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游記】游戲即第九藝術(shù)?——當(dāng)我們談?wù)摗八囆g(shù)”時,我們在談?wù)撌裁矗?/h1>

音樂、繪畫、舞蹈,似乎所有人都能認可它們作為“藝術(shù)”的身份;那么,當(dāng)談到小說、電影、動漫時,答案還是一樣肯定嗎?
以及,游戲呢?
——盡管我們常說“游戲是第九藝術(shù)”,但你真的會覺得所有的游戲都配被稱為“藝術(shù)品”嗎?換言之,作為藝術(shù)的游戲,與僅僅只能用來浪費時間或金錢的粗制濫造的商品游戲,它們之間的界線在哪里呢?
更進一步地,我想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才是藝術(shù)?
在體驗《父與子(Father and Son)》這款游戲后,我的腦海里不禁產(chǎn)生了這樣的思考。而現(xiàn)在,我想把這些想法,連同這個優(yōu)美的游戲,一起分享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Attention: 本文多圖!請注意流量??!


——————〖類型標(biāo)簽〗——————
風(fēng)格標(biāo)簽:慢節(jié)奏;抒情向;藝術(shù)感;劇情向
類型標(biāo)簽:橫版探索;宣傳物性質(zhì)
亮點:對“藝術(shù)”與“情感”的深入探討
——————〖五維度評分〗——————
游戲內(nèi)涵★★★★★
音畫美感★★★★☆
文案功底★★★★☆
本地化翻譯★☆☆☆☆
游戲性★★☆☆☆

——————【游戲簡介】——————
就本質(zhì)而言,《父與子》實際上是一款由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發(fā)行的宣傳游戲,但它并沒有簡單地建個2D博物館然后把圖像化的展品丟進去就完事了,而是講述了一個略有些意識流、卻完整而動人的故事。
在游戲中,玩家將扮演一名來到那不勒斯的異鄉(xiāng)人——邁克爾。閱讀完剛剛過世的考古學(xué)家父親的遺書,你決定造訪父親生前所任職的博物館,觀賞藝術(shù)品,試圖理解是什么使他甘愿奉獻一生,甚至愿意割舍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游戲性與敘事設(shè)計】——————
整個流程的“游戲性”很弱,你能做的僅僅只有操縱主人公邁克爾移動、在少量的對話中選擇回答語??梢哉f,它并不“好玩”,但它帶給玩家的觸動一點也不少——有點兒像逛一次博物館雖然不如看一場電影那么過癮,但卻獲得了另一種享受,這種感覺。
《父與子》用了一種巧妙的雙線并行手法來表現(xiàn)“觀賞藝術(shù)就是與過去的時空對話”的思想。每次邁克爾在某件文物藝術(shù)品跟前駐足,他就會穿越到過去的時空,經(jīng)歷古埃及雕刻家/龐貝的平凡父親/波旁王朝苦惱的丈夫所經(jīng)歷的一天。

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龐貝古城的小故事——這個小單元里甚至有兩種分歧結(jié)局——末日來臨時,你可以選擇從一名老人的手中搶錢,讓自己一家三口都活下來,也可以選擇讓老人活命,而自己放棄生存的機會與妻女分離。但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當(dāng)時存活與否,龐貝都已成為過去,幸存者也已成為了灰燼……你和邁克爾的思緒一起被拉回到了“現(xiàn)在”。


對了,還有非常有趣的一點是,游戲里增加了一個GPS檢測,當(dāng)玩家切實位于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館時,再打開游戲會出現(xiàn)額外的內(nèi)容——這部分當(dāng)然暫時無幸體驗啦!不過它就是想用這種方式吸引你去那不勒斯嘛hhhhh
整體而言,游戲的美感幾乎無可挑剔,美中不足的便是極為糟糕的中文本土化翻譯orz
——————【美術(shù)與音樂】——————
作為一款為博物館打廣告的宣傳行游戲,本身的藝術(shù)性自然也不能落下。《父與子》的游戲畫面非常非常美(論壇里也有不少截圖貼),明麗的色彩配合柔和的筆觸,幾乎每一個畫面都能單拉出啦做壁紙(要是能一鍵隱藏UI就好啦?。?,bgm則是音樂與鋼琴配合的古典樂,柔和悅耳。



——————【末尾的思考】——————
最后,我想回到開頭拋出的問題——什么是藝術(shù)?
所有那些帶給我們感動的,以及教會我們何為愛的,都是藝術(shù)。
我想這就是我的答案。
或許在游玩《父與子》之后,正在閱讀這則評價的你也會找到自己的答案。如果你愿意花上閑暇無事的一個小時來體驗它,我想它一定會給你帶來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