得反法同盟名存實亡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拿破侖于1815年3月殺回巴黎,不流血的情況下奪取巴黎,重建帝國,建立百日王朝,驚恐之余的路易十八不忘落荒而逃。但是在巨大震驚之下的反法同盟,迅速鎮(zhèn)定心神,在巨大威脅之下再組成反法同盟,也就是第七次反法同盟,發(fā)百萬大軍征討拿破侖
在拿破侖與反法同盟的滑鐵盧戰(zhàn)役過后,拿破侖再次被流放,法蘭西第一帝國徹底滅亡,而(善于奔跑【滑稽】)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路易十八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于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第二次復辟的波旁王朝在拿破侖勢力徹底消滅后,就公然開歷史倒車,這些倒行逆施的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爆發(fā)。
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是法國在1830年由法國人民推翻復辟的波旁王朝的革命。1824年當?shù)诙螐捅偻醭牡诙粐醪槔硎兰次缓螅芬资酥螅?,熱衷于恢復被大革命摧毀的舊制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封建制度),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社會輿論也倒向資產階級自由派。而國外為了壓制不滿情緒,查理十世于1830年7月26日頒布了反動的七月敕令,封閉自由派報刊,解散議會,限制選舉權等(企圖高壓壓住革命和反對,當然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往往是更大革命的導火索,治水哪能全靠堵?)。

7月27日,在綜合工科學校學生領導下,巴黎人民發(fā)動起義,也就是法國大革命在拿破侖稱帝陷入低潮后,另一次大規(guī)模的1830年大革命,史稱七月革命,一起反對七月敕令。在巴黎筑起街壘,8萬多群眾參加了起義,前來鎮(zhèn)壓的8000名王室軍隊在遭到重創(chuàng)之后退卻。29日起義者占領了盧浮宮和杜伊勒里宮,查理十世逃往圣克魯(在逃命這點上得到了路易十八的真?zhèn)鳌净浚?/p>
8月2日查理十世不得不宣布放棄王位,在法理上兩次復辟的波旁王朝正式退出法國政治中央了,而后查理十世被軍隊押解出境,逃往英國(還好保住了一條命,不像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臺)。但是另一方面巴黎的起義工人缺乏組織,共和派又軟弱無力,就被主張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自由派控制了局面。7月31日眾議院議員在大銀行家拉斐德家中開會,決定把王位交給波旁家族旁支的一位成員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普。共和派曾予以反對,并且組織人民游行示威,但終未扭轉局面。

8月9日路易·菲力普在議會中加冕,宣誓效忠于“立憲憲章”。至此,統(tǒng)治法國240年的波旁王朝宣告終結,開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七月王朝”的統(tǒng)治。
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也稱奧爾良王朝,是因為在七月革命之后,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依靠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王位(君主立憲),因此也稱為奧爾良王朝。但是諷刺的是,七月革命剛剛推翻了復辟的波旁王朝,結果里面又君主立憲了一位波旁王朝的國王

前面我們說了波旁王朝是一個跨國性質的王朝,在歐洲各國都曾有過統(tǒng)治,而其在法國的統(tǒng)治于1589年開始,也就是瓦盧瓦王朝之后進入的波旁王朝。 到了17世紀中期,波旁再度分出長幼兩支(跟咱們族譜當中分房類似):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法國波旁王朝時期)、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復辟波旁王朝時期);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tǒng)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因此推翻復辟波旁王朝后建立的七月王朝那也是人波旁王朝的延續(xù)(實質上七月王朝跟波旁王朝大不同)

七月王朝是在1830年至1848年統(tǒng)治法國的君主立憲制王朝,相較于此前復辟波旁王朝的赤裸裸開歷史倒車、采用封建制度來說,七月王朝的君主立憲制無疑是具有進步性的,但是和再此前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來說又是有所欠缺的。而此時的法國距離1789年法國大革命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曾經民主、共和、自由、革命的思想早已深入法國群眾的骨血,因此在短短18年后,波旁王朝的小延續(xù),即七月王朝也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1845年以后,法國的農業(yè)、工業(yè)和財政就出現(xiàn)了不景氣,1845—1846年農業(yè)的連續(xù)歉收,造成了全國性的大饑荒。經濟因素成為了法國革命的終極原因。到了1847年英國首先開始的經濟危機,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波及法國。農業(yè)危機加深,農民收入不斷減少以及農民對工業(yè)品購買力的下降,工商業(yè)危機接踵而至,生產大幅度下降。
與此同時,財政危機也日趨嚴重,破產的銀行數(shù)不勝數(shù),國家的財政赤字高達預算總額的25%,到1848年初,國家的短期債務已達63億法郎。財政危機使基佐政府信譽掃地,官場腐敗也日趨嚴重。整個到19世紀40年代末,法國的農業(yè)危機、工商業(yè)危機、財政危機和政治危機交疊在一起,不僅產生了一大批新的失業(yè)者和饑餓者,而且也使中小資產階級陷于困境之中,連大資產階級也感到焦急不安,這就徹底動搖了七月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加速了革命的爆發(fā)。

并且菲利浦施政傾向保守謹慎,外交也連連不濟,引起人民普遍不滿,引發(fā)了法國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的起義人民占領了杜伊勒里宮,隨后群眾來到波旁宮,沖進議會廳,登上講臺,高呼“打倒議會”“共和國萬歲”的口號,并且莊重地宣布:“既不要國王,也不要攝政王。共和國萬歲!”驅散了立法議會,七月王朝終于被推翻,二月革命獲得了勝利,之后,法國進入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時期

路易·菲利浦于1848年2月24日見大勢已去,慌忙宣布退位,立其9歲的孫子巴黎伯爵為國王,其母親奧爾良公爵夫人為攝政王,自己與王后一起匆忙乘坐馬車,逃出巴黎,不久流亡英國。七月王朝也最終滅亡
陰魂不散的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死灰復燃已經足夠讓人頭疼了,1814年的路易十八第一次復辟波旁王朝、1815年的路易十八、查理十世第二次復辟波旁王朝、1830年的路易·菲利浦的七月王朝/奧爾良王朝。光是在法國波旁王朝粗略來算就復辟三次,可見當時歐洲的波旁王室真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尸還魂、死灰復燃、陰魂不散
另外在歐洲同樣如此,波旁王朝本身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xù)續(xù)統(tǒng)治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與西西里、盧森堡等國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因此七月王朝在1848年二月革命中被傾覆是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tǒng)治最終結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統(tǒng)治于1860年告終。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統(tǒng)治于1931年被推翻,但于1975年第三次復辟,也就是西班牙的王室。
這也就應了標題的那句話:野火燒不盡的波旁王室,死灰復燃的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作為歐洲歷史悠久、影響范圍廣泛的王室,在歐洲史、世界史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期講法國史咱們要涉及到,以后講西班牙史還要提到,說意大利史同樣得講)波旁王朝在法國歷史上的作用也是承前啟后的,上承拿破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下啟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那么此后的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又是怎樣的光景呢?它為什么又叫第二共和國,要與此前第一共和國區(qū)分呢?法國第二共和國又是怎樣滅亡的呢?歡迎繼續(xù)關注本系列法國史的內容,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