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 集錦 2021年10月刊 上海尋味



人到了陌生地方,吃飯是頭等大事。
剛到上海的那陣子,劉詩詩沒事就往公司跑,做什么?蹭飯。有時單點一兩個菜,和同事一起吃,有時是公司聚餐?!拔铱隙I不著,怎么著都能活?!备浇幸粭l開餐館的小街,多是大眾化的菜,當(dāng)年最常吃一家燒烤店,還有一間港式風(fēng)味的,她愛吃雞肉粥,咸香味,肉質(zhì)細(xì)嫩。
偶爾在家里開個火,她會炒菜做飯,簡單的家常菜色。有些是在家時跟父母學(xué)的,清炒時蔬,上海四季都有時令菜,買點當(dāng)季的新鮮蔬菜,一過油就出鍋。雞蛋西紅柿看似簡單,做好了也講究,雞蛋不能老,西紅柿要炒出油。有閑心了蒸一條魚,時間要掌握好,別超過8分鐘。
“愛吃的人,做飯一般都不會太差?!弊鲲埐粺?,煩的是收拾,她一進(jìn)廚房就變潔癖?!懊€東西,洗個手;切完菜,再洗個手,自己都受不了自己?!?strong>不想做就出去吃,上海的美味,常常藏在街頭的小館子里,她尋找美食的那根觸角很靈敏,相信自己的眼光,大體沒有選錯過。


上圖:永福路街道。
下圖:無袖開襟羊毛衫 Sandro
樂福鞋 Tod's
歐米茄碟飛系列名典女士腕表 Omega
有些店家真的很小,走進(jìn)去三五張桌子?!斑€有的能看出來分兩個區(qū)域,有一間小屋子是后來加出來的?!蹦菚r候智能手機還沒普及,更沒有餐飲評選的APP,有時就從門口排隊的人判斷好不好吃。久而久之,排隊的耐心也練出來了,拿了票提示前面還有幾十桌,要等一個半小時,也不在話下。
她相信不好吃的館子開不長,世間道理,大體相同。“定西路和延安西路的交叉口,有一家很火的火鍋,每一次路過都看很多人排隊,餐廳里面特別大,等待區(qū)就專門有一間幾十平米的屋子?!庇幸淮嗡挛缢狞c半趕到,外面沒人等,屋子里也沒開幾桌,趕緊坐進(jìn)去等著一飽口福。

有上海朋友帶她吃過本幫菜。那天正在逛街,忽然特別餓,正好走到老街市里,前面就有一家本幫菜館。當(dāng)時不是飯點兒,離上客的時間還有40分鐘,她進(jìn)去問:“有什么可以快吃快走的?”果然很快上了兩個菜,一個清炒河蝦,一個響油鱔絲。后來才知道,點的正好是兩道經(jīng)典菜。
新鮮的鱔絲,滾燙的熱油,端上來的時候“滋滋”響,醬香中有甜味,吃起來竟忘了害怕。“我假裝不知道,味道是可以接受的,外形是可以忽略的?!鼻锾齑箝l蟹上市,點過毛蟹炒年糕,還在朋友介紹下吃過熟醉蟹。

詩詩在雍福會咖啡廳。
束腰短款襯衫 Tod's
邊框眼鏡 Linda Farrow form溥儀眼鏡
《流金歲月》把故事從香港搬到了上海,一頓飯就能看出蔣南孫家吃得講究。章安仁看一大桌子菜,客套地說不必為我準(zhǔn)備這么多,奶奶告訴他,就加了一個獅子頭。那一盤醉蟹更是點睛之筆,章安仁說自己不會喝酒,南孫說,“喝點熱的黃酒,去去寒氣。”然后還加一句,“平時也是這么吃的?!?/span>
蔣老太太一生優(yōu)雅,生活精致,對美食十分講究。填肚子的零食是國際飯店的蝴蝶酥,夜宵要吃王家沙的小餛飩。王家沙是一家傳統(tǒng)老字號點心店,有“上海點心狀元”之稱。沈嘉祿在《老上海美食》里提道:“其實上海人對餛飩的想念,多半是沖著小餛飩而來,皮子是手工搟的,極薄,呈半透明狀,覆在報紙上甚至可以看見上面的鉛字?!?strong>劉詩詩就很懂餛飩皮的美味,單吃一碗餛飩皮也是好吃的。
劇里有一場戲,蔣奶奶為了感謝南孫朋友的關(guān)照,親自做一份老上??谖兜陌藢氾?。傳統(tǒng)做法用料講究,做法繁瑣,需要先把糯米蒸熟,泡發(fā)紅棗、紅豆、豆腐干等干果脯。一層糯米飯覆上一層紅豆沙,再覆上一層糯米飯將其包裹,倒扣在盤中上鍋蒸熟,出鍋后再澆上一勺糖油——這是八寶飯的靈魂。

喬咖啡外圍,翻修一新的淮海大樓依然保留了老上海的痕跡。
斜紋羊毛外套、提花連衣裙 均為EIN
白色短靴 Stuart Weitzman
上海一到過年過節(jié),許多人習(xí)慣買喬家柵的八寶飯、松糕、桂花糖年糕,過生日要選這家的壽桃壽糕。這家成立于1909年的老字號,有“糕團(tuán)狀元”的美譽。前兩年喬家柵開了一家“喬咖啡”,咖啡配中式糕點,頗有魔都?xì)赓|(zhì)。早餐推出的是咖啡加包子,下午茶是咖啡和定勝糕。
包子是素包子,一咬開就是“一篷鮮香熱氣直沖口鼻”,面皮有清甜的香味,菜餡油汪汪碧綠生青,香豆腐干丁很彈牙,香菇末帶來鮮香氣味。劉詩詩對這個最感興趣,因為曾經(jīng)在上海小店里買過素包子,“當(dāng)時也是工作期間路過,覺得肯定好吃,買了一盒六個,”她用手比劃著,“那么大個兒一個。”

豐裕鮮肉小籠。
想吃到頂級的上海本幫菜,雍福會是個不能忽略的存在,2016年它首次奪得米其林二星,并在評級中多次蟬聯(lián)。餐廳匿身于鬧中取靜的永福路上,因為有德國和英國領(lǐng)事館,這條街當(dāng)年不準(zhǔn)通公共汽車,武裝戰(zhàn)士日夜巡崗。如今德國領(lǐng)事館已成為國家歷史保護(hù)建筑,英國領(lǐng)事館被上海第一代服裝設(shè)計師汪興政租下,建成今天的雍福會。

來到門口,白底黑字的牌匾,設(shè)計古樸中糅合著現(xiàn)代感。進(jìn)得院來樹木蔥郁,石獸青苔,魚池里游著五彩錦鯉。入夜幾盞溫黃燈火,幽幽點亮云衣鬢影,院子一棵老柿子樹,據(jù)說有200歲了。庭院正中,完整遷移了清初江南木造大宅院廳堂的“六藝堂”匾,為清代書法家楊逸所題。

詩詩在郁郁蔥蔥的雍福會庭院里小坐一會兒。
毛衣洗絨連衣裙、提花馬甲 均為EIN
腰帶 Loro Piana?
劉詩詩上一次來也是工作,見屋里、院里收藏著近千件藝術(shù)品和古董。一條從浙江東陽搬來的楠木木雕飾頂,細(xì)致地雕刻花鳥魚蟲、古典故事。案上臺燈是鑲拼玳瑁殼的,墻紙是深藍(lán)色絲絨,垂幔上有深紅色手工縫制的孔雀毛,墻上13塊橢圓鏡子仿自一塊維多利亞時期的鏡子,在意大利精心打磨做舊。
她心里想著,得小心再小心,可別碰壞了。“院子里待著很舒服,春秋天的時候,清爽的風(fēng)吹過來,陽光也不刺眼。”我們拍攝的當(dāng)日,院子里正籌備婚禮,幾十種鮮花冰在桶里,工人搭出一個小花門,秋千上擺著細(xì)碎的香草。新娘子穿著龍鳳褂,忙著接待親友,臉上充滿蜜意。

詩詩在雍福會花園。
羊毛短大衣、提花連衣裙 均為EIN
腰帶 Loro Piana ?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蔣南孫大約也要在這兒辦婚禮的吧,蔣老太太這樣好體面的人,也會希望賓友盡歡。老太太平時吃飯,對餐具都講究,哪怕圓盤子沒有了,也不能用裝魚的長盤子裝炒菜。在雍福會里,很多菜色都有定制的餐具,主廚介紹說,是專門設(shè)計的花紋樣式,為防止仿制,制作完連模子都砸了。
端上來的菜里有油爆河蝦、清炒河蝦,一下喚醒劉詩詩的記憶?!按_實很多上海朋友點過這道菜,自己也愛吃?!蔽r仁都是手工剝開的,入口既嫩又有咬勁兒,還沒有筋感。主廚說,8月份之后河蝦長得肥大,這時雌蝦沒有了,店里提供的都是雄蝦,殼較薄、光亮且半透明。

松茸鮮蔬湯、蟹粉小籠、煸雞毛菜尖、 清炒河蝦仁、苔條粢飯糕,均為雍福會菜品。
熏魚是非常傳統(tǒng)的上海涼菜,和外面的做法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原材料。主廚介紹道:“一般用的是青魚,我們用的是鯧魚,肉質(zhì)更細(xì)膩。趁著東海剛剛開漁的時節(jié)進(jìn)行捕撈?!毕嫔?,最費工夫的可能是八寶鴨,要整鴨去骨,非??简瀻煾档牡豆ぁt灶上進(jìn)行六到八小時的預(yù)制,同時進(jìn)行各種餡料的炒制,瑤柱、板栗、臘腸、香 菇,非常豐富。
劉詩詩夾了一塊熏魚,品嘗面前的鱔糊、四季烤麩,還張羅大家嘗嘗主廚介紹的菜。主食里有一碗蔥油拌面,作為北方人,她的確更愛吃面食?!耙郧疤璧臅r候,沒怎么碰過主食,后來發(fā)現(xiàn)不吃點兒就不會飽。我又是胃一餓就咕嚕響的,就得去墊點東西。饅頭、烙餅、面條,都行。蔥油餅也不錯,烙得薄薄的,有一股焦香的味道。”

束腰短款襯衫 Tod's
現(xiàn)代人擔(dān)心蔥油拌面太油,主廚說,完全不必有這個擔(dān)心。“我們整體的油量比以前少多了,從前是用花生油炸,現(xiàn)在改成了香油,保留了蔥香味,油也更香,用量還少?!蓖瑯犹嵘倪€有和牛辣醬,是在八寶辣醬的基礎(chǔ)上,把主食材改成和牛,輔料依然豐富,根據(jù)客人有無忌口,可以考慮搭配雞肉、鴨肫、筍片等等。有傳統(tǒng)八寶辣醬的復(fù)合口感,提升了食材也更受年輕人青睞。
劉詩詩也愛吃辣,都是在寄宿學(xué)校里鍛煉出來的。有湖南的同學(xué),四川的同學(xué),大家一起越吃越重口。“湖南的辣條,我能干吃一包,我媽媽吃一片喝一杯水。”甜味她也能接受,如果是特別甜的,就偶爾吃一兩頓。

襯衫、半身裙、腰帶均為 Loro Piana
無袖開襟羊毛衫 Sandro
樂福鞋 Tod's
歐米茄碟飛系列名典女士腕表 Omega
從前有名廚說,本幫菜就是一手拿著糖罐子,一手拿著醬油瓶做菜,最早是服務(wù)平民人家的,濃油是因為肚子里沒油水,赤醬是勞累了一天要吃得咸一些。改良或者提升,都要拿捏本幫特色,太甜就跑到蘇錫幫,太咸就站到甬紹幫,糖醋稀薄了像杭州菜,醋味大發(fā)了就偏到西北或東北。
最好的方式是提升配料和食材,在雍福會不用復(fù)合調(diào)料,醬油有自己的秘方。上世紀(jì)80年代,上海名廚李伯榮開發(fā)了糟煎銀鱈魚,從此本幫多了一道“健康菜”。在雍福會里,可以點一道祁門紅茶銀鱈魚,沿用傳統(tǒng)烹飪手法煙熏,從原料到成品,至少輾轉(zhuǎn)經(jīng)過48小時才能上桌。

百香果蘆薈可可脂、蔥油泡芙、 棗泥酥餅、紅豆桂花拉糕、綠豆糕,均為雍福會點心。
對著眼前的繁花似錦,她想起吃過一份返璞歸真的“泡飯”,清清白白,湯湯水水,配一點黃泥螺、臭腐乳、閑蟛蜞,“頂配”的搭檔蝦籽鰲魚、豆干炒辣醬、紫香大頭菜……想起北京人也有類似的吃法,叫燙飯,隔夜的菜也要用蔥花、姜片煸出香味,放湯和剩飯,臨熟再加點菠菜葉,以增其色加其味。
大道至簡,也是最普世的道理。天氣漸涼,在胃里架起一座小爐子,吃一些熱食熱湯來抵擋嚴(yán)寒,時間被彈得篤悠悠的,人也跟著慢下來。簡單得只有湯和米,滋味是淡的,這淡又讓人的心更定靜,在無味中又咂摸出另一番滋味。

本文章來自網(wǎng)絡(luò) ,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