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巴納姆效應,讓你的回避型也愛上你
心理學的“巴納姆效應”,指的是每個人都很容易對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產生共鳴,認為它很準確地說中了自己。
我們現(xiàn)在經常說的星座、血型等,就屬于巴納姆效應。但是星座、血型等的測試,真的那么準嗎?難道我們的一生真的就是由它們所決定的嗎?
肯定不是。只不過,它們是我們內心的一種信念,我們總是找各種有利于我們的證據(jù)來解讀內心深處的我們,認為它們是非常能理解我們的,給我們支持。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暗示。
但是,我們如果能把“巴納姆效應”巧妙地用在感情上,就可能讓對方信任你。對于難以靠近的回避型依戀者,“巴納姆效應”不失為一種策略,實現(xiàn)關系的升級。

1、探索性格,切入軟肋
回避型依戀為什么不愿靠近你,那是因為ta對你沒有安全感,ta感到害怕,所以才會進行自我防御。
要想攻入ta的內心,不是簡單幾句話,或者做幾件事就可以的。要花心思去了解ta的性格,讓ta覺得你是真正了解ta的,而且花了時間,這樣會讓ta覺得你是可靠的,進而愿意找你傾訴。
心理學上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性格,可能帶有不切實際的樂觀?;乇苄鸵惨粯?,ta不覺得自己的回避是不好的,甚至覺得自己這樣很舒服,沒什么需要修正的。
所以,在接觸前期,你需要做的就是幫助ta強化這個意識(但是僅限前期,交往到中期左右不可再有這方面的強化),因為幫助ta強化,就是讓ta覺得你是接受ta的,你和別人不一樣,你愿意去理解ta,你是最懂ta的人。

2、乘勝追擊,關系加熱
回避型在感覺到自己被你接受之后,一定會放下自己的防御機制,這個時候的你就要乘勝追擊。
比如,當回避型開始自我暴露:“小時候父母對我的要求很高,但我成績不好,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的脆弱。”
這個時候,你可以這樣回復:“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你很高傲,但是其實你也很敏感很脆弱,想要有人能理解你。”
這就是在利用“巴納姆效應”。誰都有內心脆弱的時候,你只要能共情ta,ta就會對你產生好感。只要多多使用類似的方法,對方就會覺得你很了解ta,漸漸放下內心的武裝,回避機制的發(fā)動也會越來越少。

3、引導對方繼續(xù)發(fā)展
很多回避型戀人之間會發(fā)生問題,就是因為一個不斷吵,一個不斷躲,循環(huán)往復,問題沒有解決,而彼此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但是,有時,一方的離開也是一種策略,你可以利用它修復關系。
比如你知道對方遇事逃避、不愛溝通、性格多疑,但是在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的時候,你不會這樣去批判ta:“你為什么不愛溝通?你為什么要回避問題?”
你可以這樣引導:
“我知道你其實也是愿意溝通的人,溝通可以讓我更了解你,讓我更愛你?!?/p>
而當對方開始回避退縮時,你可以說:
“我其實很欣賞你要強的性格,之前你一個人完成那個CASE,讓我覺得你很出色,跟你在一起我很受鼓舞,也很有安全感。”
這其實都是“巴納姆效應”,你需要反復去對ta說,強化在ta腦海里的那個印象,你們的關系才會不斷深入。
有時,破解回避型的回避機制,沒有你想象得那么難,你只需要給足ta安全感,讓ta在你這里擁有自信,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