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邊界的一些心得以及求建議

首先樹立邊界感是好事情,是愛自己重視自己的開始,up講了樹立邊界感的優(yōu)勢和好的方面。同時這里面是要做取舍的,取舍之后就是你的態(tài)度。好比,別人有求于你的時候,你拒絕了他,日后你有求別人時,有可能遇阻。所以這里面的取舍自己恒定,如果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大部分工作,不需要太繁雜的人際圈,就可以直接或委婉的拒絕,語氣溫和,態(tài)度堅定。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別人對你的印象。有些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表里不一,也是一種邊界感弱的體現(xiàn),給人一種沒原則的印象。。比如我的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不屬于那種需要跟許多人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單位不喜歡哪個同事可以不理他/她,喜歡的同事可以多交往,不喜歡的少交往或不交往,做好自己的事,不湊熱鬧不結(jié)交小團(tuán)體,交朋友的范疇限定于同事以外的人。再說父母,前面和外人怎么都行,父母畢竟是骨肉血親,他們可能思想陳舊,但初衷一定是為我們好。另外up說,嘗試過跟他們斷聯(lián),但后來又不得不復(fù)聯(lián),以及又說到,可以支配自己的情緒。其實我個人認(rèn)為,樹立自己的邊界感,先處理好原生家庭的形成的行為習(xí)慣,比如父母要求你做的事,你不喜歡或不愿意,直接告訴他們:我不喜歡做某事,和為什么不喜歡的原因。列出1、2、3告訴他們。他們可能一開始接受不了,留給他們接受的時間。
另外,自己獨處的時候仍然要想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要立邊界感,還是劃清界限?立邊界感,實際上就是告訴父母你的原則底線在哪里,前面提到up說,自己支配情緒等觀點。。在與父母相處過程中,即使意見出現(xiàn)分歧,也不會惱羞成怒或暴跳如雷,也就是說,雖然意見暫時出現(xiàn)分歧,一時間不能迅速達(dá)成共識,但也能在一起好好相處,你能夠有耐心等待父母接受你的想法,而不是覺得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該讓著你,怎樣怎樣,在此期間,你和父母,都可以自如的表達(dá)觀點,你堅定的表達(dá)觀點,但不情緒化,你的情緒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長此以往,把這種情況變成你的常態(tài),你的父母就知道你的底線在什么地方了。
后者劃清界限,不再來往,就更好辦了,實現(xiàn)經(jīng)濟(jì)完全獨立,大事小事都不用父母操心,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物質(zhì),房子車子,自己的事業(yè),錢寄回去,逢年過節(jié)回去看看,處的像親戚似的[笑哭]不過后者不建議,畢竟那是你曾經(jīng)的家,如果你躲過了原生家庭的人生課題,后面遇到親密關(guān)系,你還是會很困擾,因為你怎么對待父母,就有可能怎么對待愛人,或者從愛人身上索取你在父母身邊缺失的愛,而是有可能還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感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原生家庭的問題,我也有點,工作以后,嘗到世上酸甜苦辣咸各種味道以后,跟原生家庭關(guān)系改善了許多,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無論人際邊界感或親密關(guān)系中的邊界感是一樣,要有耐心等待它一點點從量變引起質(zhì)變的過程,我們就生存在這個過程里面,也在這個過程里面成長,成長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