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

譯文:
南方有上好的魚,成群在水中遨游。君子有那美酒,嘉賓宴然和樂。
南方有上好的魚,結對在水中優(yōu)游。君子有那美酒,嘉賓宴然歡悅。
南方有下彎的樹,甘瓠纏繞在上面。君子有那美酒,嘉賓宴然安怡。
翩翩飛舞的鵓鴣,成群來到這里。君子有那美酒,嘉賓宴然勸請。
拓展:
- 《毛詩序》提出“宴樂招賢”說,認為本詩表達的是“太平之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
- 《齊詩》及方玉潤《詩經原始》皆贊同此說。
- 烝然:眾多貌,一說時久。
- 罩罩:魚游貌。
- 式:語氣助詞,無實義。
- 汕汕:魚游水貌。
- 衎:和樂,愉快。
- 樛木:向下彎曲的樹木。
- 甘瓠:瓠的一種,味甘可食。
- 纍:攀附,纏繞。
- 綏:安撫,使安和。
- 鵻:鳥名,又名鵓鳩、鵓鴣,天將雨或初晴時常在樹上鳴叫。
- 思:語尾助詞,無實義,后同。
- 又思:又,通“侑”,勸酒,一說再。思,一說思懷。

譯文:
南山上長著莎草,北山上長著藜草。安然和樂的君子,是國家的基石。安然和樂的君子,愿你萬壽無窮。
南山上長著桑樹,北山上長著楊樹。安然和樂的君子,是國家的榮光。安然和樂的君子,愿你萬壽無疆。
南山上長著杞樹,北山上長著李樹。安然和樂的君子,是民眾的父母。安然和樂的君子,愿你美名永傳。
南山上長著山樗,北山上長著檍樹。安然和樂的君子,何不安享長壽?安然和樂的君子,愿你美名隆盛。
南山上長著枳枸,北山上長著楸樹。安然和樂的君子,何不得享年高?安然和樂的君子,養(yǎng)育你的后代。
拓展:
- 《毛詩序》言本詩主旨為“樂得賢也”,所謂“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對于這個觀點,古今學者幾無異辭。
- 臺: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一說艾蒿。
- 萊:藜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常見野菜。
- 栲:樹木名,又稱山樗。
- 杻:又稱檍樹,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
- 遐不眉壽:遐,何,一說遠。眉壽,長壽。
- 枸:又名枳椇、拐棗、金鉤子等,落葉喬木,夏開綠白小花,果實可食。
- 楰:一種楸樹,又名鼠梓。
- 黃耇:年老。黃,黃發(fā)。
- 保艾:養(yǎng)育。艾,養(yǎng)。

譯文:
艾蒿長得高又長,露珠滴滴流落下。既已見到那君子,我的心懷終吐露。燕然歡笑又說話,因此安樂又和悅。
艾蒿長得高又長,露珠很多落下來。既已見到那君子,承受恩寵享榮光。他的品德無差池,壽命長久無窮盡。
艾蒿長得高又長,露水繁多滴落下。既已見到那君子,十分安適而和樂。兄弟和順又親睦,德美壽長又快樂。
艾蒿長得高又長,露水濃重滴落下。既已見到那君子,絡頭飾物向下垂。車上鈴鐺聲和諧,萬福同歸齊會聚。
拓展:
- 《蓼蕭》一詩的主旨,《毛詩序》認為是贊頌天子之恩德“澤及四海也”。
- 朱熹《詩序辨說》則提出“諸侯朝于天子,天子與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詩”。
- 部分近現(xiàn)代學者認為此是諸侯歌頌天子之詩。
- 蓼:形容植物高大。
- 蕭:即艾蒿。
- 零露:滴落露水。
- 湑:顯出,露出。一說葉上水珠貌。
- 寫:傾吐,抒發(fā)。
- 譽處:安樂和悅。譽,通“豫”。
- 瀼瀼:形容露水很多。
- 龍:通“寵”,恩寵。
- 爽:差錯。
- 泥泥:露水濃重貌。
- 孔燕豈弟:孔燕,十分安樂閑適。豈弟,同“愷悌”,和樂平易。
- 令德壽豈:令德,美德。壽豈,長壽而快樂,豈通“愷”。
- 鞗革沖沖:鞗革,馬絡頭的下垂裝飾。沖沖,飾物下垂貌,一說涌搖貌。
- 和鸞雍雍: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撗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鸞”。雍雍,聲音和諧。

譯文:
露水濃重又繁多,不見太陽不干燥。安樂和悅是夜飲,不喝醉酒就不歸。
露水濃重又繁多,在那豐茂草叢中。安樂和悅是夜飲,宗室宴酒得成禮。
露水濃重又繁多,在那杞棘樹木間。英明信誠之君子,無不具備諸美德。
梧桐以及山桐子,果實累累極繁多。和樂平易之君子,無不具足嚴威儀。
拓展:
- 《毛詩序》云此詩主題為:“天子燕諸侯也?!?/span>
- 《左傳·文公四年》也交代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說:“昔諸侯朝正于王,王宴樂之,于是乎賦《湛露》?!?/span>
- 湛湛:露水濃重貌。
- 晞:干燥,曬干。
- 厭厭:安樂和悅貌。
- 在宗載考:宗,宗室,一說宗廟。載,語氣助詞,無實義,一說充滿。考,做到,完成,一說通“孝”。
- 其桐其椅:桐,梧桐樹。椅,椅樹,又稱山桐子。皆屬落葉喬木。
- 離離:盛多貌。
- 豈弟:同“愷悌”,和樂平易。

譯文:
朱漆弓弦松弛了,領受將它收藏好。我有善美之賓客,心中欲贈他物品。鐘鼓既已陳設好,一個早晨宴賓客。
朱漆弓弦松弛了,領受將它運載回。我有善美之賓客,心中對他很喜歡。鐘鼓既已陳設好,一個早晨敬美酒。
朱漆弓弦松弛了,領受將它收納起。我有善美之賓客,心中對他很喜好。鐘鼓既已陳設好,一個早晨酬敬酒。
拓展:
- 據古代的銅器銘文記載,天子以弓矢等物賞賜有功諸侯,這是西周到春秋時代的一種禮儀制度。
- 《毛詩序》言,乃“天子錫有功諸侯也”。
- 《左傳》則提出此詩與《湛露》為“衛(wèi)寧武子來聘,公與之宴”而作的。
- 彤弓: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賜有功的諸侯或大臣使專征伐。
- 弨:弓弦松弛。
- 貺:欲贈賜物品,一說善好。
- 饗:設盛宴招待賓客。
- 右:此指在席位右側奠酒以致敬先祖或神靈,泛指主賓間敬酒勸飲之事。一說通“侑”,勸酒。
- 櫜:收納弓箭、盔甲等武器。
- 酬:主人敬酒,賓客酬之。

譯文:
莪蒿長得很茂盛,就在那方大丘中。既已見到那君子,和樂而且有禮儀。
莪蒿長得很茂盛,就在那片小洲上。既已見到那君子,我的心中就欣喜。
莪蒿長得很茂盛,就在那座山陵中。既已見到那君子,贈送給我眾錢幣。
楊木小舟泛波游,時而低沉時高浮。既已見到那君子,我的心中就愉悅。
拓展:
- 《毛詩序》云:“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矣。”
- 朱熹《詩集傳》則提出“此亦燕飲賓客之詩”。
- 部分近現(xiàn)代學者這是一位女子喜逢愛人的樂歌。
- 菁菁者莪:菁菁,茂盛貌。莪,莪蒿,又名蘿蒿、廩蒿,一種生長在水邊的野菜。
- 阿:丘陵,亦指山彎。
- 沚:水中小洲。
- 錫:通“賜”,贈與,賜給。
- 百朋:泛指極多的貨幣。朋,古代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一說五貝為一朋。

譯文:
六月匆忙而勞碌,兵車已經修整好。四匹公馬身雄壯,運載這些軍戰(zhàn)服。獫狁狄戎極猖獗,我方情勢故緊急。周王下令命出征,以此匡扶我王國。
四匹黑馬力齊等,訓練熟習有法度。就在這個六月間,已經制成我軍服。我之軍服既制成,前往行軍三十里。周王下令命出征,以此輔佐我天子。
四匹公馬高又廣,身材健壯又碩大。討伐獫狁狄戎族,敬獻偉大之功績。將帥威嚴又恭謹,共同執(zhí)掌此武事。共同執(zhí)掌此武事,以此安定我王國。
獫狁并非柔弱者,整齊駐扎在焦獲。侵略鎬地與方地,然后到達涇陽地。旗幟文采繪鳥隼,綢制垂旒色鮮明。大型兵車有十乘,先行開路作前鋒。
兵車既已駛安穩(wěn),車身高低有輊軒。四匹公馬既雄健,不僅雄健且從容。討伐獫狁狄戎族,然后到達大原地。文武雙全尹吉甫,萬國以之為榜樣。
吉甫宴飲心喜悅,已經領受許多福。從那鎬地而歸來,我之行途歷時久。宴飲敬酒諸友人,烹蒸甲魚切鯉魚。有誰正在這里呢?張仲孝順又友悌。
拓展:
- 《毛詩序》指出此詩寫的是“宣王北伐也”。
- 姚際恒《詩經通論》云“此篇則系吉甫有功而歸,燕飲諸友,詩人美之而作也”。
- 此詩寫的是周宣王派尹吉甫等人征伐獫狁之事。
- 棲棲:忙碌不安貌。
- 飭:修整,整治。
- 骙骙:馬匹雄壯貌。
- 常服:古代軍服。
- 比物四驪:比物,使馬力齊同一致,物指馬力。驪,純黑色的馬。
- 閑之維則:閑,古同“嫻”,熟習,熟練。則,法度,規(guī)則。
- 既成我服:已經做好我的軍服。
- 于三十里:于,去,往。三十里,古時行軍三十里為一舍。
- 颙:形容碩大。
- 膚公:亦作“膚功”,大功。
- 有嚴有翼:嚴,威嚴。翼,恭敬,謹肅,一說整齊。
- 共武之服:共,共同,一說通“恭”,恭肅。武之服,兵武之事。
- 匪茹:匪,同“非”。茹,柔弱,一說度越。
- 整居焦獲:整居,整齊而處。焦獲,古湖泊名,在今陜西涇陽西北,一說在今山西陽城以西。
- 鎬及方:鎬、方,皆周北部地名,與獫狁臨近。
- 織文鳥章:指旗幟上繪有鳥隼圖案???,通“幟”。
- 白旆央央:白旆,古時旗末狀如燕尾的綢制垂旒。白,通“帛”。央央,鮮明貌。
- 元戎:大的兵車。
- 如輊如軒:車身前低后高叫輊,前高后低叫軒。
- 佶:健壯,一說齊正。
- 大原:古地名。
- 吉甫:周宣王賢臣尹吉甫〔尹為官名〕,又稱兮伯吉父,姓兮,名甲,字伯吉父。
- 炰鱉膾鯉:炰,蒸煮。膾,將肉切成細條或薄片。
- 張仲孝友:張仲,字忠嗣,周宣王賢臣,與尹吉甫共同輔佐周朝實現(xiàn)中興。孝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譯文:
前去采摘苦味芑菜,在那耕作二年田地,在這耕作一年田地。方叔蒞臨來到此地,他有車馬三千多乘,兵士持盾精勤操練。方叔率領眾位兵卒,乘上四騏所拉之車。四匹騏馬隊列整齊。貴族輅車數(shù)量眾多,遮窗竹席魚皮箭袋,馬頷革帶絡頭垂飾。
前去采摘苦味芑菜,在那耕作二年田地,在這郊外鄉(xiāng)野之間。方叔蒞臨來到此地,他有車馬三千多乘,旂旐旌旗色彩鮮明。方叔率領眾位兵卒,纏束車轂繪彩車衡,八只鸞鈴玱玱作聲。穿上王命所賜制服,紅色蔽膝輝煌奪目,青色玉珩玱玱有聲。
飛隼鳥兒迅疾飛翔,時而高飛到達高空,時而群集棲息在木。方叔蒞臨到達此地,他有車馬三千多乘,兵士持盾精勤操練。方叔率領眾位兵卒,鉦鼓之官擊打戰(zhàn)鼓,陳列軍隊發(fā)出號令。英明信誠這位方叔,擊打戰(zhàn)鼓咚咚作響,整隊班師氣勢浩大。
野蠻荊人蠢蠢欲動,與我大國結下怨仇。方叔堪稱國之元老,實力強大善于謀略。方叔率領眾位兵卒,俘獲敵人加以訊問。出戰(zhàn)兵車數(shù)量極多,場面盛大而又壯觀,其聲如同隆隆雷霆。英明信誠這位方叔,征戰(zhàn)討伐獫狁之族,野蠻荊人順服我威。
拓展:
- 《毛詩序》指出此詩所寫為“宣王南征也”。
薄言采芑:薄言,句首語助詞,無實義。芑,一種野菜,味苦。
- 新田:開墾兩年的田地。
- 菑畝:開墾一年的田地。
- 方叔涖止:方叔,周宣王時賢臣。涖,同“蒞”,來臨。止,句末語助詞,無實義。
- 師干之試:師,軍隊,一說眾人。干,盾,泛指兵器,一說桿,一說捍衛(wèi)。試,使用,操練。
- 翼翼:整齊貌,一說雄健貌。
- 路車有奭:路車,輅車。奭,盛多貌,一說紅色涂飾。
- 簟茀魚服:簟茀,遮蔽車廂后窗的竹席。魚服,魚皮制的箭袋。
- 鉤膺鞗革:鉤膺,馬頷及胸上的革帶,下垂纓飾。鞗革,馬絡頭的下垂裝飾。
- 中鄉(xiāng):鄉(xiāng)中。
- 旂旐央央:旂,上繪交龍并有鈴鐺的旗子。旐,上繪龜蛇的旗子。央央,鮮明貌。
- 約軧錯衡:約軧,以皮飾纏束車軸長出的部分。錯衡,在車轅前端的橫木上繪以文采。
- 八鸞玱玱:鸞,結在馬銜上的鈴鐺,馬口兩旁各一。玱玱,象聲詞,金玉珠石等的撞擊聲。
- 命服:王命賜予的制服。
- 朱芾斯皇:朱芾,禮服上的紅色蔽膝,芾通“韨”?;剩磐盎汀保x煌。
- 有玱蔥珩:有玱,義同“玱玱”。蔥,青綠色。珩,佩玉上面的橫玉,形狀像磬。
- 鴥彼飛隼:鴥,鳥疾飛貌。飛隼,鳥名,兇猛善飛,故名。
- 戾:至,到達。
- 鉦人伐鼓:鉦人,掌管鳴鉦擊鼓之事的官吏。鉦,古代一種銅制軍用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zhí),口向上。伐鼓,擊鼓,表示進攻的信號。
- 陳師鞠旅:陳師,陳列軍隊。鞠旅,向軍隊發(fā)出出征號令,猶誓師。
- 顯允:英明信誠。
- 淵淵:象聲詞,擊鼓聲。
- 振旅闐闐:振旅,整隊班師。闐闐,盛多貌,一說擊鼓聲。
- 蠢爾蠻荊:蠢,蠢動,騷亂,一說愚蠢。蠻荊,對春秋楚國荊州一帶的蔑稱。
- 克壯其猶:克壯,宏大,強盛。猶,通“猷”,謀劃。
- 執(zhí)訊獲丑:執(zhí)訊,對所獲敵人加以訊問。獲丑,俘獲敵眾。
- 啴啴:眾多貌,一說車馬行走聲。
- 焞焞:盛大貌。

譯文:
我的車子已很精良,我的馬兒其力均等。四匹公馬高大壯實,駕著馬車去往東都。打獵之車已很完善,四匹公馬非常高大。東有園圃長著草叢,駕著馬車前往狩獵。
這人夏天外出狩獵,選擇兵士聲音喧嘩。樹立旐旄各色旗幟,搏斗禽獸就在敖地。駕起四匹公馬之車,四匹公馬動作嫻熟。紅色蔽膝銅飾舄鞋,諸侯朝禮按位陳列。
扳指護臂安置有序,弓箭搭配協(xié)調相稱。射箭之人既已齊集,助我拾取禽獸尸體。四匹黃馬既已駕起,外側兩馬不依不倚。駕馭驅馳不失其法,放箭而出即能射中。
馬兒發(fā)出蕭蕭鳴聲,旆旌諸旗悠揚飄舞。挽車御馬其人機警,天子庖廚盈滿獵物。這人就要遠行而去,雖善聆聽然卻無聲。誠信篤實此位君子,確實取得偉大成就。
拓展:
- 《毛詩序》云:“宣王能內修政事,外攘夷狄,復文武之竟土,修車馬,備器械,復會諸侯于東都,因田獵而選車徒焉?!?/span>
- 清代胡承珙亦指出:“成康之時,本有會諸侯于東都之事?!?/span>
- 攻:通“功”,指器物精好堅利。一說修繕。
- 同:此指馬力齊等。
- 龐龐:高大壯實貌。
- 駕言徂東:言,語氣助詞,無實義。徂,去往。東,此指東都洛陽。
- 田車:打獵用的車。
- 孔阜:很高大。
- 甫:通“圃”,種植果木瓜菜的園地,一說地名。
- 苗:夏天的狩獵。
- 選徒囂囂:選徒,選兵,一說清點車輛士卒。囂囂,喧嘩貌。
- 建旐設旄:旐,一種繪有龜蛇圖案的旗幟。旄,以牦牛尾裝飾旗竿的旗幟。
- 敖:鄭國地名,在今河南滎陽以北。
- 奕奕:熟習貌,一說從容迅捷貌。
- 赤芾金舄:皆諸侯貴族服飾。赤芾,紅色蔽膝。金舄,以銅裝飾的重木底鞋。
- 會同有繹:會同,指諸侯朝見天子。繹,陳列,一說接連不斷。
- 決拾既佽:決拾,古代射箭用具。決,通“抉”,指套在右手拇指的骨制扳指,用以鉤弦。拾,指套在左臂的革制套袖,用以護臂。佽,古同“次”,依次排列;一說“齊”的假借字,齊備;一說便利。
- 同:齊集,聚同,一說找到對手。
- 舉柴:狩獵后拾取委積在地上的禽獸。柴,通“胔”,禽獸尸體。
- 黃:黃赤色的馬。
- 兩驂:駕車四馬中外側的兩馬。
- 猗:通“倚”,依倚,一說偏差。
- 舍矢如破:舍矢,放箭。如,而。破,射中。
- 旆旌:泛指旗幟。
- 徒御不驚:徒御,挽車御馬的人。不,語氣助詞,無實義,后同。驚,通“警”,警戒,機警。
- 大庖:帝王的庖廚。

譯文:
吉日就在這戊日,祭祀房星又祝禱。打獵之車已完善,四匹公馬很高大。登上那座大土山,隨從眾人逐禽獸。
吉日就在庚午日,已經選好我的馬。一群野獸齊相會,眾多母鹿皆聚集。沿著漆水和沮水,一直到達天子處。
瞻顧那片原野中,野獸碩大有很多。時而跑動時慢走,或為成群或兩只。左右兩側盡驅逐,獵捕安樂天子意。
既已張開我的弓,也已帶上我的箭。射中那只小母豬,射死這頭雌犀牛。以此敬獻諸賓客,且又斟上甜美酒。
拓展:
- 《毛詩序》云:“美宣王田也”。
- 吉日維戊:古人以天干奇數(shù)為剛日,偶數(shù)為柔日。剛日宜外事,柔日宜內事。田獵為外事,故以剛之戊為吉日。后文“吉日庚午”亦同此理。
- 既伯既禱:伯,馬祖,星宿名,即房星;一說“祃”的假借,師祭。禱,祭祀祈禱,一說“禂”的假借字,馬祭。
- 田車:打獵的車。
- 孔阜:很高大。
- 阜:土山。
- 群丑:指追逐禽獸的眾人,一說群獸。
- 差:選擇。
- 同:聚集。
- 麀鹿麌麌:麀鹿,母鹿。麌麌,群聚貌。
- 漆沮:古代二水名,在今陜西境內。
- 儦儦俟俟:儦儦,快走或跑動貌。俟俟,行走貌。
- 或群或友:群,三只以上的禽獸。友,兩只禽獸。
- 豝:母豬。
- 殪此大兕:殪,用箭射死。兕,雌犀牛。
- 御:進獻。
- 酌醴:斟上甜酒。醴,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