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冬去春來》的自我剖析和反思
《冬去春來》的前身是《拾柴,然后見到落魄王子》,作為生賀文,最初的想法是偽裝成王子的公主珈樂找回自我的故事,后來,參考指代了一些事件,發(fā)現(xiàn)講述勇氣與樂觀的意思更多一些,便轉換思路,成了《冬去春來》。
《冬去春來》給人的感覺會很雜,因為它即像鄉(xiāng)土文學,卻又是童話,在背景和情節(jié)上有割裂感。
以第一人稱敘述,會有啰嗦,無聊的感覺,而且在很多地方,缺少對珈樂的心理歷程的描寫。
開頭昂長,轉折突然,結局突兀,是最嚴重的錯誤,以后寫東西一定要草稿大綱。














標簽: