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想復合但是被拒絕了很多次了怎么辦?
復合這點事兒說來說去就是【供給】和【需求】四個字
因為很多人從頭到尾都搞錯了一件事:你喜歡他想和他復合,這只能說明你需要他。但不代表,他也需要你。
【愛情的本質,是互相需要】
如果只有你一人有需求,那么你就只能是單相思,無論你再愛他也沒用,因為你對他而言,沒勁兒,只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罷了。
就算我求求某些人了,如果你想追一個人,或者想要挽回,真的不要再給我反復敘述你有多么多么愛他、多么多么無法離開他……
這些廢話真的有用嗎?包括為什么很多人,都會告訴你不要表白,自古表白皆白表。
就是因為,這種情話只是說明了你需要他,而你們到底能不能在一起,這得看他需不需要你。
別老是想著:我想要和他在一起。你應該反思一下:他為什么要和我在一起?
那么,我們該如何知道,對方的需求呢?【馬斯洛需求理論】可以解答你的問題
【馬斯洛需求理論】曾經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了五個部分,由低到高,如果你能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那么你或許就能窺探另一半內心的需求。

編輯切換為居中
第一,【 生理需求 】
其實就是性、食物、水、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
這點目前存在于一些貧困國家、地區(qū),比如偏遠國家里的人。他們長期掙扎在溫飽線上,對于他們而言,愛情是奢侈品,只要你給他們食物和水,他們就可以對你死心塌地。
這里比較值得一提的,是住房,這個我想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明白這是什么意思,馬斯洛當年,肯定沒想到有朝一日,中國的房價會讓一代人絕望成這樣,于是把住房放在了最底層的需求上。
不過,但在房價日高的今天,有時候你敗給情敵、痛失所愛,可能恰恰就是一套房差距。
第二,【 安全需求 】
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wěn)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要。
上個世紀90年代,男女離婚,給出的理由經常是:感情破裂、性格不合。
而本世紀,男女離婚最常見的一句:跟你在一起,我看不到未來。
說白了或者由于男方不求上進、或者由于女方不識大體,總而言之沒安全感了。
所以,如果對方不喜歡你,或者拒絕你的挽回,要么是你在主觀性格上,太作或者太不靠譜,讓他覺得沒有未來;或者是在客觀物質條件上,讓對方打了退堂鼓。
第三,【 社交需求 】
是的,直到第三步,才到了感情的層面。換句話說,你如果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無法滿足對方的話,這一點就輪不到你。
但好在我們處在一個三次科技革命后的時代,拋卻個別貧困地區(qū),大部分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即使是住房問題,對沒有進入社會的學生而言,也是不需要考慮的。
所以,你得搞明白,對方的社交需求是什么?一句話:讓對方有面子。
根據(jù)我的觀察,女生都是從眾動物,比如之前大火的李現(xiàn),本來長的不怎么好看,但由于大家都說他好看,于是女生們也被帶偏了,慢慢的也真心覺得李現(xiàn)就是帥,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
把這種理論,用到戀愛上,你會發(fā)現(xiàn),為什么閨蜜一句話會毀掉情侶?無非就是,閨蜜讓女生覺得,這個男生無法滿足她在姐妹面前的虛榮心,于是,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選擇與男友分手。(哪怕她本身對男友很滿意)
同理,男生也一樣,誰都有大男子主義,好個面子,為什么男孩都喜歡漂亮女生?除了好色外更重要的是假如女生好看,出去吃飯什么的,帶上多有面子?
如果很丑……拿不出手?。?/p>
所以談戀愛有時候還真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朋友圈的事,你還要滿足對方的社交需求才行呀
第四,【 尊重需求 】
這里的尊重,不是你理解的懂禮貌的意思,而是對對方成就或自我價值的認可與肯定。
換言之:懂他。在這個世界上,你會遇到很多愛你的人,但又能遇到幾個懂你的人呢?
總有直男抱怨,女生生氣了,也不說,就只等著自己猜。
可總會有人,你一皺眉,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懂你的夢想、懂你的心思、懂你的愛好、更懂得你內心不為人知的孤獨……
所以,這份理解也就顯得難能可貴。
第五,【 自我實現(xiàn)需求 】
人類最終極的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這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唯一一個不被學術界接受的層級,但這里也可以談一談,就是這點其實也類似與前者,即理解對方,并且給對方幫助。
如果你,可以讓他成為他夢想中的樣子,那么,你就是他的無可替代。
當然了,馬斯洛需求理論,還是太過于宏觀了一些,這里從微觀的角度,來談一下需求。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不同的人可以用類型劃分,進而分析出對方的需求。
比如,還在校園的學生黨,涉世不深、但對世界充滿了求知欲,那么,這類人需要的是可以帶來新鮮感,帶他體驗人家繁華的對象。
再比如,在社會上的白領,壓力山大,這時候需要的是一個溫暖的肩膀/懷抱,讓自己安心的小憩。
又比如,經常混跡酒吧夜店,黯然神傷的人,可能需要的是可以知他懂他,可以撫平他心口創(chuàng)傷的人……
當然了,人與人之間天差地別,以上只是大致劃分,只能說個大概,未必百分百,因為如果從性格上,其實也可以劃分。
比如從小自卑的人,就會喜歡自信陽光的人;
從小被家長管制沒有自由的學霸,更容易喜歡會玩懂玩的小混混;
歷盡千帆、見多識廣的人,喜歡的反而是涉世未深、一臉純潔的人……
因為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上看:人更容易喜歡上,自己內心最想成為的人。
這就是需求。
只要把我了對方的需求,你即使不需要刻意的追求,對方也會愛上你。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因為,花粉正是蝴蝶所需求的呀!
有人特別喜歡孜孜不倦的復述,說我對他做出了多少的付出。
可你的付出,若不是他需求的,那么也毫無意義。
就比如網上的那個段子,女孩想要蘋果,男孩卻給了她一框梨,看似你為她付出了一切,實際上驢唇不對馬嘴。
也別告訴我,這梨已經是你所擁有的一切了,你這就是在詭辯,敢問,你若是供應商,去市場上做生意,拿這套說辭忽悠客戶,客戶會因此而對你網開一面嗎?
說來說去,愛一個人,你得知道他想要,并且有能力去供給。
有些人,是不知道對方想要什么,這個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或者有高人指點,來解決問題。
而還有些人知道對方想要什么,但卻無力供給,那么沒辦法,要么你努力去提升自己,可以供給對方想要的,要么就放棄吧,就比如我也喜歡李沁但我就只能放棄,現(xiàn)實就是如此殘酷,不是么?
但最討厭的一類人不知道對方的需求,自我感動的供給了一堆別人不需要的東西,還自我宣布:看吧,我多么愛你。
一旦別人不和他在一起就自怨自艾,甚至遷怒于人說:我都這么對你了,付出了我的一切,你怎么還不喜歡我?
你確定這不是道德綁架嗎?你得搞清楚,是你喜歡人家,不是人家喜歡你。
既然你主動了,就算受到天大的委屈,你也不能怪人家,怪就怪你自己,有本事喜歡他,怎么沒本事讓他喜歡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