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最后的希望:少年天子本能除掉王莽,卻敗給上天
公元6年,年僅14歲的漢平帝暴死,大司馬王莽沒有立新的皇帝,而是以“假皇帝”的名義,代行天子職權,西漢的江山實際上已經(jīng)落入王莽的手中。兩年后,王莽篡位,登基稱帝,至此西漢王朝覆滅。然而,西漢王朝并非沒有希望,曾有一位少年天子,本來能夠除掉王莽的,可是他卻敗給上天,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漢成帝劉驁說起,由于漢成帝沒有子嗣,西漢出現(xiàn)了繼承人的危機。于是,漢成帝將兩位諸侯王召到了長安,對他們進行了一番考察。這兩個人分別是漢成帝的異母弟中山王劉興以及漢成帝的侄子定陶王劉欣。別看劉欣年紀不大,但他給漢成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選定他為皇太子。

公元前7年,漢成帝暴亡,劉欣繼承皇位,即漢哀帝,那一年他年僅十九歲。漢成帝在位時間雖長,但基本上是個傀儡皇帝,大權長期由外戚王氏掌握。之前,王氏外戚認為劉欣年紀輕輕,利于控制,所以也贊成立其為皇太子。然而事實證明,王氏外戚看錯了,劉欣可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
漢成帝還未安葬,劉欣就加封自家親戚傅氏、丁氏為官,來削弱、分散王氏外戚的權力。與此同時,漢哀帝利用“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給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太后上尊號,這樣一來,傅氏、丁氏成為與王氏一樣的外戚。后來,在一次宴會上,由于席次問題,傅太后與王莽發(fā)生爭論,漢哀帝以此為借口,免去了王莽的實職。

與此同時,王家所任用的官員一律遭到免職,“根及況父商所薦舉為官者,皆罷”。年輕的漢哀帝幾乎一舉將外戚王家打倒。同時,漢哀帝還針對當時嚴重的土地兼并、奴婢問題進行了改革,通過限田限奴來緩和社會矛盾。漢哀帝還積極澄清吏治,獎勵、提拔那些奉公守法、政績斐然的官員,懲罰那些胡作非為的權貴。
漢哀帝統(tǒng)治期間,西漢出現(xiàn)了一些好的情況,一方面外戚王氏的力量遭到沉重打擊,加強了皇權;另一方面漢哀帝的改革緩和了當時社會的矛盾。雖然漢哀帝與董賢的“斷袖之癖”飽受后世的詬病,但是西漢的皇帝都有男寵,不僅僅是漢哀帝。對于漢哀帝的舉措,司馬光做出過評價,“哀帝初立,躬行儉約,省減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漢哀帝雖然抬升傅氏、丁氏的地位,但漢哀帝沒有讓他們弄權,“帝不甚假以權勢”,這就為王莽的崛起埋下伏筆。就在漢哀帝大刀闊斧,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他的生命卻做到了終點。原來漢哀帝的身體素質(zhì)很差,一直多病,到了公元前1年,他因病而死,年僅二十五歲。漢哀帝生前,將大司馬的印綬交給了董賢。
漢哀帝剛咽氣,太皇太后王政君就召見了董賢,對他說:“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馬奉送先帝大行,曉習故事,吾令莽佐君。”結果王莽被召來后,王政君宣布,“大司馬賢年少,不合眾心。其上印、綬,罷。”然后任命王莽為大司馬,王氏外戚集團死灰復燃。漢哀帝的努力付諸流水,至此西漢王朝徹底失去了最后的機會。
參考資料:1.《漢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