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

念樓學短31
1
和順的夫妻,尤其是“數(shù)十年同艱共苦者”,先死去了一個,那另一個“目中忽無此人”,當然會十分痛苦。這種痛苦,本人當時是無法以語言文字表達的,因為語言文字無此力量,人亦無此力量。——但終究總不會沒有一點流露,于是便有了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有了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有了歸有光《項脊軒記》最末那使人讀后久不能忘的一段。
2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之.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也.
3
人的身心,若不常常接受古今好思想好文章的洗禮熏陶,必然染上庸俗的灰塵;一照鏡子,便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形象越來越猥瑣,開口說話也不免帶著越來越重的俗氣。
4
凡兩訟者.各據(jù)所見.無不鑿鑿.聽訟之耳.何由鑒別.惟從其彌縫極工處.便知其極破綻處.蓋天下之人.無故而多一語.此語必有所為.其極工處.乃其極拙處.若夫理直者.其言自簡.了無曲折.反有拙漏.故望而知其誠偽也.
5
打官司雙方舉證陳詞,都會力求有理有據(jù)。如何判斷是非呢?我的經(jīng)驗是,只有從準備最充分、組織最嚴密的說辭中去發(fā)現(xiàn)他的破綻。
人們打官司,都有他們自己的目的。凡是他特別用心的地方,便是他特別需要羅織或掩飾的地方。振振有詞,反而容易露出馬腳,他的巧也就成為他的拙了。
至于有理的一方,通常并不會多說話。話也總是簡單平實,不會有過多的增飾,甚至還會出現(xiàn)口誤或記錯。誠實和虛偽,有經(jīng)驗的人本可一望而知,因為誠實者總是不需要特別做作的。
6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英雄烈士都成了“特殊材料制成的”,既能克制世俗的欲望,也能拒絕正常的情感,完全“脫離了低級趣味”。如果告訴他,文天祥不僅曾經(jīng)如此同情“犯錯誤”的人,還十分喜歡聲色女樂,只怕他還會不相信呢。
7
野梨酸澀類枳.斷桃根接之.稍可啖.再接之.三接之.甘脆遠過哀梨.可見人不可不相與好人也.
8
野梨子又酸又澀,簡直跟枳實一樣,不能入口。將它的枝段和優(yōu)良果樹嫁接以后,結出來的梨就勉強可以吃得了。再嫁接幾次,口味居然賽過了又甜又脆的哀家梨。
由此可見,人之相交,一定要交品質(zhì)好、學問好的好人。
朱批:
有點孟母三遷的意思。
9
行要好伴,住要好鄰。
10
與鮑春霆 曾國藩
足下數(shù)年以來.水陸數(shù)百戰(zhàn).開府作鎮(zhèn).國家酬獎之典.亦可謂至優(yōu)極渥.指日榮晉提軍.勛位并隆.務宜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馀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常常記此二字.則長履大任.福祚無量矣.
11
吾兄連年作戰(zhàn)有功,已經(jīng)當上總兵官,獨當一面。國家論功行賞,給的待遇很是優(yōu)厚。很快你又要升任提督軍門,位置更高,榮名更大,責任也更大了。
我愿奉贈吾兄兩個字:律己要“敬”,做大事小事都要小心謹慎,不敢疏忽;待人要“恕”,功不全歸自己,過不推諉別人,事事都要留有余地。能時時記住這兩個字,自會勝任愉快,永遠成功,謹此祝賀。
12
鮑超雖然不識字,卻是曾國藩手下一員得力的戰(zhàn)將。此時他已“開府作鎮(zhèn)”,當上鎮(zhèn)臺(相當師級),馬上就要升提督軍門(軍級)了。曾國藩要使用他,就得教育他,使他少犯錯,不坍臺。都說曾氏能用人,會用人,這封信便是范例之一?!皝y世英雄起四方”,出身草莽,因為不怕死,打仗打成了大官的,歷朝歷代都有。不聽教訓,結果身敗名裂的,曾手下有李世忠、陳國瑞,后來也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