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窩:除了關注電商對實體店的影響,更應該關注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電商對實體店的影響,主流的說法有兩種: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電商似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而且比實體店有更多的選擇;從商家的角度來說,電商平臺龐大的用戶量意味著龐大的市場,而且沒有高企的店面成本投入。造成實體經濟的店鋪倒閉潮,除了歸結于房地產的暴漲之外,便是電商搶奪了實體的人流量,實體店在內憂外患下走向凋零。

在電商平臺黃婆賣瓜的時候,“市場大”被放大了,“競爭大”被粉飾了,而競爭越大意味著成本越高,比如水漲船高的流量費,變成資本家燒錢的游戲,通過傾銷等的不正當手段輕易搶占市場,當競爭對手被一一斬下馬后,便可以坐擁壟斷的果實。

電商除了對市場下游的影響,對市場上游的影響更為致命。電商與實體還有一個區(qū)別,更快的商品迭代速度需求,新鮮度是電商平臺吸引并穩(wěn)固流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電商平臺的這種嗜好便成了市場“創(chuàng)新”的推手,企業(yè)的行為從中長期變成了短期,從為了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產品創(chuàng)新癌變成了迎合新鮮度而進行的產品創(chuàng)新。于是,“創(chuàng)新”便演變成一場災難級的吞金黑洞,在拔苗助長下,電商便演變成了市場經濟根基的掘墓人。

電商平臺創(chuàng)建的初衷,確實是為了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因此得到飛速發(fā)展,當被大眾推向王座的時候,是普惠大眾還是收割大眾,一念之差便是神魔之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