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沙漠之鷹的起源,它真的不是設計用來打人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總會記得電影中常出現(xiàn)一支銀色的大型手槍,但那會兒我對槍還沒個基本概念,只覺得這大家伙特別拉風,好看,威力也大。
等后來開始看一些軍事雜志了,慢慢認識到原來這把槍叫沙鷹,是一支不銹鋼框架的大威力自動手槍,采用和步槍類似的導氣式結構。
再后來,我上了初中,2000左右也正是CS開始火起來的時代,我在烏煙瘴氣的網(wǎng)吧里熟練的按下B13,在吊橋地圖(阿茲特克)木門附近卡點爆頭也成了那個年代專屬的回憶。
不管是游戲還是電影,這把巨大且拉風的手槍很吸睛是真的,尤其是當年很多網(wǎng)文雜志都說它是一把由以色列IMI制造的大型戰(zhàn)斗手槍,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所以狗子這篇也不細聊槍本身,而是和大家談談沙漠之鷹的由來。
首先,沙漠之鷹的娘家是馬格南研究所(Magnum Research Inc),這是一家私人公司。1979年由三個年輕人創(chuàng)立,在這個年代,美國手槍市場還是以轉輪為主,尤其是.357馬格南轉輪非常流行。不過轉輪手槍在發(fā)射馬格南彈時后坐很猛,而且彈輪和槍管有縫隙,發(fā)射大威力的馬格南彈時會有巨大的火藥燃氣從間隙中噴出,這不單是導致子彈動能下降,同時也容易傷及自己或者邊上的人。
當時這三年輕人就尋思是不是應該搞一把發(fā)射.357馬格南彈的半自動手槍,主要是用來戳靶子和打獵,換句話說,馬格南研究所公司打一開始就想借助.357Mag彈的優(yōu)秀彈道,打造一把精度極高的手槍,這就是沙鷹的開發(fā)初衷。
上邊我也說過,轉輪手槍發(fā)射大威力彈時有嚴重的側漏問題以及后坐力過大的情況,所以這家公司開發(fā)沙鷹的時候就用上了非常獨特的腦洞。
沙鷹就是一款導氣式手槍。
圖為沙鷹的導氣活塞和導桿框架。
之所以用導氣原因也簡單,因為常規(guī)半自動手槍要不就是自由槍機、要不就是槍管后坐,但前者hold不住.357馬格南這種大威力子彈的膛壓,后者則是槍管不固定,對精度不利。而且導氣式手槍相比后坐式手槍的后坐力要小很多,更小的后坐力更適合速射。
沒錯,其實沙鷹的后坐力并不大,至少發(fā)射同樣彈藥情況下(比如.357mag),沙鷹的后坐力比轉輪手槍要柔和的多,更何況沙鷹本身2公斤的重量也比那些1公斤以內(nèi)的轉輪更能抵消后坐沖量。
沙鷹的閉鎖采用的也是步槍常見的轉栓閉鎖,咱們從圖上可以看到它的4片閉鎖凸榫,機頭面那個激凸的玩意是它的拋殼挺。多凸榫轉栓閉鎖的強度更高,讓沙鷹能夠放飛自我的發(fā)射更大威力的槍彈,同時閉鎖支撐面均勻,這對精度進一步利好。
沙鷹的膛線也不是普通槍的那種直槽型,而是多邊形膛線,沒有凹槽,對應力集中的疲勞抗性更好。氣密性更出色,子彈的初速更優(yōu)秀;對彈頭的擠壓少,外彈道精度更好;磨損小,壽命高。
咦,說好不談槍本身,莫名其妙的又扯了一堆結構上的問題。不過我想說的是,沙鷹這種大重量、導氣式、轉栓閉鎖、多邊形槍管等特性擺明了就是為了玩精度而生。確實,它在25米距離上的散布不會超過5cm。
然后問題又來了, 既然沙鷹是馬格南研究所公司開發(fā)的,這和以色列IMI公司有啥關系?
有個國外專門做沙鷹的小網(wǎng)站曾經(jīng)給馬格南研究所去過郵件,得到的回復是當年沙鷹在研發(fā)時一直存在供彈不暢和復進不到位的問題,但他們公司本身研發(fā)實力很弱,所以就發(fā)郵件給很多有實力的公司求助,最后是IMI給他們提供了技術支持,再加上多邊形槍管需要冷鍛,恰好當時IMI在造加利爾突擊步槍時用上了冷鍛機(冷鍛的設備很貴),所以沙鷹在1983年正式問世時就交給了以色列代工生產(chǎn)。但沙鷹的一切產(chǎn)權依舊是在馬格南研究所,所以沙鷹并不是以色列的武器,而是標準的美國貨。
總的來說,沙鷹沉重、精準、后坐較?。ㄏ鄬κ褂猛瑯訌椝幍霓D輪而言)、需要經(jīng)常維護(導氣式通?。⒈容^挑彈的手槍只合適打靶玩兒,狩獵這塊也不是不行,但我一直很疑惑狩獵為啥不帶個長槍?
但它絕對不是戰(zhàn)斗或者自衛(wèi)的好選擇,4斤的槍太重,尺寸也太大,攜帶不舒服,出槍速度也有影響。沙鷹,尤其是.50AE沙鷹的槍口焰和噪音巨大,在光線不足的室內(nèi)一槍下去就是眼前泛起光斑,如果不帶耳塞或者降噪耳機的話還容易出現(xiàn)短暫的暈眩狀態(tài)。
所以...咱們游戲里打打沙鷹就行了,各位小伙伴真有機會去打手槍的話,到格洛克.45GAP或者.357馬格南轉輪就停手吧...新手建議別去嘗試.50AE、.44MAG之類的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