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hebeauty學習,11-17又是變美/14感念心/10二代就美?/7匱乏感~
感覺這第一篇是廣告。。。。
有效變美和無效變美。。。。這應該在反復說吧,運動減肥護膚——最后打護膚廣告。。。不過學習了這么多干貨,看看廣告也是應該的
首先關于這個減肥飲食。。。真的是提了很多,營養(yǎng)均衡全面熱量合理,能長期堅持,不要“暴富”
這里有個新增的補鈣能利于身體不吸收脂肪——我們之前開店的時候就討論過,實際上加了鈣效果真的就明顯好
所以我堅持補鈣^_^
人體會不斷產生自由基——抗氧化這個是一直的話題,所以,還是吃水果蔬菜很重要
排毒餐是什么。。。算了,不太care

運動這個其次點,運動真的消耗熱量特別少,保持運動保持身體代謝水平,提升下整個人的狀態(tài),血液含氧量啦,緩解僵硬啦什么的。。。
而就研究數據,睡眠不足不僅會導致疲勞狀態(tài)差,還會導致肌肉流失加快、脂肪消耗減少。
睡眠真的非常重要,所以,會成為我的長期死磕

護膚
很多人會因為太陽不大、陰天、室內、傍晚就偷懶不用防曬。
但事實上,隔玻璃的室內紫外線也不低,可以根據距離測算或用紫外線測試卡測試
被閨蜜說說說我每天都大把防曬霜
罪魁禍首可能是藍光。
手機和電腦品屏幕的藍光,會直接導致色素沉著與斑點
甚至會加速皮膚老化,減少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生成,導致出現松弛與皺紋
抗氧化劑對于光引起的色素沉著,有顯著效果。
而煙酰胺,不僅可以減少藍光刺激后的氧化應激產物
嗯嗯,果然最后是HBN的廣告,不過我現在有用的性價比挺可以的一套牌子,所以就先醬紫吧,以后有機會再說了

感念心,學學識人也挺好的
把類分分
有感念心的,真滴水恩涌泉報的,看長期看人品,公認的人品絕佳的胡歌,感覺他也是隨著時間,地位是真大佬,陳年酒越香那種
說公平的看下客觀標準還是主觀標準
那種吸血鬼呢,邏輯已經die了,讓他們自己玩去吧

看到那種覺得別人付出理所當然的。。。。覺得別人分不要的東西嫌棄不好的。。。
嗯,綠茶又出現了,就是那種“你有事嗎?沒事幫我個啥”
的確之前血壓上涌過,我也都拒絕了^_^
對別人的善意的歸因就是“利用我”,理性分析,別人又不是善財童子,他付出有自己想要獲得的,并不代表你沒獲得,單純的從自己的獲得和需要來看自己是不是受益了就好了,為此感恩
其實一件事在各個參與者的人生線上,處于不同的節(jié)奏點的,想起當年在大學,老師期望我是個自律的好學生,可惜我當時不是,現在嘛,只能說比當你好,但的確做不到她期望的樣子,所以她失望也很正常——我們的付出與回報其實很難當時完結,而且有時候真的搞不懂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當你畢業(yè)后不會找工作去上海,經歷了一番跟伯父一家從此都遠離,也是成長的過程,而后來介紹工作的那種無止境的必須回報的感覺真的壓垮人
所以,現在這樣也真的是一步步經歷過來的,只能說,自己不做綠茶,識別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線軌跡點,識別綠茶拒絕綠茶

感恩心不足的人容易飄,過于放大自己的能力和貢獻,眼高手低說的就是這
感恩的人歸因的時候會綜合歸因
先把幾個點給寫下來,然后再總結吧
感恩心不足的人自我中心,感恩的人會換位思考,多想想對方的利益和難處
感恩心不足的人目光短淺,一次把便宜占盡,感恩的人愿意退一步
感恩心不足的人偏激而痛苦進入惡性循環(huán),感恩的人平和而積極

來做個總結思考吧
首先關于感恩這個東西
我覺得還是回到人性坐標體系里面吧,偏激,自我中心,眼高手低——這就是全能自戀的典型啊
而感恩,我覺得是情感維度,平等,公平
看到里面那個KK,我驚呆了。。。。不過他是一個縮影,這種活在權力維度的人,你跟他講情感,他又不懂,你以為你是善良在情感的愛的維度,其實跟這種人相處你這樣退讓就是把自己放在低自戀維度——俗稱軟弱哈
那關于情感維度的平等公平,其實也是一個磨合的過程,大家在相處的過程中看看彼此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否能——想象空間能鏈接上,之前學的想象空間感覺很好用,我們想在一個圈子里混,那就跟那個圈子的集體想象空間能鏈接起來,那關系嘛,人跟人之間,也要看想象空間能否相合——可能俗稱三觀吧
換位思考其實絕對是走出自戀維度,走出一元世界——那個只有“我”的世界,看到別人的意志,看到別人的想法
不會,那就可以get真知——這些是可操作的真知,然后不斷的嘗試合作,在長長的生活中不斷的迭代
不過不要走向討好。。。

關于二代為什么看起來狀態(tài)都挺好
與其說是美貌遺傳,不如說是美商培養(yǎng)
這個跟認知培養(yǎng)是很像的,比如我這么多年,努力學各種,改變整個人的認知,然后生活開始輕松,而二代們的父母很多都就是真知和底層邏輯的擁有者,在家庭教育中就給了孩子了
差的是認知,而不僅僅是有錢有閑有條件
從小就知道正確的保養(yǎng)頭發(fā)牙齒,衣品什么的。。。。這是媽媽們幾十年的經驗。。。。我現在不還不知道嘛QAQ
當然,有的二代那個商也沒get。。。。
「美商」這東西,需要一丟丟天賦,也需要后天不斷研究、精進,并沒有辦法一蹴而就,即使充錢。
唉,貧窮論的人就很片面了。。。真的啥都需要不斷的精進的,公平這東西,我現在非常的確信,人生中,沒搞明白一些根本性的東西,不會因為有錢就幸福的,還很可能遲早買單——一夕之間人生顛覆也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我相信等我get了美商,真的以后面對任何人自己都能公平視之
但很多富人的想法是,我不會,沒關系,我可以找會的人啊——依然是想純靠錢解決。
但這種思維,其實容易精準踩雷:
其一,你自己不會,其實很難辨別出哪些是靠譜、哪些是不靠譜的「專業(yè)團隊」
這個在起明的課程里就說了,真的,光靠管理能力很難成為高管的——你都不專業(yè),你知道怎么招到專業(yè)的下屬嗎?講真,這就是我現在公司的問題。。。比較業(yè)余。。。
簡而言之,即使有錢,也很難完全憑外力彌補「美商」短板,該走的彎路,并不能完全避免
有錢人過于自信聽不進勸(或壓根身邊的人都順著ta說)的比例也比普通人更大。這也導致,她們真的蠻容易「搞過頭」
這種組合就像馬力強、汽油足的汽車,如果方向正確,可以一騎絕塵。
但如果美商不夠、方向錯誤,那跑偏起來反而更為要命

身材、體態(tài)、頭發(fā)、皮膚、氣色、牙齒,這些都到位,即使五官輪廓不算出彩,整體也不會太差
而當「第一眼」達成不輸后,后續(xù)就可以用美商營造的「氛圍」「風格」去營造美點,刷高顏值評價。

來小結下
認知+實踐+不斷復盤迭代,這才是get各種商的必須
的確二代更容易在早期獲得認知,但是也不一定真的就能很多秒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堅持把成長內核走到最后的,我相信也能成為贏家,反正大家都是要走成長內核的,公平的很^_^,而沒有走的,真的,運氣這個東西捉摸不透,我還是愿意走確定的成長內核^_^

關于匱乏感
性格兼容、觀念相近(往往對應類似階層、教育背景,還要求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過關(跟家教、后天教育和境遇、自身能力有關)。
厄,是的,就是這個問題,現在的工作很重要,人的精氣神很重要,說什么話很重要
這都是能反應一個人混的怎么樣的
更有意思的觀察點其實是,覺得「富人不看錢」「富人更高尚」其實反而很流露自身情況——有這種想法,其實反而說明自己不富(不然知道不是這樣)、近距離接觸親密的人沒有富的,并且熱烈向往變富,但只停留在不切實際的「皇帝用的是金鋤頭」式的幻想。
當然,雖然都愛錢,但看下來,大家應該也能感覺到,富人注重物質時,那種「匱乏感」要相對少得多,給人感覺也更舒服
還是要感謝起明幫我換了個圈子^_^
窮人愛錢,整體感覺往往是:
「我要錢,錢是第一位的,我必須要,我現在就要,我要一步到位,我要很多很多錢,并且我想盡可能少的付出,我也不愿意承擔風險。」
而富人愛錢,整體態(tài)度往往是:
「我要錢,但要綜合考慮,錢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我愿意付出,愿意公平交換、互利共贏,愿意承擔一定風險,愿意等待一段時間?!?/p>
接下來,我可能不會粘貼很多了,因為關于財富這個東西,我更喜歡武老師的課里的說法
活著有四種狀態(tài),無望,刻苦,熱愛,天人合一
而幸福和財富,是投入熱愛和跟隨感覺的產物
幸福和財富是沒法直接獲得的——以這兩者為絕對目標,就容易走彎路了
所以我現在看到大家目標:漲薪60%什么的,我心里會想,你該設目標幫老板多賺多少錢,策略是什么,怎么執(zhí)行、節(jié)奏,需要什么資源哪里去搞。。。。然后去跟老板商量這方案靠不靠譜然后拿到落地的東西去干,先幫老板多掙60%,然后才涉及漲薪。。。
當然有人說跳槽才漲薪,但是,一次性跳后依然有這個問題,是能連續(xù)跳連續(xù)漲,問題是——職場生涯到了35歲,你還能?35歲前職場能10年不?跳3次還是4次?不到3年就換公司的話,真的,很多東西都get不到。。。。QAQ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我想,用武老師的經典元素——時空感,有沒有時間感和空間感

匱乏感的來源
因為過去、現在或將來,獲得物質的能力大大小于欲望,因而滋生「匱乏感」。
更重要的是,這類人往往自我預計,將來也很可能不足夠寬裕,因而,為保證將來的生活,很需要另一半有足夠經濟實力。
「匱乏感」其實并不來源于收入資產絕對值的高低,而來自于「自身水平」和「理想水平」之間的落差
急迫感
急迫地「現在就要」,其實主要基于兩種原因:一是不安全感,這種姿態(tài)表示過去不富,對自己將來也沒有足夠信心
對自己的能力和發(fā)展有充分信心后,這種不安全感才會逐漸消退
原因之二其實更為扎心:短視
因為稀缺,所以有限的注意力會聚焦在稀缺的事上,短視且片面,而這樣做出的結果,往往會導致更為稀缺
不自信,沒有時間感。。。。
武老師說,自信其實是一種關系,是內在小孩相信內在父母會無條件的接納和支持 他
跟原生家庭有關,后天的學習改變起來會有點慢。。。。

來總結下匱乏感
匱乏的根源是不自信和缺乏時間感空間感——后者是啥導致的來著,還是撫養(yǎng)者的關系
原生家庭導致的問題,雖然是要自己解決,但明白之后,內在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起來,養(yǎng)育內在的小孩,整個人就可以成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
母親沒能給安全感,沒有給孩子包容發(fā)育出心理空間的機會,讓孩子就很迫切,每次都現在就要,害怕失去
因為父母不能包容和支持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起這種感覺,所以不自信
不過我之前的迫切,都是因為想要完美和全能自戀,但是我對于財富的基本態(tài)度,還是有時間感的,這是我家庭是個中等簽——沒有包容,但也沒有破壞
而不安全感,是沒有包容,但是有了個基礎,我是能慢慢發(fā)育出自信的——相信自己不會無限掉落,因為一路的經驗都告訴自己,想要的,3年時間,總能獲得,所以,就有了一種自信——在沒獲得之前的確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在哪里什么時候出現。。。。但是一定會出現^_^,就是這樣篤定的相信!

over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