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電影再次進步,除了4D還用上了這項技術
【動漫雜談】關于日本動畫電影的進步:
最近關于日本動畫電影的消息很多,《天氣之子》即將定檔的消息算是大家最期待的了吧。不過本期不說這個,主要來說一下水島努的新作品《少女與戰(zhàn)車 最終章 2》。

這部作品與今年6月首次上映,到現在為止,經歷了兩場技術升級。8月份推出了“DTS:X版”,十月份即將推出“4D版”,預告片也已經放出來了。在這兩項技術上,水島努算是引領了一波日本動畫電影進步的潮流。
我想大部分觀眾可能對4D、4DX電影并不陌生,也親自去體驗過。原理其實很簡單,根據影片中出現的各種場景,通過椅子的震動,吹風,霧氣,氣味,以及掃腿等功能,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實2016年《少女與戰(zhàn)車 劇場版》就有4D了,這部作品的題材其實非常適合做成4D,水島努喜歡使用第一人稱的長鏡頭,配合上各種4D效果,能讓觀眾體驗到戰(zhàn)車飛馳,炮彈發(fā)射,中彈爆炸等等特效。

剛才提到的DTS:X版本,用到的是“杜比全景聲”技術,實際上是為多聲道音頻格式中的一種,與杜比音效有點類似。能夠結合影片內容,呈現出動態(tài)的聲音效果,展現更豐富的聲音細節(jié)。比起傳統(tǒng)的“杜比5.1”的6個音響,以及“杜比7.1”的八個音響,它的音響數量還要多不少。

根據作品的音響監(jiān)督巖浪美和所描述,DOLBY ATMOS可以在影院自由放置,XYZ軸上含有包含位置信息的聲音共有1000的三次方,也就是共計十億個點。雖然不了解這種技術方面的東西,不過據巖浪所說,這是有史以來目標音軌最多的一部,將帶來最先進的音樂體驗。
當然這種音效不是隨便一部片子都能播放出效果的,得從聲音合成階段開始制作,有效利用其動態(tài)音效的優(yōu)勢。巖浪美和經過這一次嘗試,想必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不知道會不會也給《素晴》安排個這樣的音效。

其實用上兩項技術的真人電影有不少,就比如最近熱播的《速度與激情》。但是對于日本動畫電影來講,這還是比較新鮮的。水島努在作品中的幾次嘗試,也算是推動了日本動畫電影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