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碩經驗分享】20考研上岸貿大金融專碩,背書不能萬事大吉,關鍵在于理解
2020年5月23日凌晨,看到了擬錄取名單,初試成績390+,復試成績90+,排名前10,這也意味著自己2020考研的備考旅程到此結束。在成績出來之前,比起恭喜上岸的那些同學,其實我更關心那些沒進復試或者復試被刷的同學,想對大家說真的辛苦了,沒有經歷過考研的人真的不能明白這條路有多難走。
我記得我一戰(zhàn)失敗,當時的心態(tài)接近崩潰了,周圍親戚朋友特別多的關心,本身就很要強的我每一天都在痛苦中度過,這也使得在家里二戰(zhàn)幾乎成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段時間好像失去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需要有一個人在我身后推著我學,在我父親朋友的推薦下,去了凱程考研機構,并不是為了宣傳,單純只是想為那些想降低風險或者是自制力不是特別強的同學提供一條我走過的非彎路,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上自行了解。
干貨來啦!
接下來就是干貨部分了,我會盡我所能,把我所能夠想到以及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然而在分享之前,我必須強調,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學們也應該看過很多的經驗貼,記住永遠不要照搬,要自己實踐探索,選擇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擇校部分,現(xiàn)在已經是五月底了,這個步驟想必大多數(shù)同學都已經完成了,還沒選定的同學要抓緊了,畢竟每個學校專業(yè)課考察風格都是不一樣的。關于擇校我想強調兩點:
首先,不能多變,不要一天一個主意,時間都花在學校的選擇上了,一開始的選擇還是蠻重要的,建議可以結合報錄比,學校專業(yè)排名,學費(土豪請忽略)等情況進行考慮;
第二點,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能多變不代表著一定不能變,在你復習到一定的時間,覺得自己極可能考不上了或者說在9月之前學校有明確的縮招消息,這個時候也是可以改變的,畢竟在考研這條路上,選擇跟努力同樣重要。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案例,我一個非常好的考會計學的朋友,一開始定的是人大,后來覺得難度太大了,她說她肯定考不上了,后來換成了同濟大學并成功上岸。
當然,這也不是鼓勵大家見難就退,而是說要對自己有一個相對清晰客觀的評估,選一個有難度的,但是跳一跳能夠夠到的學校與專業(yè)。接下來就是我在初試階段備考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包括用書的選擇,時間的規(guī)劃,答題的技巧等方面。
政治
首先請跟著我默念幾遍,政治總分是100分,是100分,不是10分,所以請拿出與英語同樣的時間與精力去對待它。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話:政治沒關系,暑假結束了再開始完全來得及,最后背一背就完了。說的確實也有道理,如果你的目標是非旱區(qū)的60甚至70分,那么我給你的建議就是,9月之后再開始看教材并做題,12月份背誦肖秀榮老師的肖四就可以了,踏實完成肯定能達到60甚至70分。但是,如果你的目標是旱區(qū)(例如我所考的北京),你想要達到70分的話,那么上面的方法就是完全不夠的,那又該如何準備政治呢?
其實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找一位比較知名的考研政治老師,跟著學。我第一年也是考的北京,政治是63分,今年的話是74分,前進了11分,當然這與選擇題簡單了也有一定關系,但是我今年整體政治的學習明顯有節(jié)奏很多而且效率更高。
第一年在備考政治的過程中,我走了這樣一個誤區(qū),選擇題當主觀題來背,因為之前是跟的肖秀榮老師的精講精練配套1000題,其實做過1000題的同學應該會明白,1000題的題目特別細,很多都是摳字眼摳出來的,其實并不太適合備考。大家看看這幾年的真題就會明白,其實這幾年政治的考察,尤其是選擇題的考察很活,那些需要背誦的知識點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把時間更多的花在理解性的記憶上。
時間安排:
暑假階段至少看完馬原,毛中特和近代史,尤其是馬原著重理解,不用背書,并進行相應的習題練習。
9月份和10月份保證教材至少已經過完一遍,并對重點章節(jié)已經回顧完一遍,把之前的錯題進行回顧,十月份開始理解性記憶。
11月份可以開始進行真題的訓練,從真題中把握出題的風格,對整本書的重點內容進行多次串聯(lián)式的回顧。
12月份重點就是背誦,做題。肖四的重要性也就不用多說了,有時間的話,肖八的主觀題也可以看看。
關于用書選擇的話,我不想進行過多的贅述了,還是剛剛那個建議,你選擇一位老師跟著他走,用他的教材做他的題,時間的話跟著他也會得到合理的配置。11月份以后會出現(xiàn)模擬題,選擇題的話,如果大家有精力建議大家做一做,我當時除了肖四,肖八,還做了其他老師的模擬題,會存在一些知識點比較偏的情況,對分數(shù)不用太過于在意,重點是查漏補缺的作用。
主觀題的話,我除了背誦了肖四,還學習了腿姐的總結,畢竟全國考生都在背肖四,就算是原題你也只能拿個平均分,腿姐的話我比較喜歡的一點就是她更注重的是框架的講解,這樣就算遇到了沒背過的題,你框架搭好,結合題目內容與所學知識,答案更為個性化,分數(shù)不一定比你背過的題拿的低。
英語
英語的話,其實我兩年英語客觀題的扣分都在5分以內,但是今年拿到了84的分數(shù),比去年高很多,這個分數(shù)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分數(shù)差主要就是歸功于我主觀題(翻譯和作文)的進步。
首先是客觀題。單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大家對于單詞的背誦從確定考研就應當開始,一直持續(xù)到考研結束,單詞不光會影響你的閱讀能力,對你后面的翻譯和作文都有很大的影響。
單詞的背誦方法建議:先確定一本單詞書,上網百度:艾賓浩斯記憶法,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背誦表格。單詞書的選擇的話,前期我用的是戀戀有詞以及凱程孫浩老師的核心詞匯講義,單詞書我個人建議選一個簡潔的,重點詞匯也就那些,有些很厚的單詞書有很多偏詞難詞我覺得沒必要,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其實單詞書的背誦前期打基礎比較好,后期性價比不是很多,后期我更建議的是結合文章來進行背誦,可以自己回顧一下,是不是背完單詞自己在做閱讀的時候還是想不起來什么意思,寫作的時候還是用不上,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單個單詞的背誦太抽象了,結合句子的話更具體更容易運用,有時候一些好句你直接可以背完用到作文上去。那么這些句子從哪兒來呢?真題。真題的作用比你想象的還要大,在你做完閱讀開始訂正,通讀全文的時候,記得把那些好詞好句摘錄或者畫下來,進行記錄與背誦。?
閱讀的答題技巧的話,其實我的建議就有限了,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英語,語感還不錯,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高中有一次忘記有英語作業(yè),老師讓我上黑板寫答案,我硬著頭皮不看文章對著選項寫,結果5個只錯了1個,其實英語閱讀有時候就是這樣,語感很重要。但語感這種東西很難訓練,不過也不要緊。
多做,多想,照樣可以達到好的效果。個人建議不要過于聽信市面上一些老師所謂的“秒殺”技巧,真正考試你敢用嗎?做什么?其實還是做真題,只做真題,不要純做,要利用好它。其實真題有很多規(guī)律,就看我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了。然而技巧規(guī)律只能是錦上添花,最終我們還是要認真讀題,踏實做題。
其實翻譯是我今年花時間最多的一項了,最后結果看,確實有了收獲。首先,我們得明白翻譯是如何判分的。在孫浩老師上課之前,我其實也不清楚,我一直以為是踩點得分,一個點0.5分,但其實翻譯是扣分制,錯一個扣0.5分(雖然我當時在想,那不寫是不是就滿分了),意思就是,就算你寫了好長一段,錯了4個點,你就沒分了,還不如不寫,把時間花在其他上面。
翻譯的準備是一場持久戰(zhàn),而且見效很慢,所以建議時間很緊,英語期望分數(shù)是70左右的同學就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在這上面。教材的話,我沒有用市面上的一些教材,用的是孫浩老師的長難句講義,老師是分句型來講的,而且會總結一些介詞的常見釋義,比如with等等詞在不同的情況如何翻譯最通順。翻譯訓練的話,其實還是真題,但是不是很建議全文翻譯,自己要有選擇的翻譯,而且不能口頭翻,要寫下來,之后再對照答案改,好好揣摩自己的翻譯是否符合中文的語言習慣以及該如何糾正。
最后是作文,首先模板很重要,不要完全相信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尤其英語一的時間真的很緊張,在這樣的高壓情況下,作文難免會漏洞百出。對模板的構建的話,我有幾個建議:
首先我們要清楚,模板只是框架,絕對不能成為內容的替代,它永遠是客,不是主;其次,模板的構建要簡潔,舉了例子,之前有同學準備小作文的模板,由于修飾詞太多太詳細了,足足有80個詞,那很明顯不合適;模板要出彩,凱程一位老師跟我們說,一個好作文一定是有亮點的,所以如果你的模板很亮,自己發(fā)揮的部分又不出錯,那就是一篇好作文,我很認同這句話,因此模板一定要夠出色,畢竟這是你能準備到的東西。
最后,模板要個性,考研作文里最火的教材應該就是王江濤老師的作文,確實很不錯,但是如果大家都在背,那就不夠個性了,因此我的建議是自己寫,孫浩老師給我們的技巧就是,模板的構建就是一個逐步填充的過程,先寫一句最簡單的話,之后在往里加好詞,變動句型。關于小作文的話,還想強調一點的就是,一定要準備全部的作文類型。
比如今年的小作文是notice,我很早之前準備過,但是后期覺得不重要也沒有復習,甚至是考英語的那天中午,我突然想要看看notice,但是要吃飯了,我就給忘了,考到一半不小心看到了作文,當時真的心都涼了一截,愣了五分鐘,也影響到了閱讀的質量,雖然結果是不錯,notice格式錯了也沒有扣很多分數(shù),所以也是建議大家準備充足,就算遇到了沒準備過的,也是要心態(tài)平穩(wěn),畢竟作文的話,內容才是第一位。
英語的時間規(guī)劃其實很簡單:
單詞貫穿全過程
真題還沒做的話,現(xiàn)在要開始做了,不必追求速度,質量第一,用好真題,畢竟真題有限,我一般是第一天做兩篇,第二天改,摘錄。
翻譯的話,如果你對分數(shù)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平時做真題的時候帶著做做就行,如果是沖80的話,現(xiàn)在也要開始準備了。
作文的話建議十月份準備模板,十一月十二月每周一套作文練習并修改。
396經濟類聯(lián)考
396的準備其實不難,甚至比英語和政治都要容易,它主要分為三塊:數(shù)學,邏輯和作文。
數(shù)學的話,基礎部分我是跟著凱程的老師學習的,然后大家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用,《數(shù)學精點》,這本書只做前面基礎部分就行了,主要就是對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與掌握,后期聯(lián)系的話其實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800題和核心筆記,我覺得這三本就夠了。
數(shù)學的整體難度不像數(shù)學三,但有時也會有一些需要思考的題目,但這并不代表大家需要用數(shù)三的教材進行準備,個人覺得沒必要,耗時間耗精力。然后推薦大家使用錯題本,把一些重要易錯的題目摘錄下來,方便后面的學習。
邏輯的話,如果是0基礎,建議先用《邏輯精點》學習理論知識,之后的練習的話,就有比較多的選擇了。我的話是先做了十幾年的199的真題,畢竟399真題有限,而且很多題目都是借鑒的199的真題,之前有學長學姐推薦過背199答案,我個人并不建議,我覺得方法比答案更重要,而且你背了答案,其實到了考場遇到了原題的話,你原先的邏輯和你背過的答案會打架,反而會讓你花更多的時間糾結,所以我覺得你要做的就是多練,形成自己的答題邏輯,這一點非常重要。我當時準備的話,我是把那些錯了的題全部裁下來粘在了一個本子上,之后會定期翻閱回顧。
作文其實沒什么好說的,我也沒怎么準備,就十一月之后,一周寫了一篇,然后凱程那邊有老師幫你改,評分,大家平時的話可以找研友互相改。書的話我是用的199的作文書《老呂寫作》,積累一些模板和素材等等。
396的分差其實主要還是來自于前兩個,然后這兩個的訓練也是通過多做題,初期大家可以多花時間在這兩個上面,后期的話大概十一月份,每周進行一次作文的訓練保持手感。我當時做的是周建武的題庫,淘寶搜的話應該有,它是以套題的形式,模擬幾次讓自己對時間分配有一個把控。不管怎么說,你考前至少要進行一次396的模擬,不然你的時間分配很可能會出問題。
431金融學綜合
專業(yè)課是整個考試的重頭內容,但專業(yè)課個性化的差異比較大,所以我的專業(yè)課經驗還是主要偏向于貿大的金專。貿大金專的指定教材是米什金和羅斯的教材,但我個人在實際備考的時候,更多的還是看的蔣先玲老師和羅斯的教材。
首先先說貨銀該怎么學。第一重要的當然是看書,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雖然是句濫到不行的話,但真的有用,比如大家可以看下面我的標記:
前期時間充裕的時候一定要多看書,而且要仔細讀,后面你不會有這么多的時間去看了。看了兩遍之后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拎框架,注意是拎框架,不用抄書,不用抄書,不用抄書,別自我感動,哎呀今天學了這么久,學了8個小時,抄書抄了7個小時,效果不夠?。】蚣艿脑捒梢宰约毫啵部梢越梃b學長學姐的,之后的復習就從框架出發(fā),畫幾張思維導圖,看看自己能不能回顧出來。
公司理財?shù)脑?,跟貨銀差不多,框架也是很重要,公司理財?shù)脑捛捌谄鋵嵖匆槐闀蛪蛄耍赐曛罂蚣芷鋵嵕屯γ黠@了,而且個人感覺公司理財?shù)慕滩木帉懙囊彩怯猩晕⒛敲匆恍┥ⅲ凶约旱墓P記的話會使整個復習更加順暢。關于習題的話,這個推薦我其實還蠻矛盾的,畢竟21年考研是金院出題,它的計算題會更為靈活復雜,比如上次出的加速折舊法,如果是國貿院出題的話,我一定說不用做完課后的習題,但是金院出題就很難說了,畢竟如果你做到了,一下子10分的差距就出來了,所以這個還是看個人能力吧,如果其他的都沒復習好,那么習題不建議全做,如果時間還夠的話,比如現(xiàn)在時間不是特別緊張,那么也是可以做一下的,不過如果你到了九月還沒有做,那么就推薦直接放棄那些偏題難題了。
國金的話,貿大的考察主要就是集中于國際收支和匯率,推薦看姜波克老師的那本書,也不用全看,看這兩方面的相關內容就行。
最后就是大家最關心也是最擔心的熱點問題。其實貿大的熱點真的不難準備。
首先,它很少會考察大家想不到的熱點問題,往往都是大家準備過的,比如說今年的負利率和稅率問題就很容易準備到;其次的話,凱程的授課老師和我們說過,貿大的熱點其實是具有滯后性的,這也代表大家也應當對其他院校,比如央財人大等學校的熱點問題予以關注。熱點的準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平時就要多準備多關注,這樣后期壓力會小很多。
我在凱程講熱點的老師,真的,講的非常非常好,我感覺最后都愛上了熱點,用理論來解釋調節(jié)現(xiàn)實經濟就就感覺很有魅力。而且熱點對于復試也是很重要,我這次抽到的題是關于中小民企融資的問題,這完全是初試重點講過的,首先我先說了民企的重要性(五六七八九理論),其次闡述了中小民企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包括信貸配給,三檔兩優(yōu)的準備金政策框架,F(xiàn)TP貸款成本加權定價模型等等,一連串的理論加實際,感覺老師還是挺滿意的,最后也是給出了94.2的分數(shù)。
最后我想強調一個背誦問題,其實我和大家一樣,覺得專業(yè)課很多都是靠背的,我也咨詢過老師和學長學姐,大家都說理解就好,不用背,但我其實還是不太放心,所以還是進行了一些背誦工作的,但是背誦的話真的不用太早,背誦過早就意味著你前期的看書以及理解工作是不夠的,畢竟背誦周期一開始就直到考完才會結束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實在是想背的話,建議是十月份開始背誦,但也是有技巧地背,簡答題名詞解釋是不一樣的背誦方法的。比如名詞解釋,我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先解釋相關定義,然后闡述內容,有評價的說評價,實在沒東西說了就扯一些相關的概念,也是會有分的。
時間規(guī)劃的話,暑假還是進行教材的閱讀與理解,公司理財?shù)牧曨}可以做起來:
九月份以后就要開始拎框架了,把書看一遍,拎出框架綽綽有余,之前做的習題也可以繼續(xù)回顧;十月份的話,想背誦的同學可以開始背起來,但記住要聰明地背書,書的話也是可以再翻幾遍;十一月份就要開始做真題了,不要覺得沒準備好就不做,其實直到考試之前你都會覺得沒準備好,真題的作用主要就是查漏補缺以及時間的安排;十二月份的話開始進入沖刺,沒背熟的以及重點的知識與熱點再背背,框架再過一下,書上還有不熟悉的章節(jié)要過過。
最后就是復試方面的內容:
其實我的復試準備過程比較簡單,復試考察的內容也就兩塊——英語和專業(yè)課。
英語的話,前期還是一直在準備英語文章的練習,有兩三個小伙伴互相提問,后期傳聞形式有變,雖然真的變了,我就是既背了專業(yè)英語,又準備了凱程提供的日常英語的問答。
專業(yè)課其實我還是延續(xù)初試的方法,把書過了一遍,重點內容又背了一遍,尤其是公司理財,因為沒有筆試,所以計算題的考察可能性還是蠻低,重點就更突出了?;〞r間最多的就是熱點,熱點的話也主要還是初試的那些重點,加上最近的原油寶等事件。
復試在此就不詳細說了,畢竟現(xiàn)在看經驗貼的大家重點還是在準備初試,復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問或者初試還有什么問題的話歡迎在下面留言,文字有限,我也沒法兒面面俱到,只能盡可能地向大家提供一些我認為有價值的經驗與教訓。
好好努力,保持自信,愿諸君皆得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