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煩惱的根源?
西方有一句祈禱詞,叫“請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胸懷,讓我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p>
這兩句話用兩個中文詞匯來總結(jié)的話,一個叫“精進”,一個叫“隨緣”。
這句西方祈禱詞揭露了生活的真諦,告訴我們:在能夠改變的事情上,我們要勇猛精進。在不能改變的事情上,我們要接受現(xiàn)實,隨緣佛系。
一位心理咨詢師說,大部分人的煩惱,都在于妄圖控制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卻不對我們能夠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權(quán)。
生而為人,我們很強大。人類在荒蕪平原上,搭建起高樓大廈;人類不被局限于只在陸地上活動,于是我們有了各種工具上天入地;我們造飛機造艦艇,一次又一次突破大自然的限制。
生而為人,我們也很渺小。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出生在怎樣的原生家庭,我們無非控制別人對我們的評價,我們無法控制別人一定要喜歡我們。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強大時,我們可以突破邊界,可以走出舒適區(qū),可以探索新的自我。
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時,我們會放下執(zhí)念,放下完美主義、放下對自己的苛求。
擺脫煩惱
認識到我們有能力改變,也承認我們的局限性,便是邁出了擺脫煩惱的一大步。
具體來說,我們有以下兩件事情需要做:
1.遇事先判斷能力邊界
遇到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先在心里默默評估一下,這件事情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
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圍,我們可以盡早尋求支持和幫助。
另外,也可以降低心理預(yù)期,我們不是一定要做到 100 分,我們不一定要執(zhí)著于完美。
比如說,當發(fā)覺自己有抑郁癥狀時,我們不要自己硬抗,也不要自己給自己做診斷亂吃藥,應(yīng)第一時間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當確診是抑郁癥后,我們就不要按照以前的標準要求自己,我們生病了,可以適度降低要求,要量力而行。
2.找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如果一件事情超出了我們能力范圍,不要著急、也不要放棄,我們可以梳理一下,找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在哪里。
雖然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不能掌控的,但我們依舊可以做一些事情,讓情況變得更加好一點。
比如說,罹患抑郁癥這件事情,可能受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影響,不是我們自己意志能夠控制的。
但我們依舊可以做很多事情,讓自己更快康復(fù)起來。
我們可以保持每天的戶外活動,保持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健康飲食,保持謹遵醫(yī)囑服藥等等。
面對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勇猛精進別猶豫。
面對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隨緣佛系莫慌張。
愿大家都能理性面對困難,從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