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折騰測試】GPD Win3掌機折騰測試(下)

2022-04-07 21:36 作者:lwyx2017  | 我要投稿

在前兩篇專欄中,我對GPD Win3這臺機器進行了硬件部分的介紹和一些新技術的解析,那么這篇專欄就來測試一下這臺機器的性能,以及說說我個人的使用體驗。

性能測試部分

對于一臺Windows游戲掌機來說,它并不像常見的游戲機有自己的圖形API或者專屬的定制系統(tǒng)優(yōu)化,說白了它只是一臺普通的電腦,那么性能方面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測試前我還是要先介紹一下機器的硬件及設置,在不同的配置和不同的BIOS設置中,性能也會造成巨大反差,所以在測試前還得說清楚硬件配置和BIOS設置相關的東西。

CPU:i7 1165G7,BIOS設置UP檔,也就是25-28W的功耗設置,這個是BIOS的默認值,并設置鎖定功耗,考慮到這是一臺掌機,功耗設置太高的話,在續(xù)航方面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不過我感覺這個BIOS或許還是存在一些BUG的,設置UP檔這里的CPU默認頻率只有1.7GHz,平衡檔才有2.8GHz,估計是廠家在做BIOS的時候把這個搞錯了,不過既然是測試的話,我還是保持原有的設置來進行測試吧。

顯卡:i7 1165G7自帶的Iris Xe G7 96EU的核顯,最大頻率為1300MHz,BIOS的相關設置保持默認,驅動版本為30.0.101.1660,也就是英特爾上個月月底出的那版驅動。

內(nèi)存:板載的海力士LPDDR4X 16G,BIOS中設置4267MHz,時序為CL36-39-39-90,規(guī)格在上一篇專欄就有提到過。

硬盤:三星PM9A1 512G,并更新了7601的固件,這版固件似乎優(yōu)化了4K多線程性能,也再次優(yōu)化了掉速的問題。

但是測試3A大作的時候,我還是會把它們放到那塊外接的原裝固態(tài)佰維NS200 1T上,雖然是放在硬盤盒里,但讀寫速度還是能來到1000M/s左右的,應該不會造成太大瓶頸。

我這樣做一是考慮到空間問題,使用這塊512G的固態(tài)放不下那么多的游戲,有時候有些游戲測完了就刪挺麻煩,二是考慮到我平常也不怎么使用這臺機器玩什么配置要求比較高的3A大作,也是為了減少換上去這塊硬盤的磨損,畢竟PM9A1的壽命還是不高,我這塊硬盤現(xiàn)在只剩98%的健康度了,而這次參與測試的3A大作需要也有好幾百G了,我這邊出租屋的網(wǎng)絡一般,也是掛機下載了很久才下載完的。

系統(tǒng):Windows11 專業(yè)版 64位,系統(tǒng)版本號為22000.593,考慮到Beta版和Dev版很多時候也是半成品,BUG比較多,而大多數(shù)用戶也是使用穩(wěn)定版的系統(tǒng),所以這次測試所采用的系統(tǒng)也是使用的穩(wěn)定版。

BIOS版本:2.29,除了內(nèi)存設置4267,TDP設置UP檔并設置鎖定,風扇模式設置性能模式以外,其他設置均保持默認。

跑分和測試3A大作的幀數(shù)均使用機器自帶的屏幕不外接顯示器,測試過程中機器也是放在底座上,并插電使用的,系統(tǒng)中電源模式設置最佳性能。

首先是魯大師的配置圖,硬件評測和AIMARK,雖然它說這玩意能擊敗81%的用戶我是不太信的,但這玩意的性能確實是比我之前在電腦城修的大多數(shù)老電腦要強了。

話說娛樂大師的這個AIMARK居然是拿手機做為單位的?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吐槽好。

那如果我拿845手機裝上Win11的ARM版跑這個會怎么樣呢??不過有了這玩意以后,我那臺Mix2s也恢復默認單系統(tǒng)和分區(qū)了。

CPU-Z測試

在25到28W的功耗設置下,i7 1165G7的性能已經(jīng)超越了桌面級六代的i7 6700K,不過這個功耗墻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保守,將功耗放開和散熱做好的的話,打7700K的話問題應該也不大。

wprime測試,這個軟件可以通過計算質(zhì)數(shù)來測試CPU的運算能力,剛好最大支持8線程的CPU,計算32百萬和1024百萬的質(zhì)數(shù)所需要的時間如下。

Fritz Chess Benchmark,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際象棋跑分,反正都是性能測試,也拿來娛樂一下嘛。

AIDA64內(nèi)存與緩存測試,個人感覺Tiger Lake雖然單核性能超越了AMD的Zen2,但相比Zen3還是有點差距,三級緩存讀寫速度還不如AMD Zen2的快,不過我感覺Win11還是有點A黑,我那個3700X在Win11下的三級緩存跑分相比Win10還是慢了好多,到現(xiàn)在還是沒完全修復。

AIDA64的GPGPU測試,話說TigerLake GT2的核顯還是不支持雙精度運算嗎?去年我在測Ice Lake GT2就出現(xiàn)過這種情況,當時我還以為是那版驅動有問題。

CINEBENCH R23的跑分

PCMark10測試

3DMark測試,3DMark可以跑的項目我都測試一下吧。

另外上一篇專欄也提到過英特爾這代Xe核顯可以支持采樣器反饋了,3DMark里面也支持了這項測試,開啟后的增益約為25%。

VRS則是上一代的Iris Plus核顯就支持第一級了,這一代Xe核顯還是不支持第二級,第二級估計要Gen12.7架構的ARC獨顯才能支持,測試了一下開啟第一級VRS的增益大約為56%。

理論性能測試完成后,我們就可以測試游戲性能了,由于這一次Xe核顯的性能還算可以,我也就準備了好幾款3A大作來進行測試。

首先是極限競速:地平線4,雖然打開游戲的時候彈出了這個窗口給人一種不是什么好預兆的感覺,但Xe核顯在720P特效全低的設置下還是可以跑90幀左右的,我個人感覺已經(jīng)算是非常流暢了,不過畫質(zhì)還是有點差,我感覺可以再多開一些特效。


Control,這款游戲應該是N卡優(yōu)化的游戲,個人感覺對A卡和英特爾核顯就不算是很友好了,我發(fā)現(xiàn)有個問題就是N卡玩這游戲的時候,啟動游戲可以讓你選擇DX11還是DX12的圖形API,而使用A卡或者英特爾核顯可能就不會,是直接以DX11的模式進游戲的,不過我們也可以在啟動選項那里設置-dx12來使用DX12的模式運行。

雖然以DX12的模式成功運行了,不過這游戲在這個掌機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鎖了分辨率,渲染分辨率很尷尬的鎖在了1080P無法調(diào)整,明明以前我用Max測試的時候都可以調(diào)整的,估計是這個掌機屏幕太小了的原因。

這樣的話特效全低最終跑下來大概只有20多幀的樣子,但畫面還是很精細的,我個人感覺應該是以1080P渲染才導致幀數(shù)比較低的,若使用720P或者540P的較低分辨率來渲染的話,應該還是可能跑到60幀的。

無主之地3,這游戲是我兩年前玩的,應該是A卡優(yōu)化的游戲,當時我拿Vega64在1080P下開惡棍畫質(zhì),還是可以跑60幀左右的。

而這個掌機使用DX12的圖形API,特效全低,渲染分辨率100%的話可以跑40到50幀的樣子,不復雜的場景可以跑到接近60幀,在基準測試中平均可以跑到50幀。

而把渲染分辨率設置75%,在基準測試中可以跑50到60幀的樣子,不復雜的場景可以跑到70幀,不過偶爾還是會掉到50幀以下,測試下來平均幀為57幀。

個人感覺玩還是可以玩的,上一代Iris Plus核顯我只拿來玩過無主之地2,感覺3代就別想了,這一代的Iris Xe核顯在720P下可以玩無主3了,還是沒辜負我對它的期望。

不過有時候掉幀會比較嚴重,幀數(shù)突然從高變低還是有點影響游戲體驗,這種情況應該可以開垂直同步解決。

刺客信條奧德賽,720P特效全低,跑基準測試可以跑20到30幀的樣子,平均幀可以跑26幀,最高能跑38幀,對幀數(shù)不敏感的話鎖30幀,應該也能勉強玩玩吧。

看門狗2,這游戲是16年的游戲了,個人感覺比較偏N卡,好多年前我最早拿Vega64玩1080P特效全開只能跑50幀的樣子,后面更新了穩(wěn)定的驅動才能勉強跑到60幀。

這個游戲以前我在Win Max上測試表現(xiàn)也不算是很好,那Win3的表現(xiàn)如何呢?

進游戲前那三個提示都不是什么好預兆,我個人感覺這游戲的優(yōu)化本身也不算是非常好,既然是測試這臺機器的話,我還是隨便試試吧。

在720P窗口模式(全屏模式字比較糊)只能窗口化,低特效下大概能跑40到50幀的樣子,場景不復雜可以跑到60幀,用手柄也算是勉強可以玩吧,不過我也不是很會玩這個游戲。

地鐵:離去,這個游戲的配置要求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高的,以前最早拿Vega64在4K分辨率下只能流暢運行中等特效的樣子,后面拿筆記本的RTX 2070隨便玩了下,1080P下開光追以后也是要開DLSS才跑得動的。

不過高特效和光追什么的當然就和這臺掌機無關了,除非外接顯卡。

測試還是720P特效全低,使用DX12的圖形API,在硬件性能有限的時候,肯定得優(yōu)先保證流暢。

跑下來大概也能跑到50到60幀的樣子,不過有時候還是會掉到50幀以下,個人感覺用手柄也算是可以玩了。

死亡擱淺,這游戲的優(yōu)化個人就感覺非常好了,以前我用Win Max外接RX 290顯卡在800P下玩高特效還是非常流暢的。

而Win3的話,在720P低特效下核顯能跑到50幀左右,前面我也試過解鎖更高功耗(35W)的話,還是可以跑到60幀的。

荒野大鏢客2,這個游戲我則是遇到了畫面偏位的問題,后面也是設置了窗口化才能正常顯示。

使用Vulkan的圖形API,720P特效全低跑評估測試,可以跑到40幀左右,不復雜的場景可以跑到50幀左右的樣子,最終測試下來平均幀可以跑到44幀,相比老款的Win Max還是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不過我應該還是會用高配電腦玩這個,不會考慮拿這個掌機跑。

戰(zhàn)地5,這游戲個人感覺算是A卡優(yōu)化的游戲,前提是不開光追和DLSS,以前我拿Vega64在1080P最高畫質(zhì)下可以跑100多幀,4K分辨率最高畫質(zhì)也能跑50幀左右的樣子。

而這個掌機720P特效全低,使用DX12的圖形API,在畫面靜止的時候還是可以跑的到60幀的,不過移動起來掉幀還是會非常嚴重,會掉到40到50幀。

古墓麗影暗影,使用DX12的圖形API,720P特效全低在基準測試中可以跑50到60幀的樣子,測試下來平均幀能跑到60幀。


總之我隨便測試了幾個3A大作以后,感覺得益于Tiger Lake GT2的規(guī)模和頻率的雙重提升,這臺掌機的圖形性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720P全低特效下優(yōu)化有些好的3A大作確實可以跑到60幀,有些幀數(shù)比較高的游戲甚至還能再開一點特效,有些游戲如果鎖30幀你也能接受的話,那么這臺機器確實可以算的上一臺可以運行3A大作的掌機,不過能運行和玩的舒服的話,當然也是兩碼事。

個人使用感受部分

前面我測試了一下這個機器的性能還是有很大進步的,那么在使用體驗方面?zhèn)€人也覺得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那么就來說說我個人的使用體驗。

個人體驗僅供參考,感覺不同的人可能也會因人而異吧。

首先是握持的感受上,我個人感覺這臺機器的握持是不太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的,裸機握持的時候感感到機器下方是有那么點棱角的感覺,磕著手心還是會稍微有點不舒服。

還有就是這個對稱搖桿的設計,這個設計個人感覺有利有弊,怎么說呢,若你玩的游戲需要經(jīng)常用到右搖桿,不太用的到ABXY鍵的話,那么就還好,我個人也算是能接受。

但如果你玩過有些標準的掌機或者手柄比較多,例如Swich,你可能就不太習慣這臺機器對稱搖桿的設計,而且如果你玩的游戲不太用的著右搖桿,需要經(jīng)常用到ABXY鍵的話,就有點那個了,這臺機器在正常握持的姿勢下,ABXY鍵是需要縮著大拇指才能按到的,個人感覺需要頻繁使用ABXY鍵的游戲玩久了的話,右手的大拇指還是很不舒服。

后邊的兩個自定義按鍵個人感覺也是如此,同樣也是需要蜷縮著手指才能按到,因此個人就感覺這臺機器的設計就并不是太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

不過GPD似乎也察覺到了這個機器握持使用的問題,推出了這個外置手柄套,把這個套上以后,大拇指的關節(jié)就可以放在這個套子下方凸起的部分上面,這樣按ABXY鍵就可以輕松一點點。

重量方面的話,同樣還是使用以前那個稱過Max的秤,隨便稱了一下這個機器的重量,測試下來裸機重量接近570克,手柄套接近100克,兩個加在一起的重量也有600多克了,還是有點重量的,不過個人感覺比Max的800多克還是輕了很多。

雖然聽上去不重,但請注意它是一臺需要握持使用的掌機,對于手勁小的用戶來說,這個重量也算是邊玩邊健身了。

屏幕邊框方面的話,雖然相比Win Max那一代可以停航母的大邊框來說,Win3的邊框小了不少,但我個人感覺在這個小尺寸屏幕上的占比還是非常大的,對于這臺屏幕空間是寸土寸金的掌機來說,還是稍微的不太合理,我個人感覺這個機器若是能做成無邊框的設計,把屏幕的顯示區(qū)域擴大到6寸的話,或許給人體驗上會更好一些。

還有就是這個小尺寸屏幕的問題,它的顯示區(qū)域大小僅有5.5寸,而Windows的軟件和游戲在開發(fā)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是為主流尺寸的顯示器設計的,很少為這種小尺寸的屏幕做優(yōu)化,這就導致這個屏幕在玩有些游戲的時候還是會導致字比較小,看上去挺費眼的感覺。

個人感覺平常若需要拿來辦公啥的,還是外接顯示器來做吧,拿這么小個屏幕碼字的話,真的是太為難自己了,不過外接顯示器以后,它也可以用來處理同配置輕薄本所能處理的任務。

不過Win掌機的最終歸宿果然還是用來推GAL,雖然之前我給Mix2s裝上Win11的ARM版也能玩這些,但是x86轉譯成ARM本身也有性能損失,玩下來有時候還是會比較卡,而這個掌機則可以非常流暢的運行,玩起來果然是比那個手機舒服很多了,你看左上角,這機器拿來推GAL可以跑幾百幀啊。

雖然這個機器在握持方面不是很舒服,屏幕比較小等,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不過Win3這一代機器在其他方面還是有進步的,例如手柄的體驗,個人感覺就要比之前Max的好很多。

之前我拿Max的手柄玩游戲就感覺體驗不算是非常好,感覺那個的搖桿有死區(qū),握持的感覺也一般,而Win3的搖桿手感個人感覺還是進步了很多,相比Max也靈活了很多。

另外Win3的手柄支持了震動,肩鍵支持了線性扳機也是非常大的進步,以前我玩Max的時候那個機器的肩鍵就是不支持線性扳機的,也就是按了就是按了,它無法檢測到你按壓的力度,這樣在有些游戲中(例如賽車游戲),你就只能完全加速或者完全不加速,而手柄有了線性扳機的支持以后就可以控制加速的力度了,玩這類游戲的體驗就有改善。

還有就是震動的加入,以前玩Max它的手柄同樣也是不支持震動的,而Win3的手柄支持了震動以后,玩有些支持手柄震動的游戲還是會有不同的體驗,雖然這個震動的感覺我個人還是覺得一般,和正經(jīng)的手柄相比還是差了點意思,但有總是比沒有好的,這兩點都要提出表揚。

外放方面的話,Win3的外放個人感覺比Max的進步了一些,但也只是湊合的水平,不過Win3揚聲器的嗓門是真的大,我平常都是開比較小聲來用。

性能釋放、烤機測試部分

測試完性能和游戲表現(xiàn)以后,就要來測試一下這臺機器的性能釋放表現(xiàn)了,以前玩Max的時候,那臺機器的性能釋放表現(xiàn)確實是讓我感到非常驚艷的,那Win3這一代的機器,會繼承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嗎?

于是我使用AIDA64烤機測試,首先是單烤FPU,前面一小段時間內(nèi)可以到PL1功耗的28W,后面降到了PL2的25W,單烤了30分鐘可以一直維持在25W的功耗,此時CPU的溫度為80度,全核心的頻率3GHz。

單烤核顯30分鐘,核顯的頻率可以維持在1300MHz,溫度56度,最大功耗似乎可以分配到20W的樣子。

雙烤的話則是CPU與核顯共享功耗墻,30分鐘以后,也能穩(wěn)定壓住25W的功耗,此時CPU的溫度不超過70度,不過在這個功耗限制下,CPU與核顯的降頻都非常明顯,其中CPU的頻率降到了1.7GHz,核顯也降頻到了1000MHz左右,25W的功耗顯然是喂不飽這顆CPU的,這樣的功耗墻還是比較保守,對性能有更高要求,但對續(xù)航?jīng)]太多要求一直插電使用的話,還是建議設置更高的功耗墻。

同樣我也跑了一下3DMark的壓力測試,最終以99.4%的穩(wěn)定性,通過了20次的Time Spy壓力測試,我個人感覺這個機器的散熱和功耗方面還有余量,對性能要求較高的用戶可以手動設置更高的功耗墻。

總的來說Win3這一代機器依然繼承了性能釋放優(yōu)秀的這個傳統(tǒng),個人感覺這么小的機器能有這樣的性能釋放,也是相當不錯了。

總結部分

看完這幾篇專欄后,相信大家對這臺機器也有了一些了解,那我個人也總結一下這臺機器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1:機器的滑蓋設計很有意思,自帶觸控鍵盤和指紋傳感器。

這臺機器比較好的就是在如此小的體積下,滑蓋以后還搭載了一個觸摸鍵盤,前面也說過盡管我們也可以使用Windows自帶的觸摸鍵盤來進行輸入,但這臺機器的屏幕比較小,打開觸摸鍵盤也需要占用大半個屏幕了,而它搭載了那個觸摸鍵盤的話,就可以使得我們在登錄賬號和進行簡單的文字輸入的時候方便很多,這個鍵盤也是全功能的,能帶來的有些功能也是Windows自帶的觸摸鍵盤比不上的。

另外它搭載的那個指紋傳感器我覺得也是一個很有用的設計,例如我只是拿來推GAL用不著鍵盤的話,開機的時候就不用滑開鍵盤進行輸入密碼,直接用那個指紋傳感器就可以秒速進入系統(tǒng),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設計也是非常有用的。

優(yōu)點2:機器體積小,隨身攜帶方便。

這臺機器的體積我個人感覺可以放進書包,甚至大一點的腰包中隨身攜帶了,它的性能表現(xiàn)還是很不錯的,個人感覺已經(jīng)不輸多年前那些低配不帶獨顯的臺式機了,這種性能的電腦可以隨身攜帶,我感覺已經(jīng)是非常不錯了。

優(yōu)點3:性能釋放優(yōu)秀,且功耗墻可以隨意調(diào)整。

Win3這一代機器依然延續(xù)了Max那一代性能釋放不錯的優(yōu)點,我個人感覺它的性能釋放方面還是可以的,這樣小的體積能有這樣性能釋放的表現(xiàn),也算是比較優(yōu)秀了,它的功耗墻可以隨意調(diào)整,我們則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景來自己調(diào)整功耗,這樣就可以在機器的性能,續(xù)航時間和風扇噪音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缺點1:機器自帶的固態(tài)硬盤性能較差,建議自己更換。

這臺機器的M.2插槽是支持PCIE4.0的,可是它搭載的原裝固態(tài)卻性能一般,只有PCIE2.0固態(tài)的速度,因此對固態(tài)速度有需求,動手能力強的用戶來說,我還是強烈建議更換固態(tài),這機器到手的當天我就拆機更換固態(tài)了。

缺點2:機器屏幕的尺寸較小,默認情況下色溫較高,需要校色后才可以擁有一個較好的色準表現(xiàn)。

前面也提到了這臺機器的屏幕較小,而Windows軟件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為主流尺寸的顯示器設計的,很少為這種小尺寸的屏幕做優(yōu)化,這就導致這個屏幕在玩有些游戲的時候會導致字比較小,玩起來看那些比較小的字還是不太舒服。

同樣這塊屏幕我在上篇專欄中,也提到了它默認情況下色溫比較高,對于習慣暖色溫的用戶來說,可能還是會不太適應這種冷色溫的屏,而且這塊屏既然色溫與標準值相差很大,那么肯定就會帶來顏色偏差的問題了,這臺機器所使用的屏幕在色準方面雖然有進步,但也是需要校色以后,才能有較好的色準表現(xiàn)的。

缺點3:機器的握持不符合人體工程學設計,且右搖桿和按鍵的位置不合理。

前面我說到了這臺機器在握持的時候,機器下方是有那么點棱角的感覺,磕著手心還是會稍微有點不舒服,而且ABXY鍵需要蜷縮著手指才能按到,玩久了大拇指也是不太舒服,雖然GPD推出了那個外置手柄套可以緩解這個問題,但我還是希望下一代的機器,能夠將用戶握持感受這一塊給重視起來。

總結下來的話這臺機器依然還是存在著優(yōu)點,也同樣存在著缺點,這樣涉及到的問題就是:值不值得買?

說實話如果你屬于不是很懂電腦的群體,只考慮使用這臺機器玩游戲,且打算拿來運行3A大作的話,那我的回答當然是不值得,且完全不推薦。

原因之一是這臺掌機要作為一個完全用來玩游戲的設備的話,我個人認為它還是不太成熟的,它的屏幕還是太小了,握持方面也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在這樣一臺四不像的設備上玩3A大作確實比較勉強自己,目前玩3A大作的最好方式還是使用高端臺式機或者游戲本。

還有一個問題是核顯驅動的問題,雖然它的英特爾核顯已經(jīng)很強了,性能相比前幾代也是飛躍性的提升,但驅動穩(wěn)定性個人感覺還是一言難盡的,雖然英特爾在業(yè)內(nèi)是大佬,但在高端顯卡領域,它還只是個剛入門的新人,目前它的核顯拿來跑3A大作可能會存在一些BUG,例如會出現(xiàn)無法進入游戲,游戲閃退,顯示不正常,花屏,黑屏,掉驅動,報錯等問題,有時候還是需要通過更新驅動,或者給游戲設置窗口化運行,打補丁等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我才會說出如果你不是很懂該怎么處理這些問題,而只是想擁有一臺能夠運行3A大作的掌機而打算購買這臺機器的話,那我勸你還是放棄這個念頭,去買臺正經(jīng)的游戲機來享受游戲更好。

同樣這臺機器讓人勸退的就是價格方面了,這臺機器雖然也是我四千多收的二手,但它全新的價格還是很貴,這個價格也是讓人一點想下單的欲望都沒有。

我個人的想法也是如此,如果有7000塊錢讓我購買一臺電腦的話,我當然還是會選擇組裝臺式機,或者買一臺高性能筆記本,而不會選擇購買這玩意。

那么,這個機器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嗎?

當然不是,這個機器做為一種小眾的產(chǎn)品,面向的用戶群體也當然是比較小眾的,我同樣也算是這類UMPC的愛好者,對于我個人來說雖然也買不起全新的機器,但只要能降到我個人能接受的價格,且經(jīng)濟實力允許的話,我還是會考慮購買的。

我個人也同樣關注了GPD很久,雖然它們的營銷確實很不討喜,但是它們的產(chǎn)品我個人覺得還是在不斷進步著的,至少性能方面每一代都有很大的提升,從最早期的Win1搭載沒什么性能的阿童木處理器,到Win2使用酷睿M,再到Win Max和Win3使用15W搭載銳炬核顯的U系列處理器,機器的性能還是有非常大的進步的,細節(jié)方面也是如此,例如Win3這一代關于手柄體驗方面,也是有很大進步的。

現(xiàn)在隨著核顯性能的大幅提升,英特爾與AMD又開始了內(nèi)卷,x86的低壓芯片也逐漸有了更好的表現(xiàn),這樣就使得這類掌機的性能越來越強,能玩的游戲也越來越多,我個人也同樣期待著未來可以在一臺成熟的Windows掌機上,體驗到流暢且畫面精美的3A大作。

很多人說如今電腦硬件行業(yè)已經(jīng)是夕陽產(chǎn)業(yè)了,因為現(xiàn)在PC的形態(tài)已經(jīng)固化了,更多的用戶也更偏向使用手機,而不再使用電腦,因此需要有廠商推出這種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產(chǎn)品還是很重要的,例如這個掌機的形態(tài)上就很有意思,在外出的時候可以做為我們的懷舊掌機,回到家插上底座,外接顯示器與外設可以變成一臺桌機,接上雷電擴展塢的話,它還可以成為一個高性能的游戲設備。

不過這個機器加上對應配件,雷電擴展塢和一張性能不算是很差的顯卡,需要花費的錢也不少了,對于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可以說是沒啥意義的,甚至從這個機器的性價比方面,也根本不值得推薦,但我們也還是可以為探索這個行業(yè)的先驅們獻上掌聲,正是因為他們的探索,才使得我們的下一臺電腦或游戲設備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最終說到底游戲好不好玩,其實并不取決于機器,而是取決于我們自身,曾經(jīng)小時候希望自己能擁有一臺高配電腦玩游戲,長大后終于用上了高配的機器,卻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好好體驗游戲了。

我個人的想法也是如此,當年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臺能夠流暢運行紅色警戒3的電腦,雖然現(xiàn)在可以隨便在4K分辨率下玩紅警3高畫質(zhì)了,可最讓我懷念的依舊是當年那個沒什么煩惱的下午,自己用那臺低配的老電腦在800x600的分辨率下開著最低特效,頂著僅有個位數(shù)幀數(shù)通關了紅警3原版與起義時刻的時光。

而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成為了需要為自己生存而奔波的社畜,轉眼之間自己搬出來住也有半年了,Steam上雖然買了大量的3A大作,但一直都處于吃灰的狀態(tài),平常工作之余也認為自己不能只想著娛樂而是想著學點什么,不然自己一輩子都只能干搬磚類的工作。

不知不覺中自己的棱角已經(jīng)被生活所磨平,有時候假期加班似乎也變成了一種家常便飯,可以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未來的生活,或許還要我再次面對996甚至更長時間,壓力更大的工作,還要再面對職場上內(nèi)外的壓力與諸多的不公,這還需要我保持一個較好的心態(tài)去面對。

游戲之所以能讓人熱愛,不僅是它們能讓生活中忙碌的我們,能夠在虛擬世界中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屬于我們自己美好的回憶。

而我購買這臺掌機的念想,正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時間,重新找回對游戲,對掌機的熱情吧,若干年后,希望回想起自己年輕工作時候的時光,可不要只有忙碌與加班啊。

那么關于這臺機器的文章就到此結束了,本人能力有限,測試結果和有些新技術的解析僅供參考,有什么錯誤的地方也歡迎大佬指正,感謝大家的閱讀。

【折騰測試】GPD Win3掌機折騰測試(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龙江县| 临澧县| 孟津县| 报价| 呼伦贝尔市| 祁门县| 和静县| 剑川县| 新安县| 康马县| 多伦县| 新邵县| 潮州市| 拉萨市| 章丘市| 贵阳市| 南丰县| 新野县| 康保县| 石阡县| 满城县| 岢岚县| 金塔县| 和顺县| 新邵县| 乐昌市| 临安市| 遂昌县| 大宁县| 福贡县| 泸水县| 顺义区| 天台县| 四川省| 湖北省| 岳池县| 临漳县| 林芝县| 安宁市| 大城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