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全獎博士的背后,我也曾難以入眠,也曾結(jié)結(jié)實實地慌了神

基本背景
??本科專業(yè):材料化學
??GPA:3.80/4 (Ranking?2/133)
??GRE:156+170+4 (General); 960, 99% (Sub Chemistry)
??TOEFL:112 (Speaking 26)
??Stanford UGVR?暑研,無SCI文章發(fā)表
申請結(jié)果
??Offer: MIT, UCLA?材料,UChicago?化學
??Reject:??Stanford, MIT, UCB, Caltech, NW和Cornell 的化學博士
前言
一月二十日開始的那一周,我每天都是在很少的睡眠中度過??梢哉f,我已經(jīng)是結(jié)結(jié)實實地慌了神。到了這個點,也只能用“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這樣老掉牙的話來聊以自慰,畢竟大部分化學PhD的offer都已經(jīng)發(fā)完了,剩下的只有微茫的希望。
當然也不能只是坐等。于是各處聯(lián)系師兄和教授,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雖然最后單從結(jié)果上來看都沒有起到太積極的作用。但其實,這樣俗稱“套磁”的工作早一點做,結(jié)果或許就會有巨大差別,正如一位好心的教授在給我郵件的回信中指出的那樣。
前期鋪墊早已做足,只是最后偷了點懶。
積累
實話實說,我本人的規(guī)劃能力四舍五入就等于沒有。大一的時候不明白GPA的可貴,每學期選兩門通選課,最后跪在了一門大坑課上,拿到了整個本科生涯(這么說好像還為時尚早,不過姑且先這么說)的最低分,后來花了好大力氣才彌補過來。倒不是說非得選水課來刷績點,這樣的話四年會過得很無趣;但是既然成績對出國申請那么重要,就不妨先微調(diào)下選課計劃,同時做些調(diào)查工作來排雷。
所以,不會規(guī)劃的我找到世畢盟的初衷就是希望弄明白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事,免得事到臨頭手足無措。
大二下暑假,第一次和世畢盟的老師交流的時候,他給了我三條建議:保持成績、著手準備考T/G、18年底出paper。雖然最后一條由于種種不湊巧的因素,很遺憾沒有實現(xiàn);但對于第二點,我可謂是深有體會。我的一位朋友正是因為標準化考試準備較晚,成績不夠線,從而與許多牛校失之交臂,戲稱自己差點“全拒得”。有關(guān)他的申請經(jīng)歷,可以詳見“2019 fall?你都申請了哪些學校的MS/PhD,錄取結(jié)果如何?”—知乎用戶“萌鐵蛋 MnFeN”的回答,里面也有不少干貨。另外,我的mentor(Stanford Chemistry PhD)也五戰(zhàn)托福才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他的親身經(jīng)歷促使我更早、更積極地去準備T/G。
標準化考試并不簡單(雖然也沒有那么難),所以是要花時間準備的。既然要花時間,不如早花時間,避免把麻煩留到申請季,屆時可以騰出精力來專心寫材料;既然要花時間,長痛不如短痛,假期留出整段的時間集中精力彌補詞匯、口語等短板。我就是分別通過大二下和大三下兩個暑假的準備,一次性啃下T/G兩塊硬骨頭的。當然,對于要準備GRE sub考試的同學,也不妨在大三上較為空閑的時間簡單突擊解決掉。這樣大四上申請時的心態(tài)也會悠閑許多。
相對于標準化考試的“過線即可”,課程成績的重要性明顯大得多,而且戰(zhàn)線更長,影響更深遠。畢竟,申請最為關(guān)注的兩個硬指標中,推薦信還有較大的不確定因素,GPA則相對更為可控。這需要我們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去積累、努力。但是,也不要太把它當成一種負擔,適當?shù)乜梢詫⑵滢D(zhuǎn)化為鞭策自己汲取知識的動力。本科是增加知識體系廣度的打基礎(chǔ)階段,多學習一些理論知識總歸是有益處的。雖然看見復雜的數(shù)學物理公式免不了要頭大,但特別是對我所在的材料領(lǐng)域而言,這樣的學習過程能讓我看得更深更遠,而且在其中得到的訓練也對解決其他復雜問題頗有益處。因此,在這些課程上下工夫,無論是對提高知識水平還是取得好成績都是值得的。至于一些死記硬背的無聊課程,應付一下就可以了——畢竟時間是要花在更重要的地方的。
科研
對于PhD的申請,科研經(jīng)歷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從大二上開始,我就在課余時間去組里打零工,提升自己的實驗水平;等大三課業(yè)空下來之后,就基本維持了每周三四十小時的工作時間。我其實不太推薦在更早的時間就進組,一是因為大一的時候不一定能明確自己今后要做的方向;二是基礎(chǔ)薄弱,去組里的時間分散且有限,也難以學到什么有用的技能。我們組有17級的學弟學妹大一進組,基本完全不來實驗室,也不參加組會,給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太好;最后還報了經(jīng)雙,與科研的道路就越走越遠了。這樣的話,就完全沒有進組的意義和必要了。科研不是打醬油,既然選擇了出國讀博,那就專心致志地打磨自己。
?
也不是說要過分地push自己。前段時間爆出交大倪冰冰事件時,我就想起了自己老板的philosophy:一周五天工作就足夠了,然后在這五天里保質(zhì)保量地把工作做好;要勤于思考,不要用重復勞動來填充自己原本的休息時間。
?
大三下的暑假,我有幸申請到了Stanford大學工學院的UGVR項目。在組里師兄的帶頭示范下,我開啟了朝十晚六雙休的悠閑工作模式。雖然這是一個尚處起步階段的項目,雖然這個項目與我在國內(nèi)做的工作方向毫無重疊之處,但最后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有趣現(xiàn)象,并成功地用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我也借此獲得了暑研老板的肯定和一封強推。
?
聯(lián)系是普遍存在的。我們發(fā)現(xiàn)了“異?!保皇俏覀兩形凑业铰?lián)系;理論課程的學習,則是在幫助我們建立聯(lián)系。我非常感謝自己的高分子課和核磁分析課老師,正是他們的教誨,讓我在一個看似不甚相關(guān)的領(lǐng)域?qū)ひ挼搅碎_啟科學真相的鑰匙。我也從不后悔走上了科研這條路。通過思考而帶來的解開謎團的成就感,讓我迷戀不已。
遺憾
一路走來當然也留下了很多遺憾。暑研最后一天差半小時沒能登上一次胡佛塔是其中之一(它就像是博雅塔一樣的地標性建筑,最大的區(qū)別是后者是一個無法上去的廢棄水塔),沒有文章發(fā)表也是其中之一。所有我參與的項目都前途光明,但都沒有完工。這也和我沒有規(guī)劃的壞習慣有關(guān),也許當初集中精力干一樣就會有一個更美好的結(jié)局——不過關(guān)乎選擇,關(guān)乎幾率,也不能肯定地這么說。
?
我申請前期時沒有套磁,這是又一大失誤。我當時信心滿滿,待價而沽,卻不料像申請那么“玄學”的過程中,在一切揭曉以前,就沒有“百分百肯定”這樣一說;就算結(jié)局分曉,你也未必知道自己贏在何處,輸在何方。所以唯一可行的做法是,把所有能想到的點都盡可能做到極致。
?
有人說套磁沒用,我以為然,但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成立;其余的,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像我的朋友那樣,英語不行,面試來湊。當沒有發(fā)表過文章,簡歷里的空白太小,個人陳述又不太會受重視的時候,讓委員會注意到你的方法似乎也只剩下了套磁一條。
?
我的推理也許不盡然,但也只能做到忠實地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記錄下來,“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尾聲和感謝
最后進入硬廣時間。簡短的版本是“歡迎加入世畢盟”。較長的版本是:感謝世畢盟的文書潤色,專業(yè)、細致入微到標點符號的修訂讓人印象深刻;感謝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按時間表不厭其煩的督促,讓我的整個申請規(guī)劃條理分明,對疑難問題的及時解答也幫我省去了不少麻煩;感謝我在世畢盟的mentor在我陷入困局時各種出謀劃策,以及在國外期間的熱心關(guān)照。無論是暑研還是graduate school的申請,因為有你們的指導和陪伴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