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淡出移動端的ARM處理器 你認識嗎?
當你心心念念的高通驍龍8Gen2、蘋果A16、聯(lián)發(fā)科天璣9200時,你可知道在二十年前是另一番風景?

ARM處理器究竟是啥
準確得說,ARM類處理器都屬于嵌入式RISC處理器,就是精簡指令集CPU;而我們常見的X86處理器,無論是Intel還是AMD,都屬于CISC復雜指令集。兩種可以理解為:前者主要是移動(工業(yè))設備處理器;后者主要用于桌面電腦,盡管這不太精確。

另外,除了ARM還有MIPS、RISC-V,它們都屬于移動\工業(yè)設備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SPARC、Power、Alpha其實也是精簡指令集產品(服務器、工作站),除了RISC-V之外現(xiàn)在幾乎都銷聲匿跡了(民用端)。
當然現(xiàn)在的界限也沒那么精確,比如Intel曾經希望用X86復雜指令處理器做出移動端產品;ARM構架的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不僅進入了服務器領域,更是要發(fā)力與復雜指令集產品在桌面一爭高下。

淡出視野的只是手機端
智能手機中的ARM構架處理器現(xiàn)在有五虎爭雄,多年前也是五雄爭霸的場面,只不過這五個品牌中有四個已經不在手機移動端競爭了。
德州儀器OMAP
德州儀器的OMAP ARM處理器嚴格意義上說是精品,它的超低功耗表現(xiàn)是在那個時代的奇跡,那時候高通還難以與德州儀器相提并論。然而,OMAP處理器固然擁有極佳的功耗優(yōu)化,不凡的性能表現(xiàn),但是對于移動身上最重要的通訊功能,德州儀器始終不能再進一步,3G/4G調制解調器(基帶)一直沒有集成到處理器中,而且久而久之性能表現(xiàn)也不再那么突出了。不得已2012年9月德州儀器正式退出了手機市場,轉向了智能汽車制造領域,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英特爾Xscale
英特爾的成就無需多言,技術儲備極為豐厚,X86領域的霸主。然而早年英特爾其實是擁有ARM授權的,并且它擁有著當時市場上最好的ARM構架處理器Xscale。相比于ARM“公版構架”處理器,XScale功耗更低,設計也更為合理,性能十分強勁(還有MMX指令集優(yōu)化),幾乎是當時市場上手機、掌上電腦最好的選擇。然而因為盈利情況不佳,最終Xscale被賣給了Marvell,出售時間是iPhone發(fā)布的前一年:2006年。后來英特爾又收購了英飛凌的移動通訊部門,意圖整合自己X86領域的技術,然而事實證明并不成功。

三星處理器
在起名獵戶座處理器系列之前,三星的ARM處理器都是字母加數(shù)字的編號,沒有一個品牌名。早年三星的ARM處理器功耗高性能不足,當時的角色和今天的聯(lián)發(fā)科有點相似,都是市場的挑戰(zhàn)者。然而三星勵精圖治,持之以恒的改進、堅持,終于成就了今天獵戶座ARM架構處理器的成就。而且,三星也是當年市場主要競爭者中,唯一一個堅持到今天的,只不過它只用在三星自家手機產品上(以前魅族也部分采用),再無分號。

飛思卡爾i.MX
飛思卡爾i.MX比較少見,其實飛思卡爾是從摩托羅拉獨立出來的公司,早年摩托羅拉主要用MIPS架構設計處理器的,著名的龍珠系列處理器皆為MIPS構架(掌上電腦的開拓者Palm早年就是用的龍珠處理器),獨立為飛思卡爾后就轉向ARM構架,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英偉達Tegra
英偉達Tegra應該說是個后來者,單純單純從計算能力來說十分強悍,不過一直以來解決不好自己的功耗,還有軟件適配問題(軟件廠商積極度不夠),導致兼容性和市場口碑一般。從手機到平板,從游戲機到汽車,英偉達逐步將自家的ARM產品陣地轉移出了手機/平板設備。當然啦,NVIDIA的策略很精明,至今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只能說它在手機平板這類移動設備上沒成功而已——反倒是靠著任天堂Switch賣了不少庫存。

這個世界不止有手機
其實,ARM架構處理器可不僅僅是移動處理器,比如博通、聯(lián)發(fā)科、高通、Marvell等等都采用ARM構架設計了路由的處理器。可以說,ARM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功能單一的處理器,它的作用遍布移動設備、工控設備、智能產品、路由、游戲機(掌機)甚至是服務器等等領域,比如聯(lián)發(fā)科目前大火的MTK filogic 830路由器芯片就是代表。

現(xiàn)在ARM構架的桌面電腦類產品也已經有了足夠優(yōu)秀的代表,例如M2芯片的蘋果電腦。

誰能想到不過短短十幾年過去,ARM已經攻城略地到如此地步。未來RISC-V是否能在手機移動端有所作為還是個未知數(shù),但是有一點是值得關注的,RISC-V的生力軍中,國產廠商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