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有多敢拍?各種細節(jié)各種暗諷,佩服!深度解析《縣委大院》P7

不知不覺追到完結了。之前在首頁刷到了up主解讀《縣委大院》第一期的視頻,因為很多人說它不真實,科幻片,但是up的解讀視頻讓我眼前一亮,解讀的角度太好了。這種結合了現(xiàn)實事件以及閱歷的解讀讓我覺得比很多解讀視頻中只局限于劇情解讀要好不少。
由于我個人的職業(yè)經(jīng)歷,我對于up的一些解讀真的深有體會,包括不限于飯桌上的規(guī)矩,領導同事們需要“中譯中”的發(fā)言。在up解讀《縣委大院》第二期中,郝東風家里一大家子人吃飯的劇情,應該很多人深有感觸。作為基層干部,很多時候就是處理這些瑣碎事情,但是家人不理解,別人不配合,上級催得緊。而遷墳為代表的這些“瑣碎事”處理不好,比如鬧出群體沖突,就是問責。一大家子人對于郝東風一個干部沒有為自己家爭取到利益而對他說三道四,但是個中苦可能自己才知道,而當他提出辭職,大家又埋怨家里好不容易出個干部,說不干就不干了,這樣不好。這一段結合我自己和身邊朋友的經(jīng)歷,對此十分感觸。我朋友也是基層體制內(nèi)的一員,因為新人,領導會要求他積極努力多承擔工作,內(nèi)部的老油條也會時不時將手頭的活分擔給他,一開始他也像小林那樣積極主動,但做多之后,他也能體會到基層工作的不易。作為新來的“基層打工人”,就像up解讀視頻里提的一樣,單位的地位還不如一直送水的同志。小事做好會被領導和同事邀功,但是做不好就被推出去背鍋。在前幾年特定時期內(nèi),也經(jīng)常會因為這些事情焦頭爛額,他有和家人以及朋友提及過不想干了,不過其父母就和郝東風家里人想法一樣,家里多久才有一個體制內(nèi),說不干就不干多不好。我個人覺得體制外對于一些體制內(nèi)的“基層打工人”有一定誤解,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他們可能會通過一些不好的現(xiàn)象,或者一些領導干部的不好舉措而把氣撒到與自己接觸的“基層打工人”身上,但其實這些“基層打工人”也只能是執(zhí)行命令,遇到事情也沒有發(fā)言權,但是他們也不能訴苦,甚至不能對自己父母喊累,更不能喊辭職。在身邊人看來,他這個體制內(nèi)的身份,比他這個人更為重要。
我也經(jīng)常在視頻里看到看到彈幕中提到小林如果不選擇江霞會后悔一輩子。其實我覺得小林選了江霞,他才可能會后悔一輩子。人永遠會對自己放棄了的東西抱有可惜。劇里邊過少刻畫了萍萍和小林的感情起由和經(jīng)歷,也過少刻畫了小林個人的形象,看得出是劇組對于劇情的取舍(畢竟小林不是主角)。從一些細枝末節(jié)能看出小林不是完全的單純,而是一種執(zhí)拗,對于自我精神世界的一種執(zhí)著。有時候他聽完表哥的話表現(xiàn)得不是不以為然,而是知其然而不管所以然。說他年輕也好,單純也罷。在他這個年紀以及所形成的世界觀,他如果真的拋棄所建立的一套行事邏輯,投靠了表哥那一套,他就會陷入自我信任危機,而這也是很奇妙的一種結果。從劇情中看,他做事方式方法真的有待考究,有時候過于沖動,也過于把人想的直接,經(jīng)常會得罪人,有一定的成長空間。但是這種成長可能不會伴隨著拋棄萍萍,不去基層鍛煉,選擇了江霞就能成長的。我之前有看過一些書,書里頭講到了人“三觀”的形成,有“本我”和“自我”兩種成長邏輯。本我是最基礎的信念邏輯,像up視頻里提到的自己心中最堅持的價值觀,往往是在很小的時候,或是人心智發(fā)展最迅猛的時候建立的,一旦建立,除非遇到人生變故,否則很難更改;而“自我”是對于“本我”的一種補充,來源于生活的閱歷,學到的知識等等。人可以接受他人對其“自我”行為邏輯的批評指正,但是很難接受他人對于自己“本我”行為邏輯的批評??赡軐τ谛×謥碚f,碰到的釘子,學會人際關系的那些彎彎繞,在染缸中打磨的成長,是他“自我”行為邏輯的成長,并沒有磨去他“本我”中最基礎的信念基礎。小林他對于江霞的更多是欣賞與虧欠,對于萍萍是選擇和愛護。他明顯不想過多將感情和別的過多放在一起,小林知道自己的喜好以及選擇,不管是艾縣長的各種敲打,或是下鄉(xiāng)的經(jīng)歷,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我個人認為,在其精神世界中,盡管選擇了江霞他會獲得較好的物質(zhì)基礎,也會有了光明的仕途。可他心中對于“本我”中堅持真善美的行為邏輯就崩塌了,而這種將會是后悔一生的。有點像《人民的名義》里邊祁同偉下跪梁璐那樣,梁璐及其家境盡管給祁同偉提供了很多東西,但是祁同偉卻無數(shù)次后悔當年的那一跪。因為他的“本我”信念在緝毒三次中槍都沒有崩塌,而在操場那一跪,就盡數(shù)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